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40.0%svg异常,非svg图片
A
A.$${\bf X}. {\bf Y}. {\bf Z}$$中最简单氢化物稳定性最弱的是$${{Y}}$$
B.$${{Z}}$$元素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一定强于$${{Y}}$$
C.$${{X}}$$元素形成的单核阴离子还原性大于$${{Y}}$$
D.$${{Z}}$$元素单质在化学反应中只表现氧化性
2、['氧化还原反应的书写及配平', '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本质及特征', '氧化还原反应的几组概念', '化合价的变化规律']正确率40.0%下列各组反应,前者是氧化还原反应,后者是非氧化原反应的是$${{(}{)}}$$
C
A.实验室制取$${{O}_{2}{;}}$$实验室制取$${{H}_{2}}$$
B.实验室制取$${{C}{{O}_{2}}{;}{{C}{{O}_{2}}}}$$通入石灰水中
C.实验室电解水;$${{C}{a}{O}}$$溶于水
D.氢$${、}$$氧混合气体爆鸣;蜡烛燃烧
3、['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的几组概念', '化合价的变化规律']正确率40.0%过氧化氢$${{H}_{2}{{O}_{2}}}$$水溶液俗名双氧水,医疗上利用它有杀菌消毒作用来清洗伤口。对于下列涉及$${{H}_{2}{{O}_{2}}}$$的反应,$${{H}_{2}{{O}_{2}}}$$仅体现还原性的反应是()
B
A.$$\mathrm{H_{2} O_{2}}+2$$$$\mathrm{F e}^{2+}+2 \mathrm{H}^{+}=2 \mathrm{F e}^{3+}+2 \mathrm{H}_{2} \mathrm{O}$$
B.$$2 \mathrm{M n O}_{4}^{-}+6 \mathrm{H}^{+}+5 \mathrm{H}_{2} \mathrm{O}_{2}=2 \mathrm{M n}^{2+}+5 \mathrm{O}_{2} \uparrow+8 \mathrm{H}_{2} \mathrm{O}$$
C.$${{3}}$$$$\mathrm{H_{2} O_{2}+C r_{2} \ ( S O_{4} )_{\Lambda_{3}}+1 0 K O H=2 K_{2} C r O_{4}+3 K_{2} S O_{4}+8}$$$${{H}_{2}{O}}$$
D.$$\mathrm{H_{2} O_{2}+M n S O_{4}=M n O_{2}+H_{2} S O_{4}}$$
4、['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化合价的变化规律',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正确率60.0%下列关于第三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不正确的是()
B
A.$$\mathrm{N a. ~ M g. ~ A l}$$还原性依次减弱
B.$$\mathrm{N a. ~ M g. ~ A l}$$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C.$$\mathrm{P. ~ S. ~ C l}$$氧化性依次增强
D.$$\mathrm{P. ~ S. ~ C l}$$最高正价依次升高
5、['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化学用语综合判断', '电子式',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 '化合价的变化规律']正确率40.0%氢化钠$$\mathrm{( N a H )}$$是一种白色的离子化合物,其中钠元素是$${{+}{1}}$$价;氢化钠与水反应生成$${{H}_{2}}$$和$$\mathrm{N a O H.}$$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C
A.$${{N}{a}{H}}$$的电子式为$$\mathrm{N a^{+} [ : H ]^{-}}$$
B.$${{N}{a}{H}}$$中氢元素的离子的电子层排布与氦原子的电子层排布相同
C.微粒半径$$\mathrm{H^{-} < L i^{+}}$$
D.$${{N}{a}{H}}$$与$${{H}_{2}{O}}$$反应时,水作氧化剂
6、['氧化还原反应的书写及配平', '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知识与正确率60.0%已知$${{N}{a}{H}}$$可在无水条件下作为某些钢铁制品的脱锈剂,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N}{a}{H}}$$$$+ \mathrm{F e_{2} O_{3}}=\mathrm{~ 2 F e} \mathrm{~+~ 3 N a O 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上述反应中$${{N}{a}{H}}$$是氧化剂,$${{F}{{e}_{2}}{{O}_{3}}}$$是还原剂
