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40.0%胃蛋白酶是一种消化性的酸性蛋白酶,由胃部的胃黏膜细胞分泌,其最适$${{p}{H}}$$为$${{1}{.}{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A.胃蛋白酶可以在细胞外发挥作用
B.胃蛋白酶的最适温度为$${{3}{7}^{∘}{C}}$$
C.胃蛋白酶在不同$${{p}{H}}$$条件下的催化效率相同
D.胃蛋白酶在酸性条件下的酶活性高于中性条件下的酶活性
2、['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正确率40.0%svg异常,非svg图片
A
A.图中$${{a}}$$和$${{c}}$$点酶的结构相同
B.$${{b}}$$点表示酶的最大活性
C.$${{d}}$$点表示该酶的最适温度
D.同一种酶在不同温度下可以具有相同的催化效率
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正确率40.0%svg异常,非svg图片
D
A.由图可知过氧化氢酶催化$${{H}_{2}{{O}_{2}}}$$分解的最适$${{p}{H}}$$为$${{7}}$$
B.该实验的材料还可用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C.实验中应先将新鲜猪肝研磨液与$${{H}_{2}{{O}_{2}}}$$混合再调$${{p}{H}}$$
D.$${{p}{H}}$$为$${{1}{3}}$$的组别中过氧化氢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
4、['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正确率40.0%svg异常,非svg图片
C
A.此实验中,不同$${{p}{H}}$$为自变量,生成物的生成速率为因变量,$${{2}{0}}$$$${^{∘}{C}}$$为无关变量
B.随$${{p}{H}}$$从$${{5}}$$升高到$${{7}}$$,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C.该酶的最适$${{p}{H}}$$为$${{5}}$$
D.若将温度改为$${{1}{5}}$$$${^{∘}{C}}$$,酶的最适$${{p}{H}}$$不会发生改变
5、['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正确率40.0%
① 取 $${{3}}$$ 支试管编号,各注入 $${{2}{{m}{L}}}$$ 淀粉溶液;另取 $${{3}}$$ 支试管编号,各注入 $${{1}{{m}{L}}}$$ 新鲜的淀粉酶溶液
② 将淀粉酶溶液注入相同温度下的淀粉溶液试管中,维持各自的温度 $${{5}{{m}{i}{n}}}$$
③ 向各试管滴一滴碘液
④ 将 $${{6}}$$ 支试管分成三组,每组各有一份淀粉溶液和一份淀粉酶溶液,分别放在 $${{6}{0}}$$ $${^{∘}{C}}$$ 热水、沸水和冰水中 $${{5}{{m}{i}{n}}}$$
⑤ 观察实验现象
D
A. ①②④③⑤
B. ①③②④⑤
C. ①③④②⑤
D. ①④②③⑤
6、['酶的特性', '酶的本质',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正确率60.0%关于酶的实验,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D
A.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试剂验证酶的专一性
B.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C.利用浆糊、新鲜的小麦淀粉酶滤液、清水和碘液,就可验证酶是具有高效性的
D.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为$${{1}{.}{5}}$$左右的等梯度缓冲液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
7、['酶的特性',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正确率40.0%svg异常,非svg图片
B
A.图中四支试管内添加的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和体积应相同
B.图中四支试管内过氧化氢分解所需活化能最大的是丁
C.图中丙组和丁组不能构成空白对照实验,能构成对比实验
D.图中丙组的温度适当提高,收集的气体总量不会增大
8、['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正确率40.0%svg异常,非svg图片
D
A.酶活性可用单位时间内底物的消耗量或者产物的生成量表示
B.曲线①②可分别表示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
C.导致$${{A}_{1}}$$、$${{A}_{6}}$$酶活性变化的原因不同
D.适当升高温度,$${{B}_{1}}$$和$${{B}_{2}}$$一定变小,但对应的$${{p}{H}}$$一定不变
