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19.999999999999996%svg异常,非svg图片
B
A.原子半径:$$A < B < C$$
B.$${{B}{{D}_{2}}}$$分子中所有原子都达到了$${{8}}$$电子稳定结构
C.$${{C}}$$与$${{D}}$$的简单氢化物沸点,后者高
D.非金属性:$$D > C > B$$
2、['化学键的概念及类别',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和应用']正确率40.0%短周期主族元素$$\mathrm{X. ~ Y. ~ Z. ~ W. ~ R}$$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原子达到稳定结构获得的电子数目 和它的内层电子数目相等,$${{X}}$$与$${{Z}}$$同主族,$${{Z}}$$是所在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W}}$$的最 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相同,$${{R}}$$与$${{Y}}$$同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R. ~ Z. ~ Y. ~ W$$
B.$${\bf Z}. ~ {\bf W}. ~ {\bf R}$$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两之间均能发生反应
C.单质的氧化性:$${{R}{>}{Y}}$$
D.$${{X}{、}{Y}}$$分别与$${{Z}}$$形成的多种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均相同
3、['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原理、方法',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元素的推断及综合应用']正确率60.0%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bf X}. {\bf Y}. {\bf Z}$$三种元素,已知它们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顺序是$$\mathrm{H X O_{4} > H_{2} Y O_{4} > H_{3} Z O_{4},}$$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B
A.原子半径:$${\bf X} > {\bf Y} > {\bf Z}$$
B.元素的非金属性:$${\bf X} > {\bf Y} > {\bf Z}$$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mathbf{X < Y < Z}$$
D.阴离子的还原性:$${\bf X} > {\bf Y} > {\bf Z}$$
4、['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晶体的类型与物质性质的相互关系及应用', '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判断方法', '化合价的变化规律', '原(离)子结构示意图',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元素的推断及综合应用']正确率60.0%短周期主族元素$$\mathrm{W. ~ X. ~ Y. ~ Z}$$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X}}$$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中最大的,$${{Y}}$$的原子序数是$${{W}}$$的$${{2}}$$倍,$${{Z}}$$与$${{X}}$$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水溶液呈中性。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C
A.$${{Z}}$$的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比$${{Y}}$$的强
B.氢元素与$${{W}}$$只能形成一种化合物
C.$${{W}}$$的简单离子的半径比$${{X}}$$的大
D.$${{Y}}$$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
5、['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推断', '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 '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和应用']正确率60.0%前四周期元素中,基态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与其所在周期数相同的元素有几种()
D
A.$${{2}}$$
B.$${{3}}$$
C.$${{4}}$$
D.$${{5}}$$
6、['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能层、能级及其最多容纳电子数的关系', '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推断', '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正确率40.0%在$${{1}{∼}{{1}{8}}}$$号元素中,有$${{A}{、}{B}}$$两种原子,$${{A}}$$原子的第三层比$${{B}}$$原子的第三层少$${{3}}$$个电子,$${{B}}$$原子的第二层电子数恰好为$${{A}}$$原子第二层电子数的$${{2}}$$倍。$${{A}}$$和$${{B}}$$分别是$${{(}{)}}$$
D
A.$${{S}{i}}$$和$${{N}{a}}$$
B.$${{B}}$$和$${{H}{e}}$$
C.$${{C}{l}}$$和$${{O}}$$
D.$${{C}}$$和$${{A}{l}}$$
7、['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化合价的变化规律',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和应用']正确率19.999999999999996%四种主族元素的离子$$\mathrm{{_a X^{2+} \nabla_{b} Y^{+} \nabla_{c} Z^{-}}}$$和为元素的原子序数$${)}$$,它们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D
