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学 化学基本原理原子结构

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原子结构知识点教师选题进阶单选题自测题解析-江苏省等高中化学,平均正确率55.99999999999999%

2025-09-23
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原子结构知识点教师选题进阶单选题自测题解析-江苏省等高中化学,平均正确率55.99999999999999%
1、['初中化学衔接知识', '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微观组成',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 '偏铝酸盐', '元素的推断及综合应用', '盐类水解的应用']

正确率40.0%$$\mathrm{X. ~ Y. ~ Z. ~ W. ~ R}$$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两倍,也是$${{X}{、}{W}}$$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的两倍,$${{Z}}$$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R}}$$的单核离子在同周期元素形成的单核离子中半径最小。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R}}$$形成的盐一定不能与$${{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发生反应

B.$${{Z}{、}{W}}$$形成的化合物只有一种

C.$${{Y}{、}{Z}}$$的氢化物的稳定性$${{Y}{<}{Z}}$$

D.$${{X}}$$的原子半径一定小于$${{Z}}$$

2、['微观组成', '溶液的酸碱性判断',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推断', '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 '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电解质电离程度的比较及应用',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元素的推断及综合应用']

正确率40.0%$$\mathrm{W. ~ X. ~ Y. ~ 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W}}$$元素的一种同位素是最简单原子,$${{X}}$$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内层电子数之比为$$3, ~ 1, ~ \mathrm{Y}$$元素为其所在周期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Z}}$$元素的单质常温下为固体,该单质能和由$$\mathbf{W} \cdot\textbf{X} \cdot\textbf{Y}$$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溶液反应生成两种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上述四种元素分别位于两个主族

B.原子半径:$${{X}{<}{Y}}$$

C.$${{W}}$$与$${{X}}$$只能按照原子个数比$${{2}{:}{1}}$$形成化合物

D.含有上述四种元素的常见化合物的水溶液可能呈酸性

3、['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原理、方法',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 '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正确率80.0%下列微粒半径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C

A.$$\mathrm{r ( N a^{+} ) > r ( N a )}$$

B.$$\mathrm{r ( C l ) > r ( C l^{-} )}$$

C.$$\mathrm{r ( N a ) > r ( M g )}$$

D.$$\mathbf{r} ( \mathbf{F} ) > \mathbf{r} ( \mathrm{C l} )$$

4、['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

正确率60.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A.电子的能量越低,运动区域离核越远

B.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即是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

C.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都排有$${{8}}$$个电子

D.当$${{M}}$$层是最外层时,最多可排布$${{1}{8}}$$个电子

5、['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 '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原子的构成、发展史']

正确率60.0%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元素性质是由于相对原子质量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

B.$$\mathrm{L i. ~ B e. ~ 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

C.$$\mathrm{N, ~ O, ~ F}$$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D.因为$${{F}}$$比$${{C}{l}}$$的非金属性强,所以$${{H}{F}}$$的酸性比$${{H}{C}{l}}$$的酸性强

6、['化学键与化学反应的本质联系', '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离子键的形成、概念',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特点', '元素周期表提供的元素信息', '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 '共价键的形成、概念',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

正确率60.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A.碘晶体受热转变为碘蒸气,吸收的热量用于断裂共价键

B.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C.多电子原子中,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

D.两个非金属元素原子间只可能形成共价键,而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中一定含离子键

7、['8电子结构的判断', '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 '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 '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正确率60.0%肼($${{N}_{5}{{H}_{4}}{)}}$$是一种高能燃料。肼分子可视为$${{N}{{H}_{3}}}$$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N}{{H}_{2}}{(}}$$氨基)取代形成的另一种澉的氢化物。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D

A.氨分子中各原子都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B.氨气易液化,是因为氨分子内存在氢键

C.肼分子中各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内

D.肼分子中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

8、['化学键的概念及类别', '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推断', '无机含氧酸的酸性', '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 '元素周期表的形成', '过氧化钠的组成、结构、用途', '共价键的形成、概念',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元素的推断及综合应用']

