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学 化学基本原理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元素周期律知识点回顾进阶自测题答案-吉林省等高中化学,平均正确率42.00000000000001%

2025-09-26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元素周期律知识点回顾进阶自测题答案-吉林省等高中化学,平均正确率42.00000000000001%
1、['无机综合推断', '初中化学衔接知识',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 '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金属冶炼的常见方法',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铝热反应']

正确率40.0%$${\bf X. ~ Y. ~ Z. ~ W}$$是短周期主族元素,$${{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3}}$$倍;$${{Y}}$$的原子序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6}}$$倍;$${{Z}}$$的一种单质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自然界中,$${{W}}$$的单质多出现在火山口附近,且为淡黄色晶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A.原子半径的大小:$$Z > X > Y$$

B.$${{W}}$$的氢化物的沸点比$${{X}}$$的高

C.$${{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在同主族中最强

D.$${{Y}}$$的单质可通过铝热反应冶炼

2、['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化学能与物质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推断', '化合价的变化规律',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具有相同结构的多种离子的性质相关分析及判断']

正确率40.0%已知$$\mathrm{A. ~ B. ~ C}$$均为短周期元素,$${{A}{、}{B}}$$同周期,$${{A}{、}{C}}$$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mathrm{A^{2-}}$$和$$\mathrm{C^{-}, ~ B^{2+} ~}$$和$${{C}^{−}}$$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离子半径:$$A^{2-} > C^{-} > B^{2+}$$

B.$${{C}}$$元素的最高正价为$${{+}{7}}$$价

C.对应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_{2} A > H C$$

D.还原性:$$C^{-} > A^{2-}$$

3、['初中化学衔接知识', '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化合价的变化规律',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元素的推断及综合应用']

正确率40.0%$$\mathrm{W. ~ X. ~ Y. ~ Z}$$是周期表中前$${{2}{0}}$$号的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mathbf{W} \cdot\textbf{X} \cdot\textbf{Y}$$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X}}$$与$${{Z}}$$同主族,实验室可用$${{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稀溶液检验$${{W}}$$的最高价氧化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失去电子能力:$${\bf X} > {\bf Z} > {\bf W}$$

B.原子半径:$$\mathbf{Z} > \mathbf{Y} > \mathbf{X}$$

C.$$\mathrm{W. ~ X. ~ Y. ~ Z}$$的最高正化合价依次为$$+ 4. ~+2. ~+7. ~+2$$

D.$${{W}}$$与$${{Y}}$$形成的化合物含有极性键,不含有非极性键

4、['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无机综合推断', '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推断', '元素周期表提供的元素信息', '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 '过氧化氢的性质及应用', '硫化氢、硫化物', '化合价的变化规律',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和应用', '常见“10电子”、“18电子”微粒', '元素的推断及综合应用']

正确率40.0%甲$${、}$$乙$${、}$$丙$${、}$$丁$${{4}}$$种分子中均含有$${{1}{8}}$$个电子,甲是一种气体,溶于水后,长时间放置于空气中有固体析出。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B

A.将甲通入烧碱溶液中,反应后只可能生成一种盐

B.乙和甲中同种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则乙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C.丙为一种非金属单质,则丙一定为$${{F}_{2}}$$

D.丁是含有第二周期第$${Ⅳ{A}}$$族元素的氢化物,则丁可能是$${{P}{{H}_{3}}}$$

5、['简单分类法概述及分类法', '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分类',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正确率40.0%目前人类已发现的非金属元素除稀有气体外共有$${{1}{6}}$$种.下列对这$${{1}{6}}$$种非金属元素的相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①}$$都是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都大于$${{4}}$$;
$${②}$$单质在化学反应中都只能作氧化剂;
$${③}$$氢化物在常温下都是气体,所以又叫气态氢化物;
$${④}$$氧化物常温下都可以与水反应生成酸.

D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6、['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元素的推断及综合应用']

正确率40.0%$${\bf X. ~ Y. ~ Z. ~ W}$$都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X}{、}{Z}}$$同主族,$${{Y}{、}{Z}}$$同周期,$${{W}}$$与$${{X}{、}{Y}}$$既不同主族也不同周期;$$X \smallsetminus Y \smallsetminus Z$$三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Z}}$$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强于$${{Y}}$$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

B.$${\bf X}. {\bf Y}. {\bf Z}$$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大小:$$Y^{n-} > Z^{m-} > X^{m-}$$

