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4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金刚石加热融化时需要克服分子间作用力
B.$$\mathrm{H C l. ~ H B r. ~ H I}$$的熔点依次增大,它们分子间作用力也依次增大
C.$${{N}{{a}_{2}}{S}{{O}_{4}}}$$晶体是属于离子晶体,该晶体中只含有离子键
D.$${{N}{{H}_{3}}}$$分子中,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具有$${{8}}$$电子稳定结构
2、['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铁', '元素、核素、同位素', '硝酸的其他性质', '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氢键', '硝酸的强氧化性', '同素异形体', '硫酸的性质', '范德华力', '钝化原理及应用']正确率60.0%下列因果关系成立的是$${{(}{)}}$$
A
A.由于$${{H}{F}}$$分子间存在氢键,所以$${{H}{F}}$$的沸点比$$\mathrm{H C l. ~ H B r}$$都高
B.由于$$\mathrm{^{1 4} \, C}$$和$$1 2 \, \mathrm{C}$$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所以二者互为同素异形体
C.由于硝酸具有强氧化性,所以不能用稀硝酸和大理石反应制二氧化碳
D.由于铁和硫酸能发生反应,所以不能用铁罐车储运浓硫酸
4、['晶体熔、沸点高低的比较规律', '范德华力', '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正确率60.0%下列有关范德华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范德华力的实质是一种电性作用,所以范德华力是一种特殊的化学键
B.范德华力存在于所有的分子之间
C.范德华力比较弱,但范德华力越强,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越高
D.范德华力与化学键的区别在于分子内成键的强弱问题
6、['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判断方法', '范德华力', '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 '共价键的形成、概念']正确率4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砹是第六周期$${{V}{I}{I}{A}}$$的元素,其非金属性比氯的强,稳定性$$\mathrm{H A t} > \mathrm{H C l}$$
B.因为水分子中含有氢键,所以$${{H}_{2}{O}}$$比$${{H}_{2}{S}}$$稳定性
C.含有共价键的物质,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D.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不同核素,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7、['化学键的概念及类别', '共价键的类型', '氢键', '范德华力', '分子晶体的特点及性质', '共价键的形成、概念']正确率60.0%共价键$${、}$$氢键和范德华力是构成物质粒子间的不同作用方式。下列物质中,只含有上述一种作用的是$${{(}}$$$${{)}}$$
B
A.冰
B.金刚石
C.干冰
D.石墨
8、['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碱金属元素的结构及性质', '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范德华力',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实验', '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正确率60.0%化学上存在许多的递变关系,下列递变关系完全正确的是
D
A.原子半径:$$\mathrm{N a} > \mathrm{M g} > \mathrm{A l} > \mathrm{C l}$$;离子半径:$$\mathrm{N a^{+}} > \mathrm{M g^{2+}} > \mathrm{A l^{3+}} > \mathrm{C l^{-}}$$
B.稳定性:$$\mathrm{H F} > \mathrm{H C l} > \mathrm{H B r} > \mathrm{H I}$$;熔沸点:$$\mathrm{H F} > \mathrm{H C l} > \mathrm{H B r} > \mathrm{H I}$$
C.熔沸点:$$\mathrm{L i} > \mathrm{N a} > \mathrm{K} > \mathrm{R b}$$;密度:$$\mathrm{L i < N a < K < R b}$$
D.酸性:$$\mathrm{H C l O_{4} > H_{2} S O_{4} > H_{2} C O_{3}}$$;非金属性$$\mathrm{C l} > \mathrm{S} > \mathrm{C}$$
9、['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四氧化三铁', '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氢键', '氯化氢、盐酸', '范德华力', '二氧化硫的性质', '化合价的变化规律']正确率60.0%类比$${{(}}$$比较$${{)}}$$是研究物质性质的常用方法之一,可预测许多物质的性质,但类比是相对的,不能违背客观实际。下列说法中,
B