A.元素的原子序数:$$a > b > c > d$$
B.离子半径:$$R^{2-} > Z^{-} > Y^{+} > X^{2+}$$
C.元素非金属性:$${{R}{<}{Z}}$$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X}{>}{Y}}$$
8、['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推断', '元素周期表的形成', '周期、族、分区', '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正确率60.0%下列关于现行长式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有$${{1}{8}}$$纵行元素,也是$${{1}{8}}$$个族
B.$${{2}{0}}$$号元素位于第四周期第$${Ⅱ{A}}$$族
C.所含元素种数最多的是第$${Ⅷ}$$族
D.同周期内第$${Ⅱ{A}}$$族元素$${_{a}{X}{、}}$$第$${Ⅲ{A}}$$族元素$${_{b}{Y}{,}{{b}{−}{a}}}$$一定等于$${{1}}$$
9、['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离子键的形成、概念', '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共价键的形成、概念']正确率40.0%$$\mathrm{W. ~ X. ~ Y. ~ Z}$$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已知$${{W}}$$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X}^{−}}$$和$$\mathrm{Y^{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Z}}$$的简单阴离子不水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原子半径:$$Y > X > W$$
B.简单氢化物的沸点:$${{W}{>}{X}}$$
C.$${{Y}}$$与$${{X}}$$形成的化合物中存在共价键
D.电解$${{Y}}$$与$${{Z}}$$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可制得$${{Y}}$$单质
10、['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氧化钠',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乙醇的结构、物理性质', '硫', '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过氧化钠的组成、结构、用途',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元素的推断及综合应用']正确率40.0%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bf X. ~ Y. ~ Z. ~ 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化合物甲由$${\bf X}. {\bf Y}. {\bf Z}$$三种元素组成,$${{2}{5}^{∘}{C}}$$时,$$0. 0 1 m o l / L$$甲溶液中的$$\mathrm{c} ~ ( \mathrm{O H}^{-} ) ~ \mathrm{\ / c} ~ ( \mathrm{H}^{+} ) ~=1 0^{1 0} ;$$与$${{W}}$$同周期,且$${{W}}$$的最高化合价与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为$${{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等物质的量的化合物$${{Z}_{2}{{Y}_{2}}}$$与$${{Z}_{2}{W}}$$的阴离子个数相同
B.原子半径$$\mathbf{X} < \mathbf{Y} < \mathbf{Z} < \mathbf{W}$$
C.沾有$${{W}}$$的单质的试管可用酒精洗涤
D.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Y}{<}{W}}$$
1. 题目信息不完整,无法判断A、B、C、D元素,无法解析。
2. 根据条件分析:Y原子达到稳定结构获得的电子数目等于内层电子数,说明Y最外层电子数为6(需得2个电子),内层电子数为2(第一周期),故Y为O;X与Z同主族,Z是所在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故Z为Na,X为H或Li;W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相同,可能为Be或Al;R与Y同主族,故R为S。
元素推断:X为H或Li,Y为O,Z为Na,W为Al(因Be原子序数4小于O的8,但题目要求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故W为Al),R为S。
A. 离子半径:$$S^{2-} > O^{2-} > Na^+ > Al^{3+}$$,顺序应为R > Y > Z > W,错误。
B. Z、W、R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NaOH、Al(OH)₃、H₂SO₄,两两反应:NaOH与Al(OH)₃反应生成NaAlO₂,NaOH与H₂SO₄中和,Al(OH)₃与H₂SO₄中和,正确。
C. 单质氧化性:O₂ > S,错误。
D. X与Z形成的化合物如NaH(离子键),Y与Z形成的化合物如Na₂O(离子键),但若X为H,H与Na形成NaH含离子键,O与Na形成Na₂O或Na₂O₂(含共价键),化学键类型不一定相同,错误。
答案:B
3.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HXO_4 > H_2YO_4 > H_3ZO_4$$,说明非金属性X > Y > Z。
A. 原子半径:非金属性越强,原子半径越小,故X < Y < Z,错误。
B. 非金属性:X > Y > Z,正确。
C.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故X > Y > Z,错误。
D. 阴离子还原性:非金属性越强,阴离子还原性越弱,故X < Y < Z,错误。
答案:B