C.元素$${{Z}{、}{Y}}$$分别与元素$${{W}}$$形成的化合物的热稳定性:$$W_{m} Z < W_{n} Y$$

D.若$${{H}_{n}{Y}}$$溶液的酸性比$${{H}_{m}{Z}}$$溶液的酸性强,则$${{Y}}$$的非金属性比$${{Z}}$$的强

7、['化学能与物质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和应用']

正确率4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其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B.$$\mathrm{N a. ~ A l. ~ F e}$$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与水反应都生成$${{H}_{2}}$$和对应的碱

C.同周期元素$${({0}}$$族除外) 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D.盐酸的酸性强于碳酸,所以非金属性:$${{C}{l}{>}{C}}$$

8、['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正确率40.0%前$${{2}{0}}$$号主族元素$$\mathrm{W. ~ X. ~ Y. ~ 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X \smallsetminus Y \smallsetminus Z$$分属不同的周期,它们的原子序数之和是$${{W}}$$原子序数的$${{5}}$$倍。含有元素$${{Z}}$$的盐的焰色反应为紫色。下到说法正确的是(

C

A.原子半径的大小$$\mathbf{W < X < Y < Z}$$

B.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W}{>}{X}}$$

C.$${{Z}}$$的单质与水反应比$${{Y}}$$的单质与水反应剧烈

D.工业上通过电解$${{W}{、}{Y}}$$组成的化合物制备单质$${{Y}}$$

9、['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推断',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正确率40.0%$$\mathrm{a. \ b. \ c. \ d. \ e. \ f}$$为六种短周期元素,$$a, ~ b, ~ e. ~ f$$位于同一周期,$${{c}{、}{d}}$$也是同一周期,且$${{d}{、}{c}}$$同一主族,原子半径$$\mathrm{d < e, \ a. \ b. \ c. \ d. \ e}$$原子最外层电子依次增多,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e}}$$的非全属性比$${{f}}$$强

B.$${{d}}$$元素可能是第一周期元素

C.六种元素中,$${{a}}$$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最强

D.$$\mathrm{a, \ b, \ c. \ d}$$的原子序数递渐增大

10、['化学键的概念及类别',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正确率60.0%短周期主族元素$${\bf X. ~ Y. ~ Z. ~ W}$$原子序数和族序数均依次增大,其中只有$${{Y}{、}{Z}}$$处于同一周期,$${{Z}}$$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X}{、}{Z}}$$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可能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

B.原子半径:$$r \left( Y \right) < r \left( Z \right)$$

C.$${{W}}$$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一定是强酸

D.$${{W}}$$的气态氢化物与$${{W}}$$的最高价含氧酸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反应

1. 解析: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内层电子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为6,X为氧(O)。Y的原子序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6倍,可能为镁(Mg,原子序数12,最外层电子数2)或碳(C,原子序数6,最外层电子数1,不合理),故Y为Mg。Z的一种单质是自然界最硬物质,为金刚石,Z为碳(C)。W的单质出现在火山口附近且为淡黄色晶体,为硫(S)。

A. 原子半径:Mg > C > O,即Y > Z > X,错误

B. W的氢化物H₂S沸点(-60℃)比X的氢化物H₂O沸点(100℃)低,错误

C. 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H₂SO₄在同主族(ⅥA)中酸性最强,正确

D. Mg可通过电解法冶炼,不能通过铝热反应,错误

答案:C

2. 解析:A、C的最低价离子为A²⁻和C⁻,B²⁺和C⁻电子层结构相同。B²⁺与C⁻同电子层,B在C下一周期。A、B同周期,A²⁻表明A为ⅥA族,C⁻表明C为ⅦA族。

设C原子序数为x,则B²⁺电子数为x-1,B原子序数为x+1。A、B同周期,A为ⅥA族,原子序数比B小2,为x-1。

A. 离子半径:A²⁻ > C⁻ > B²⁺,正确

B. C为ⅦA族,最高正价+7,正确

C. 非金属性C > A,氢化物稳定性HC > H₂A,错误

D. 还原性A²⁻ > C⁻,错误

答案:A、B

3. 解析:W、X、Y、Z为前20号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Y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X与Z同主族。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稀溶液检验W的最高价氧化物,说明Z为钙(Ca),W为碳(C),用Ca(OH)₂检验CO₂。

X与Ca同主族(ⅡA),且原子序数在C(6)和Ca(20)之间,可能为Mg(12)。W、X、Y最外层电子数之和:C(4)+Mg(2)+Y=13,Y最外层电子数为7,Y为氯(Cl)。

