为中心的基本粒子的有关推算,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计算,催化剂、反应历程,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乙酸的酯化反应,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 或O H^{-}浓度的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本质及特征,胶体的性质与应用,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对物质的量浓度的考查,自发过程和自发反应,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之间的关系,燃烧热,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反应速率的大小比较及计算,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判断,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知识与的相关推算,盐类水解的应用,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化学平衡图像分析,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及特征,利用热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有机化合物中的共价键,化学反应中焓的变化示意图,化学反应速率的简单计算,二氧化氮,活化能,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大小的因素,化学平衡的特征,化学键的概念及类别,气体物质与相关推算,反应热与焓变,有关物质的量的其他计算,平衡转化率的计算及变化,化学反应进行方向的判据,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化学平衡常数的相关计算" />
格物学 化学基本原理化学反应限度

可逆反应-化学反应限度知识点课后进阶单选题自测题解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高中化学,平均正确率48.0%

2025-08-08
可逆反应-化学反应限度知识点课后进阶单选题自测题解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高中化学,平均正确率48.0%
1、['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可逆反应', '二氧化氮', '有关物质的量的其他计算', '对气体摩尔体积的考查', '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 或O H^{-}浓度的计算']

正确率40.0%设$${{N}_{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标准状况下$$\mathrm{2. 2 4 L H_{2} O_{2}}$$中含有的极性键数目为$${{0}{.}{2}{{N}_{A}}}$$

B.$$1 3. 8 \mathrm{g N O_{2}}$$和$${{N}_{2}{{O}_{4}}}$$的混合气体与足量水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_{A}}}$$

C.足量铜与含$$0. 2 \mathrm{m o l H}_{2} \, \mathrm{S O_{4}}$$的浓硫酸反应,生成$${{S}{{O}_{2}}}$$的分子数为$${{0}{.}{1}{{N}_{A}}}$$

D.常温下$${,{p}{H}}$$均为$${{4}}$$的$${{N}{{H}_{4}}{C}{l}}$$溶液和$$\mathrm{C H_{3} C O O H}$$溶液各$${{1}{L}{,}}$$水电离出的$${{H}^{+}}$$数目均为$$\mathrm{1 0^{-4} N_{A}}$$

2、['化学平衡移动的相关判断',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大小的因素', '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判断', '可逆反应', '催化剂、反应历程',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勒夏特列原理及应用', '对溶液配制的考查', '盐类水解的应用']

正确率60.0%下列事实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D

A.使用催化剂有利于加快合成氨反应的反应速率

B.$${\bf H_{2}}, ~ {\bf I_{2}} ~ ( {\bf g} ) ~, ~ {\bf I}$$平衡混合气体加压后颜色变深

C.$$5 0 0^{\circ} \, \mathrm{C}$$左右比在室温时更有利于提高合成氨的转化率

D.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固体溶于浓盐酸中,然后加水稀释

3、['化学平衡移动的相关判断', '化学反应速率的简单计算', '化学平衡图像分析', '化学平衡的特征', '可逆反应', '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平衡转化率的计算及变化', '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及特征', '反应速率的大小比较及计算', '对物质的量浓度的考查']

正确率40.0%svg异常

C

A.$${{a}}$$为$${{1}{.}{6}{0}}$$

B.$${{X}}$$和$${{Y}}$$的转化率相等

C.$$0 \! \sim\! 1 0 \mathrm{m i n}$$的平均速率$$V ( \mathrm{Z} )=0. 0 7 9 \mathrm{m o l} \cdot\mathrm{L}^{-1} \cdot\mathrm{m i n}^{-1}$$

D.容器内$${{Z}}$$的浓度最大可以达到$$\mathrm{1. 0 0 m o l / L}$$

4、['反应热与焓变', '水的离子积常数', '可逆反应', '电镀', '溶液稀释的pH变化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本质及特征', '自发过程和自发反应', '氯气的化学性质及用途', '化学反应进行方向的判据', '电解池的阴、阳极判断']

正确率6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加水稀释$${{0}{.}{1}}$$$$\mathrm{m o l \cdot L^{-1} \, C H_{3} C O O H}$$溶液,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均减小

B.$${{0}{.}{0}{1}}$$$${{m}{o}{l}}$$$${{C}{{l}_{2}}}$$通入足量水中,转移电子的数目为$$6. 0 2 \times1 0^{2 1}$$

C.反应$$\mathrm{3 C \ ( \it s ) \ +C a O \ ( \it s ) \ =C a C_{2} \ ( \it s ) \ +C O \ ( \it g ) \,}$$在常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H}{>}{0}}$$

