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40.0%分子式为$${{C}_{7}{{H}_{8}}}$$的芳香烃的一氯代物的种类有$${{(}{)}}$$
B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7、['芳香烃、芳香族化合物', '同分异构现象、同分异构体', '淀粉和纤维素组成、结构', '杂化轨道理论与有机化合物空间构型', '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正确率40.0%下列有关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乙酸溶液$${、}$$葡萄糖溶液$${、}$$淀粉溶液可用新制$$\bf C u \langle\mathrm{O H} \rangle_{\lambda}$$悬浊液鉴别
B.淀粉和纤维素的化学式都是$$( \emph{C}_{6} H_{1 0} O_{5} ) \textsubscript{\textit{n}}$$,因此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
C.分馏煤焦油可以得到苯和甲苯,说明煤中含有苯和甲苯等芳香烃
D.乙烯$${、}$$苯$${、}$$四氯化碳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8、['卤代烃的消去反应', '芳香烃、芳香族化合物', '多官能团有机物的结构、性质', '乙烯的组成、结构', '乙烯的氧化反应', '苯的同系物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杂化轨道理论与有机化合物空间构型']正确率40.0%类比法是化学学习中的常用方法。下列关于有机物结构或性质的类比关系正确的是$${{(}{)}}$$
C
A.苯不能使酸性$${{K}{M}{n}{{O}_{4}}}$$溶液褪色,则甲苯也不能使酸性$${{K}{M}{n}{{O}_{4}}}$$溶液褪色
B.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则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也处于同一平面上
C.溴乙烷与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在加热时能生成乙烯,则溴丙烷与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在加热时能生成丙烯
D.分子式为$$\mathrm{C_{7} H_{7} B r}$$的芳香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有$${{4}}$$种,则$${{C}_{7}{{H}_{8}}{O}}$$的芳香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也有$${{4}}$$种
9、['苯的结构', '芳香烃、芳香族化合物', '物质性质的探究与评价', '有机物的分类', '其他情况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正确率40.0%$${{2}{0}{1}{8}}$$年$${{1}{1}}$$月$${{4}}$$日,某港区因船舶与码头连接软管处发生泄漏,造成碳九泄漏。碳九是一种混合物,主要包含三甲苯$${、}$$异丙苯$${、}$$正丙苯$${、}$$乙基甲苯等。下列关于碳九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A.碳九主要是分子中含有$${{9}}$$个碳原子的芳香烃
B.上述碳九中的各成分,均可用分子式$$\mathrm{C_{9} H_{1 2}}$$表示
C.碳九中各成分属于不易挥发,不会吸入中毒
D.碳九中各成分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一定共平面
6、分子式为$$C_7H_8$$的芳香烃为甲苯,其结构为苯环上连接一个甲基。一氯代物种类取决于氢原子的化学环境:
苯环上有邻、间、对三种等效氢(甲基的邻位、间位、对位),甲基上有一种等效氢,共4种一氯代物。
答案:B
7、分析选项:
A. 新制$$Cu(OH)_2$$悬浊液:乙酸溶解沉淀,葡萄糖加热生成红色$$Cu_2O$$,淀粉无现象,可鉴别。正确。
B. 淀粉和纤维素虽通式相同,但n值不同,结构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错误。
C. 煤焦油分馏得苯和甲苯,但煤本身不含苯和甲苯,是干馏产物。错误。
D. 乙烯和苯所有原子共面,但四氯化碳($$CCl_4$$)为四面体结构,原子不共面。错误。
答案:A
8、分析类比关系:
A. 甲苯中甲基被苯环活化,可使酸性$$KMnO_4$$褪色。错误。
B. 丙烯中$$-CH_3$$为四面体结构,所有原子不共面。错误。
C. 溴丙烷(1-溴丙烷或2-溴丙烷)与$$NaOH$$/醇加热均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丙烯。正确。
D. $$C_7H_7Br$$芳香化合物有4种同分异构体(邻、间、对溴甲苯+苄溴),但$$C_7H_8O$$芳香化合物有5种(邻、间、对甲酚+苯甲醚+苄醇)。错误。
答案:C
9、碳九为含9个碳原子的芳香烃混合物:
A. 主要成分为$$C_9$$芳香烃,正确。
B. 三甲苯、异丙苯等均符合$$C_9H_{12}$$,正确。
C. 碳九易挥发,可吸入中毒,说法错误。
D. 苯环上连接烷基时,烷基碳原子不一定共面(如异丙苯的支链),错误。
题目要求选不正确说法,C和D均不正确,但D选项更符合“所有碳原子一定共平面”的绝对性错误。
答案:C(或D,但根据选项描述,C明确错误)
注:严格来说,C选项“不易挥发,不会吸入中毒”完全错误;D选项中乙基甲苯、正丙苯等烷基碳原子不共面,也错误。但题目可能设计C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