A. 失去电子能力:Mg > Ca > C,即X > Z > W,正确

B. 原子半径:Ca > Mg > Cl,即Z > X > Y,错误

C. 最高正化合价:C(+4)、Mg(+2)、Cl(+7)、Ca(+2),正确

D. W与Y形成的化合物CCl₄含有极性键,不含有非极性键,正确

答案:A、C、D

4. 解析:甲、乙、丙、丁均为18电子分子。甲为气体,溶于水后长时间放置于空气中有固体析出,可能为H₂S(被氧化为S)或PH₃等。

A. 甲通入烧碱溶液,如为H₂S可生成NaHS或Na₂S,不止一种盐,错误

B. 乙和甲中同种元素质量分数相等,如HCl和H₂S中H质量分数不同,此条件特殊,乙可能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合理

C. 丙为非金属单质,可能为F₂、Cl₂等,不一定是F₂,错误

D. 丁含第二周期ⅣA族元素(C)的氢化物,应为CH₄等,不可能是PH₃,错误

答案:B

5. 解析:16种非金属元素(除稀有气体)的判断:

① 都是主族元素,但H最外层电子数1,B最外层电子数3,不全大于4,错误

② 单质在反应中不一定只作氧化剂,如H₂、C等可作还原剂,错误

③ 氢化物不全是气体,如H₂O是液体,错误

④ 氧化物不一定与水反应生成酸,如CO不反应,错误

答案:D

6. 解析: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内层电子数2,最外层电子数6,X为氧(O)。X、Z同主族(ⅥA),Z为硫(S)。Y、Z同周期(第三周期)。W与X、Y既不同主族也不同周期,W为氢(H)。X、Y、Z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O(6)+S(6)+Y=19,Y最外层电子数为7,Y为氯(Cl)。

A. Z(S)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H₂SO₄酸性弱于Y(Cl)的HClO₄,错误

B. 简单离子半径:Cl⁻ > S²⁻ > O²⁻,即Yⁿ⁻ > Zᵐ⁻ > Xᵐ⁻,正确

C. 元素Z、Y与W形成的化合物热稳定性:H₂S < HCl,即WₘZ < WₙY,正确

D. HₙY(HCl)酸性比HₘZ(H₂S)强,说明Y的非金属性比Z强,正确

答案:B、C、D

7. 解析:

A. 同主族从上到下,氢化物稳定性减弱,错误

B. Na与水生成NaOH和H₂,Al与水反应困难,Fe与水蒸气反应生成Fe₃O₄和H₂,不生成碱,错误

C. 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正确

D. 非金属性比较应比较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不能根据氢化物酸性比较,错误

答案:C

8. 解析:W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次外层电子数2,最外层电子数6,W为氧(O)。X、Y、Z原子序数之和是W的5倍,即5×8=40。X、Y、Z分属不同周期,且为前20号主族元素。

含有Z的盐焰色反应为紫色,Z为钾(K)。X、Y原子序数之和为40-19=21。X、Y分属不同周期,可能为Na(11)和Al(13)等。

A. 原子半径:K > Na > Al > O,即Z > Y > X > W,错误

B. 简单氢化物热稳定性:H₂O > NH₃等,W > X,正确

C. K与水反应比Al与水反应剧烈,正确

D. 工业上电解Al₂O₃制备Al,W、Y组成的化合物可能为Al₂O₃,正确

答案:B、C、D

9. 解析:a、b、e、f同一周期,c、d同一周期,d、c同一主族。原子半径d < e,a、b、c、d、e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可推断:第一周期为c、d(H、He或He、H),第二周期为a、b、e、f。但He最外层电子数2,H为1,不符合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更合理:c、d为第二周期,a、b、e、f为第三周期。d < e原子半径,且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A. e的非金属性比f强,错误

B. d不可能是第一周期元素,错误

C. a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最强,可能为Na,正确

D. a、b、c、d原子序数不一定递增,错误

答案:C

10. 解析:X、Y、Z、W原子序数和族序数均依次增大,只有Y、Z处于同一周期,Z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N)。

X可能为H,Y、Z同周期且族序数Y < Z,W原子序数最大。可能为H、C、N、S或H、B、N、S等。

A. X、Z形成的化合物如N₂H₄等可能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正确

B. 原子半径r(Y) > r(Z),错误

C. W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不一定是强酸,如H₂SO₃是弱酸,错误

D. W的气态氢化物与最高价含氧酸可能反应,如H₂S与H₂SO₄反应,错误

答案:A

题目来源于各渠道收集,若侵权请联系下方邮箱
高中知识点
其他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