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60.0%重水$${{(}{{D}_{2}}{O}{)}}$$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A.$${{H}_{2}{O}}$$与$${{D}_{2}{O}}$$互称同素异形体
B.氘$${{(}{D}{)}}$$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
C.$${^{1}{H}}$$与$${{D}}$$互称同位素
D.$$\mathrm{^1 H_{2}^{1 8} O}$$与$${{D}_{2}{O}}$$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
2、['对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考查', '以正确率60.0%若$${{N}_{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1}{7}{g}}$$$${{O}{{H}^{−}}}$$所含电子数为$${{9}{{N}_{A}}}$$
B.浓度为$$\mathrm{1 m o l / L}$$的$${{N}{{a}_{2}}{S}{{O}_{4}}}$$溶液中所含钠离子数为$${{2}{{N}_{A}}}$$
C.$${{2}{8}{g}}$$铁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_{A}}$$
D.$$1 1. 2 \mathrm{L}$$$${{O}_{2}}$$作为氧化剂参与反应时,得到的电子数为$${{2}{{N}_{A}}}$$
3、['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表示粒子构成的符号的含义及相关计算', '原子的构成、发展史', '具有相同结构的多种离子的性质相关分析及判断']正确率40.0%短周期元素的离子:$${}_{a} W^{3+} \backslash{}_{b} X^{+} \backslash{}_{c} Y^{2-} \backslash{}_{d} Z^{-}$$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D
A.半径:$$Y^{2-} > Z^{-} > X^{+} > W^{3+}$$
B.还原性:$$Y^{2-} > Z^{-}$$
C.氧化性:$$W^{3+} > X^{+}$$
D.质子数:$$c > d > b > a$$
4、['根据正确率60.0%设$${{N}_{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常温下,$$2 3 \mathrm{g N O_{2}}$$含有$${{N}_{A}}$$个氧原子
B.标准状况下,将$$2 2. 4 \mathrm{L N O}$$和$$1 1. 2 \mathrm{L O}_{2}$$混合后,可以得到$${{N}_{A}}$$个$${{N}{{O}_{2}}}$$分子
C.常温常压下,$$\mathrm{1 L 0. 1 m o l \cdot L^{-1} H F}$$溶液中含有$${{0}{.}{1}{{N}_{A}}}$$个$${{H}^{+}}$$
D.$$0. 1 \mathrm{m o l}$$的羟基中含有电子的数目为$${{N}_{A}}$$
5、['元素、核素、同位素', '新能源的开发', '化学与STSE', '表示粒子构成的符号的含义及相关计算', '原子的构成、发展史']正确率60.0%开发和合理利用核能是人类解决能源危机的一个重要途径。原子核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裂变$$\mathrm{( f i s s i o n )}$$或聚变$$\mathrm{( f u s i o n )}$$能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就是核能。下面是一个自发进行的核裂变过程:$$2 5 2_{9 8} \mathrm{C f} \to_{5 6}^{1 4 2} \mathrm{B a}+_{4 2}^{1 0 6} \mathrm{M o}+4_{0}^{1} \mathrm{n}$$。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A.核裂变或聚变中核能转变为光能$${、}$$热能等
B.该核裂变中质子数不守恒,但质量守恒
C.$${{B}{a}}$$是人工核反应制得的超铀元素
D.$$\mathrm{^{1 0 6}_{4 2} M o}$$中含有$${{1}{0}{6}}$$个中子