正确率40.0%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mathrm{a, ~ b, ~ c, ~ d,}$$其中$${{a}}$$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二周期第$${Ⅳ{A}}$$族,一个$${{a}{{b}_{2}}}$$分子中含有$${{2}{2}}$$个质子,$${{c}}$$为金属元素且$${{c}}$$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a}{、}{d}}$$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的一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弱酸

B.四种原子中$${{d}}$$原子的半径最大

C.$${{b}}$$与$${{c}}$$形成的化合物中一定不存在共价键

D.在周期表中,$${{1}{1}{7}}$$号元素$$\mathrm{( U u s )}$$与$${{d}}$$同主族

10、['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

正确率80.0%$${{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在核反应中用$${{α}}$$粒子$${{(}}$$即氦核$$\mathrm{^4_2 H e )}$$轰击金属原子$${^{W}_{Z}{X}}$$,得到核素$$3 0_{\mathrm{Z+2}} \mathrm{Y}$$和一个中子$${{n}}$$。开创了人造放射性核素的先河;$$\mathrm{_{Z}^{W} X+_{2}^{4} H e \to_{Z+2}^{3 0} Y+n}$$,其中元素$${{X}}$$、$${{Y}}$$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W}_{Z}{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

B.$${{X}}$$、$${{Y}}$$形成的氯化物均属于共价化合物

C.原子半径$${{X}}$$小于$${{Y}}$$

D.该反应属于化学变化

1. 已知 X、Y、Z、W、R 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Y 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两倍:次外层为 L 层(8 个电子)时,最外层为 16,不可能;次外层为 K 层(2 个电子)时,最外层为 4,则 Y 为碳(C,原子序数 6)。

Y 的最外层电子数也是 X、W 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的两倍:Y 最外层 4 个电子,则 X 和 W 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2。可能组合:X 为 H(1 个)且 W 为 Li(1 个),但 W 原子序数应大于 Y(C,6),不合理;或 X 为 He(2 个)但 He 为 0 族,不常见;更合理为 X 为 H(1 个),W 为 Na(1 个),和为 2。

Z 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O,原子序数 8)。

R 的单核离子在同周期元素形成的单核离子中半径最小:R 在第三周期,离子半径最小为 Al³⁺(铝离子),故 R 为 Al(原子序数 13)。

元素推断:X=H(1),Y=C(6),Z=O(8),W=Na(11),R=Al(13)。

选项分析:

A. R 形成的盐(如 AlCl₃)能与 Y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H₂CO₃)反应生成 CO₂,错误。

B. Z 和 W 形成的化合物:Na 和 O 可形成 Na₂O、Na₂O₂ 等,不止一种,错误。

C. Y 和 Z 的氢化物稳定性:CH₄ < H₂O,正确。

D. X(H)原子半径与 Z(O)比较:H 原子半径可能大于 O(周期表特殊),但通常 H 半径较小,此处存疑,但 C 明确正确。

答案:C

2. W、X、Y、Z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短周期。

W 的一种同位素是最简单原子:氢(H,原子序数 1)。

X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内层电子数之比为 3:1:内层为 K 层(2 个电子),最外层为 6,故 X 为氧(O,原子序数 8)。

Y 元素为其所在周期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Y 在第三周期,为钠(Na,原子序数 11)。

Z 元素的单质常温下为固体,且能与 W、X、Y 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NaOH)反应生成两种盐:Z 为硫(S,原子序数 16),反应 3S + 6NaOH → 2Na₂S + Na₂SO₃ + 3H₂O。

元素:W=H,X=O,Y=Na,Z=S。

选项分析:

A. 四种元素分属两个主族:H(ⅠA)、O(ⅥA)、Na(ⅠA)、S(ⅥA),正确。

B. 原子半径:X(O)< Y(Na),正确。

C. W 与 X 只能按 2:1 形成化合物:H 和 O 可形成 H₂O、H₂O₂ 等,错误。

D. 含四种元素的常见化合物水溶液可能呈酸性:如 NaHSO₄,正确。

答案:C

3. 微粒半径比较:

