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60.0%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_{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2}{.}{0}}$$$${{g}}$$$$\mathrm{H}_{2}^{1 8} \mathrm{O}$$与$${{D}_{2}{O}}$$的混合物中所含中子数为$${{N}_{A}}$$
B.$${{p}{H}{=}{1}}$$的$${{H}_{3}{P}{{O}_{4}}}$$溶液中,含有$${{0}{.}{1}}$$$${{N}_{A}}$$个$${{H}^{+}}$$
C.密闭容器中$${{1}}$$$${{m}{o}{l}}$$$${{P}{C}{{l}_{3}}}$$与$${{1}}$$$${{m}{o}{l}}$$$${{C}{{l}_{2}}}$$反应制备$$P C l_{5} \textit{( g )}$$,增加$${{2}}$$$${{N}_{A}}$$个$${{P}{−}{C}{l}}$$键
D.$${{7}{.}{8}}$$$${{g}}$$$${{N}{{a}_{2}}{{O}_{2}}}$$与足量$${{C}{{O}_{2}}}$$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2}}$$$${{N}_{A}}$$
2、['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元素、核素、同位素', '表示粒子构成的符号的含义及相关计算', '同位素的应用', '周期、族、分区', '化合价的变化规律',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物质的俗名']正确率6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不同的核素一定是不同的原子
B.$${{H}_{2}}$$和$${{D}_{2}}$$互为同位素
C.所有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都等于其价电子数
D.所有的过渡元素都是金属元素,所有的金属元素也都是过渡元素
3、['相对分(原)子质量及其计算',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表示粒子构成的符号的含义及相关计算', '化合价的变化规律']正确率40.0%$$\mathrm{K^{3 5} \, C l O_{3}}$$晶体与$$\mathrm{H^{3 7} C l}$$浓溶液发生反应生成氯气$${、}$$氯化钾和水.则此反应生成的氯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C
A.$${{7}{0}{.}{6}}$$
B.$${{7}{3}}$$
C.$${{7}{3}{.}{3}}$$
D.$${{7}{4}}$$
4、['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本质及特征', '氧化还原反应的几组概念', '化合价的变化规律']正确率40.0%下列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A.$$高温$$
B.$$\mathrm{F e+C u S O_{4}=C u+F e S O_{4}}$$
C.$$\mathrm{A g N O_{3}+N a C l=N a N O_{3}+A g C l \downarrow}$$
D.$$2 \mathrm{K M n O}_{4} \! \stackrel{\triangle} {-} \! \mathrm{K}_{2} \mathrm{M n O}_{4}+\mathrm{M n O}_{2}+\mathrm{O}_{2} \uparrow$$
5、['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 '化合价的变化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计算']正确率60.0%svg异常
B
A.$${{+}{4}}$$
B.$${{+}{5}}$$
C.$${{+}{6}}$$
D.$${{+}{7}}$$
6、['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本质及特征', '氧化还原反应的几组概念', '化合价的变化规律']正确率60.0%对$$Z n+2 M n O_{2}+2 H_{2} O=2 M n O \, ( O H ) \, \,+Z n \, ( O H ) \,_{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B.$$\bf{M n O} \langle\mathrm{O H} \mathrm{)}$$中$${{M}{n}}$$的化合价为$${{+}{3}}$$价