6、['元素、核素、同位素',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表示粒子构成的符号的含义及相关计算', '原子的构成、发展史']正确率60.0%$${{2}{0}{1}{5}}$$年$${{4}}$$月,于敏获颁$${{“}}$$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钚$${{−}{−}{{2}{3}{9}}{”}}$$是$${{“}}$$于敏型$${{”}}$$氢弹的重要原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2 3 9} \mathrm{P u}$$原子的原子核中含有$${{2}{3}{9}}$$个质子
B.$$\mathrm{^{2 3 8} P u, \Pi^{2 3 9} P u}$$和$$\mathrm{^{2 4 1} P u}$$属于不同的核素
C.$$\^{2 3 8} \mathrm{P u}$$与$$\mathrm{^{2 3 8} U}$$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相同
D.$$\^{2 3 9} \mathrm{P u}$$衰变成$$\mathrm{^{2 3 5} U}$$属于化学变化
7、['对摩尔质量的考查', '元素、核素、同位素', '以正确率60.0%某元素的一种同位素$${{X}}$$的原子质量数为$${{A}}$$,含$${{N}}$$个中子,它与$${^{2}{H}}$$原子组成$${^{2}{{H}_{m}}{X}}$$分子。在$${{a}{{g}^{2}}{{H}_{m}}{X}}$$中所含电子的数目为()
B
A.$$\frac{\mathrm{a N_{A}}} {\mathrm{A}+\mathrm{m}} \mathrm{~ ( A-N+m )}$$
B.$$\frac{\mathrm{a N_{A}}} {\mathrm{A}+2 \mathrm{m}} \mathrm{~ ( ~ A-N+m )}$$
C.$$\frac{\mathrm{a N_{A}}} {\mathrm{A}+\mathrm{m}} \, \mathrm{~ ( ~ A-N+2 m )}$$
D.$$\frac{\mathrm{a N_{A}}} {\mathrm{A}+2 \mathrm{m}} {\mathrm{~ ( A-N+2 \mathrm{m} ) ~}}$$
8、['元素、核素、同位素', '表示粒子构成的符号的含义及相关计算', '原子的构成、发展史', '同位素的应用']正确率40.0%硒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下列关于$$\mathrm{}_{3 4}^{7 8} \mathrm{S e}$$与$$\mathrm{_{3 4}^{8 0} \, S e}$$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mathrm{}_{3 4}^{7 8} \mathrm{S e}$$与$$\mathrm{_{3 4}^{8 0} \, S e}$$都含有$${{3}{4}}$$个中子
B.$$\mathrm{}_{3 4}^{7 8} \mathrm{S e}$$与$$\mathrm{_{3 4}^{8 0} \, S e}$$分别含有$${{4}{4}}$$和$${{4}{6}}$$个质子
C.$$\mathrm{}_{3 4}^{7 8} \mathrm{S e}$$与$$\mathrm{_{3 4}^{8 0} \, S e}$$因含有相同的质子数故互为同位素
D.$$\mathrm{}_{3 4}^{7 8} \mathrm{S e}$$与$$\mathrm{_{3 4}^{8 0} \, S e}$$含有相同的电子数,因此性质一样
9、['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元素、核素、同位素', '表示粒子构成的符号的含义及相关计算', '原子的构成、发展史']正确率60.0%在地球上,氦元素主要以$${^{4}_{2}{H}{e}}$$的形式存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4}_{2}{H}{e}}$$原子核内含有$${{4}}$$个质子
B.$${^{3}_{2}{H}{e}}$$和$${^{4}_{2}{H}{e}}$$互为同位素
C.$${^{3}_{2}{H}{e}}$$原子核内含有$${{3}}$$个中子
D.$${^{4}_{2}{H}{e}}$$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所以具有较强的金属性
10、['碳酸氢钠的俗称、物理性质及用途', '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二氧化硫的性质', '原子的构成、发展史']正确率6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原子结构示意图是基于卢瑟福的轨道模型而来的
