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40.0%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A}}$$ . | 取少量 $${{N}{{a}_{2}}{S}{{O}_{3}}}$$ 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滴加 $$\mathrm{B a ( N O_{3} )_{2}}$$ 溶液,再滴加稀硝酸 | 滴加 $$\mathrm{B a ( N O_{3} )_{2}}$$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 $${{N}{{a}_{2}}{S}{{O}_{3}}}$$ 固体已经变质 |
$${{B}}$$ . | 将 $${{S}{{O}_{2}}}$$ 通入酸性 $${{K}{M}{n}{{O}_{4}}}$$ 溶液中 | 溶液的紫红色褪去 | $${{S}{{O}_{2}}}$$ 具有漂白性 |
$${{C}}$$ . | 将铁片投入浓硫酸中 | 无明显变化 | 常温下铁不与浓硫酸反应 |
$${{D}}$$ . | 将 $$\mathrm{1 0 m L \ 2 m o l / L}$$ 的 $${{K}{I}}$$ 溶液与 $$\mathrm{1 m L \ 1 m o l / L \ F e C l_{3}}$$ 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滴加 $${{K}{S}{C}{N}}$$ 溶液 | 溶液颜色变红 | $${{K}{I}}$$ 与 $${{F}{e}{C}{{l}_{3}}}$$ 的反应具有可逆性 |
D
A.$${{A}}$$
B.$${{B}}$$
C.$${{C}}$$
D.$${{D}}$$
2、['根据正确率60.0%已知$${{N}_{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A.$$0. 1 \mathrm{m o l} \cdot\mathrm{L}^{-1}$$$${{K}{N}{{O}_{3}}}$$溶液中离子总数大于$${{0}{.}{2}{{N}_{A}}}$$
B.$${\mathrm D_{2}}^{1 8}$$$${{O}}$$和$${{T}_{2}}$$$${{O}}$$的混合物$${{1}{.}{1}{g}}$$, 含有的质子数为$${{0}{.}{5}{{N}_{A}}}$$
C.$$5. 6 \mathrm{g F e}$$与足量的$${{S}}$$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N}_{A}}}$$
D.$$0. 1 \mathrm{m o l H_{2}}$$和$$0. 2 \mathrm{m o l I}_{2}$$充分反应后分子总数小于$${{0}{.}{3}{{N}_{A}}}$$
3、['对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考查', '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知识与正确率40.0%阿伏加徳罗常数的值为$${{N}_{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1}{L}}$$$$0. ~ \mathrm{l m o l / L}$$$${{N}{{H}_{4}}{C}{l}}$$溶液中,$${{N}{{H}^{+}_{4}}}$$的数量为$${{0}{.}{1}{{N}_{A}}}$$
B.$${{2}{.}{4}{g}}$$$${{M}{g}}$$与$${{H}_{2}{S}{{O}_{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_{A}}$$
C.$$0. ~ \mathrm{l m o l}$$$${{H}_{2}}$$和$$0. 1 \mathrm{m o l}$$$${{I}_{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N}_{A}}$$
D.标准状况下,$$2. 2 4 L$$$${{N}_{2}}$$和$${{O}_{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N}_{A}}$$
4、['太阳能的利用', '物质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可逆反应', '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正确率60.0%$${{2}{0}{2}{2}}$$年的中秋节,神舟十四号乘组是在太空中欢度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空间站利用的能量大部分来源于太阳能
B.核心舱中气体转化系统随着$${{C}{{O}_{2}}}$$向$${{O}_{2}}$$的物质变化,也伴随着能量变化
C.空间站使用的锂电池充放电过程发生的是可逆反应
D.人们的中秋烛光晚餐中,蜡烛燃烧可释放出多种形式的能量
5、['可逆反应', '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及特征']正确率60.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A.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就是这个反应在该条件下所能达到的限度
B.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这个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C.可以通过控制反应条件,使$$2 \mathrm{m o l S O_{2}}$$与$$\mathrm{1 m o l O_{2}}$$反应生成$$2 \mathrm{m o l S O_{3}}$$
D.化学反应的限度可以通过改变条件来改变
6、['反应热与焓变', '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可逆反应',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率6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是吸热反应,是因为反应物的能量低于生成物的能量
B.科学家从植物的光合作用得到启发,用二氧化碳与水来合成乙酸,反应原理为:$$2 C O_{2}+2 H_{2} O \to C H_{3} C O O H+2 O_{2}$$,这是一个放热反应
C.$${{2}{m}{o}{l}}$$二氧化硫气体与$${{1}{m}{o}{l}}$$氧气充分发应生成三氧化硫气体,放出$$1 8 0 \mathrm{k J}$$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2 S O_{2} \, \left( g \right) \, \,+O_{2} \, \left( g \right) \, \, \rightleftharpoons2 S O_{3} \, \left( g \right) \, \, \triangle H=-1 8 0 k J \cdot m o l^{-1}$$
