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19.999999999999996%短周期主族元素$$\mathrm{W. ~ X. ~ Y. ~ 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只有$${{Y}}$$为金属元素。$$\mathbf{W} \cdot\mathbf{Y} \cdot\mathbf{Z}$$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2}{;}{W}}$$与$${{X}{、}{Y}}$$与$${{Z}}$$分别同周期;$${{X}}$$与$${{Z}}$$形成的化合物可被氢氟酸腐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常温常压下$${{W}}$$的单质为气态
B.$${{Z}}$$的氢化物为共价化合物
C.$${{X}}$$和$${{Y}}$$的原子半径大小:$${{X}{<}{Y}}$$
D.$${{X}}$$与$${{Z}}$$形成的化合物属于碱性氧化物
2、['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元素的推断及综合应用']正确率40.0%$${{A}{、}{B}}$$为第$${{V}{A}}$$族相邻的两种元素,其所在周期分别最多可排$${{1}{8}}$$和$${{8}}$$种元素,当$${{A}}$$的原子序数 为$${{x}}$$时,$${{B}}$$的原子序数为()
D
A.$${{x}{+}{8}}$$
B.$${{x}{−}{8}}$$
C.$${{x}{+}{{1}{8}}}$$
D.$${{x}{−}{{1}{8}}}$$
3、['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和应用']正确率19.999999999999996%短周期元素$${\bf X. ~ Y. ~ Z. ~ 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Y}}$$原子基态时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Z}}$$是短周期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W}}$$与$${{Y}}$$属于同一主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A.原子半径:$$W > Z > Y$$
B.元素$${{Y}}$$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弱
C.元素$${{W}}$$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酸
D.化合物从$$\mathrm{X_{2} Y, ~ Z_{2} Y}$$中化学键的类型相同
4、['元素周期表提供的元素信息', '元素周期表的形成', '周期、族、分区',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和应用', '元素的推断及综合应用']正确率40.0%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周期表是按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的
B.每一周期的元素都是从碱金属开始,以稀有气体结束
C.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都位于第$${Ⅱ{A}}$$族
D.在已经发现的元素中,金属元素种类比非金属元素多
5、['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溶液的酸碱性判断', '碱金属元素的结构及性质', '无机含氧酸的酸性',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实验', '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正确率60.0%根据元素周期律的有关知识,下列递变规律不正确的是()
B
A.酸性强弱:$$H C l O_{4} > H_{2} \, S O_{4} > H_{3} \, P O_{4}$$
B.由单质化合成$$\mathrm{H C l. ~ H B r. ~ H I}$$的反应越来越容易进行
C.碱性强弱:$$R b O H > K O H > N a O H > L i O H$$
D.金属性强弱:$$N a > M g > A l$$
6、['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元素的推断及综合应用']正确率40.0%短周期元素$$\mathrm{W. ~ X. ~ Y. ~ 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W}}$$的阴离子核外电子与$${\bf X}. {\bf Y}. {\bf Z}$$原子的核外内层电子数相同.$${{X}}$$的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文物的年代,$${{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的$${{3}}$$倍.而$${{Z}}$$不能形成双原子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mathrm{W. ~ X. ~ Y. ~ Z}$$原子的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的总和为$${{1}{9}}$$
B.$${{W}}$$的阴离子半径小于$${{L}{{i}^{+}}}$$
C.$${{W}}$$与$${{Y}}$$可形成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化合物