4. 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半径最大,故X为Na;W、X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故W为O或F(形成O²⁻或F⁻,与Na⁺均为10电子);Y原子序数是W的2倍,若W为O(原子序数8),则Y为16(S),若W为F(原子序数9),则Y为18(Ar,但Ar不是主族元素,舍去),故W为O,Y为S;Z与X形成的离子化合物水溶液呈中性,故Z为Cl(NaCl水溶液中性)。
元素:W为O,X为Na,Y为S,Z为Cl。
A. Z的氧化物水化物如HClO₄(强酸),Y的氧化物水化物如H₂SO₄(强酸),酸性相近,但Cl非金属性更强,HClO₄酸性略强,但"一定正确"存疑。
B. H与O可形成H₂O、H₂O₂等多种化合物,错误。
C. W的简单离子O²⁻与X的简单离子Na⁺,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核电荷数Na(11)> O(8),故离子半径O²⁻ > Na⁺,正确。
D. Y的简单氢化物H₂S,W的简单氢化物H₂O,热稳定性H₂O > H₂S,错误。
答案:C
5. 前四周期元素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数等于周期数:
第一周期:H(1s¹,未成对电子数1),符合。
第二周期:C(1s²2s²2p²,未成对电子数2),符合;O(1s²2s²2p⁴,未成对电子数2),符合。
第三周期:P(1s²2s²2p⁶3s²3p³,未成对电子数3),符合。
第四周期:Fe(1s²2s²2p⁶3s²3p⁶4s²3d⁶,未成对电子数4),符合;其他如Cr(3d⁵4s¹,未成对电子数6)不符合。
故有H、C、O、P、Fe共5种。
答案:D
6. A和B为1~18号元素,A第三层比B第三层少3个电子,B第二层电子数是A第二层电子数的2倍。
假设A第二层电子数为n,则B第二层电子数为2n;因第二层最多8电子,故n≤4。
若n=2,则B第二层为4电子,A第三层比B第三层少3电子,可能A无第三层(电子总数10),B有第三层且电子数3(电子总数2+4+3=9),矛盾。
若n=3,则B第二层为6电子,A第三层比B第三层少3电子,可能A无第三层(电子总数2+3=5,B),B有第三层且电子数3(电子总数2+6+3=11,Na),A为B(硼,原子序数5),B为Na(原子序数11),符合。
验证:A(B)电子排布2,3,无第三层;B(Na)电子排布2,8,1,第三层1电子;A第三层比B第三层少1电子,但题目要求少3个,不符。
若n=4,则B第二层为8电子,A第三层比B第三层少3电子,可能A无第三层(电子总数2+4=6,C),B有第三层且电子数3(电子总数2+8+3=13,Al),A为C(碳),B为Al(铝)。
验证:A(C)电子排布2,4,无第三层;B(Al)电子排布2,8,3,第三层3电子;A第三层比B第三层少3电子,符合;B第二层8电子是A第二层4电子的2倍,符合。
答案:D(C和Al)
7. 离子$$X^{2+}$$、$$Y^+$$、$$Z^-$$、$$R^{2-}$$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原子序数关系a > b > c > d。
A. 原子序数a > b > c > d,正确。
B. 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R^{2-} > Z^- > Y^+ > X^{2+}$$,正确。
C. 非金属性:R和Z,原子序数d < c,R在Z前一周期,非金属性R > Z,错误。
D. 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碱性:X和Y为金属,原子序数a > b,金属性Y > X,碱性Y > X,错误。
答案:C和D(但题目问"不正确",可能多选,通常选C)
8. A. 现行周期表有18纵行,但16、17、18三纵行为ⅥA、ⅦA、0族,共16个族,错误。
B. 20号元素Ca,第四周期ⅡA族,正确。
C. 所含元素种数最多的是ⅢB族(镧系和锕系),错误。
D. 同周期ⅡA与ⅢA族元素原子序数差,第二、三周期为1,第四、五周期为11,第六周期为25,不一定为1,错误。
答案:B
9. W、X、Y、Z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递增。W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3倍,若W电子层数1,最外层3(不可能);电子层数2,最外层6(O);电子层数3,最外层9(不可能),故W为O。X⁻和Y²⁺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故X为F(F⁻),Y为Mg(Mg²⁺),均为10电子。Z简单阴离子不水解,故Z为Cl(Cl⁻不水解)。
元素:W为O,X为F,Y为Mg,Z为Cl。
A. 原子半径:Mg > Cl > F > O,但O原子半径略大于F,故Y > X > W错误。
B. 简单氢化物沸点:H₂O > HF(因水分子间氢键更强),正确。
C. Y与X形成化合物MgF₂,离子键,无共价键,错误。
D. 电解Y与Z化合物MgCl₂水溶液,得Mg(OH)₂和H₂,不能得Mg单质,错误。
答案:B
10. X、Y、Z、W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递增。化合物甲由X、Y、Z组成,0.01 mol/L甲溶液中c(OH⁻)/c(H⁺)=10¹⁰,即c(OH⁻)=10⁻⁶ mol/L,c(H⁺)=10⁻⁸ mol/L,pH=8,显碱性,甲为弱碱盐。W同周期,且最高化合价与最低化合价代数和为4,最高价+|最低价|=4,可能为+3和-1(如Cl),或+4和0(如C),但W原子序数最大,故W为Cl。
推断:甲为弱碱盐,含X、Y、Z,且原子序数Z>Y>X,可能为铵盐或有机胺盐。常见如CH₃COONH₄等,假设X为H,Y为C,Z为N,甲可能为NH₄CN等,但c(OH⁻)/c(H⁺)=10¹⁰需计算。
更可能:甲为NaCN,X为H,Y为C,Z为Na,但Na原子序数大于C,但题目要求X、Y、Z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故X为H,Y为C,Z为N不合理(N序数7>C的6)。
重新考虑:甲可能为CH₃COONa,但由C、H、O、Na组成,不符合"三种元素"。
或甲为NaCN,由Na、C、N三种元素,但原子序数Na>N>C,故X为C,Y为N,Z为Na。0.01 mol/L NaCN溶液,水解显碱性,c(OH⁻)=√(K_h×c),K_h=K_w/K_a(HCN)=10⁻¹⁴/10⁻⁹.2=10⁻⁴.8,c(OH⁻)=√(10⁻⁴.8×0.01)=10⁻³.4,c(H⁺)=10⁻¹⁰.6,c(OH⁻)/c(H⁺)=10⁷,接近10¹⁰。
故元素:X为C,Y为N,Z为Na,W为Cl。
A. 化合物Z₂Y₂为Na₂N₂(不存在常见),或指Na₃N,但阴离子为N³⁻,个数1;Z₂W为Na₂Cl?不存在,常见NaCl,阴离子Cl⁻个数1,等物质的量阴离子个数相同,正确。
B. 原子半径Na > C > N > Cl?但C和N半径相近,错误。
C. 沾有W单质Cl₂的试管可用酒精洗涤?Cl₂易溶于有机溶剂,正确。
D. 简单氢化物稳定性NH₃ > HCl,错误。
答案:A和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