C.$${{M}{n}{{O}_{2}}}$$在反应中被还原
D.$${{Z}{n}}$$是此反应中还原剂
7、['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本质及特征', '化学常用计量及综合应用', '有关物质的量的其他计算', '化合价的变化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计算', '亚铁离子、亚铁盐']正确率40.0%向含有$$0. 0 7 8 \mathrm{m o l}$$的$${{F}{e}{C}{{l}_{2}}}$$溶液中通入$$0. 0 0 9 m o l C l_{2}$$,再加入含$$0. 0 1 \mathrm{m o l X_{2} O_{7}^{2-}}$$的酸性溶液,使溶液中的$$\mathrm{F e}^{2+}$$恰好全部氧化,并使$$\mathrm{X_{2} O_{7}^{2-}}$$还原为$$X^{n+}$$,则$${{n}}$$的值是()
B
A.$${{2}}$$
B.$${{3}}$$
C.$${{4}}$$
D.$${{5}}$$
8、['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本质及特征', '氧化还原反应的几组概念', '化合价的变化规律']正确率40.0%下列变化中,一定要有合适的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C
A.$$\mathrm{C u O} \to\mathrm{C u S O_{4}}$$
B.$$\mathrm{C l_{2}} \to\mathrm{C l O}^{-}$$
C.$$\mathrm{F e ( O H )_{2} \to F e ( O H )_{3}}$$
D.$$\mathrm{S i O_{2}} \to\mathrm{S i}$$
9、['C、Si的化学性质', '硝酸的其他性质', '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分类',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硝酸的强氧化性', '氧化还原反应的几组概念', '化合价的变化规律', '氧化铜', '铜', '卤化物']正确率60.0%下列物质与硝酸反应时,硝酸既表现酸性,又表现氧化性的是$${{(}{)}}$$
D
A.$${{C}{u}{O}}$$与稀硝酸反应
B.$${{C}}$$与浓硝酸反应
C.$${{H}{B}{r}}$$与浓硝酸反应
D.$${{C}{u}}$$与稀硝酸反应
10、['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晶体类型判断', '化合价的变化规律', '元素的推断及综合应用']正确率40.0%下表为六种短周期元素的部分性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元素代号 | $${{X}}$$ | $${{Y}}$$ | $${{Z}}$$ | $${{Q}}$$ | $${{R}}$$ | $${{T}}$$ |
原子半径 $$/ 1 0^{-1 0} \mathrm{\, m}$$ | $${{0}{.}{7}{7}}$$ | $${{0}{.}{6}{6}}$$ | $${{0}{.}{7}{0}}$$ | $${{1}{.}{1}{7}}$$ | $${{0}{.}{9}{9}}$$ | $${{1}{.}{1}{0}}$$ |
主要化合价 | $${{+}{4}{、}{{−}{4}}}$$ | $${{−}{2}}$$ | $${{+}{5}{、}{{−}{3}}}$$ | $${{+}{4}{、}{{−}{4}}}$$ | $${{+}{7}{、}{{−}{1}}}$$ | $${{+}{5}{、}{{−}{3}}}$$ |
B
A.$${{X}}$$与$${{Y}}$$可以形成阴离子$$\mathrm{X Y_{3}^{2-}}$$
B.元素$${{R}}$$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一定为强酸
C.$${{Z}}$$的氢化物的沸点比$${{T}}$$的氢化物的沸点高
D.由$${{X}}$$形成的化合物$${{Q}{X}}$$和$${{X}{{R}_{4}}{,}}$$其晶体类型不相同
1. 解析:
A选项:$$H_2^{18}O$$和$$D_2O$$的摩尔质量分别为20 g/mol和20 g/mol。2.0 g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0.1 mol。$$H_2^{18}O$$的中子数为10,$$D_2O$$的中子数也为10,因此0.1 mol混合物含中子数$$0.1 \times 10 \times N_A = N_A$$,正确。
B选项:pH=1的$$H_3PO_4$$溶液中$$c(H^+)=0.1 \text{mol/L}$$,但未给出溶液体积,无法计算$$H^+$$数目,错误。
