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60.0%svg异常
D
A.甲不能使酸性$${{K}{M}{n}{{O}_{4}}}$$溶液褪色,乙$${、}$$丙$${、}$$丁可以使酸性$${{K}{M}{n}{{O}_{4}}}$$溶液根色
B.乙和丙可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面使溴水褪色
C.丙中的碳碳键是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键,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D.丁能发生取代反应$${、}$$消去反应$${、}$$氧化反应
3、['乙醇的消去反应', '氨的实验室制法', '氢氧化亚铁的制备', '常见气体制备原理、装置及性质实验', '常见气体的检验']正确率60.0%svg异常
B
A.图$${①}$$除去$${{C}{{O}_{2}}}$$中的$${{H}{C}{l}}$$
B.图$${②}$$装置制备$$\mathrm{F e ( O H )_{2}}$$并能较长时间观察其颜色
C.图$${③}$$所示装置制取并收集干燥纯净的$${{N}{{H}_{3}}}$$
D.图$${④}$$证明$$\mathrm{C H_{3} C H_{2} O H}$$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了乙烯
4、['乙醇的消去反应', '醇的取代反应', '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 '乙醇的催化氧化', '有机反应类型']正确率40.0%svg异常
A
A.乙醇与浓硫酸在$$\mathrm{1 7 0^{\circ} \, C}$$时,在$${②{③}}$$位置断裂,以水分子的形式消去,属于消去反应。
B.乙醇与钠反应,在$${④}$$位置断裂,对比钠与水反应,乙醇比水更难失去氢离子。
C.乙醇与浓硫酸在$$\mathrm{1 4 0^{o} \, C}$$时,在$${③}$$或$${④}$$位置断裂,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D.乙醇在铜催化下与氧气反应,在$${②{④}}$$位置断裂,所以只有与羟基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上有氢原子才能发生催化氧化。
5、['乙醇的消去反应', '同系物', '醇的命名', '定性实验确定有机结构式', '有机物结构式判断方法的综合应用', '定量实验确定有机结构式']正确率40.0%svg异常
C
A.$${{N}{P}{G}}$$与乙二醇互为同系物
B.$${{N}{P}{G}}$$可命名为$${∶{2}{,}{{2}{−}}}$$二甲基$${{−}{1}{,}{{3}{−}}}$$丙二醇
C.$${{N}{P}{G}}$$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消去反应
D.研究确定$${{N}{P}{G}}$$的结构,需经重结晶提纯并干燥$${、}$$元素定量分析确定分子$${、}$$相对分子质量测定和波谱分析确定结构
7、['葡萄糖、果糖的组成与结构', '油脂的水解', '乙醇的消去反应', '醇的分类', '蛋白质的水解', '乙烯的加成反应', '根据元素种类、原子个数、有机物类别确定分子式']正确率40.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分子式为$${{C}_{3}{{H}_{8}}{O}}$$的有机物不一定是醇
B.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
C.蛋白质$${、}$$葡萄糖$${、}$$脂肪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D.用乙醇和浓$${{H}_{2}{S}{{O}_{4}}}$$制备乙烯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浸没于液面下
8、['乙醇的消去反应', '苯的结构', '芳香烃、芳香族化合物', '乙醇的结构、物理性质', '乙酸的结构、物理性质', '有机物的推断', '酯的物理性质', '酯的水解反应']正确率40.0%svg异常
B
A.$${{X}}$$是最简单的芳香烃,分子中含有三个碳碳双键
B.$${{Y}}$$是具有芳香气味的液体,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能发生水解反应
C.$${{Z}}$$是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与硫酸混合在$$\mathrm{1 4 0^{o} \, C}$$可以制备乙烯