B.$${{N}{a}{H}}$$中的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
C.上述反应中每生成$$2 0 \mathrm{g N a O H}$$转移电子数为$${{0}{.}{5}{{N}_{A}}}$$
D.若在潮湿的环境下,可能发生反应:$${{N}{a}{H}}$$$${{+}{{H}_{2}}{O}}$$$$= ~ \mathrm{N a O H} ~+~ \mathrm{H}_{2} \uparrow$$
7、['氧化还原反应的书写及配平', '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 '碳酸钠的俗称、物理性质、用途', '对物质分类的考查', '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分类', '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 '氢氧化钠', '化合价的变化规律', '氧化钠', '钠及其化合物的有关计算', '过氧化钠的强氧化性', '钠与氧气等非金属的反应', '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 '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 '过氧化钠的组成、结构、用途', '钠的保存、应用']正确率40.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A.$${{N}{{a}_{2}}{{O}_{2}}}$$可用作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
B.$$\mathrm{N a_{2} O, ~ N a_{2} O_{2}}$$组成元素相同,且与$${{H}_{2}{O}}$$反应都能生成$$\mathrm{N a O H,}$$故都属于碱性氧化物
C.$${{N}{{a}_{2}}{{O}_{2}}}$$与$${{C}{{O}_{2}}}$$反应,每生成$$0. 1 \mathrm{m o l O}_{2},$$转移$$0. 2 \mathrm{m o l}$$电子
D.$$\mathrm{N a, ~ N a_{2} O, ~ N a_{2} O_{2}}$$长期放置在空气中,最终都将变成碳酸钠
8、['化工工艺流程实验', '可逆反应', '化合价的变化规律']正确率60.0%svg异常,非svg图片
B
A.$${{F}{e}{{S}_{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B.黄铁矿高温煅烧过程中,硫元素被氧化
C.高温煅烧黄铁矿时若将空气改为氧气,则含硫产物为$${{S}{{O}_{3}}}$$
D.上述流程中$${,{S}{{O}_{2}}}$$可以完全转化为$${{S}{{O}_{3}}}$$
9、['化合价的变化规律']正确率60.0%玻璃工业中使用硼酸$$( \mathrm{H_{3} B O_{3}} )$$以改善产品性能。硼酸中硼元素的化合价是()
C
A.$${{+}{1}}$$
B.$${{+}{2}}$$
C.$${{+}{3}}$$
D.$${{+}{4}}$$
10、['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用途', '氢键', '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化合价的变化规律']正确率40.0%某主族元素$${{M}}$$的最高正化合价与负化合价代数和为$${{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A.$${{M}}$$一定是第$${{V}{I}{A}}$$族元素
B.$${{M}}$$的最高价氧化物为$${{R}{{O}_{2}}}$$
C.$${{M}}$$的气态氢化物一定能形成氢键
D.$${{M}}$$的气态氢化物溶于水可能显碱性
1. 题目分析:$$X.Y.Z$$为未知元素,需判断氢化物稳定性、酸性、还原性等性质。选项A指出$$Y$$的氢化物稳定性最弱,但缺乏元素信息无法判断。选项B比较$$Z$$和$$Y$$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同样信息不足。选项C比较$$X$$和$$Y$$单核阴离子还原性,信息不足。选项D称$$Z$$单质只表现氧化性,但多数元素单质既可氧化又可还原。因此所有选项均无法直接判断,需更多上下文。
2. 氧化还原反应判断: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非氧化还原反应无电子转移。
A:实验室制$$O_2$$(如$$2KClO_3 \to 2KCl + 3O_2$$)是氧化还原;制$$H_2$$(如$$Zn + H_2SO_4 \to ZnSO_4 + H_2$$)是氧化还原。两者均为氧化还原,不符合。
B:实验室制$$CO_2$$(如$$CaCO_3 + 2HCl \to CaCl_2 + CO_2 + H_2O$$)是非氧化还原;$$CO_2$$通入石灰水($$CO_2 + Ca(OH)_2 \to CaCO_3 + H_2O$$)是非氧化还原。两者均非氧化还原,不符合。
