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60.0%根据元素周期律,由下列事实进行归纳推测,推测不合理的是()
选项 | 事实 | 推测 |
$${{A}}$$ | 铬 $${{(}{C}{r}{)}}$$ 的金属性位于锌和铁之间 | 铬能与稀盐酸发生反应 |
$${{B}}$$ | $${{S}{i}}$$ 是半导体材料,同族的 $${{G}{e}}$$ 也是半导体材料 | 第Ⅳ $${{A}}$$ 族的元素的单质都可作半导体材料 |
$${{C}}$$ | $${{H}{C}{l}}$$ 在 $$1 5 0 0^{\circ} \, \mathrm{C}$$ 时分解 $${,{H}{I}}$$ 在 $$2 3 0^{\circ} \, \mathrm{C}$$ 时分解 | $${{H}{B}{r}}$$ 的分解温度介于二者之间 |
$${{D}}$$ | $${{S}{i}}$$ 与 $${{H}_{2}}$$ 高温时反应 $${,{S}}$$ 与 $${{H}_{2}}$$ 加热能反应 | $${{P}}$$ 与 $${{H}_{2}}$$ 在高温时能反应 |
B
A.$${{A}}$$
B.$${{B}}$$
C.$${{C}}$$
D.$${{D}}$$
2、['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离子化合物',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元素的推断及综合应用']正确率60.0%短周期元素$${\bf X. ~ Y. ~ Z. ~ 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已知$${{Y}}$$和$${{W}}$$的原子序数之和是$${{Z}}$$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Y}}$$ | $${{Z}}$$ | ||
$${{X}}$$ | $${{W}}$$ |
C
A.原子半径:$$X > Z > W$$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Y > Z > W$$
C.$${{Z}{、}{W}}$$均可形成含$${{Y}}$$元素的离子化合物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Y > X > W$$
3、['化学键的概念及类别', '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推断', '无机含氧酸的酸性',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元素的推断及综合应用']正确率40.0%已知$$\mathrm{W. ~ X. ~ Y. ~ Z}$$为短周期元素,$${{W}{、}{Z}}$$同主族,$${\bf X}. {\bf Y}. {\bf Z}$$同周期,$${{W}}$$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大于$${{Z}}$$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X}{、}{Y}}$$为金属元素,$${{X}}$$的阳离子的氧化性小于$${{Y}}$$的阳离子的氧化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bf X. ~ Y. ~ Z. ~ W}$$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B.$${{W}}$$与$${{X}}$$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
C.$${{W}}$$含氧酸的酸性一定比$${{Z}}$$的含氧酸的酸性强
D.若$${{W}}$$与$${{Y}}$$的原子序数相差$${{5}{,}}$$则二者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一定为$${{Y}_{2}{{W}_{3}}}$$
4、['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推断', '表示粒子构成的符号的含义及相关计算', '同位素的应用', '周期、族、分区',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正确率40.0%$${{2}{0}{1}{5}}$$年$${{1}{2}}$$月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宣布第号元素存在,并已发布中文名称如图所示。有关这四种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原子 序数 | 英文 名称 | 中文 名称 | 符号 |
$${{1}{1}{3}}$$ | $$\mathrm{N i h o n i u m}$$ | $${{■}}$$ | $${{N}{h}}$$ |
$${{1}{1}{5}}$$ | $$\mathrm{M o s c o v i u m}$$ | $${{■}}$$ | $${{M}{c}}$$ |
$${{1}{1}{7}}$$ | | $${{■}}$$ | $${{T}{s}}$$ |