D.$${{W}}$$是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Z}}$$
9、['乙醇的消去反应', '常见的基本实验操作',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实验药品、实验装置/实验步骤的作用', '乙酸的酯化反应', '苯的硝化实验探究', '苯酚的弱酸性']正确率40.0%svg异常
A
A.利用图$${{1}}$$所示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硝基苯
B.利用图$${{2}}$$所示装置制取乙烯
C.利用图$${{3}}$$所示装置证明$${{H}_{2}{C}{{O}_{3}}}$$酸性强于苯酚
D.利用图$${{4}}$$所示装置制备乙酸乙酯
10、['乙醇的消去反应', '苯的取代反应', '蛋白质的检验', '利用灼烧进行蛋白质的鉴别', '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 '蔗糖、麦芽糖的水解反应']正确率40.0%下列各项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A.用灼烧的方法鉴别蛋白质和纤维素
B.用无水乙醇和浓硫酸共热到$$\mathrm{1 4 0^{o} \, C}$$制备乙烯
C.将苯与溴水混合后,再加铁粉,即可制得溴苯
D.在蔗糖溶液中加入几滴稀硫酸,水浴加热$${{5}}$$分钟,再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并加热以检验其水解产物中是否存在葡萄糖。
1. 选项分析:
A. 甲不能使酸性$$KMnO_4$$溶液褪色,乙、丙、丁可以褪色。甲可能是烷烃或苯,乙丙丁可能含不饱和键或易氧化基团。
B. 乙和丙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褪色。可能含酚羟基或活泼氢(如苯酚)。
C. 丙中碳碳键是独特键(如苯环),但苯能发生加成反应(如加氢),故错误。
D. 丁能发生取代、消去、氧化反应。可能为醇(如仲醇或叔醇)。
答案:C(丙的碳碳键虽特殊,但可发生加成反应)。
3. 实验装置分析:
A. 图①除$$CO_2$$中$$HCl$$:正确,用饱和$$NaHCO_3$$溶液。
B. 图②制备$$Fe(OH)_2$$并观察颜色:正确,油封或惰性气氛防氧化。
C. 图③制取干燥纯净$$NH_3$$:错误,$$NH_3$$密度小于空气,应向下排空气法。
D. 图④证明乙醇消去生成乙烯:正确,用溴水或$$KMnO_4$$检验。
答案:C(收集方法错误)。
4. 乙醇反应断键分析:
A. 170°C与浓$$H_2SO_4$$:②③断裂脱水,属消去反应,正确。
B. 与钠反应:④断裂(O-H键),乙醇酸性弱于水,更难失$$H^+$$,正确。
C. 140°C与浓$$H_2SO_4$$:③或④断裂生成醚,属取代反应,正确。
D. 催化氧化:②④断裂(α-C-H和O-H),需α-H,正确。
答案:所有正确,但题干可能要求选错误项(此处无错误)。
5. NPG(新戊二醇)分析:
A. 与乙二醇互为同系物:错误,NPG为$$C_5H_{12}O_2$$,乙二醇为$$C_2H_6O_2$$,结构不相似(NPG有支链)。
B. 命名为2,2-二甲基-1,3-丙二醇:正确。
C. 能发生消去反应:正确,有β-H。
D. 结构确定需重结晶、元素分析、分子量测定、波谱分析:正确。
答案:A(不是同系物)。
7. 说法正误:
A. $$C_3H_8O$$不一定是醇:正确,可能是醚(如甲乙醚)。
B. 乙烯与溴加成生成1,2-二溴乙烷:正确。
C. 蛋白质、葡萄糖、脂肪都能水解:错误,葡萄糖是单糖,不能水解。
D. 制乙烯时温度计浸没液面下:正确,测反应液温度。
答案:C(葡萄糖不能水解)。
8. 物质X、Y、Z、W分析:
A. X是最简单芳香烃(苯),但苯无碳碳双键,是大π键,错误。
B. Y有芳香气味(如酯),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能水解:正确。
C. Z有特殊香味(如乙醇),但140°C生成乙醚而非乙烯,错误。
D. W有刺激性气味(如乙醛),加氢生成Z(乙醇):正确。
答案:A和C错误(题干可能单选,但A和C均不正确)。
9. 实验装置应用:
A. 图1制硝基苯:正确,水浴加热。
B. 图2制乙烯:正确,加碎瓷片防暴沸。
C. 图3证$$H_2CO_3$$酸性强于苯酚:正确,$$CO_2$$通入苯酚钠生成苯酚。
D. 图4制备乙酸乙酯:正确,饱和$$Na_2CO_3$$吸收并分层。
答案:所有正确,但需确认装置细节。
10. 实验操作正误:
A. 灼烧鉴别蛋白质和纤维素:正确,蛋白质有烧焦羽毛味。
B. 用无水乙醇和浓$$H_2SO_4$$在140°C制乙烯:错误,应为170°C。
C. 苯与溴水混合加铁粉制溴苯:错误,应用液溴而非溴水,且铁催化。
D. 蔗糖水解后加新制$$Cu(OH)_2$$检验葡萄糖:错误,需先加碱中和酸。
答案:B、C、D均错误(A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