D.$${{X}{、}{Y}}$$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Y}}$$
7、['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晶体类型判断',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具有相同结构的多种离子的性质相关分析及判断']正确率60.0%下列说反中正确的是()
D
A.$$\mathrm{P_{4}, ~ C S_{2}, ~ P H_{3}}$$都是非极性分子
B.金刚石和$$\mathbf{C}_{6 0}$$都是原子晶体
C.$$\mathrm{a X^{m-}}$$和$$\mathrm{b Y^{n-}}$$是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短周期元素的离子,若$${{n}{>}{m}}$$,则原子半径$${{X}{>}{Y}}$$
D.短周期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M \ ( O H )_{\textsubscript{m}} > N \ ( O H )_{\textsubscript{n}}$$,则离子氧化性:$$M^{m+} < N^{n+}$$
8、['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元素的推断及综合应用']正确率40.0%短周期主族元素$$\mathbf{W} \cdot\textbf{X} \cdot\textbf{Y}$$和$${{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阴离子核外电子数与$${{X}}$$原子的内层电子数相同,$${{X}}$$的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年代,$${{Y}}$$的单质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最大,$${{Z}}$$是金属性最强的短周期元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原子半径:$$\textbf{r} ( \textbf{W} ) \textsubscript{r} ( \textbf{X} ) \textless\textbf{r} ( \textbf{Y} ) \ < \textbf{r} ( \textbf{Z} )$$
B.$$\mathrm{W. ~ X. ~ Y. ~ 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
C.$${{W}}$$与$${{X}}$$可形成含非极性键的化合物
D.$${{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比$${{Y}}$$的强
9、['化合价的变化规律',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元素的推断及综合应用']正确率60.0%下列各组给定原子序数的元素,不能形成原子个数之比为$${{1}{:}{1}}$$共价化合物的是()
A
A.$${{3}}$$和$${{1}{7}}$$
B.$${{1}}$$和$${{8}}$$
C.$${{6}}$$和$${{8}}$$
D.$${{1}}$$和$${{9}}$$
10、['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正确率40.0%元素周期律对其他与化学相关的科学技术有指导作用,下列关于物质结构与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B
A.碱性:$$\mathrm{N a O H < L i O H}$$
B.原子序数:$$\mathrm{M g} < \mathrm{A l}$$
C.酸性:$$\mathrm{H_{3} P O_{4} > H C l O_{4}}$$
D.非金属性:$${{N}{>}{O}}$$
1. 解析:短周期主族元素 W、X、Y、Z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只有 Y 为金属元素。W、Y、Z 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2,W 与 X、Y 与 Z 分别同周期。X 与 Z 形成的化合物可被氢氟酸腐蚀(说明是 SiO₂)。
推断:W 与 X 同周期且原子序数最小,可能为 C 和 N 或 N 和 O;Y 与 Z 同周期,Y 为金属,Z 为非金属。X 与 Z 形成 SiO₂(可被 HF 腐蚀),故 X 为 Si,Z 为 O,但原子序数 Z 应大于 Y,矛盾。重新分析:X 与 Z 形成的化合物为 Si 的化合物,故 X 或 Z 为 Si。结合 W、Y、Z 最外层电子数和为 12,且 Y 为金属,常见为 Na(最外层 1 个电子),若 Z 为 Cl(最外层 7),则 W 最外层为 4(C),合理。W 为 C,X 为 N(与 C 同周期),Y 为 Na(金属),Z 为 Cl(与 Na 同周期)。验证:C、Na、Cl 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4+1+7=12。X 与 Z 形成 NCl₃,但不被 HF 腐蚀;或另一种可能:Z 为 Si,但 Si 不是短周期?错误。实际上 X 与 Z 形成的化合物为 Si 的化合物,故 X 为 C,Z 为 Si,但原子序数 Z>Y,Y 为金属,如 Mg 或 Al,但 W 与 X 同周期,W 为 B?复杂。常见解析:Y 为 Al,Z 为 Si,X 为 C,W 为 B?但 W、Y、Z 最外层:B(3)+Al(3)+Si(4)=10≠12。另一种:Y 为 Na,Z 为 S,W 为 O?但 O 与 X 同周期,X 为 F?但原子序数不是依次增大。正确推断:W 为 O,X 为 F,Y 为 Na,Z 为 Si。验证:O、Na、Si 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6+1+4=11≠12。失败。