$${{1}{1}{8}}$$ | $$\mathrm{o g a n e s s o n}$$ | $${{■}}$$ | $${{O}{g}}$$ |
D
A.这四种元素均为主族元素
B.$${{1}{1}{7}}$$号元素和$${{1}{1}{5}}$$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比为$$1 1 7. ~ 1 1 5$$
C.科学家在实验室中获得了两种$${{T}{s}}$$的同位素,两者质量数相同,中子数不同
D.核素$${_1 1 7}^{2 9 3} \mathrm{T s}$$中子数和质子数之差为$${{5}{9}}$$
5、['绿色化学', '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剂', '元素周期表的分区', '同位素的应用',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正确率40.0%化学与生活$${、}$$社会$${、}$$科学$${、}$$技术$${、}$$环境等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1 2 \, \mathrm{C}$$和$$\mathrm{^{1 4} \, C}$$互为同位素,其中$$\mathrm{^{1 4} \, C}$$可用于文物的年代的鉴定
B.在元素周期表的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适合寻找半导体材料
C.凡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对人体健康均有害,不可食用
D.煤$${、}$$石油$${、}$$天然气属于重要的不可再生能源,而氢氧燃料电池则是一种能量转换率较高$${、}$$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新型动力电源
6、['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化合价的变化规律',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元素的推断及综合应用']正确率60.0%表中为部分短周期元素的相关数据:
元素性质 | 元素编号 |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
原子半径 $${{/}{n}{m}}$$ | $${{a}}$$ | $$0. 0 7 5$$ | $${{b}}$$ | $$0. 1 1 0$$ | $${{c}}$$ | $${{d}}$$ |
最高正化合价 | $${{+}{6}}$$ | $${{+}{5}}$$ | | $${{+}{5}}$$ | | $${{+}{7}}$$ |
最低负化合价 | $${{−}{2}}$$ | $${{−}{3}}$$ | $${{−}{2}}$$ | $${{−}{3}}$$ | $${{−}{1}}$$ | $${{−}{1}}$$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简单氢化物沸点:元素$${①{>}}$$元素$${③}$$
B.元素$${②}$$的简单氢化物与元素$${⑥}$$的气态氢化物之间反应形成的化合物中只有极性键
C.$$\mathrm{a} > \mathrm{d} > \mathrm{b} > \mathrm{c}$$
D.元素$${④}$$的氢化物中元素$${④}$$原子采取$${{s}{{p}^{2}}}$$杂化
7、['元素、核素、同位素', '表示粒子构成的符号的含义及相关计算', '常见“10电子”、“18电子”微粒',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元素的推断及综合应用']正确率60.0%下列关于指定粒子构成的几种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C
A.$$\mathrm{^{3 7} \, C l}$$与$$3 9 \mathrm{K}$$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B.在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处,可以找到半导体材料
C.$${{H}_{3}{{O}^{+}}}$$与$${{O}{{H}^{−}}}$$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
D.天然气是一种高效$${、}$$低耗$${、}$$污染小的清洁能源
8、['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推断', '元素周期表提供的元素信息', '周期、族、分区',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正确率60.0%国际无机化学命名委员会在$${{1}{9}{8}{9}}$$年作出决定,把长式周期表原先的主$${、}$$副族及族号取消,由左到右改为$${{1}{8}}$$列,碱金属为第$${{1}}$$列,稀有气体为第$${{1}{8}}$$列。按这个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碳元素位于第$${{6}}$$列
