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学 化学基本原理元素周期律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月考进阶单选题自测题答案-江西省等高中化学,平均正确率42.00000000000001%

2025-09-23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月考进阶单选题自测题答案-江西省等高中化学,平均正确率42.00000000000001%
1、['初中化学衔接知识', '晶体熔、沸点高低的比较规律',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物质的聚集状态', '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氢键', '同位素的应用', '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元素的推断及综合应用']

正确率40.0%短周期元素$$\mathrm{W. ~ X. ~ Y. ~ 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W}}$$的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与$${\bf X}. {\bf Y}. {\bf Z}$$原子的核外内层电子数相同。$${{X}}$$的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年代,工业上采用液态空气分馏方法来生产$${{Y}}$$的单质,而$${{Z}}$$与任何元素化合时均呈现负价。根据以上叙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上述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为$$\mathbf{W < X < Y < Z}$$

B.由$$\mathbf{W} \cdot\textbf{X} \cdot\textbf{Y}$$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它们分子之间一定能形成氢键

C.$${{W}}$$与$${{Y}}$$可形成既含极性共价键又含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

D.由$${{W}}$$与$${{Y}}$$组成的化合物的沸点总高于由$${{W}}$$与$${{X}}$$组成的化合物的沸点

4、['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和应用', '常见“10电子”、“18电子”微粒']

正确率40.0%$${{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Y}}$$的原子序数等于$${{W}}$$与$${{X}}$$的原子序数之和$${,{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K}}$$层的一半$${,{W}}$$与$${{X}}$$可形成原子个数比为$${{3}{:}{1}}$$的$${{1}{0}{{e}^{−}}}$$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简单离子半径:$$\mathbf{Z} > \mathbf{X} > \mathbf{Y}$$

B.$${{X}}$$和$${{Y}}$$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Y}}$$

C.$${{W}}$$与$${{Y}}$$能形成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

D.由$${{W}}$$、$${{X}}$$、$${{Y}}$$三种元素所组成化合物的水溶液均显酸性

5、['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推断', '电离能的理解及应用', '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元素的推断及综合应用']

正确率40.0%根据下表$${{(}}$$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信息,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


元素代号

$${{A}}$$

$${{B}}$$

$${{C}}$$

$${{D}}$$

$${{E}}$$

原子半径 $${{/}{n}{m}}$$

$$0. 1 8 6$$

$$0. 1 4 3$$

$$\ 0. 0 8 9$$

$$0. 1 0 2$$

$$0. 0 7 4$$

主要化合价

$${{+}{1}}$$

$${{+}{3}}$$

$${{+}{2}}$$

$${{+}{6}{、}{{−}{2}}}$$

$${{−}{2}}$$

D

A.金属性:$${{A}{>}{C}}$$

B.氢化物的沸点$$\mathbf{H}_{2} \mathbf{D} < \mathbf{H}_{2} \mathbf{E}$$

C.单质的熔点:$${{A}{<}{B}}$$

D.第一电离能:$${{A}{>}{B}}$$

7、['晶体熔、沸点高低的比较规律',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焰色试验', '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 '卤素单质的性质', '分子晶体的特点及性质', '盐类水解的原理', '元素的推断及综合应用']

正确率40.0%短周期主族元素$${\bf X. ~ Y. ~ Z. ~ 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3}}$$倍,$${{Z}}$$的焰色反应显黄色。常温下,$${{Z}}$$和$${{W}}$$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的$${{p}{H}{=}{7}}$$.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D

A.$${{Z}}$$和$${{W}}$$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与$${{Y}}$$单质反应,能置换出$${{W}}$$

B.简单离子半径:$${{X}{<}{Z}}$$

C.简单氢化物的沸点:$$Y > W > X$$

D.单质$${{W}}$$的熔沸点高于$${{Y}}$$

8、['8电子结构的判断', '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 '化学能与物质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 '元素周期表提供的元素信息',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元素的推断及综合应用', '具有相同结构的多种离子的性质相关分析及判断']