D.铁表面镀铜时,将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铜与电源的负极相连

5、['胶体的性质与应用', '可逆反应', '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知识与的相关推算', '气体物质与相关推算', '对物质的量浓度的考查']

正确率40.0%设$${{N}_{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mathrm{1 m o l F e C l_{3}}$$水解生成的$$\mathrm{F e \ ( O H )_{\ l 3}}$$胶粒数为$${{N}_{A}}$$

B.密闭容器中,$${{2}{8}{g}{{N}_{2}}}$$和$${{6}{g}{{H}_{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_{A}}}$$

C.标准状况下,$$2 2. 4 L C O_{2}$$与足量$${{N}{{a}_{2}}{{O}_{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_{A}}$$

D.浓硫酸与足量$${{C}{u}}$$共热,生成$${{S}{{O}_{2}}}$$的分子数为$$0. 4 6 \mathrm{N_{A}}$$

6、['以为中心的基本粒子的有关推算', '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知识与的相关推算', '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 '化学键的概念及类别', '可逆反应', '乙酸的酯化反应', '二氧化氮', '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 '对气体摩尔体积的考查', '酯 酯化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计算', '盐类水解的应用', '有机化合物中的共价键', '对物质的量浓度的考查']

正确率6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mathrm{1 \, m o l N a_{2} O_{2}}$$与足量$${{C}{{O}_{2}}}$$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1}{{N}_{A}}}$$

B.$$\mathrm{1 \, L \, 2 m o l \cdot L^{-1}}$$$${{F}{e}{C}{{l}_{3}}}$$溶液完全转化形成的$$\mathrm{F e ( O H )_{3}}$$胶体粒子数为$${{2}{{N}_{A}}}$$

C.$${{3}{0}{g}}$$乙酸与足量乙醇发生酯化反应,充分反应后断裂的$${{C}{−}{O}}$$键数目为$${{0}{.}{5}{{N}_{A}}}$$

D.标准状况下,$$6. 7 2 ~ \mathrm{L N O_{2}}$$与水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_{A}}}$$

7、['反应热与焓变', '化学平衡图像分析', '可逆反应',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反应速率的大小比较及计算']

正确率40.0%svg异常

B

A.根据上图可求得方程式中

B.推测在第$${\mathrm{1 3 m i n}}$$时曲线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升温

C.推测在第$${{7}{m}{i}{n}}$$时曲线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加压

D.用$${{X}}$$表示$$0 \sim1 0 \mathrm{m i n}$$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为$$\mathrm{v} \, ( \mathrm{X} )=0. 0 4 5 \mathrm{m o l} / ( \mathrm{L} \cdot\mathrm{m i n} )$$

8、['反应热与焓变', '化学平衡移动的相关判断', '可逆反应', '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 '化学平衡常数的相关计算',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反应速率的大小比较及计算']

正确率40.0%svg异常

B

A.$${{△}{H}{>}{0}}$$

B.升温,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常数减小

C.增大压强,$${{Z}}$$的含量减小

D.在恒温恒容下,向已达到平衡的体系中加入少量$${{Z}}$$,达到平衡后$${{Z}}$$的含量减小

9、['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大小的因素', '可逆反应',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之间的关系', '反应速率的大小比较及计算']

正确率60.0%对于反应$$\mathrm{N_{2} ( g )}+3 \mathrm{H_{2} O ( g )}$$$${{⇌}}$$$$2 \mathrm{N H_{3} ( g )}+3 / 2 \mathrm{O_{2} ( g )},$$在不同时间段内所测反应速率见选项,则表示该化学反应进行最快的是$${{(}}$$$${{)}}$$

B

A.$$\mathbf{v} ( \mathrm{N H_{3}} )=1. 5$$$$\mathrm{m o l} \cdot( \mathrm{L} \cdot\mathrm{m i n} )-\L^{1}$$

B.$$\mathbf{v} ( \mathrm{N_{2}} )=1. 2$$$$\mathrm{m o l} \cdot( \mathrm{L} \cdot\mathrm{m i n} )-\L^{1}$$

C.$$\mathrm{v ( H_{2} O )}=1. 6 7$$$$\mathrm{m o l} \cdot( \mathrm{L} \cdot\mathrm{m i n} )-\L^{1}$$

D.$$\mathrm{v ( O_{2} )}=1. 5$$$$\mathrm{m o l} \cdot( \mathrm{L} \cdot\mathrm{m i n} )-\L^{1}$$

10、['活化能', '反应热与焓变', '化学反应中焓的变化示意图', '燃烧热', '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判断', '可逆反应', '催化剂、反应历程',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利用热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正确率40.0%svg异常

