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40.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实验目的 | 操作 | |
$${{A}}$$ | 欲证明 $$\mathrm{C H_{2}}=\mathrm{C H C H O}$$ 中含有碳碳双键 | 滴入酸性 $${{K}{M}{n}{{O}_{4}}}$$ 溶液 |
$${{B}}$$ | 欲除去苯中混有的苯酚 | 向混合液中加入浓溴水,充分反应后,过滤 |
$${{C}}$$ | 欲证明 $$\mathrm{C H_{3} C H_{2} C l}$$ 中的氯原子 | 取 $$\mathrm{C H_{3} C H_{2} C l}$$ 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液适量于试管,先加足量硝酸酸化,再滴入少量 $${{A}{g}{N}{{O}_{3}}}$$ 溶液 |
$${{D}}$$ | 证明乙醇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的产物是乙烯 |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 $${{K}{M}{n}{{O}_{4}}}$$ 溶液 |
C
A.$${{A}}$$
B.$${{B}}$$
C.$${{C}}$$
D.$${{D}}$$
8、['乙醇的消去反应', '醇的催化氧化', '醇的命名']正确率19.999999999999996%已知乙醇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又知乙醇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乙醛,则下列几种醇中既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又能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醛的是$${{(}{)}}$$
B
A.$${{2}{,}{{2}{−}}}$$二甲基$${{−}{1}{−}}$$丙醇
B.$${{2}{−}}$$甲基$${{−}{1}{−}}$$丙醇
C.$${{2}{−}}$$丙醇
D.$${{2}{−}}$$甲基$${{−}{2}{−}}$$丙醇
9、['卤代烃的消去反应', '乙醇的消去反应',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对分离、提纯方法选择的考查']正确率60.0%下列实验中,为实现实验目的而不需要除杂的是
| 实验目的 | 除杂试剂 | |
$${{A}}$$ . | 电石与水反应,用 $${{K}{M}{n}{{O}_{4}}}$$ 酸性溶液检验生成的乙炔有还原性 | $${{C}{u}{S}{{O}_{4}}}$$ 溶液 | |
$${{B}}$$ . | 苯 $${、}$$ 液溴和铁粉混合反应,用 $${{A}{g}{N}{{O}_{3}}}$$ 溶液证明反应是取代反应 | $${{C}{C}{l}}$$ $${{4}}$$ | |
$${{C}}$$ . | $$\mathrm{C H_{3} C H_{2} B r}$$ 与 $${{N}{a}{O}{H}}$$ 醇溶液共热,用 $${{B}{{r}_{2}}}$$ 的 $${{C}{C}{{l}_{4}}}$$ 溶液检验生成乙烯 | 水 | |
$${{D}}$$ . | $$\mathrm{C_{2} H_{5} \, O H}$$ 与浓 $${{H}_{2}{S}{{O}_{4}}}$$ 加热至 $${{1}{7}{0}}$$ $${^{∘}{C}{,}}$$ 用 $${{K}{M}{n}{{O}_{4}}}$$ 酸性溶液证明发生消去反应 | $${{N}{a}{O}{H}}$$ 溶液 |
C
A.$${{A}}$$
B.$${{B}}$$
C.$${{C}}$$
D.$${{D}}$$
10、['乙醇的消去反应', '加成反应', '卤代烃的取代反应',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取代反应', '乙烯的加成反应', '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与实施', '有机反应类型']正确率40.0%由乙醇制取少量乙二醇时,需经过的合理反应类型是
D
A.加成$${{→}}$$消去$${{→}}$$取代
B.消去$${{→}}$$加成$${{→}}$$消去
C.取代$${{→}}$$消去$${{→}}$$加成
D.消去$${{→}}$$加成$${{→}}$$取代
5、解析:
A项:$$CH_2=CHCHO$$中醛基和碳碳双键都能被$$KMnO_4$$氧化,无法特异性检验双键,错误。
B项:苯酚与溴水生成三溴苯酚沉淀,但溴易溶于苯,引入新杂质,错误。
C项:先加硝酸中和碱并酸化,再加$$AgNO_3$$检验$$Cl^-$$,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目的。
D项:乙醇消去可能生成$$SO_2$$等还原性气体,干扰乙烯检验,错误。
答案:C
8、解析:
消去反应要求β-C有H(即与-OH相连C的邻位C有H),氧化生成醛要求-OH在链端且α-C有≥2个H。
A:$$(CH_3)_3CCH_2OH$$无β-H,不能消去
B:$$(CH_3)_2CHCH_2OH$$有β-H可消去,且为伯醇可氧化成醛
C:$$CH_3CH(OH)CH_3$$为仲醇,氧化生成酮
D:$$(CH_3)_3COH$$无β-H,不能消去
答案:B
9、解析:
A:电石含$$CaS$$等杂质,生成$$H_2S$$干扰$$KMnO_4$$检验,需用$$CuSO_4$$除杂
B:苯与液溴反应生成$$HBr$$,可用$$AgNO_3$$直接检验,无需除杂($$CCl_4$$用于萃取未反应溴)
C:乙醇消去反应中乙醇易挥发,会干扰$$Br_2/CCl_4$$检验,需用水除杂
D:乙醇与浓$$H_2SO_4$$可能生成$$SO_2$$,干扰$$KMnO_4$$检验,需用$$NaOH$$除杂
答案:B
10、解析:
乙醇$$→$$乙二醇路线:
1. 消去:$$CH_3CH_2OH \xrightarrow[\text{浓}H_2SO_4]{170^\circ C} CH_2=CH_2$$
2. 加成:$$CH_2=CH_2 + Br_2 \rightarrow CH_2BrCH_2Br$$
3. 取代:$$CH_2BrCH_2Br + 2NaOH \xrightarrow{\text{H}_2\text{O}} CH_2OHCH_2OH + 2NaBr$$
反应类型顺序:消去$$→$$加成$$→$$取代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