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40.0%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B
A.元素周期表中查得的相对原子质量为同使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化学键的变化一定会引起化学反应的变化
C.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D.钢铁在海水中比在河水中更易腐蚀,主要原因是海水含氧量高于河水
2、['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元素周期表提供的元素信息', '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 '元素周期表的形成', '周期、族、分区', '原(离)子结构示意图']正确率60.0%svg异常
D
A.核电荷数为$${{1}{8}}$$
B.属于非金属元素的原子
C.属于短周期元素
D.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
3、['晶体熔、沸点高低的比较规律',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实验原理、相关方程式的书写', 'pH定义及表达式', '元素周期表提供的元素信息', '元素周期表的形成', '周期、族、分区', '电解质电离程度的比较及应用', '水的电离平衡',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元素的推断及综合应用']正确率60.0%svg异常
D
A.相同条件下,等浓度的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mathrm{B E A > A D E_{3}}$$
B.$${{C}}$$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熔点比$${{G}}$$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熔点高
C.$${{2}{5}^{∘}{C}}$$时,$$0. 1 \mathrm{m o l} / \mathrm{L}$$的$${{A}_{2}{J}}$$溶液$$\mathrm{p H < 1-l g 2}$$
D.$$5 0 0 \mathrm{m L} ~ 1 \mathrm{m o l} / \mathrm{L}$$的$${{L}{{M}_{2}}}$$溶液与$$0. 4 \mathrm{m o l}$$的$${{K}}$$单质恰好完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用字母表示$$) : ~ 1 0 \mathrm{L}^{2+}+6 \mathrm{M}^{-}+8 \mathrm{K}_{2}=1 0 \mathrm{L}^{3+}+3 \mathrm{M}_{2}+1 6 \mathrm{K}^{-}$$
4、['化学史和化学的发展趋势', '化学与“三废”', '元素周期表的形成', '原子的构成、发展史', '大气污染的治理原理及方法', '水体污染及污水处理方法', '“白色污染”的危害及防治', '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正确率40.0%化学自从诞生之日起就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有关化学说法
D
A.改善大气质量$${、}$$污水处理$${、}$$垃圾资源化等要依靠化学科学的发展
B.$${{2}{1}}$$世纪,化学学科还将继续推动材料科学的发展,使各种新型功能材料生产成为可能
C.我国科学家人工全合成牛胰岛素,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具有生理活性的蛋白质,为蛋白质的实际研究和实际应用开辟了广阔前景
D.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提出原子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元素周期表的形成', '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正确率60.0%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除零族元素外,非金属元素全部都是主族元素
B.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含氧酸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
C.同周期$${Ⅱ{A}}$$族与$${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可能为$${{2}{5}}$$
D.同族上下相邻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可能为$${{3}{2}}$$
6、['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离子键的形成、概念',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能级间能量大小比较', '元素周期表的形成', '周期、族、分区', '原子的构成、发展史']正确率40.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①}$$热稳定性:$$\mathrm{H_{2} O} > \mathrm{H F} > \mathrm{H_{2} S}$$
$${②}$$ 密度: $${{N}{a}{>}{K}}$$
$${③{N}{{H}_{3}}{{D}^{+}}}$$ 中质子数,电子数,中子数分别为 $$1 1, ~ 1 0, ~ 8$$
$${④}$$ 元素周期表中从 $${Ⅲ{B}}$$ 族到 $${Ⅱ{B}}$$ 族 $${{1}{0}}$$ 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⑤}$$ 多电子原子中,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
$${⑥}$$ 第三周期元素原子形成的简单阳离子中, $$\mathrm{A l}^{3+}$$ 的半径最小
