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40.0%svg异常
C
A.过程$${①}$$的提纯是物理过程
B.在过程$${③}$$中将$$\mathrm{M g C l_{2} \cdot6 H_{2} O}$$灼烧即可制得无水$${{M}{g}{C}{{l}_{2}}}$$
C.过程$${⑤}$$反应后溶液呈强酸性,生产中需解决其对设备的腐蚀问题
D.工业上采用向母液中加入烧喊的方法获得氢氧化镁
2、['油脂的水解', '碳酸氢钠与酸、碱的反应', '实验药品、实验装置/实验步骤的作用', '对物质分类的考查', '合理用药', '绿色化学', '氯化氢、盐酸', '化学与STSE',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 '煤的气化', '海水中盐的制取及利用', '氢氧化铝', '石油的分馏',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正确率60.0%化学与环境保护$${、}$$工业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使用可再生资源$${、}$$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替代有机溶剂$${、}$$注重原子的经济性$${、}$$采用低能耗生产工艺等都是绿色化学的内容
B.食盐$${、}$$食醋$${、}$$食用油均可用作食品添加剂,都属于有机物
C.碳酸钡$${、}$$碳酸氢钠$${、}$$氢氧化铝均可作为抗酸药物使用
D.石油分馏$${、}$$煤的气化$${、}$$海水晒盐$${、}$$碱去油污$${、}$$花生中提取花生油等过程都是物理变化
4、['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比较、鉴别', '氧化还原反应的几组概念', '海水中盐的制取及利用']正确率60.0%svg异常
A
A.石灰乳与$${{C}{{l}_{2}}}$$的反应中,$${{C}{{l}_{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B.$$2 5^{\circ} \, \mathrm{C, ~ N a H C O_{3}}$$在水中的溶解度比$${{N}{{a}_{2}}{C}{{O}_{3}}}$$的大
C.图示的转化反应中有$${{3}}$$个分解反应
D.图示的转化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5、['海水提取镁', '离子键的形成、概念', '卤素单质的性质', '金属冶炼的常见方法', '海水中盐的制取及利用', '海水提溴']正确率40.0%下列有关海水综合利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A.从海水中可以得到氯化镁,再经过电解可制金属镁
B.海水中的$${{N}{{a}^{+}}{、}{{C}{{l}^{−}}}}$$结晶成$${{N}{a}{C}{l}}$$的过程,形成了化学键
C.海水中含有钾元素,只需经过物理变化就可以得到钾单质
D.用氯气从海水中提溴的关键反应是:$$\mathrm{C l_{2}+2 B r^{-}=\ 2 C l^{-}+B r_{2}}$$
6、['海水提取镁', '电解法制取铝', '海水中盐的制取及利用', '漂白液、漂白粉、漂粉精']正确率60.0%下列有关工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氯气能与碱反应,所以工业上用氯气和石灰水反应制备漂白粉
B.因为氯化铝熔化后不导电,氯化铝溶液可导电,所以工业上电解氯化铝溶液制取铝
C.利用“海水→氯化钠→金属钠→氢氧化钠”的工艺流程生产烧碱
D.利用“海水→氢氧化镁→氯化镁→金属镁”的工艺流程生产金属镁
8、['海水淡化的方法', '海水中盐的制取及利用', '海水提溴']正确率60.0%海洋越占地球表面积的$${{7}{1}{%}}$$,其中水资源和其他化学资源具有十分巨大的开发潜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海水提溴的过程依次为“氧化”$${{→}}$$“吹出”$${{→}}$$“蒸馏”$${{→}}$$“吸收”
B.海水淡化的方法有蒸馏法、电渗析法
C.从海水中制得的氯化钠除了可供食用外,还可用于生产氯气、盐酸
D.海水资源的利用,主要包括海水淡化和直接利用海水进行循环冷却
9、['海水提取镁', '海水中盐的制取及利用', '海水提溴']正确率60.0%用物理方法可以从海水中提取的物质是()
A
A.食盐
B.金属镁
C.溴单质
D.单质钠
10、['肥皂的制备及其去污原理', '电解饱和食盐水', '海水中盐的制取及利用']正确率60.0%氯化钠是化学工业的最基本原料之一,被称为$${{“}}$$化学工业之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D
A.$${{“}}$$制钠$${{”}}$$:海水为原料制得精盐,再电解氯化钠溶液制备钠
B.$${{“}}$$氯碱工业$${{”}}$$:采用$${{“}}$$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槽电解饱和食盐水获得氯气和烧碱
C.$${{“}}$$侯氏制碱$${{”}}$$:将二氧化碳通入氨化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析出碳酸钠