C选项:$$PCl_3 + Cl_2 \rightleftharpoons PCl_5$$为可逆反应,无法完全转化,增加的P−Cl键数小于$$2N_A$$,错误。
D选项:$$2Na_2O_2 + 2CO_2 = 2Na_2CO_3 + O_2$$,7.8 g $$Na_2O_2$$(0.1 mol)转移电子数为$$0.1 \times N_A$$,错误。
答案:A
2. 解析:
A选项:核素是质子数和中子数均确定的原子,不同核素一定是不同原子,正确。
B选项:$$H_2$$和$$D_2$$是分子,同位素指原子(如$$^1H$$和$$^2H$$),错误。
C选项:主族元素中O、F等无最高正价,错误。
D选项:过渡元素都是金属,但金属元素不一定是过渡元素(如碱金属),错误。
答案:A
3. 解析:
反应为:$$K^{35}ClO_3 + 6H^{37}Cl = 3Cl_2 + KCl + 3H_2O$$。生成的$$Cl_2$$分子可能为$$^{35}Cl^{35}Cl$$、$$^{35}Cl^{37}Cl$$、$$^{37}Cl^{37}Cl$$,其物质的量比为1:2:1(由同位素概率分布)。相对分子质量平均值为:$$(70 \times 1 + 72 \times 2 + 74 \times 1)/4 = 73$$。
答案:B
4. 解析:
A选项:未给出具体反应,无法判断。
B选项:$$Fe + CuSO_4 = Cu + FeSO_4$$为置换反应(基本类型),且是氧化还原反应,不符合题意。
C选项:$$AgNO_3 + NaCl = NaNO_3 + AgCl \downarrow$$为复分解反应(基本类型),非氧化还原反应。
D选项:$$2KMnO_4 \triangleq K_2MnO_4 + MnO_2 + O_2 \uparrow$$为分解反应(基本类型),且是氧化还原反应,不符合题意。
答案:A(题目不完整,但根据描述推测为高温下非基本类型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O + CuO \to Cu + CO_2$$)
5. 解析:
题目不完整,无法解析。
6. 解析:
反应$$Zn + 2MnO_2 + 2H_2O = 2MnO(OH) + Zn(OH)_2$$中:
- $$Zn$$被氧化为$$Zn(OH)_2$$(氧化产物),$$MnO_2$$被还原为$$MnO(OH)$$(还原产物),物质的量比为2:1,A正确。
- $$MnO(OH)$$中$$Mn$$为+3价,B正确。
- $$MnO_2$$被还原,C正确。
- $$Zn$$是还原剂,D正确。
答案:无错误选项(题目可能有误)
7. 解析:
分步反应:
1. $$2Fe^{2+} + Cl_2 = 2Fe^{3+} + 2Cl^-$$,0.009 mol $$Cl_2$$氧化0.018 mol $$Fe^{2+}$$,剩余$$Fe^{2+}$$为0.078 - 0.018 = 0.06 mol。
2. $$6Fe^{2+} + X_2O_7^{2-} + 14H^+ = 6Fe^{3+} + 2X^{n+} + 7H_2O$$,0.01 mol $$X_2O_7^{2-}$$氧化0.06 mol $$Fe^{2+}$$,电子守恒:$$0.06 \times 1 = 0.01 \times 2(6 - n)$$,解得$$n=3$$。
答案:B
8. 解析:
A选项:$$CuO \to CuSO_4$$可通过与非氧化性酸(如$$H_2SO_4$$)实现,无需氧化剂。
B选项:$$Cl_2 \to ClO^-$$需歧化反应(如与碱反应),无需外加氧化剂。
C选项:$$Fe(OH)_2 \to Fe(OH)_3$$需氧化剂(如$$O_2$$)。
D选项:$$SiO_2 \to Si$$需还原剂(如$$C$$)。
答案:C
9. 解析:
A选项:$$CuO + 2HNO_3 = Cu(NO_3)_2 + H_2O$$,硝酸仅表现酸性。
B选项:$$C + 4HNO_3 = CO_2 + 4NO_2 + 2H_2O$$,硝酸仅表现氧化性。
C选项:$$HBr + HNO_3$$反应中硝酸仅表现氧化性。
D选项:$$3Cu + 8HNO_3 = 3Cu(NO_3)_2 + 2NO + 4H_2O$$,硝酸既表现酸性(生成$$Cu(NO_3)_2$$)又表现氧化性(生成$$NO$$)。
答案:D
10. 解析:
根据原子半径和化合价推断元素:
- $$X$$(+4,-4)为C,$$Y$$(-2)为O,$$Z$$(+5,-3)为N,$$Q$$(+4,-4)为Si,$$R$$(+7,-1)为Cl,$$T$$(+5,-3)为P。
A选项:C与O可形成$$CO_3^{2-}$$(碳酸根),正确。
B选项:Cl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HClO_4$$为强酸,但其他氧化物水化物(如$$HClO$$)不一定,错误。
C选项:$$NH_3$$沸点高于$$PH_3$$(因氢键),正确。
D选项:$$CCl_4$$为分子晶体,$$SiC$$为共价晶体,正确。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