重新思考:X 与 Z 形成的化合物可被 HF 腐蚀,一定是含 Si 化合物,故 X 或 Z 为 Si。设 Z 为 Si,则 Y 为金属,同周期为 Na 或 Mg,但原子序数 Y 选项分析:A. W 为 O,单质 O₂ 为气态,正确。B. Z 为 Si,氢化物 SiH₄ 为共价化合物,正确。C. X 为 F,Y 为 Mg,原子半径 Mg>F,正确。D. X 与 Z 形成 SiF₄,不是氧化物,更不是碱性氧化物,错误。故选 D。 答案:D
2. 解析:A、B 为第 VA 族相邻元素,其周期分别最多可排 18 和 8 种元素。第 VA 族包括 N、P、As、Sb、Bi 等。周期最多排 18 种元素为第 4 周期及以后,排 8 种为第 2、3 周期。故 A 和 B 分别为第 3 周期的 P(原子序数 15)和第 4 周期的 As(原子序数 33),或第 2 周期的 N(7)和第 3 周期的 P(15)。当 A 的原子序数为 x 时,若 A 为 N(x=7),则 B 为 P(15),即 x+8;若 A 为 P(x=15),则 B 为 As(33),即 x+18。选项有 x+8 和 x+18,故选 C。
答案:C
3. 解析:短周期元素 X、Y、Z、W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原子半径最小(H),Y 原子基态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 3 倍(次外层为 2,最外层为 6,故 Y 为 O),Z 是短周期最活泼金属(Na),W 与 Y 同主族(S)。故 X=H,Y=O,Z=Na,W=S。
选项分析:A. 原子半径:Na(Z)> S(W)> O(Y),正确。B. Y 的氢化物 H₂O,W 的氢化物 H₂S,稳定性 H₂O > H₂S,故 B 错误。C. W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 H₂SO₄ 为强酸,正确。D. X₂Y=H₂O(共价键),Z₂Y=Na₂O(离子键),化学键类型不同,错误。
答案:C
4. 解析:A. 周期表按原子序数递增排列,不是相对原子质量,错误。B. 第一周期从 H 开始,不是碱金属,错误。C. 最外层电子数为 2 的元素可能为 He(0 族)或过渡金属,错误。D. 已发现元素中金属元素种类多于非金属,正确。
答案:D
5. 解析:A. 酸性 HClO₄ > H₂SO₄ > H₃PO₄,正确。B. 合成 HCl、HBr、HI,从 Cl 到 I 非金属性减弱,反应越来越难,错误。C. 碱性强弱 RbOH > KOH > NaOH > LiOH,正确。D. 金属性 Na > Mg > Al,正确。
答案:B
6. 解析:短周期 W、X、Y、Z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 的阴离子核外电子与 X、Y、Z 原子的核内层电子数相同(内层电子数指 K 层或 L 层等)。X 的一种核素用于考古(¹⁴C),故 X=C。Y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的 3 倍(内层为 2,最外层为 6,故 Y=O)。Z 不能形成双原子分子(Ne 或 Ar,但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故 Z=Ne)。W 的阴离子与 X、Y、Z 内层电子数相同:X=C 内层电子为 2(K 层),Y=O 内层为 2,Z=Ne 内层为 2(K 层)和 8(L 层),但阴离子电子数应相同,故 W 的阴离子有 2 个电子,为 H⁻(但 H 原子序数最小)或 Li⁺?但 W 是阴离子。常见解析:W 为 H,H⁻ 有 2 个电子,与 C、O、Ne 的 K 层电子数相同。故 W=H,X=C,Y=O,Z=Ne。
选项分析:A. 最外层电子数之和:H(1)+C(4)+O(6)+Ne(8)=19,正确。B. H⁻ 半径大于 Li⁺,错误。C. H 与 O 形成 H₂O 或 H₂O₂,含共价键,无离子键,错误。D. X 的氢化物 CH₄,Y 的氢化物 H₂O,稳定性 H₂O > CH₄,错误。
答案:A
7. 解析:A. P₄ 是非极性分子,CS₂ 是非极性分子,PH₃ 是极性分子,错误。B. 金刚石是原子晶体,C₆₀ 是分子晶体,错误。C. aXᵐ⁻ 和 bYⁿ⁻ 电子层结构相同,若 n>m,则 Y 原子得电子更多,非金属性更强,原子半径更小,故原子半径 X>Y,正确。D. 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碱性 M(OH)ₘ > N(OH)ₙ,说明金属性 M>N,则离子氧化性 Mᵐ⁺ < Nⁿ⁺,正确。
答案:C 和 D(但单选题?可能选 C)
答案:C
8. 解析:短周期主族元素 W、X、Y、Z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 的阴离子核外电子数与 X 原子的内层电子数相同。X 的一种核素用于考古(¹⁴C),故 X=C。Y 的单质在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N₂),故 Y=N。Z 是金属性最强的短周期元素(Na)。W 的阴离子电子数与 C 的内层电子数(2)相同,故 W 为 H(H⁻ 有2个电子)。故 W=H,X=C,Y=N,Z=Na。
选项分析:A. 原子半径 Na>N>C>H,即 r(W)
答案:C
9. 解析:原子个数比 1:1 的共价化合物。A. 3(Li)和17(Cl),形成 LiCl,离子化合物,不是共价,符合题意。B. 1(H)和8(O),形成 H₂O₂,共价化合物。C. 6(C)和8(O),形成 CO,共价化合物。D. 1(H)和9(F),形成 HF,共价化合物。故不能形成的是 A。
答案:A
10. 解析:A. 碱性 NaOH > LiOH,错误。B. 原子序数 Mg(12) < Al(13),正确。C. 酸性 H₃PO₄ < HClO₄,错误。D. 非金属性 O > N,错误。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