B.二氧化硅是一种重要的无机材料,可直接用于制造太阳能电池
C.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但效果不稳定,所以无法在生产中应用
D.小苏打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也经常用来治疗胃酸过多
1. 选项A错误:$$H_2O$$与$$D_2O$$是化合物,同素异形体指同元素不同单质(如$$O_2$$与$$O_3$$),它们互称同位素化合物。选项B正确:氘($$D$$)是氢同位素,核外1电子。选项C正确:$$^1H$$与$$D$$是氢的同位素。选项D正确:$$\mathrm{^1H_2^{18}O}$$相对分子质量=2×1+18=20,$$D_2O$$=2×2+16=20。
2. 选项A错误:$$17g$$ $$OH^-$$物质的量=$$\frac{{17}}{{17}}=1mol$$,电子数=质子数+电荷=9+1=10,故为$$10N_A$$。选项B错误:未给出体积,无法计算离子数。选项C正确:$$28g$$铁($$1mol$$)与盐酸反应生成$$Fe^{2+}$$,转移$$2mol$$电子,但铁足量时按铁计算,$$Fe \to Fe^{2+}$$转移2电子,$$1mol$$铁转移$$2N_A$$电子(原选项表述错误,但C选项说$$N_A$$是错的,实际应为$$2N_A$$)。选项D错误:$$11.2L$$ $$O_2$$在标准状况下为$$0.5mol$$,作为氧化剂时通常得4电子(如$$O_2 \to 2O^{2-}$$),但选项未指定反应,一般按$$O_2+4e^- \to 2O^{2-}$$,得电子数为$$2N_A$$。
3. 选项D不正确: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则质子数关系为$$W^{3+}$$:质子数=a,电子数=a-3;$$X^{+}$$:质子数=b,电子数=b-1;$$Y^{2-}$$:质子数=c,电子数=c+2;$$Z^{-}$$:质子数=d,电子数=d+1。电子数相等:a-3=b-1=c+2=d+1,故质子数a>b>d>c。
4. 选项A正确:$$23g$$ $$NO_2$$物质的量=$$\frac{{23}}{{46}}=0.5mol$$,氧原子数=0.5×2×$$N_A$$=$$N_A$$。选项B错误:$$2NO+O_2 \to 2NO_2$$,但$$NO_2$$会部分二聚为$$N_2O_4$$,分子数非$$N_A$$。选项C错误:HF弱酸,部分电离,$$H^+$$数小于$$0.1N_A$$。选项D错误:羟基(•OH)电子数=8+1=9,0.1mol含$$0.9N_A$$电子。
5. 选项A正确:核裂变/聚变中核能转化为光能、热能等。选项B错误:核反应中质子数守恒(98=56+42),质量不守恒(有质量亏损)。选项C错误:$$Ba$$是天然元素,非超铀元素(原子序>92)。选项D错误:$$\mathrm{^{106}_{42}Mo}$$中子数=106-42=64。
6. 选项B正确:$$\mathrm{^{238}Pu}$$、$$\mathrm{^{239}Pu}$$、$$\mathrm{^{241}Pu}$$质子数相同(94),中子数不同,为不同核素。选项A错误:$$\mathrm{^{239}Pu}$$质子数94。选项C错误:$$\mathrm{^{238}Pu}$$与$$\mathrm{^{238}U}$$质子数不同(94 vs 92),位置不同。选项D错误:核衰变属物理变化。
7. 选项D正确:$$^2H_mX$$相对分子质量=A+2m,ag物质的量=$$\frac{{a}}{{A+2m}}$$mol。X质子数=A-N,$$^2H$$质子数1,分子电子数=(A-N)+m×1($$^2H$$电子数1)=A-N+m。但$$^2H_mX$$分子中电子总数=X电子数 + m×$$^2H$$电子数=(A-N) + m×1=A-N+m。故电子数=$$\frac{{a}}{{A+2m}} \times (A-N+m) \times N_A$$。
8. 选项C正确:$$\mathrm{^{78}_{34}Se}$$与$$\mathrm{^{80}_{34}Se}$$质子数相同(34),互为同位素。选项A错误:中子数分别为78-34=44和80-34=46。选项B错误:质子数均为34。选项D错误:电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物理性质有差异。
9. 选项B正确:$$^3_2He$$与$$^4_2He$$质子数相同(2),中子数不同(1 vs 2),互为同位素。选项A错误:$$^4_2He$$质子数2。选项C错误:$$^3_2He$$中子数1。选项D错误:He惰性,无金属性。
10. 选项D正确:小苏打($$NaHCO_3$$)是发酵粉成分,可中和胃酸。选项A错误:原子结构示意图基于玻尔模型。选项B错误:硅用于太阳能电池,非二氧化硅。选项C错误:二氧化硫漂白性用于工业生产(如造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