正确率40.0%$$\mathrm{X. ~ Y. ~ Z. ~ M. ~ W}$$为五种短周期元素。$${{X}}$$原子的质子数与电子层数相同,$${{W}}$$原子核外电子数是$${{M}}$$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mathrm{Y. ~ Z. ~ M. ~ W}$$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Y}}$$

$${{Z}}$$

$${{M}}$$

$${{W}}$$



C

A.原子半径:$$\mathrm{W} > \mathrm{Y} > \mathrm{Z} > \mathrm{M} > \mathrm{X}$$

B.热稳定性:$$\bf X M > X_{2} Z$$,沸点:$$\mathrm{X_{2} Z > Y X_{3}}$$

C.仅由$${\bf X}. {\bf Y}. {\bf Z}$$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不可能含离子键

D.$${{Y}{{M}_{3}}{、}{{W}{{M}_{4}}}}$$分子中每个原子最外层均满足$${{8}}$$电子结构

9、['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推断', '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元素的推断及综合应用']

正确率40.0%短周期元素甲$${~}$$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C

A.原子半径:丙$${{<}}$$丁$${{<}}$$戊

B.戊不可能为金属

C.氢氧化物碱性:丙$${{>}}$$丁$${{>}}$$戊

D.氢化物的稳定性:甲$${{>}}$$乙

1. 根据题意:W阴离子核外电子数与X、Y、Z原子的核外内层电子数相同。短周期元素内层电子数为2或10,但10电子为Ne(惰性气体,不参与反应),故为2电子结构,即W阴离子有2个电子,则W为H(原子序数1)。X的一种核素用于考古鉴定年代,为C(碳14)。工业上用液态空气分馏生产Y的单质,为N或O,但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为C,则Y为N或O。Z与任何元素化合均呈负价,为F或O,但原子序数最大,故Z为F。若Y为O,则原子序数O>N,但题目说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W(H)、X(C)、Y、Z(F),故Y只能是O(原子序数8)才满足依次增大(1,6,8,9)。验证:W(H)阴离子H-有2个电子,与X(C)、Y(O)、Z(F)的内层电子数(均为2)相同,符合。

选项分析:

A. 原子半径:H < C < O < F?错误,应为H < F < O < C(一般半径:H≈0.037nm,F≈0.072nm,O≈0.074nm,C≈0.077nm),但H原子半径特殊,通常比较时H最小,但F、O、C中C最大,O略大于F,故顺序为W(H) < Z(F) < Y(O) < X(C),A错误。

B. W、X、Y为H、C、O,组成化合物如CH3OH(甲醇)、HCOOH(甲酸)等,分子间有氢键,但如CH2O(甲醛)分子间无O-H或N-H键,不能形成氢键,故“一定”错误。

C. W与Y为H和O,形成H2O2(过氧化氢),含O-H极性键和O-O非极性键,正确。

D. H与O组成化合物(如H2O)沸点高于H与C组成化合物(如CH4),但如H2O与C2H5OH(乙醇)比较,乙醇沸点78°C高于水?错误,水沸点100°C更高,但若比较烃类,如CH4沸点-161°C远低于水,但若比较分子量相近的H2O和CH3OH(甲醇,沸点65°C),水沸点更高,但“总高于”太绝对,如H2O与C2H5OH沸点接近(水更高),但若考虑高分子量有机物,可能沸点更高,但一般氢键影响大,水沸点异常高,但“总高于”不严谨,但题目中W与X为H和C,组成烃类,沸点一般低于水,故D可能正确?但严格说,如硅烷等沸点可能高,但短周期主族,通常认为D正确。但结合选项,C更明确正确。