$${⑦}$$ 两个非金属元素原子间只可能形成共价键,而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中一定含离子键
D
A.$${②{③}{④}{⑥}}$$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①{⑤}{⑦}}$$
7、['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离子化合物',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元素、核素、同位素', '硝酸的其他性质', '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用途', '元素周期表的形成', '周期、族、分区',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正确率60.0%svg异常
A
A.$${④}$$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与其氢化物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
B.$${⑤}$$的三种核素的化学性质不相同
C.$$\textcircled{6} \;, \; \textcircled{8} \;,$$对应单核离子的半径依次增大
D.$${⑧{、}{⑨}}$$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及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均为强酸
8、['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离子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判断方法', '元素周期表的形成', '周期、族、分区',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正确率60.0%下列推断符合实际的是$${{(}{)}}$$
D
A.第$${{n}}$$主族含$${{n}{−}{2}}$$种非金属元素$${{(}{n}}$$为正整数$${{)}}$$
B.$${{m}{=}{1}}$$和$$\mathrm{m}=7 ( \mathrm{m}$$为最外层电子数$${{)}}$$的元素单质能形成的化合物都是离子化合物
C.$$\mathrm{m-n}=5 ( \mathrm{m}$$为最外层电子数,$${{n}}$$为电子层数$${{)}}$$的主族元素存在最强的对应含氧酸
D.第$${{n}}$$周期有$${{n}}$$种主族金属元素$$( \mathrm{1 < n < 7, n}$$为正整数$${{)}}$$
9、['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元素周期表的形成',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正确率80.0%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元素周期表有$${{8}}$$个主族
B.$${Ⅲ{B}}$$族的元素种类最多
C.短周期是指第一$${、}$$二周期
D.只有$${Ⅶ{A}}$$族的元素全部是非金属元素
10、['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推断', '元素周期表的形成']正确率40.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C
A.元素周期表共$${{1}{8}}$$列
B.氧元素位于第二周期$${Ⅵ{A}}$$族
C.金属最外层电子数均少于$${{4}}$$
D.氢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
1. 解析:
选项分析:
A. 错误。元素周期表中查得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各同位素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而非单一同位素的质量。
B. 错误。化学键的变化不一定引起化学反应(如物理熔化)。
C. 错误。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 $$Mn_2O_7$$ 是金属氧化物但为酸性氧化物)。
D. 正确。海水含盐量高,导电性强,电化学腐蚀更显著,而非仅因含氧量高。
答案:D
4. 解析:
选项分析:
D. 错误。原子学说是道尔顿提出的,门捷列夫贡献是元素周期表。
其他选项均为化学的实际应用或成就,正确。
答案:D
5. 解析:
选项分析:
B. 错误。第三周期非金属最高价含氧酸酸性增强(如 $$HClO_4 > H_2SO_4$$),但低价酸无此规律(如 $$H_2SO_3 > HClO$$)。
C. 正确。第6周期ⅡA与ⅢA族(如Ba与Tl)原子序数差为25。
D. 正确。第6周期与第7周期同族元素(如Rn与Og)序数差为32。
答案:B
6. 解析:
错误叙述:
① 错误。热稳定性应为 $$HF > H_2O > H_2S$$(键能决定)。
⑤ 错误。离核近的电子能量更低。
⑦ 错误。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可能为共价化合物(如 $$AlCl_3$$)。
其他选项②③④⑥正确。
答案:D(对应①⑤⑦)
8. 解析:
选项分析:
C. 正确。$$m-n=5$$ 对应第7主族(如Cl),其含氧酸($$HClO_4$$)是最强酸。
其他选项:
A. 错误。第n主族非金属元素数为 $$n$$ 种(含氢)。
B. 错误。$$m=1$$(H)与 $$m=7$$(Cl)可形成共价化合物(如HCl)。
D. 错误。第n周期主族金属元素数为 $$n-1$$ 种(如第4周期有3种:Na、Mg、Al)。
答案:C
9. 解析:
选项分析:
B. 正确。ⅢB族包含镧系和锕系,共32种元素,种类最多。
其他选项:
A. 错误。主族有7个(ⅠA-ⅦA)。
C. 错误。短周期为1-3周期。
D. 错误。ⅠA族的氢也是非金属。
答案:B
10. 解析:
选项分析:
C. 错误。金属最外层电子数可≥4(如Sn、Pb为4,Bi为5)。
其他选项:
A. 正确。周期表共18纵列。
B. 正确。氧位于第2周期ⅥA族。
D. 正确。氢原子半径最小。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