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学 化学基本原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萃取和分液在卤素性质实验中的应用-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知识点月考进阶自测题答案-海南省等高中化学,平均正确率48.0%

2025-08-30
萃取和分液在卤素性质实验中的应用-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知识点月考进阶自测题答案-海南省等高中化学,平均正确率48.0%
2、['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沉淀的转化', '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萃取和分液在卤素性质实验中的应用']

正确率60.0%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向盛有硅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 $${{1}}$$ 滴酚酞,然后逐滴加入稀盐酸至红色褪去 试管中有凝胶生成 非金属性: $$C l > S i$$
$${{B}}$$ 常温下,向 $${{p}{H}{=}{{2}{.}{0}}}$$ 的 $${{F}{e}{C}{{l}_{3}}}$$ 溶液中通入 $${{H}_{2}{S}}$$ 气体,再用 $${{p}{H}}$$ 计测量溶液的 $${{p}{H}}$$ 产生淡黄色沉淀,溶液的 $${{p}{H}{=}{{1}{.}{0}}}$$ 酸性: $$H_{2} S > H C l$$
$${{C}}$$ 向 $${{C}{u}{S}{{O}_{4}}}$$ 溶液中加入 $${{K}{I}}$$ 溶液,在加入苯,振荡 有白色沉淀生成,苯层显紫红色 白色沉淀可能为 $${{C}{u}{I}}$$
$${{D}}$$ 向久置的 $${{N}{{a}_{2}}{{O}_{2}}}$$ 粉末中滴加过量盐酸 产生无色气体 $${{N}{{a}_{2}}{{O}_{2}}}$$ 已变质

C

A.$${{A}}$$

B.$${{B}}$$

C.$${{C}}$$

D.$${{D}}$$

3、['有机物的蒸馏', '萃取和分液在卤素性质实验中的应用', '有机物重结晶']

正确率19.999999999999996%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①}$$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醛: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浊液,加热至沸腾,过滤取溶液
$${②}$$除去福尔马林中少量的蚁酸:加入足量饱和碳酸钠溶液,充分振荡$${、}$$蒸馏,收集馏出物
$${③}$$除去苯中少量的苯酚:加溴水,振荡,过滤除去沉淀
$${④}$$除去乙醇中少量的水:加足量新制生石灰,蒸馏

D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4、['物质分离、提纯的常见物理方法', '萃取和分液在卤素性质实验中的应用']

正确率60.0%取碘水四份于试管中,编号为$$\mathrm{I, \ \ I I, \ \ I I I \ \ I I}$$,分别加入汽油$$\mathrm{, ~ C C l_{4} ~.}$$酒精$$\mathrm{. ~ N a C l}$$溶液,振荡后静置,现象正确的是(

B

A.$${Ⅰ}$$中溶液分层,下层呈紫红色

B.$${Ⅱ}$$中溶液分层,下层呈紫红色

C.$${Ⅲ}$$中溶液分层,下层呈棕黄色

D.$${Ⅳ}$$中溶液不分层,溶液没有颜色

5、['常见的基本实验操作',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其他仪器及使用方法', '蒸发、蒸馏与灼烧的仪器', '萃取和分液在卤素性质实验中的应用']

正确率60.0%下列关于实验操作说法正确的是(

B

A.蒸馏装置中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插入蒸馏烧瓶的溶液中

B.萃取利用了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不同的性质

C.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后,再将上层液体从下口放出

D.蒸发利用了溶质的溶解性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性质

6、['有机物结构的表示方法', '物质检验和鉴别的基本方法选择及应用', '多官能团有机物的结构、性质', '乙醇的催化氧化', '催化剂、反应历程', '乙烯的加成反应', '含碳碳双键物质的性质', '物质分离、提纯的常见物理方法', '萃取和分液在卤素性质实验中的应用', '物质分离、提纯的常见化学方法', '实验现象的描述或解释', '有机物分离提纯的综合考查']

正确率4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只用溴水一种试剂就可鉴别乙烯$${、}$$乙醇$${、}$$四氯化碳四种物

B.将乙醇加热到$$\mathrm{1 7 0^{\circ} \, C}$$可制得乙烯

C.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加入$${{N}{a}{O}{H}}$$溶液,振荡$${、}$$静置后,分液

D.提取溶解在水中的少量碘:加入乙醇,振荡$${、}$$静置分层后,取出有机层再分

7、['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物质分离、提纯的常见物理方法', '萃取和分液在卤素性质实验中的应用']

正确率40.0%下列关于碘水中萃取碘的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使用分液漏斗前,要检验它是否漏水