D.放热反应可能很难发生,吸热反应可能很容易反应
7、['反应热与焓变', '二氧化碳', '可逆反应', '二氧化氮', '二氧化硫的性质',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利用热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正确率40.0%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B
A.$$\mathrm{2 S O_{2}+O_{2} \rightleftharpoons2 S O_{3}, ~ \triangle H=-1 9 6. 6 k J / m o l}$$
B.$$\mathrm{N_{2} ~ ( \mathrm{g} ) ~+2 O_{2} ~ ( \mathrm{g} ) ~=2 N O_{2} ~ ( \mathrm{g} ) ~} \, ; \, \, \triangle\mathrm{H}=+6 7. 7 \mathrm{k J / m o l}$$
C.$$\mathrm{C ~ ( \it s ) ~+O_{2} ~ ( \it g ) ~=C O_{2} ~ ( \it g ) ~, ~ \triangle H=+3 9 3. 5 k J / m o l}$$
D.$$None$$
9、['化学平衡移动的相关判断', '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 '可逆反应', '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及特征']正确率40.0%svg异常,非svg图片
A
A.$$None$$
B.$$None$$
C.$$None$$
D.$$None$$
10、['化学平衡移动的相关判断', '可逆反应', '平衡转化率的计算及变化',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及特征']正确率40.0%在一恒温密闭容器中,反应$$None$$达平衡后,将容器容积扩大到原来的$$None$$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None$$和$$None$$的浓度均是原来的$$None$$倍,则()
B
A.$$None$$
B.物质$$None$$的转化率增加了
C.物质$$None$$的质量分数减少了
D.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
1. 分析选项A:$$Na_2SO_3$$ 变质会生成 $$Na_2SO_4$$,与 $$Ba(NO_3)_2$$ 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 $$BaSO_4$$ 白色沉淀。现象和结论均正确。
选项B:$$SO_2$$ 使酸性 $$KMnO_4$$ 褪色是因还原性而非漂白性,结论错误。
选项C:铁在浓硫酸中钝化,表面形成致密氧化膜阻止反应,但结论"不反应"不准确,实际是钝化而非不反应。
选项D:$$KI$$ 与 $$FeCl_3$$ 反应 $$2Fe^{3+} + 2I^- \rightleftharpoons 2Fe^{2+} + I_2$$,加入 $$KSCN$$ 变红说明 $$Fe^{3+}$$ 未完全反应,证明可逆性。计算离子量:$$n(KI)=0.02mol$$,$$n(FeCl_3)=0.001mol$$,$$KI$$ 过量,但 $$Fe^{3+}$$ 仍剩余,正确。
答案:A 和 D 均正确,但单选题可能设计为 D,需确认原题为单选。根据选项,D 正确。
2. 选项A:$$0.1mol/L KNO_3$$ 未给出体积,无法计算离子总数。
选项B:$$D_2^{18}O$$ 和 $$T_2O$$ 摩尔质量均为 $$22g/mol$$,$$1.1g$$ 为 $$0.05mol$$,每个分子含10质子,质子数 $$0.5N_A$$,正确。
选项C:$$Fe$$ 与 $$S$$ 反应生成 $$FeS$$,$$5.6g Fe(0.1mol)$$ 转移 $$0.2mol$$ 电子,应为 $$0.2N_A$$。
选项D:$$H_2 + I_2 \rightleftharpoons 2HI$$ 为可逆反应,分子总数不变,始终为 $$0.3mol$$ 即 $$0.3N_A$$。
答案:B
3. 选项A:$$NH_4^+$$ 水解,数量小于 $$0.1N_A$$。
选项B:$$2.4g Mg(0.1mol)$$ 与 $$H_2SO_4$$ 反应转移 $$0.2mol$$ 电子,应为 $$0.2N_A$$。
选项C:$$H_2 + I_2 \rightleftharpoons 2HI$$,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0.2mol$$ 即 $$0.2N_A$$,正确。
选项D:标准状况下 $$2.24L$$ 气体为 $$0.1mol$$,分子数 $$0.1N_A$$。
答案:C
4. 选项A:空间站主要能源为太阳能,正确。
选项B:$$CO_2$$ 转化 $$O_2$$ 伴随能量变化,正确。
选项C:锂电池充放电不是可逆反应(非同一条件),错误。
选项D:蜡烛燃烧释放热能和光能,正确。
答案:C
5. 选项A:平衡状态即反应限度,正确。
选项B: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正确。
选项C:$$2SO_2 + O_2 \rightleftharpoons 2SO_3$$ 为可逆反应,不可能完全转化,错误。
选项D:限度可通过改变条件(如温度压强)改变,正确。
答案:C
6. 选项A:吸热反应是因生成物能量高于反应物,正确。
选项B:光合作用类似反应通常吸热,且该反应未配平(氧原子不平),错误。
选项C:热化学方程式应标注状态,但 $$ \triangle H $$ 单位应为 $$kJ/mol$$(指每摩尔反应),写法错误。
选项D:反应难易与热效应无关(如 $$N_2 + O_2$$ 吸热但难发生),正确。
答案:A 和 D 正确,但单选题可能为 D。严格判断:A 正确,D 也正确,但原题可能设计为 D。
7. 选项A:未标注物质状态,错误。
选项B:$$ \triangle H=+67.7 kJ/mol $$ 正确,但反应式未配平(氮原子不平),错误。
选项C:$$C(s) + O_2(g) = CO_2(g)$$ 的 $$ \triangle H $$ 应为 $$-393.5 kJ/mol$$,符号错误。
选项D:无正确选项。
答案:无正确(根据选项D为None)
10. 容器扩大后浓度均变为原一半(原平衡浓度 $$c_0$$,新平衡浓度 $$c_0/2$$),说明平衡未移动,反应前后分子数不变。故物质转化率和质量分数均不变,平衡不移动。
答案:A(根据选项A为None,但逻辑上无正确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