B.第$${{3}}$$列所含元素种类最多
C.氧元素位于第$${{1}{5}}$$列
D.镁和铝两元素所在列数差$${{1}}$$
9、['电子排布式、轨道表示式', '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推断',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正确率60.0%$${{2}{0}{1}{6}}$$年$$\operatorname{I U P A C}$$命名$${{1}{1}{7}}$$号元素为$$\mathrm{T s}, ~ \mathrm{T s}$$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与氟元素同族
B.该元素应为金属元素
C.电子排布式为$$[ \mathrm{R n} ] 6 \mathrm{f^{1 4} 6 d^{1 0} 7 s^{2} 7 p^{5}}$$
D.位于第七周期
10、['化学键的概念及类别', '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金属的活动顺序表及应用',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元素的推断及综合应用', '铝的性质']正确率40.0%$${\bf X}, {\bf Y}, {\bf Z}, {\bf R}$$是四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和$${{Z}}$$位于同主族且能组成离子化合物;$${{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电子层数的$${{3}}$$倍;$${{Y}}$$的简单阴离子和$${{Z}}$$的阳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R}}$$的周期数等于其主族序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原子半径大小:$$\mathrm{Z} > \mathrm{R} > \mathrm{Y} > \mathrm{X}$$
B.常温常压下,$${{X}}$$与$${{Y}}$$形成的化合物呈液态
C.$${{X}}$$分别与$$\mathrm{Y. ~ Z. ~ R}$$组成的二元化合物所含化学键类型均相同
D.$${{R}}$$的单质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
1. 选项分析:
选项A:铬的金属性位于锌和铁之间,锌和铁都能与稀盐酸反应,因此铬也能与稀盐酸反应,推测合理。
选项B:Si和Ge是半导体,但第IVA族的碳(金刚石)是绝缘体,铅是导体,并非所有单质都是半导体,推测不合理。
选项C:HCl和HI的分解温度随原子序数增大而降低,HBr的分解温度应介于二者之间,推测合理。
选项D:Si和S都能与H₂反应,P与H₂在高温时也能反应生成PH₃,推测合理。
答案:$$B$$
2. 元素推断:
设Y、Z、W的原子序数分别为y、z、w,已知y + w = 3z。
短周期元素,X、Y、Z、W位置关系:Y和Z同周期,X和W同周期,X在Y上一周期,W在Z下一周期。
常见短周期元素,尝试Z为氧(8),则y + w = 24,可能Y为氮(7),W为铝(13),X为碳(6)。
验证:氮和铝原子序数之和7 + 13 = 20 ≠ 3×8=24,不成立。
尝试Z为硫(16),则y + w = 48,可能Y为磷(15),W为氯(17),但15 + 17 = 32 ≠ 48,不成立。
重新分析:Y和W的原子序数之和是Z的3倍,且Y、Z、W为相邻元素。
设Z的原子序数为z,则Y为z-1,W为z+1(因同周期),代入:(z-1) + (z+1) = 2z = 3z,得z=0,不合理。
考虑不同周期:Y在Z上一周期,W在Z下一周期。
设Z原子序数为z,则Y为z-8(上一周期同主族),W为z+8(下一周期同主族),代入:(z-8) + (z+8) = 2z = 3z,得z=0,仍不合理。
实际可能:Y为氧(8),Z为硫(16),W为硒(34),但硒不是短周期。
短周期只有前三周期,元素较少。假设Y为氮(7),Z为氧(8),则y + w = 24,w=17(氯),X为碳(6)。
位置:碳(6)、氮(7)、氧(8)、氯(17)——但氯不在同一周期,表格中W应在Z下方,原子序数差可能为8或18。
合理推断:Y为氮(7),Z为氧(8),W为氯(17)(原子序数差9,但周期差1),则7 + 17 = 24 = 3×8,成立。X为碳(6)。
原子半径:C > O > Cl(碳0.077nm,氧0.066nm,氯0.099nm?矛盾——氯原子半径大于氧)。
标准原子半径:C: 0.077nm, N: 0.075nm, O: 0.066nm, Cl: 0.099nm。
选项A:原子半径X > Z > W?碳(0.077) > 氧(0.066) > 氯(0.099)?错误,氯更大。
选项B:气态氢化物稳定性:NH₃ > H₂O > HCl?错误,H₂O最稳定。
选项C:Z、W均可形成含Y元素的离子化合物:Z(氧)与Y(氮)可形成NO⁺(离子化合物),W(氯)与Y(氮)可形成NCl₄⁺(离子化合物),合理。
选项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HNO₃ > H₂CO₃ > HClO₄?错误,HClO₄最强。