B.振荡分液漏斗的过程中要适时打开活塞进行$${{“}}$$放气$${{”}}$$

C.用$${{C}{C}{{l}_{4}}}$$作萃取剂,萃取后液体分层且下层无色

D.分液时,旋开旋塞,使下层液体流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8、['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有机物的蒸馏', '蒸发、蒸馏与灼烧的仪器', '过滤、分离与注入溶液的仪器', '萃取和分液在卤素性质实验中的应用', '对分离、提纯方法选择的考查']

正确率60.0%svg异常,非svg图片

D

A.浓缩硝酸钾溶液,应选择装置$${④}$$

B.从碘水中分离出$${{I}_{2}}$$,应选择装置$${②}$$

C.粗盐的提纯,应用到装置$${③{④}}$$

D.把溴和$${{C}{C}{{l}_{4}}}$$分离,应选择装置$${②}$$

9、['物质分离、提纯的常见物理方法', '萃取和分液在卤素性质实验中的应用']

正确率60.0%量取$${{1}{0}{m}{l}}$$碘的饱和水溶液,倒入分液漏斗中,然后再注入$${{4}{m}{l}}$$苯,用力振荡后静置,实验现象为$${{(}{)}}$$

C

A.液体分层,下层为苯层,黄色

B.液体分层,下层为水层,紫色

C.液体分层,上层为苯层,紫色

D.液体分层,上层为水层,黄色

第2题解析:

选项A:硅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硅酸凝胶,证明盐酸酸性强于硅酸,但非金属性比较需通过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判断,HCl不是氯的最高价含氧酸,结论错误。

选项B:FeCl₃与H₂S反应生成S沉淀和FeCl₂,pH从2.0降至1.0说明生成HCl,证明反应2Fe³⁺ + H₂S → 2Fe²⁺ + S↓ + 2H⁺发生,但H₂S酸性弱于HCl,结论错误。

选项C:2Cu²⁺ + 4I⁻ → 2CuI↓ + I₂,白色CuI沉淀生成,碘溶于苯显紫红色,现象与结论匹配,正确。

选项D:Na₂O₂变质生成Na₂CO₃,加盐酸均产生气体(O₂或CO₂),无法区分是否变质,结论错误。

答案:C

第3题解析:

①错误:乙醛与Cu(OH)₂反应生成乙酸,引入新杂质。

②正确:蚁酸与Na₂CO₃反应生成甲酸钠,蒸馏分离甲醛。

③错误:苯酚与溴水生成三溴苯酚,但三溴苯酚溶于苯,无法过滤除去。

④正确:CaO与水反应生成Ca(OH)₂,蒸馏得无水乙醇。

答案:D(②④正确)

第4题解析:

碘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

汽油(Ⅰ):有机溶剂,分层,上层紫红色(密度小于水)

CCl₄(Ⅱ):有机溶剂,分层,下层紫红色(密度大于水)

酒精(Ⅲ):与水互溶,不分层

NaCl(Ⅳ):无机溶液,不分层,碘溶解度小呈淡黄色

答案:B

第5题解析:

A错误:温度计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B正确:萃取原理基于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差异

C错误:上层液体应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D错误:蒸发利用溶剂沸点低于溶质的性质

答案:B

第6题解析:

A错误:溴水可鉴别乙烯(褪色)、乙醇(互溶)、CCl₄(分层下层橙红),但缺少第四种物质说明

B正确:乙醇在170℃浓硫酸催化下脱水生成乙烯

C错误:NaOH会使乙酸乙酯水解

D错误:乙醇与水互溶,不能用于萃取碘

答案:B

第7题解析:

A正确:分液漏斗使用前需检漏

B正确:振荡时需放气防止压强过大

C错误:CCl₄萃取碘后下层为紫红色

D正确:分液操作规范

答案:C

第8题解析:

(缺少装置图示,根据常规实验判断)

A:浓缩KNO₃溶液用蒸发装置(④可能为蒸发皿)

B:从碘水中萃取I₂用分液装置(②可能为分液漏斗)

C:粗盐提纯涉及溶解、过滤、蒸发(③④可能为过滤和蒸发装置)

D:溴和CCl₄分离用蒸馏装置(②分液漏斗不适用)

答案:B

第9题解析:

苯密度(0.88 g/mL)小于水,作为有机溶剂萃取碘后位于上层。碘在苯中溶解度大,形成紫色溶液。水层在下层,因碘被萃取而颜色变浅。

答案:C

题目来源于各渠道收集,若侵权请联系下方邮箱
高中知识点
其他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