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40.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加热浓硫酸和乙醇混合液,产生的气体能使溴水褪色,证明该气体是乙烯
B.用苯与溴水制取溴苯,溴苯的密度比水的大
C.铜与稀硝酸制取一氧化氮,可以利用排水法收集
D.加热氢氧化钙与氯化氨反应制氨气,氨气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5、['化学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 '常见的基本实验操作', '乙烯的制备、性质实验', '苯', '苯酚与溴水的反应', '苯的取代反应']正确率40.0%下列的实验操作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①}$$在苯酚溶液中滴入少量稀溴水出现白色沉淀
$${②}$$配制银氨溶液时,将$${{2}{%}}$$氨水慢慢滴入$${{2}{%}}$$硝酸银溶液中,产生沉淀后继续滴加到沉淀刚好溶解为止
$${③}$$将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后,立即伸入无水乙醇中,铜丝恢复原来的红色
$${④}$$将苯和溴水混合后加入铁粉制取溴苯
$${⑤}$$用乙醇和$${{3}{%}}$$的硫酸共热到$$\mathrm{1 7 0^{\circ} \, C}$$制取乙烯
C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②}{④}{⑤}}$$
8、['乙烯的制备、性质实验', '苯的溴代实验探究', '有机物的检验和鉴别', '卤代烃中卤素原子的检验']正确率40.0%下列实验能获得成功的是()
A
A.用纯碱溶液可鉴别出$$\mathrm{C C l_{4}, ~ C_{6} H_{6}, ~ C_{2} H_{5} O H, ~ C H_{3} C O O H}$$
B.用溴水$${、}$$苯$${、}$$铁屑制取溴苯
C.将无水乙醇加热到$$\mathrm{1 7 0^{\circ} \, C}$$制取乙烯
D.检验溴乙烷中的溴元素的方法是加入$${{N}{a}{O}{H}}$$溶液加热,然后再加入$${{A}{g}{N}{{O}_{3}}}$$溶液
对于第3题:
A项错误:浓硫酸和乙醇加热生成乙烯,但浓硫酸可能氧化乙醇产生$$SO_2$$,$$SO_2$$也能使溴水褪色,干扰检验。
B项错误:苯与溴水发生萃取,不与溴水反应;溴苯密度大于水,但制取溴苯需用液溴和催化剂,不能用溴水。
C项正确:$$3Cu + 8HNO_3 \rightarrow 3Cu(NO_3)_2 + 2NO \uparrow + 4H_2O$$,NO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可用排水法收集。
D项正确:$$Ca(OH)_2 + 2NH_4Cl \rightarrow CaCl_2 + 2NH_3 \uparrow + 2H_2O$$,氨气溶于水呈碱性,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正确答案:C和D(但原题为单选题,可能题目设计或印刷问题,实际C和D均正确,需根据选项判断;若单选可能为D,但C也正确。解析中C和D均符合。)
对于第5题:
①错误:苯酚与溴水反应需浓溴水,稀溴水不产生白色沉淀(三溴苯酚)。
②正确:银氨溶液配制正确,氨水滴入硝酸银至沉淀溶解。
③正确:铜加热生成氧化铜,与乙醇反应还原为铜,铜丝恢复红色。
④错误:制溴苯需液溴和铁催化剂,溴水不反应。
⑤错误:制乙烯需浓硫酸催化,3%硫酸浓度太低无效。
不能达到目的的是①、④、⑤,选项C为①④⑤。
正确答案:C
对于第8题:
A项正确:纯碱($$Na_2CO_3$$)可鉴别:$$CCl_4$$(不溶,分层)、$$C_6H_6$$(不溶,分层)、$$C_2H_5OH$$(互溶)、$$CH_3COOH$$(反应产生气泡)。
B项错误:制溴苯需液溴,溴水不反应。
C项错误:制乙烯需浓硫酸催化,无水乙醇单独加热不生成乙烯。
D项错误:检验溴元素时,加NaOH水解后需先加硝酸酸化,再加$$AgNO_3$$,否则$$OH^-$$干扰生成$$Ag_2O$$沉淀。
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