A. r(Na⁺) > r(Na):离子半径小于原子半径,错误。

B. r(Cl) > r(Cl⁻):阴离子半径大于原子半径,错误。

C. r(Na) > r(Mg):同周期从左到右半径减小,正确。

D. r(F) > r(Cl):同主族从上到下半径增大,错误。

答案:C

4. 叙述判断:

A. 电子能量越低,运动区域离核越近,错误。

B. 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即是分层运动,正确。

C. 稀有气体最外层不一定 8 个电子:He 为 2 个,错误。

D. M 层为最外层时,最多排 8 个电子,错误。

答案:B

5. 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

A. 元素性质因原子序数递增呈周期性变化,非相对原子质量,错误。

B. Li、Be、B 最外层电子数依次为 1、2、3,增加,正确。

C. N、O、F 原子半径依次减小,错误。

D. HF 为弱酸,HCl 为强酸,非金属性与氢化物酸性无直接关系,错误。

答案:B

6. 叙述判断:

A. 碘晶体受热变蒸气,破坏分子间作用力,非共价键,错误。

B. ⅢB 到 ⅡB 共 10 个纵行为过渡金属,正确。

C. 多电子原子中,离核近的电子能量低,错误。

D. 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含离子键(如 AlCl₃ 为共价),错误。

答案:B

7. 肼(N₂H₄)相关:

A. NH₃ 中 H 原子达 2 电子稳定结构,错误。

B. 氨气易液化因分子间氢键,非分子内,错误。

C. 肼分子中 N 原子为 sp³ 杂化,非平面,错误。

D. 肼含 N-H 极性键和 N-N 非极性键,正确。

答案:D

8. a、b、c、d 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a 在第二周期第 ⅣA 族:碳(C,原子序数 6)。

一个 ab₂ 分子含 22 个质子:a 为 C(6 质子),则 b 的质子数为 (22-6)/2=8,b 为氧(O)。

c 为金属元素,且 c 原子核外电子数是 a、d 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的一半:a 为 6,d 原子序数大于 c,设 c 电子数为 x,d 电子数为 y,则 x = (6 + y)/2,且 x 为金属(11≤x≤13)。若 x=11(Na),则 y=16(S);若 x=12(Mg),则 y=18(Ar,但 Ar 为 0 族,非常见主族);若 x=13(Al),则 y=20(Ca,但 Ca 为第四周期,非短周期)。故合理为 c=Na(11),d=S(16)。

元素:a=C(6),b=O(8),c=Na(11),d=S(16)。

选项分析:

A. a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 H₂CO₃ 为弱酸,正确。

B. 原子半径最大为 c(Na),错误。

C. b 与 c 形成的化合物如 Na₂O、Na₂O₂,含离子键,可能含共价键(如 O₂²⁻),错误。

D. 117 号元素(Ts)与 d(S)同主族(ⅥA),正确。

答案:B

10. 核反应:$$^{W}_{Z}X + ^{4}_{2}He \to ^{30}_{Z+2}Y + ^{1}_{0}n$$。

质量数守恒:W + 4 = 30 + 1,得 W=27。

质子数守恒:Z + 2 = Z+2,恒成立。

元素 X、Y 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8。

X 为 $$^{27}_{Z}X$$,Y 为 $$^{30}_{Z+2}Y$$。

短周期内:Z=13(Al),则 Y 为 Z+2=15(P)。Al 最外层 3 个电子,P 最外层 5 个,和為 8,符合。

选项分析:

A. X 相对原子质量约为 27,非 26,错误。

B. X(Al)氯化物 AlCl₃ 为共价化合物,Y(P)氯化物如 PCl₃、PCl₅ 为共价化合物,正确。

C. 原子半径 Al > P,错误。

D. 核反应为物理变化,错误。

答案:B

题目来源于各渠道收集,若侵权请联系下方邮箱
高中知识点
其他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