B

A.图$${{I}{:}{{H}_{2}}}$$的燃烧热为$${{2}{4}{5}}$$$$\mathrm{k J / m o l}$$

B.图$${{I}{I}{:}{b}}$$可能为使用催化剂的曲线,催化剂不能改变该反应的焓变

C.图$${{I}{I}}$$:向容器中充入$${{1}{m}{o}{l}}$$$$N_{2} \,, \, \, 3 m o l H_{2}$$,充分反应后放出热量$${{9}{2}{.}{2}}$$$${{k}{J}}$$

D.图$$\mathrm{I I I : ~ H g O ~ ( \Delta) ~}=\mathrm{H g ~ ( \Delta) ~}+\frac{1} {2} O_{2} ~ ( \bf{g} ) ~ \Delta H=-9 0. 7$$$$\mathrm{k J / m o l}$$

1. 解析:

A. 标准状况下$$H_2O_2$$为液体,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错误。

B. $$NO_2$$和$$N_2O_4$$与水的反应为$$3NO_2 + H_2O = 2HNO_3 + NO$$,13.8g混合气体可视为0.3mol $$NO_2$$,转移电子数为$$0.2N_A$$,正确。

C. 铜与浓硫酸反应会随浓度下降而停止,生成的$$SO_2$$分子数小于$$0.1N_A$$,错误。

D. $$NH_4Cl$$溶液抑制水的电离,$$CH_3COOH$$溶液促进水的电离,两者水电离出的$$H^+$$数目不相等,错误。

2. 解析:

A. 催化剂不影响平衡,错误。

B. $$H_2 + I_2 \rightleftharpoons 2HI$$平衡加压不移动,颜色变深是体积缩小导致,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错误。

C. 合成氨放热,低温更有利,但实际选择高温是为了速率,错误。

D. 氯化铁溶于浓盐酸抑制$$Fe^{3+}$$水解,加水稀释时平衡移动,正确。

4. 解析:

A. 稀释$$CH_3COOH$$溶液,$$OH^-$$浓度增大,错误。

B. $$Cl_2 + H_2O \rightleftharpoons HCl + HClO$$反应不完全,转移电子数小于$$0.01N_A$$,错误。

C. 该反应$$\Delta S > 0$$,若常温不自发则$$\Delta H > 0$$,正确。

D. 电镀时待镀金属(铁)应接负极,错误。

5. 解析:

A. 胶粒是多个$$Fe(OH)_3$$分子的集合体,数目小于$$N_A$$,错误。

B. $$N_2 + 3H_2 \rightleftharpoons 2NH_3$$为可逆反应,产物分子数小于$$2N_A$$,错误。

C. $$2Na_2O_2 + 2CO_2 = 2Na_2CO_3 + O_2$$,每mol $$CO_2$$转移1mol电子,正确。

D. 浓硫酸反应后变稀会停止反应,生成的$$SO_2$$分子数小于$$0.46N_A$$,错误。

6. 解析:

A. $$2Na_2O_2 + 2CO_2 = 2Na_2CO_3 + O_2$$,每mol $$Na_2O_2$$转移1mol电子,正确。

B. 胶体粒子是多个$$Fe(OH)_3$$的集合体,数目小于$$2N_A$$,错误。

C. 酯化反应可逆,断裂的$$C-O$$键数小于$$0.5N_A$$,错误。

D. $$3NO_2 + H_2O = 2HNO_3 + NO$$,0.3mol $$NO_2$$转移0.2mol电子,错误。

9. 解析:

将各物质速率转化为同一标准(以$$N_2$$为基准):

A. $$v(N_2) = \frac{1}{2}v(NH_3) = 0.75\, \text{mol/(L·min)}$$

B. $$v(N_2) = 1.2\, \text{mol/(L·min)}$$

C. $$v(N_2) = \frac{1}{3}v(H_2O) = 0.56\, \text{mol/(L·min)}$$

D. $$v(N_2) = \frac{2}{3}v(O_2) = 1.0\, \text{mol/(L·min)}$$

最快的是B选项。

10. 解析:

A. 图I中$$H_2$$燃烧生成液态水放热286kJ/mol,错误。

B. 图II中催化剂降低活化能但不改变焓变,正确。

C. 合成氨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转化,放热小于92.2kJ,错误。

D. 图III中$$HgO$$分解为吸热反应,$$\Delta H = +90.7\, \text{kJ/mol}$$,错误。

题目来源于各渠道收集,若侵权请联系下方邮箱
高中知识点
其他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