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学 化学基本原理化学能与热能

物质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化学能与热能知识点专题进阶自测题答案-山东省等高中化学,平均正确率52.0%

2025-08-25
物质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化学能与热能知识点专题进阶自测题答案-山东省等高中化学,平均正确率52.0%
1、['化学与传统文化', '物理性质', '物质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化学性质',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正确率60.0%有些古文或谚语中包含了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日照香炉生紫烟$${{”}}$$,紫烟是由于碘的升华引起的

B.$${{“}}$$落汤螃蟹着红袍$${{”}}$$,在变红过程中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C.$${{“}}$$煮豆燃豆萁$${{”}}$$中包含了化学能转化成热能的过程

D.$${{“}}$$水乳交融$${{”}{、}{“}}$$火上浇油$${{”}}$$前者包含物理变化,而后者包含化学变化

2、['石油的裂化、裂解', '石油的分馏', '物质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化学与STSE',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本质及特征', '石油能源现状及其产品的利用', '煤的气化', '硫', '大气污染的治理原理及方法', '煤的液化']

正确率40.0%化学与资源和能源开发$${、}$$环境保护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煤可以直接液化,煤与氢气作用生成液体燃料

B.乙烯$${、}$$丙烯$${、}$$甲烷等重要化工原料都可以由石油分馏得到

C.无论是风力发电或是潮汐发电,都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用生石灰对燃煤脱硫,整个过程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3、['物质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的实质', '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判断', '根据总能量计算反应热']

正确率6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任何化学反应都有物质的改变,但不一定有能量的变化

B.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能变化

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放热反应

D.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放热反应

4、['物质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原电池工作原理', '电镀']

正确率60.0%下列能量转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B

A.电池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火力发电是化学能最终转化为电能

C.电镀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光合作用是化学能转化为生物质能

5、['活化能', '反应热与焓变', '化学平衡移动的相关判断', '物质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中焓的变化示意图', '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判断', '催化剂、反应历程', '盖斯定律的理解、应用']

正确率60.0%svg异常,非svg图片

B

A.该反应过程为吸热反应

B.若加入催化剂,$${{B}}$$点会降低

C.若加入催化剂,$${{△}{H}}$$数值会减小

D.若升高温度,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6、['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电池反应式的书写', '物质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原电池电子流向判断及应用', '原电池中离子移动方向']

正确率60.0%svg异常,非svg图片

B

A.$$2 \mathrm{m o l C u}$$与$$\mathrm{1 m o l A g_{2} O}$$的总能量低于$$\mathrm{1 m o l C u_{2} O}$$与$$2 \mathrm{m o l A g}$$具有的总能量

B.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 \mathrm{C u}+2 \mathrm{O H}^{-}-2 \mathrm{e}^{-}=\mathrm{C u_{2} O}+\mathrm{H_{2} O}$$

C.测量原理示意图中,电流方向从$${{C}{u}}$$流向$${{A}{{g}_{2}}{O}}$$

D.电池工作时$${,{O}{{H}^{−}}}$$向正极移动

7、['反应热与焓变', '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物质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中和热的概念']

正确率60.0%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D

A.已知$$2 \mathrm{S O_{2} \ ( \ g )} \ +\mathrm{O_{2} \ ( \ g )} \ \rightleftharpoons2 \mathrm{S O_{3} \ ( \ g )}$$为放热反应,则$${{S}{{O}_{2}}}$$的能量一定高于$${{S}{{O}_{3}}}$$的能量

B.已知$${{C}{(}{s}}$$,石墨$$) ~=C \left( s \right)$$,金刚石$$) \, \, \triangle H > 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已知$$\mathrm{H^{+} ~ ( a q ) ~+O H^{-} ~ ( a q ) ~=H_{2} O ~ ( l ) ~ \Delta~ H=-5 7. 3 ~}$$$$k J \cdot m o l^{-1}$$,则任何酸碱中和反应的热效应均为$${{5}{7}{.}{3}}$$$${{k}{J}}$$

D.已知$$2 C ~ ( \underline{{s}} ) ~+2 O_{2} ~ ( \underline{{g}} ) ~=2 C O_{2} ~ ( \underline{{g}} ) ~ \triangle H_{1}, ~ 2 C ~ ( \underline{{s}} ) ~+O_{2} ~ ( \underline{{g}} ) ~=2 C O ~ ( \underline{{g}} ) ~ \triangle H_{2}$$,则$$\triangle\mathrm{H}_{1} < \triangle\mathrm{H}_{2}$$

8、['反应热与焓变', '化学能与物质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物质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判断', '可逆反应', '中和热的概念', '根据总能量计算反应热', '中和热的计算',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正确率60.0%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C

A.已知$$\mathrm{N a O H ~ ( a q ) ~+H C l ~ ( a q ) ~=N a C l ~ ( a q ) ~+H_2 O ~ ( l ) ~ \Delta H=-5 7. 4 k J \cdot\mathrm{m o l}^{-1} ~}$$则含$${{2}{0}}$$$$\mathrm{g N a O H}$$的稀溶液与浓硫酸完全中和时,放出$$2 8. 7 \mathrm{k J}$$的热量

B.反应热的大小与反应物所具有的能量和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无关

C.已知$${{C}{(}}$$石墨,$$s ) ~=C ~ ($$金刚石,$$s ) \, \, \triangle H > 0$$,则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D.同温同压下,$$H_{2} ~ ( \ g ) ~+C l_{2} ~ ( \ g ) ~=2 H C l ~ ( \ g )$$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不同

