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学 化学基本原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卤素单质的性质-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知识点月考进阶自测题答案-河南省等高中化学,平均正确率48.0%

2025-08-08
卤素单质的性质-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知识点月考进阶自测题答案-河南省等高中化学,平均正确率48.0%
1、['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卤素单质的性质', '氧化还原反应的几组概念', '萃取和分液在卤素性质实验中的应用']

正确率60.0%下列关于卤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卤素的钾盐中,最易被氧化的是氟化钾
②溴中溶有少量氯气,可以用加入溴化钠再用汽油萃取的方法提纯
③溴化银具有感光性,碘化银不具有感光性
④氟气跟氯化钠水溶液反应,一定有氟化氢和氧气生成
⑤氯气跟水反应时,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C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①③

2、['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物质的聚集状态', '卤素单质的性质', '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 '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正确率60.0%砹是卤族元素,位于第六周期,根据卤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对砹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与$${{H}_{2}}$$的化合能力:$${{A}{{t}_{2}}{>}{{I}_{2}}}$$

B.砹在常温下为白色固体

C.砹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7}}$$个电子

D.砹化氢很稳定不易分解

3、['铁',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二氧化氮', '卤素单质的性质', '氯气的化学性质及用途', '氢氧化钠', '化合价的变化规律']

正确率40.0%下列反应的产物中,只存在$${{+}{3}}$$价铁元素或氮元素的是(

A

A.过量的铁丝在氯气燃烧

B.过量的铁粉与溴水反应

C.烧碱溶液吸收$${{N}{{O}_{2}}}$$

D.硝酸铜受热分解

4、['胶体的性质与应用', '铁',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本质及特征', '卤素单质的性质', '氢氧化亚铁的性质', '氢氧化铁', '盐类水解的应用']

正确率40.0%下列有关铁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A.$$\mathrm{F e ( O H )_{2}}$$易被氧化成$$\mathrm{F e ( O H )_{3}}$$,说明稳定性:$$\mathrm{F e ( O H )_{2} < F e ( O H )_{3}}$$

B.铁是较活泼的金属,它与卤素$${({{X}_{2}}{)}}$$反应的生成物均为$${{F}{e}{{X}_{3}}}$$

C.氢氧化铁与氢碘酸反应:$$\mathrm{F e ~ ( \ O H )_{\Lambda_{3}+3 H I=F e I_{3}+3 H_{2} O}}$$

D.将$${{F}{e}{C}{{l}_{3}}}$$饱和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可制备$$\mathrm{F e ( O H )_{3}}$$胶体

5、['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卤素单质的性质', '金属的活动顺序表及应用', '钠与盐溶液的反应']

正确率60.0%下列各组中,在一定条件下前面的元素可以把后面的元素从其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的是(

B

A.$$\mathrm{C u. ~ F e. ~ A g}$$

B.$$\mathrm{C l. ~ B r. ~ I}$$

C.$$\mathrm{N a. ~ C u. ~ H g}$$

D.$$\mathrm{F. ~ B r. ~ I}$$

6、['对物质分类的考查', '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分类', '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推断', '无机含氧酸的酸性', '元素周期表提供的元素信息', '卤素单质的性质', '元素周期表的形成', '原子的构成、发展史', '周期、族、分区', '化合价的变化规律',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元素的推断及综合应用', '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正确率40.0%以下有关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根据元素周期律,由$${{H}{C}{l}{{O}_{4}}}$$可以类推出氟元素也存在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H}{F}{{O}_{4}}}$$

B.元素周期表有十八个纵行,共十六个族

C.第$${Ⅶ{A}}$$族元素从上到下,其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D.在元素周期表的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寻找优良的催化剂

7、['苯的物理性质', '苯的结构', '物质检验和鉴别的基本方法选择及应用', '卤素单质的性质', '苯的取代反应', '含碳碳双键物质的性质', '苯的加成反应', '烯烃的加成反应']

正确率60.0%svg异常

A

A.用溴水可以区分苯$${、}$$四氯化碳$${、}$$环己烯

B.苯中的化学键是介于单键与双键之间的化学键,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C.苯和溴水在三溴化铁做催化剂下发生取代反应,一定条件下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D.苯与硝酸在浓硫酸催化下加热生成硝基苯,苯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8、['常见的基本实验操作',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 '硝酸的其他性质', '硝酸的强氧化性', '仪器能否加热、加热方式', '卤素单质的性质', '蒸发、蒸馏与灼烧的仪器', '物质分离、提纯的实验', '偏铝酸盐', '实验安全装置']

正确率40.0%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蒸馏时蒸馏烧瓶中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容积的$$\frac{2} {3},$$液体也不能蒸干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要不时移动试管,以免暴沸

C.可用稀硝酸鉴别$$\mathrm{M g I. ~ A g N O_{3} ~, ~ N a_{2} C O_{3} ~, ~ N a A l O_{2}}$$四种溶液