A.$${{I}{V}{A}}$$族元素氢化物沸点顺序是:$$\mathrm{G e H_{4}} > \mathrm{S i H_{4}} > \mathrm{C H_{4}}$$;则$${{V}{A}}$$族元素氢化物沸点顺序也是:$$\mathrm{A s H_{3} > P H_{3} > N H_{3}}$$
B.足量的$${{C}{{O}_{2}}}$$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先生成沉淀后溶解;足量的$${{S}{{O}_{2}}}$$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现象相同
C.$${{F}{{e}_{3}}{{O}_{4}}}$$可以写成$$\mathrm{F e O} \cdot\mathrm{F e_{2} O_{3}} \mathrm{, ~ P b_{3} O_{4}}$$也可以写成$$\mathrm{P b O} \cdot\mathrm{P b}_{2} \mathrm{O_{3}}$$
D.$${{N}{a}{C}{l}}$$与浓$${{H}_{2}{S}{{O}_{4}}}$$加热可制$${{H}{C}{l}{,}}$$推测$${{N}{a}{B}{r}}$$与浓$${{H}_{2}{S}{{O}_{4}}}$$加热可制$${{H}{B}{r}}$$
10、['氢键', '范德华力']正确率60.0%下列有机物沸点最高的是()
D
A.甲烷
B.乙烷
C.乙醇
D.乙二醇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错误。金刚石是原子晶体,加热融化时需要克服共价键而非分子间作用力。
B. 错误。$$HCl$$、$$HBr$$、$$HI$$的熔点依次增大,但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确实依次增大,因为分子量增大导致分子间作用力增强。
C. 错误。$$Na_2SO_4$$晶体是离子晶体,但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SO_4^{2-}$$内部为共价键)。
D. 错误。$$NH_3$$分子中,氢原子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正确答案:B
2. 下列因果关系成立的是:
A. 正确。$$HF$$分子间存在氢键,导致其沸点高于$$HCl$$和$$HBr$$。
B. 错误。$$^{14}C$$和$$^{12}C$$是同位素,同素异形体指同种元素的不同单质(如$$O_2$$和$$O_3$$)。
C. 正确。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会氧化大理石($$CaCO_3$$)产生其他产物,而非纯$$CO_2$$。
D. 错误。铁在浓硫酸中会发生钝化,形成致密氧化膜,因此可用铁罐车储运浓硫酸。
正确答案:A和C
4. 下列有关范德华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错误。范德华力是分子间作用力,不是化学键。
B. 正确。范德华力存在于所有分子之间。
C. 正确。范德华力较弱,但越强时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熔沸点越高。
D. 错误。范德华力是分子间作用,化学键是分子内作用,本质不同。
正确答案:B和C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错误。砹(At)是第六周期VIIA族元素,非金属性弱于氯,稳定性$$HAt < HCl$$。
B. 错误。$$H_2O$$比$$H_2S$$稳定是因为O-H键键能大于S-H键,氢键影响物理性质而非化学稳定性。
C. 错误。含有共价键的物质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NH_4Cl$$含有共价键但属于离子化合物)。
D. 正确。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不同核素(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正确答案:D
7. 只含有上述一种作用的是:
A. 冰:含有氢键和范德华力。
B. 金刚石:只含有共价键(原子晶体)。
C. 干冰:只含有范德华力(分子晶体)。
D. 石墨:含有共价键、范德华力和金属键。
正确答案:B和C
8. 下列递变关系完全正确的是:
A. 错误。原子半径:$$Na > Mg > Al > Cl$$正确;但离子半径:$$Cl^- > Na^+ > Mg^{2+} > Al^{3+}$$(电子层结构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B. 错误。稳定性:$$HF > HCl > HBr > HI$$正确;但熔沸点:$$HF$$因氢键最高,其余为$$HI > HBr > HCl$$(分子量增大)。
C. 错误。碱金属熔沸点:$$Li > Na > K > Rb$$正确;但密度:$$Li < Na < K$$,$$Rb$$密度略低于$$K$$。
D. 正确。酸性:$$HClO_4 > H_2SO_4 > H_2CO_3$$;非金属性:$$Cl > S > C$$。
正确答案:D
9.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错误。VA族中$$NH_3$$因氢键沸点异常高,顺序应为$$NH_3 > AsH_3 > PH_3$$。
B. 错误。$$SO_2$$与石灰水生成$$CaSO_3$$沉淀,但$$CaSO_3$$不溶于过量$$SO_2$$(不像$$CO_2$$生成可溶$$Ca(HCO_3)_2$$)。
C. 错误。$$Pb_3O_4$$实际为$$2PbO \cdot PbO_2$$,不是$$PbO \cdot Pb_2O_3$$。
D. 错误。$$NaBr$$与浓$$H_2SO_4$$加热时$$Br^-$$会被氧化成$$Br_2$$,无法制得纯$$HBr$$。
无完全正确选项,但B和D的类比错误明显。
10. 有机物沸点最高的是:
A. 甲烷:分子量小,沸点低。
B. 乙烷:分子量大于甲烷,沸点较高。
C. 乙醇:含羟基,能形成氢键,沸点显著升高。
D. 乙二醇:含两个羟基,氢键作用更强,沸点最高。
正确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