C:实验室电解水($$2H_2O \to 2H_2 + O_2$$)是氧化还原;$$CaO$$溶于水($$CaO + H_2O \to Ca(OH)_2$$)是非氧化还原。前者氧化还原,后者非氧化还原,符合。
D:氢氧混合气体爆鸣($$2H_2 + O_2 \to 2H_2O$$)是氧化还原;蜡烛燃烧(烃类氧化)是氧化还原。两者均为氧化还原,不符合。
答案:C
3. $$H_2O_2$$仅体现还原性,即$$H_2O_2$$被氧化,氧元素化合价升高。
A:$$H_2O_2 + 2Fe^{2+} + 2H^+ \to 2Fe^{3+} + 2H_2O$$,$$H_2O_2$$中O从-1降至-2(被还原),体现氧化性。
B:$$2MnO_4^- + 6H^+ + 5H_2O_2 \to 2Mn^{2+} + 5O_2 + 8H_2O$$,$$H_2O_2$$中O从-1升至0(被氧化),体现还原性。
C:$$3H_2O_2 + Cr_2(SO_4)_3 + 10KOH \to 2K_2CrO_4 + 3K_2SO_4 + 8H_2O$$,$$H_2O_2$$中O从-1降至-2(被还原),体现氧化性。
D:$$H_2O_2 + MnSO_4 \to MnO_2 + H_2SO_4$$,$$H_2O_2$$部分O从-1降至-2(被还原),部分升至0?反应不完整,但通常$$H_2O_2$$既氧化又还原。
仅B中$$H_2O_2$$完全被氧化,体现还原性。
答案:B
4. 第三周期元素性质:Na、Mg、Al、Si、P、S、Cl。
A:Na、Mg、Al还原性依次减弱,正确(金属性减弱)。
B:Na、Mg、Al原子半径依次减小,而非增大,错误。
C:P、S、Cl非金属性增强,氧化性依次增强,正确。
D:P、S、Cl最高正价分别为+5、+6、+7,依次升高,正确。
答案:B
5. 氢化钠$$NaH$$:离子化合物,Na为+1价,H为-1价。
A:电子式$$Na^+ [:H]^-$$正确。
B:$$H^-$$离子电子层排布与He相同(均为2电子),正确。
C:$$H^-$$和$$Li^+$$均为2电子体系,$$H^-$$半径大于$$Li^+$$,错误。
D:$$NaH + H_2O \to NaOH + H_2$$,$$NaH$$中H从-1升至0(被氧化),$$H_2O$$中H从+1降至0(被还原),水作氧化剂,正确。
答案:C
6. 反应:$$3NaH + Fe_2O_3 \to 2Fe + 3NaOH$$
A:$$NaH$$中H从-1升至-1(NaOH中)?实际$$NaH$$中H为-1,产物$$H$$在NaOH中为+1?反应有误:应为$$3NaH + Fe_2O_3 \to 2Fe + 3NaOH$$,但H不平衡。正确反应应为$$2Al + Fe_2O_3 \to 2Fe + Al_2O_3$$等。原题假设反应成立,则$$NaH$$中H从-1升至+1(被氧化),$$Fe_2O_3$$中Fe从+3降至0(被还原),故$$NaH$$是还原剂,$$Fe_2O_3$$是氧化剂,A错误。
B:$$NaH$$中H为-1价,非+1,错误。
C:生成3mol NaOH转移电子数:3mol NaH中H失3*2=6mol电子,$$Fe_2O_3$$得6mol电子,故每生成3mol NaOH转移6mol电子。20g NaOH为0.5mol,转移电子为1mol,即$$N_A$$,非0.5$$N_A$$,错误。
D:潮湿环境下$$NaH + H_2O \to NaOH + H_2$$可能发生,正确。
答案:D
7. 钠的化合物性质:
A:$$Na_2O_2$$与$$CO_2$$反应生成$$O_2$$,用作氧气来源,正确。
B:$$Na_2O$$为碱性氧化物,$$Na_2O_2$$不是(与酸反应除盐和水外还生成$$O_2$$),错误。
C:$$2Na_2O_2 + 2CO_2 \to 2Na_2CO_3 + O_2$$,生成1mol $$O_2$$转移2mol电子,故0.1mol $$O_2$$转移0.2mol电子,正确。
D:Na最终变$$Na_2CO_3$$,$$Na_2O$$变$$Na_2CO_3$$,$$Na_2O_2$$变$$Na_2CO_3$$,正确。
答案:B
8. 黄铁矿$$FeS_2$$处理流程:涉及硫元素化合价变化。
A:$$FeS_2$$中S为-1价(因$$Fe$$为+2),非-2,错误。
B:煅烧时S从-1升至+4($$SO_2$$),被氧化,正确。
C:改氧气可能生成$$SO_3$$,但需催化剂等条件,不一定,错误。
D:$$SO_2$$转化$$SO_3$$为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转化,错误。
答案:B
9. 硼酸$$H_3BO_3$$:H为+1,O为-2,设B为x,则3*(+1) + x + 3*(-2)=0,x=+3。
答案:C
10. 主族元素M最高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2。设最高正价为+a,负价为b,则a+b=2。常见族:VA族(N、P等)a=5,b=-3,和=2;VIA族(O、S)a=6,b=-2,和=4;VIIA族(F、Cl)a=7,b=-1,和=6。故M应为VA族。
A:M为VA族,非VIA,错误。
B:最高价氧化物为$$R_2O_5$$,非$$RO_2$$,错误。
C:气态氢化物如$$NH_3$$可形成氢键,但$$PH_3$$不能,不一定,错误。
D:气态氢化物如$$NH_3$$溶于水显碱性,正确。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