9、['反应热与焓变', '物质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中焓的变化示意图', '根据总能量计算反应热', '根据键能计算反应热',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正确率40.0%svg异常,非svg图片

D

A.拆开$$2 \mathrm{m o l H_{2} ( g )}$$和$$\mathrm{1 m o l O_{2} ( g )}$$中的化学键成为$${{H}{、}{O}}$$原子,共放出$$1 3 6 8 \mathrm{k J}$$能量

B.由$${{H}{、}{O}}$$原子形成$$2 \mathrm{m o l H_{2} O} ( \mathrm{g} ),$$共吸收$$1 8 5 2 \mathrm{k J}$$能量

C.$$2 \mathrm{m o l H_{2} ( g )}$$和$$\mathrm{1 m o l O_{2} ( g )}$$反应生成$$2 \mathrm{m o l H_{2} O} ( 1 ),$$共吸收$$4 8 4 \mathrm{k J}$$能量

D.$$2 \mathrm{m o l H_{2} ( g )}$$和$$\mathrm{1 m o l O_{2} ( g )}$$反应生成$$2 \mathrm{m o l H_{2} O} ( \mathrm{g} ),$$共放出$$4 8 4 \mathrm{k J}$$能量

10、['反应热与焓变', '物质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燃烧热', '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判断', '中和热的测定与误差分析']

正确率19.999999999999996%下列关于反应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C a C O_{3} ( s )=C a O ( s )+C O_{2} ( g ), \, \, \, \triangle H=+1 7 8. 5 k J \cdot m o l^{-1}$$,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

B.$$Z n ( s )+C u S O_{4} ( a q )=Z n S O_{4} ( a q )+C u ( s ), ~ ~ \triangle H=-2 0 6 k J \cdot m o l^{-1}$$,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C.$$H^{+} ( a q )+O H^{-} ( a q )=H_{2} O ( l ), \, \, \, \triangle H=-5 7. 3 k J \cdot m o l^{-1}$$,含$$\mathrm{1 m L N a O H}$$的稀溶液与含$$0. 5 \mathrm{m o l H}_{2} \mathrm{S O_{4}}$$的浓硫酸混合后放出$$5 7. 3 \mathrm{k J}$$的热量

D.$$1 0 1 \mathrm{k P a}$$时,$$2 H_{2} ( g )+O_{2} ( g )=2 H_{2} O ( l ), \, \, \triangle H=-5 7 1. 6 J \cdot m o l^{-1}, \, \, \, H_{2}$$的燃烧热为$$5 7 1. 6 \mathrm{k J} \cdot\mathrm{m o l}^{-1}$$

1、A项错误,$$"$$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紫烟是水汽在光照下产生的光学现象,与碘升华无关。B项正确,$$"$$落汤螃蟹着红袍$$"$$是虾青素受热变性,属于化学变化。C项正确,$$"$$煮豆燃豆萁$$"$$是燃烧过程,化学能转化为热能。D项正确,$$"$$水乳交融$$"$$是物理变化,$$"$$火上浇油$$"$$是化学变化。

2、A项正确,煤的直接液化是通过加氢反应生成液体燃料。B项错误,乙烯、丙烯等是通过石油裂解得到,而非分馏。C项错误,风力发电和潮汐发电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D项错误,生石灰脱硫涉及$$CaO + SO_2 + \frac{1}{2} O_2 = CaSO_4$$,是氧化还原反应。

3、A项错误,所有化学反应都伴随能量变化。B项错误,能量变化可表现为热能、光能等多种形式。C项正确,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时放热。D项错误,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时吸热。

4、A项错误,电池放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项正确,火力发电通过燃烧将化学能最终转化为电能。C项错误,电镀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D项错误,光合作用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5、由于SVG异常无法获取图像信息,但根据选项分析:A项无法判断;B项正确,催化剂降低活化能,B点(活化能)会降低;C项错误,催化剂不改变$$\Delta H$$;D项无法判断反应吸放热性质。

6、A项错误,$$2 mol Cu$$与$$1 mol Ag_2O$$的总能量应高于$$1 mol Cu_2O$$与$$2 mol Ag$$,反应为放热。B项正确,负极铜失去电子:$$2Cu + 2OH^- - 2e^- = Cu_2O + H_2O$$。C项错误,电流从正极$$Ag_2O$$流向负极$$Cu$$。D项错误,$$OH^-$$向负极移动。

7、A项错误,$$SO_2$$和$$O_2$$的总能量高于$$SO_3$$,但单独比较错误。B项错误,$$\Delta H > 0$$说明石墨更稳定。C项错误,浓酸稀释放热,实际热效应大于57.3 kJ。D项正确,完全燃烧放热更多,$$\Delta H_1 < \Delta H_2$$。

8、A项错误,浓硫酸稀释放热,总放热量大于28.7 kJ。B项错误,反应热等于生成物与反应物的能量差。C项正确,$$\Delta H > 0$$说明石墨更稳定。D项错误,$$\Delta H$$只与始末状态有关,与途径无关。

9、A项错误,拆开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B项错误,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C项错误,生成液态水放热更多。D项正确,$$2H_2(g) + O_2(g) = 2H_2O(g)$$ $$\Delta H = -484 kJ$$。

10、A项错误,$$\Delta H > 0$$为吸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B项正确,$$\Delta H < 0$$,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C项错误,浓硫酸稀释放热,总放热量大于57.3 kJ。D项错误,燃烧热应以1 mol物质计,应为285.8 kJ/mol。

题目来源于各渠道收集,若侵权请联系下方邮箱
高中知识点
其他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