D.稀释浓硫酸时,如果戴有防护眼罩,可以把水慢慢倒入装有浓硫酸的烧杯中

9、['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卤素单质的性质', '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正确率40.0%$${{F}{、}{C}{l}}$$和$${{B}{r}}$$都是$${{V}{I}{I}{A}}$$族元素,关于这三种元素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原子半径:$$F > C l > B r$$

B.最外层电子数都相同

C.核外电子层数都相同

D.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10、['烷烃的命名', '乙炔的性质', '苯的结构', '有机物的命名', '乙烯的组成、结构', '乙烯的加成反应', '卤素单质的性质', '苯的取代反应', '甲烷的取代反应']

正确率40.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甲烷和苯都可以和氯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

B.乙烯$${、}$$乙炔$${、}$$苯都能使溴水褪色,其褪色原理相同,都发生加成反应

C.$$\mathrm{C H_{3} C H_{2} C H_{\ (} \ C H_{3} ) \Delta C H_{\ (} \ C H_{3} )}_{2}$$的名称是$${{2}{,}{3}{−}}$$二甲基戊烷

D.乙烯$${、}$$溴苯分子中的所有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上

1. 解析:选项C(②④⑤)正确。

①错误:氟化钾($$KF$$)中氟已是最低价($$-1$$),无法被氧化;
②正确:$$Cl_2 + 2NaBr \rightarrow 2NaCl + Br_2$$,生成的$$Br_2$$可用汽油萃取;
③错误:$$AgBr$$和$$AgI$$均具有感光性;
④正确:$$2F_2 + 2H_2O \rightarrow 4HF + O_2$$,与$$NaCl$$无关;
⑤正确:$$Cl_2 + H_2O \rightarrow HCl + HClO$$,水未参与电子转移。

2. 解析:选项C正确。

A错误:砹($$At$$)与$$H_2$$化合能力弱于$$I_2$$(卤素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
B错误:砹为黑色固体;
C正确:卤素最外层均为7电子;
D错误:$$HAt$$不稳定,易分解。

3. 解析:选项B正确。

A:$$Fe + Cl_2 \rightarrow FeCl_3$$($$+3$$价铁),但过量铁可能生成$$FeCl_2$$;
B:$$2Fe + 3Br_2 \rightarrow 2FeBr_3$$(溴水过量,产物仅为$$+3$$价铁);
C:$$2NO_2 + 2NaOH \rightarrow NaNO_3 + NaNO_2$$(含$$+5$$和$$+3$$价氮);
D:$$2Cu(NO_3)_2 \rightarrow 2CuO + 4NO_2 + O_2$$(氮元素为$$+4$$价)。

4. 解析:选项A正确。

A正确:$$Fe(OH)_2$$易被氧化为$$Fe(OH)_3$$,说明后者更稳定;
B错误:铁与$$I_2$$反应生成$$FeI_2$$;
C错误:$$2Fe(OH)_3 + 6HI \rightarrow 2FeI_2 + I_2 + 6H_2O$$($$Fe^{3+}$$氧化$$I^-$$);
D错误:应滴入沸水中制胶体,滴入$$NaOH$$生成沉淀。

5. 解析:选项B正确。

A:$$Fe$$可置换$$CuSO_4$$中的$$Cu$$,但$$Cu$$无法置换$$Fe$$;
B:$$Cl_2 + 2NaBr \rightarrow 2NaCl + Br_2$$(符合);
C:$$Na$$与盐溶液反应先与水作用;
D:$$F_2$$与水剧烈反应,无法置换$$Br_2$$或$$I_2$$。

6. 解析:选项B正确。

A错误:氟无正价,不存在$$HFO_4$$;
B正确:第8、9、10列合为Ⅷ族,共16族;
C错误:ⅦA族氢化物稳定性自上而下减弱;
D错误:催化剂多在过渡元素区(如Ⅷ族)。

7. 解析:选项A正确。

A正确:溴水与苯(分层,上层橙红)、$$CCl_4$$(分层,下层橙红)、环己烯(褪色)现象不同;
B错误:苯可发生加成(如加$$H_2$$);
C错误:苯与溴水不反应,需与液溴在$$FeBr_3$$催化下取代;
D错误:苯不能使酸性$$KMnO_4$$褪色。

8. 解析:选项D错误。

A、B正确:均为实验规范;
C正确:$$HNO_3$$与$$MgI_2$$(生成$$I_2$$)、$$AgNO_3$$(无现象)、$$Na_2CO_3$$(气泡)、$$NaAlO_2$$(沉淀后溶解)现象不同;
D错误:浓硫酸稀释应“酸入水”。

9. 解析:选项B正确。

A错误:原子半径$$F < Cl < Br$$;
B正确:最外层均为7电子;
C错误:电子层数$$F(2) < Cl(3) < Br(4)$$;
D错误: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10. 解析:选项B错误。

A正确:甲烷(光照取代)、苯($$FeCl_3$$催化取代)均可与$$Cl_2$$反应;
B错误:苯萃取溴水褪色为物理变化,非加成反应;
C正确:命名符合规则;
D正确:乙烯和溴苯均为平面分子。

题目来源于各渠道收集,若侵权请联系下方邮箱
高中知识点
其他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