答案:$$C$$
3. 元素推断:
W、Z同主族,W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大于Z,故W在Z上方,非金属性W > Z。
X、Y同周期,为金属元素,X的阳离子氧化性小于Y,故金属性X > Y。
X、Y、Z同周期,W与Z同主族且在Z上方。
短周期,常见:W为氧,Z为硫;X、Y为钠、镁。
验证:W(氧)氢化物H₂O稳定性大于Z(硫)氢化物H₂S;X(钠)阳离子氧化性小于Y(镁)阳离子;同周期钠、镁、硫。
原子半径:Na > Mg > S > O,依次减小?O半径小于S。
选项A:X、Y、Z、W原子半径依次减小?Na > Mg > S > O,正确。
选项B:W与X形成的化合物(如Na₂O)只含离子键,正确。
选项C:W含氧酸(如H₂O₂)酸性不一定比Z含氧酸(如H₂SO₄)强,错误。
选项D:若W与Y原子序数相差5,W为氧(8),Y为铝(13),形成Al₂O₃,正确;但若W为氮(7),Y为镁(12),形成Mg₃N₂,不是Y₂W₃。
答案:$$C$$
4. 新元素分析:
原子序数113、115、117、118,均为第七周期。
选项A:113为ⅢA,115为ⅤA,117为ⅦA,118为0族,均为主族,正确。
选项B: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序数比,错误。
选项C:同位素质量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质子数相同,质量数相同则中子数相同,错误。
选项D:核素$$_{117}^{293}Ts$$,质子数117,中子数293-117=176,差176-117=59,正确。
答案:$$D$$
5. 化学与生活:
选项A:$$^{12}C$$和$$^{14}C$$互为同位素,$$^{14}C$$用于年代鉴定,正确。
选项B: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附近找半导体材料,正确。
选项C:食品添加剂不一定有害,错误。
选项D:煤、石油、天然气不可再生,氢氧燃料电池能量转换率高、绿色,正确。
答案:$$C$$
6. 元素性质表分析:
根据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推断:
①最高+6,最低-2,为ⅥA族,如S。
②最高+5,最低-3,为ⅤA族,如N。
③无最高正价,最低-2,可能为O。
④最高+5,最低-3,为ⅤA族,如P。
⑤无最高正价,最低-1,可能为F。
⑥最高+7,最低-1,为ⅦA族,如Cl。
原子半径:②N:0.075nm, ④P:0.110nm, 其他未知。
选项A:简单氢化物沸点①(如H₂S)>③(如H₂O)?H₂O沸点高,错误。
选项B:②氢化物(如NH₃)与⑥氢化物(如HCl)反应生成NH₄Cl,含离子键和极性键,错误。
选项C:原子半径a>d>b>c?推断a为S(0.104nm), d为Cl(0.099nm), b为O(0.066nm), c为F(0.064nm),故S > Cl > O > F,正确。
选项D:④氢化物(如PH₃)中P原子sp³杂化,错误。
答案:$$C$$
7. 粒子构成:
选项A:$$^{37}Cl$$中子数37-17=20,$$^{39}K$$中子数39-19=20,相同,正确。
选项B: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附近找半导体材料,正确。
选项C:H₃O⁺质子数11,电子数10;OH⁻质子数9,电子数10,质子数不同,错误。
选项D:天然气高效、低耗、污染小,正确。
答案:$$C$$
8. 新周期表列数:
碱金属第1列,稀有气体第18列。
选项A:碳为第14列,错误。
选项B:第3列为ⅢB,含镧系和锕系,元素种类最多,正确。
选项C:氧为第16列,错误。
选项D:镁第2列,铝第13列,差11,错误。
答案:$$B$$
9. Ts元素:
原子序数117,最外层7电子,与氟同族。
选项A:与氟同族,正确。
选项B:该元素应为金属元素?第ⅦA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Ts可能为金属,正确。
选项C:电子排布式为[Rn]6f¹⁴6d¹⁰7s²7p⁵,正确。
选项D:位于第七周期,正确。
所有选项似乎正确,但题目问“不正确”,可能B有争议——Ts预计有金属性,但通常仍归为卤素。
答案:$$B$$(可能不准确,但选项均看似正确)
10. 元素推断:
X和Z同主族且能组成离子化合物,如Na和H(NaH),或O和S(但不行)。
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的3倍:可能Y为O(电子层2,最外层6)。
Y的简单阴离子和Z的阳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如O²⁻和Na⁺均为Ne型。
R周期数等于主族序数:如Al(第三周期ⅢA)。
推断:X为H,Z为Na,Y为O,R为Al。
选项A:原子半径Na > Al > O > H,正确。
选项B:X与Y形成的化合物H₂O液态,正确。
选项C:X与Y、Z、R组成化合物:H₂O(共价)、NaH(离子)、AlH₃(共价?),化学键类型不同,错误。
选项D:R(Al)能从硫酸铜中置换出铜,正确。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