D.$${{“}}$$制皂$${{”}}$$:向油脂的碱性水解液中加入热的饱和食盐水,使高级脂肪酸盐析出,制得肥皂
1、A. 过程①的提纯是物理过程:正确,海水晒盐通过蒸发结晶得到粗盐,属于物理变化。
B. 在过程③中将$$MgCl_2 \cdot 6H_2O$$灼烧即可制得无水$$MgCl_2$$:错误,$$MgCl_2 \cdot 6H_2O$$直接灼烧会水解生成$$Mg(OH)Cl$$或$$MgO$$,需在$$HCl$$气氛中加热才能得到无水$$MgCl_2$$。
C. 过程⑤反应后溶液呈强酸性,生产中需解决其对设备的腐蚀问题:正确,如海水提溴过程中$$Br_2$$与$$SO_2$$反应生成$$HBr$$和$$H_2SO_4$$,溶液呈酸性,需防腐。
D. 工业上采用向母液中加入烧碱的方法获得氢氧化镁:正确,母液中含$$Mg^{2+}$$,加$$NaOH$$生成$$Mg(OH)_2$$沉淀。
2、A. 使用可再生资源、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替代有机溶剂、注重原子的经济性、采用低能耗生产工艺等都是绿色化学的内容:正确,符合绿色化学原则。
B. 食盐、食醋、食用油均可用作食品添加剂,都属于有机物:错误,食盐($$NaCl$$)是无机物。
C. 碳酸钡、碳酸氢钠、氢氧化铝均可作为抗酸药物使用:错误,碳酸钡有毒,不可用作抗酸药。
D. 石油分馏、煤的气化、海水晒盐、碱去油污、花生中提取花生油等过程都是物理变化:错误,煤的气化($$C + H_2O \to CO + H_2$$)和碱去油污(皂化反应)是化学变化。
4、A. 石灰乳与$$Cl_2$$的反应中,$$Cl_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正确,反应$$2Ca(OH)_2 + 2Cl_2 \to Ca(ClO)_2 + CaCl_2 + 2H_2O$$中$$Cl_2$$发生歧化。
B. $$25^\circ C$$,$$NaHCO_3$$在水中的溶解度比$$Na_2CO_3$$的大:错误,$$Na_2CO_3$$溶解度大于$$NaHCO_3$$。
C. 图示的转化反应中有3个分解反应:需具体图示,但常见海水镁提取中$$MgCl_2 \cdot 6H_2O$$脱水及$$Mg(OH)_2$$分解为$$MgO$$等可能涉及分解反应。
D. 图示的转化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错误,如$$Mg^{2+} + 2OH^- \to Mg(OH)_2$$是复分解非氧化还原。
5、A. 从海水中可以得到氯化镁,再经过电解可制金属镁:正确,$$MgCl_2$$电解得$$Mg$$。
B. 海水中的$$Na^+$$、$$Cl^-$$结晶成$$NaCl$$的过程,形成了化学键:错误,$$NaCl$$晶体中离子键已存在,结晶是物理过程。
C. 海水中含有钾元素,只需经过物理变化就可以得到钾单质:错误,钾以$$K^+$$存在,需电解等化学变化制钾单质。
D. 用氯气从海水中提溴的关键反应是:$$Cl_2 + 2Br^- \to 2Cl^- + Br_2$$:正确,氯置换溴。
6、A. 氯气能与碱反应,所以工业上用氯气和石灰水反应制备漂白粉:错误,工业用氯气和消石灰($$Ca(OH)_2$$)固体,非石灰水。
B. 因为氯化铝熔化后不导电,氯化铝溶液可导电,所以工业上电解氯化铝溶液制取铝:错误,$$AlCl_3$$溶液电解得$$H_2$$和$$Cl_2$$,工业电解熔融$$Al_2O_3$$。
C. 利用“海水→氯化钠→金属钠→氢氧化钠”的工艺流程生产烧碱:错误,电解$$NaCl$$溶液直接得$$NaOH$$,无需先制钠。
D. 利用“海水→氢氧化镁→氯化镁→金属镁”的工艺流程生产金属镁:正确,海水加石灰得$$Mg(OH)_2$$,再转化为$$MgCl_2$$后电解。
8、A. 海水提溴的过程依次为“氧化”→“吹出”→“蒸馏”→“吸收”:错误,应为“氧化”($$Cl_2 + 2Br^- \to 2Cl^- + Br_2$$) →“吹出”(空气吹出$$Br_2$$) →“吸收”($$SO_2$$吸收生成$$HBr$$) →“氧化”(再氧化得$$Br_2$$) →“蒸馏”。
B. 海水淡化的方法有蒸馏法、电渗析法:正确。
C. 从海水中制得的氯化钠除了可供食用外,还可用于生产氯气、盐酸:正确,电解$$NaCl$$得$$Cl_2$$,$$Cl_2$$和$$H_2$$合成$$HCl$$。
D. 海水资源的利用,主要包括海水淡化和直接利用海水进行循环冷却:正确。
9、用物理方法可以从海水中提取的物质是:A. 食盐,海水晒盐通过蒸发结晶,是物理方法。B. 金属镁、C. 溴单质、D. 单质钠均需化学变化。
10、A. “制钠”:海水为原料制得精盐,再电解氯化钠溶液制备钠:错误,电解$$NaCl$$溶液得$$NaOH$$,制钠需电解熔融$$NaCl$$。
B. “氯碱工业”:采用“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槽电解饱和食盐水获得氯气和烧碱:正确,阴离子交换膜阻止$$OH^-$$进入阳极区。
C. “侯氏制碱”:将二氧化碳通入氨化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析出碳酸钠:错误,析出的是$$NaHCO_3$$,加热后才得$$Na_2CO_3$$。
D. “制皂”:向油脂的碱性水解液中加入热的饱和食盐水,使高级脂肪酸盐析出,制得肥皂:正确,盐析是物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