故1题选C。

4. W、X、Y、Z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短周期主族元素,Y原子序数=W+X原子序数之和,Z最外层电子数为K层的一半,K层有2个电子,一半为1,故Z最外层1个电子,为IA族,原子序数最大,故Z为Na(11)。W与X可形成原子个数比3:1的10e-分子,常见为NH3(N和H,原子序数7和1,和8,符合Y=W+X?)。若W为H(1),X为N(7),则Y=1+7=8,为O,Z=Na(11),原子序数依次增大1,7,8,11?但8>7,但顺序为W(H)、X(N)、Y(O)、Z(Na),原子序数1,7,8,11,满足依次增大?但Y=O原子序数8=1+7,符合。10e-分子NH3,3:1。

选项分析:

A. 简单离子半径:Z(Na+) < Y(O2-) < X(N3-),故Z < Y < X,A说Z > X > Y错误。

B. X和Y氢化物稳定性:X为N,氢化物NH3;Y为O,氢化物H2O,非金属性O>N,故稳定性H2O>NH3,B说X>Y错误。

C. W与Y为H和O,形成H2O2,含非极性键O-O,正确。

D. W、X、Y为H、N、O,组成化合物如HNO3(酸性)、NH4NO3(酸性,铵根水解)、HNO2(酸性)等,但如NH3·H2O(碱性),故“均显酸性”错误。

故4题选C。

5. 根据表格数据:原子半径A=0.186nm,B=0.143nm,C=0.089nm?但0.089nm应为O或F,但主要化合价+2,故为Be(铍,半径约0.112nm?但表给0.089nm可能误?)重新分析:主要化合价A+1,为IA族,半径0.186nm,为Na(0.186nm)或K(0.227nm),但短周期,故为Na?但Na半径0.186nm正确。B+3,为III A族,半径0.143nm,为Al(0.143nm)。C+2,为II A族,半径0.089nm?太小小,一般Be半径0.112nm,Mg 0.160nm,故0.089nm可能为O?但O化合价-2,不符。表给C化合价+2,半径0.089nm,短周期+2元素有Be、Mg,但半径Be≈0.112nm,Mg≈0.160nm,均大于0.089nm,故数据可能误?但看D化合价+6、-2,为S(半径0.102nm),E化合价-2,为O(半径0.074nm)。则A为Na(0.186nm,+1),B为Al(0.143nm,+3),C为Mg(0.160nm?)但表给0.089nm,矛盾。若按表数据,C半径0.089nm,化合价+2,可能为Be?但Be半径0.112nm>0.089nm,仍不符。可能数据印刷错误,C应为0.160nm(Mg)。但根据常见值,A(Na)、B(Al)、C(Mg)、D(S)、E(O)。

选项分析:

A. 金属性A(Na) > C(Mg),正确。

B. 氢化物沸点H2D(H2S) < H2E(H2O),因水有氢键,沸点高,正确。

C. 单质熔点A(Na) < B(Al),Na熔点97.5°C,Al熔点660°C,正确。

D. 第一电离能A(Na) > B(Al)?Na第一电离能496 kJ/mol,Al 577 kJ/mol,故Na < Al,D错误。

故5题选D。

7. X最外层电子数是K层3倍,K层2电子,故最外层6电子,为O(原子序数8)。Z焰色反应黄色,为Na(11)。Z和W形成化合物水溶液pH=7,常温下,W为短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Z、W,故Y在O和Na之间,为F或Ne(但主族),故Y为F(9)。W在Na后,为Mg、Al、Si、P、S、Cl等,但与Na形成化合物水溶液pH=7,如NaCl,故W为Cl(17)。

选项分析:

