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40.0%有四组同族元素的物质,在$$1 0 1. 3 \mathrm{k P a}$$时测定它们的沸点$${(^{∘}{C}{)}}$$如表所示:
第一组 | $$\mathrm{H e}-2 6 8. 8$$ | $${\mathrm{( a )}} ~-2 4 9. 5$$ | $$\mathrm{A r}-1 8 5. 8$$ | $$\mathrm{K r}-1 5 1. 7$$ |
第二组 | $$\mathrm{F_{2}}-1 8 7. 0$$ | $${{C}{{l}_{2}}{−}{{3}{3}{.}{6}}}$$ | $${({b}{)}}$$ $${{5}{8}{.}{7}}$$ | $${{I}_{2}}$$ $$1 8 4. 0$$ |
第三组 | $${({c}{)}}$$ $${{1}{9}{.}{4}}$$ | $$\mathrm{H C l}-8 4. 0$$ | $$\mathrm{H B r}-6 7. 0$$ | $${{H}{I}{−}{{3}{5}{.}{3}}}$$ |
第四组 | $${{H}_{2}{O}}$$ $$1 0 0. 0$$ | $$\mathrm{H_{2} S-6 0. 2}$$ | $${\bf\alpha}_{( \mathrm{d} )} ~-4 2. 0$$ | $$\mathrm{H_{2} T e-1. 8}$$ |
D
A.$$\mathrm{a, ~ b, ~ c}$$的化学式分别为$$\mathrm{N e_{2}, ~ B r_{2}, ~ H F}$$
B.第二组物质只表现氧化性,不表现还原性
C.第三组物质中$${{C}}$$的沸点最高,是因为$${{C}}$$分子内存在氢键
D.第四组中各化合物的稳定性顺序为:$$H_{2} O > H_{2} S > H_{2} S e > H_{2} T e$$
2、['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正确率60.0%下列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B
A.碱性:$$\mathrm{M g ( O H )_{2} > B e ( O H )_{2}}$$
B.热稳定性:$$\mathrm{N a_{2} C O_{3} > N a H C O_{3}}$$
C.酸性:$$\mathrm{H C l O_{4} > H_{2} S O_{4}}$$
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mathrm{N H_{3} > P H_{3}}$$
3、['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碱金属元素的结构及性质', '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正确率60.0%下列有关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比较正确的是$${{(}{)}}$$
B
A.稳定性:$$\mathrm{H_{2} O < P H_{3} < N H_{3}}$$
B.原子半径:$$\mathrm{F < O < C l}$$
C.酸性:$$\mathrm{H_{2} C O_{3} < H_{2} S O_{4} < H_{3} P O_{4}}$$
D.碱性:$$\mathrm{L i O H < N a O H < A l ( O H )_{3}}$$
7、['元素周期律的实质']正确率40.0%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不包括()
C
A.原子半径
B.元素的主要化合价
C.相对原子质量
D.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8、['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元素周期表提供的元素信息', '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和应用']正确率40.0%$$\mathrm{R. ~ W. ~ X. ~ Y. ~ Z}$$五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W}}$$的气态氢化物可与其最高价含氧酸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由此可知$${{(}{)}}$$
$${{R}}$$ | $${{W}}$$ | |
$${{X}}$$ | $${{Y}}$$ | $${{Z}}$$ |
D
A.$$\mathbf{R}. ~ \mathbf{W}. ~ \mathbf{Y}$$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B.$$\mathrm{R. \ X. \ Y}$$的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增强
C.$$\mathbf{W} \cdot\mathbf{Y} \cdot\mathbf{Z}$$形成的单核阴离子还原性依次增强
D.$${\bf X}. {\bf Y}. {\bf 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
9、['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推断', '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正确率80.0%原子半径的比较中错误的是()
B
A.$${{B}{>}{C}}$$
B.$$\mathrm{C 1 > A 1}$$
C.$$\mathrm{N a} > \mathrm{M g}$$
D.$${{S}{>}{O}}$$
1. 正确答案:D
解析:
第一组为稀有气体元素,沸点随原子序数增加而升高,a为Ne,沸点-249.5℃,化学式为Ne
第二组为卤素单质,b为Br₂,沸点58.7℃
第三组为卤化氢,c为HF,沸点19.4℃,由于HF分子间存在氢键,沸点异常高
第四组为氧族元素氢化物,d为H₂Se,沸点-42.0℃
A错误:a为Ne,不是Ne₂
B错误:卤素单质既表现氧化性也表现还原性
C错误:HF沸点高是因为分子间氢键,不是分子内氢键
D正确:氧族氢化物稳定性随原子序数增加而减弱
2. 正确答案:B
解析:
A可用周期律解释: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碱性增强
B不能用周期律解释:Na₂CO₃和NaHCO₃的热稳定性差异是由于碳酸根和碳酸氢根的结构不同
C可用周期律解释: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最高价含氧酸酸性增强
D可用周期律解释: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氢化物稳定性减弱
3. 正确答案:B
解析:
A错误:稳定性应为NH₃ > H₂O > PH₃
B正确:F原子半径最小,O次之,Cl最大
C错误:酸性应为H₂CO₃ < H₃PO₄ < H₂SO₄
D错误:碱性应为Al(OH)₃ < LiOH < NaOH
7. 正确答案:C
解析:
元素周期律描述的是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包括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等,但相对原子质量是单调递增的,不具有周期性变化规律
8. 正确答案:C
解析:
W的气态氢化物可与其最高价含氧酸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说明W为N元素(NH₃ + HNO₃ → NH₄NO₃)
根据周期表位置:R为C,W为N,X为Si,Y为P,Z为S
A错误:原子半径C < N < P,但P > N > C
B错误:氢化物稳定性CH₄ < SiH₄ < PH₃,但实际应为CH₄ > NH₃ > PH₃
C正确:N、P、S的单核阴离子还原性N³⁻ > P³⁻ > S²⁻,依次增强
D错误: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酸性H₂SiO₃ < H₃PO₄ < H₂SO₄,但X为Si,Y为P,Z为S,酸性依次增强
9. 正确答案:B
解析:
A正确:B原子半径大于C
B错误:Cl原子半径小于Al
C正确:Na原子半径大于Mg
D正确:S原子半径大于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