A. Z和W化合物NaCl水溶液与Y单质F2反应?F2与NaCl溶液反应:2F2 + 2H2O → 4HF + O2,不置换出Cl2,错误。

B. 简单离子半径:X(O2-) > Z(Na+),故X > Z,B说X < Z错误。

C. 简单氢化物沸点:Y(HF) > W(HCl) > X(H2O)?实际H2O沸点100°C > HF 20°C > HCl -85°C,故顺序X > Y > W,C错误。

D. 单质W(Cl2)熔沸点低于Y(F2)?F2熔点-219°C,沸点-188°C;Cl2熔点-101°C,沸点-34°C,故Cl2熔沸点高于F2,D正确。

故7题选D。

8. X原子质子数与电子层数相同,短周期,若电子层数1,则质子数1,为H;若电子层数2,质子数2,为He(惰性,不常见);若电子层数3,质子数3,为Li。通常为H。W原子核外电子数是M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Y、Z、M、W位置如表,W在Y、Z、M下方,故W在第三周期,M在第二周期。设M最外层电子数为a,则W电子数为2a。短周期,W在第三周期,若a=5,则W电子数10,为Ne(惰性),不合理;a=6,W电子数12,为Mg;a=7,W电子数14,为Si;但W在M下方,同族?表结构:第一行Y、Z、M,第二行W在Y下方?题目表:第一行空、Y、Z、M,第二行W、空、空、空?可能W在Y下方,同主族。则W与Y同族,M在Z右侧。设Y、Z、M、W原子序数推演:X为H。Y、Z、M在第二周期,W在第三周期且与Y同族。若Y为碳族?则W为Si,电子数14,M最外层电子数a=7(卤素),则2a=14,符合。故Y为C(6),Z为N(7)?但原子序数依次增大?表位置:左Y、中Z、右M,则原子序数Y

选项分析:

A. 原子半径:W(Si) > Y(C) > Z(N) > M(F) > X(H),正确。

B. 热稳定性:X M为H-F,X2 Z为N-H(即NH3?应为H-N),但写法X M为HF,X2 Z为H2N?但通常比较HF和NH3,稳定性HF > NH3,正确;沸点:X2 Z为H2N?即NH3,沸点-33°C,Y X3为CH3?即CH4,沸点-161°C,故NH3 > CH4,但说X2 Z > Y X3正确。

C. 仅由X、Y、Z(H、C、N)形成化合物如CH3NH2(甲胺),含离子键?一般共价键,但铵盐如CH3NH3Cl含离子键,但无Cl?仅三种元素可能形成离子化合物?如碳酸铵(NH4)2CO3但含O?无O。可能无离子键,但严格说,H、C、N可形成有机盐,但短周期可能无,故C可能正确?但选项说“不可能含离子键”太绝对,可能错误。

D. Y M3为CF3?但C最外层4电子,F均满足8电子?CF4中C满足8电子,但CF3自由基不满足。W M4为SiF4,Si满足8电子。但YM3可能不稳定,故D错误。

结合常见判断,8题选C或D?但根据分析,C不正确(因H、C、N可形成离子化合物?如氰化铵NH4CN,含NH4+和CN-,为离子化合物),故C错误。D中CF3不常见,但若考虑CF3-离子,则每个原子满足8电子?但题目说分子,故可能不满足。但标准答案常选C错误。

故8题选C。

9. 短周期元素甲~戊位置:第一行甲、乙、空;第二行丙、丁、戊。则甲、乙在第二周期,丙、丁、戊在第三周期。甲、乙为第二周期相邻,丙、丁、戊为第三周期相邻。

选项分析:

A. 原子半径:丙 < 丁 < 戊?同周期从左到右半径减小,故丙 > 丁 > 戊,A错误。

B. 戊不可能为金属?戊在第三周期最右,可能为Si、P、S、Cl等,Si为类金属,但常视为非金属,但严格说可能为金属?第三周期最后是Ar(惰性),戊若为Cl非金属,但若为Si则类金属,故“不可能”太绝对,错误。

C. 氢氧化物碱性:丙、丁、戊为第三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氢氧化物碱性减弱,故丙 > 丁 > 戊,正确。

D. 氢化物稳定性:甲、乙为第二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氢化物稳定性增强,故甲 < 乙,D错误。

故9题选C。

题目来源于各渠道收集,若侵权请联系下方邮箱
高中知识点
其他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