9、['血糖平衡的调节',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 '实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正确率40.0%下列有关生物学研究和实验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B
A.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最好选用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
B.在探究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时,为了减小误差需要设置预实验
C.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滤纸条上的色素带颜色自下而上依次呈黄绿色、蓝绿色、黄色、橙黄色
D.“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采用的实验方法是模型方法,模拟活动本身就是构建动态的物理模型
10、['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正确率40.0%为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如表所示。据表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试管编号 | 底物和试剂 | 实验条件 |
$${{1}}$$ | $${{1}{c}{{m}^{3}}}$$ 瘦肉块+ $${{4}{{m}{L}}}$$ 胃蛋白酶溶液 | $${{3}{7}}$$ $${^{∘}{C}}$$ 水浴, $${{p}{H}{=}{{1}{0}}}$$ |
$${{2}}$$ | $${{1}{c}{{m}^{3}}}$$ 瘦肉块+ $${{4}{{m}{L}}}$$ 胃蛋白酶溶液 | $${①}$$ |
$${{3}}$$ | $${{1}{c}{{m}^{3}}}$$ 瘦肉块+ $${{4}{{m}{L}}}$$ 胃蛋白酶溶液 | $${{0}}$$ $${^{∘}{C}}$$ 水浴, $${{p}{H}{=}{{1}{.}{5}}}$$ |
D
A.$${①}$$应为$${{3}{7}}$$$${^{∘}{C}}$$水浴,$$\mathrm{p H=1. 5}$$
B.若$${{2}{、}{3}}$$号试管为一组对照实验,则本实验中要探究的自变量是温度
C.本实验的因变量可以通过观察相同时间内瘦肉块的体积变化来确定
D.将$${{1}}$$号试管的$${{p}{H}}$$再调回$${{1}{.}{5}}$$时,胃蛋白酶活性与$${{2}}$$号试管内的大致相同
1. 胃蛋白酶最适$$pH$$为$$1.5$$,是一种酸性蛋白酶。分析选项:
A. 胃蛋白酶在胃腔(细胞外)发挥作用,正确
B. 作为人体内的酶,最适温度应为$$37^\circ C$$,正确
C. 酶活性受$$pH$$影响,不同$$pH$$下催化效率不同,错误
D. 最适$$pH=1.5$$,酸性条件下活性高于中性条件,正确
答案:C
2. 根据酶活性曲线特征分析:
A. $$a$$和$$c$$点温度不同,酶空间结构可能改变,错误
B. $$b$$点对应最高活性,表示最大活性,正确
C. $$d$$点活性低于$$b$$点,不是最适温度,错误
D. 温度曲线对称时,不同温度可能具有相同催化效率,正确
答案:A和C(但单选题通常选一个,根据上下文可能选C)
3. 过氧化氢酶实验分析:
A. 图中最高点对应$$pH=7$$,应为最适$$pH$$,正确
B. 过氧化氢受热易分解,不宜探究温度影响,错误
C. 应先调$$pH$$再混合,避免$$pH$$影响混合过程,错误
D. $$pH=13$$强碱性,酶空间结构被破坏,正确
答案:B和C(但单选题可能选B)
4. 酶$$pH$$活性曲线分析:
A. $$pH$$为自变量,生成速率为因变量,温度$$20^\circ C$$为无关变量,正确
B. $$pH$$从5到7,活性下降,正确
C. 最适$$pH$$应为6左右,不是5,错误
D. 温度改变可能影响最适$$pH$$,错误
答案:C和D(但单选题可能选C)
5. 温度对酶活性实验步骤:合理顺序应先温度处理再混合反应
正确步骤:①准备试管 → ④温度预处理 → ②混合 → ③加碘液 → ⑤观察
答案:D(①④②③⑤)
6. 酶实验合理性分析:
A. 淀粉酶水解淀粉不水解蔗糖,但碘液只检测淀粉,不能验证蔗糖是否被水解,错误
B. 过氧化氢受温度影响自发分解,不宜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错误
C. 缺少无机催化剂对照,无法验证高效性,错误
D. 胃蛋白酶最适$$pH=1.5$$,使用$$pH$$梯度缓冲液可验证$$pH$$影响,正确
答案:D
7. 过氧化氢酶实验分析:
A. 对照实验应保持底物浓度和体积相同,正确
B. 丁组无酶,活化能最大,正确
C. 丙组(常温酶)和丁组(无酶)能构成空白对照,错误
D. 温度提高可能使过氧化氢自发分解,气体总量可能增大,错误
答案:C和D(但单选题可能选C)
8. 酶$$pH$$活性曲线分析:
A. 酶活性可用底物消耗或产物生成速率表示,正确
B. 曲线①最适$$pH$$约1.5(胃蛋白酶),②最适$$pH$$约8(胰蛋白酶),正确
C. $$A_1$$低$$pH$$和$$A_6$$高$$pH$$均导致酶变性,但原因不同(酸性和碱性),正确
D. 温度升高可能改变最适$$pH$$,$$B_1$$和$$B_2$$可能变化,错误
答案:D
9. 生物学实验方法分析:
A. 单基因遗传病更适合调查,正确
B. 探究最适温度应设预实验减小误差,正确
C. 色素带自上而下:胡萝卜素(橙黄)、叶黄素(黄)、叶绿素a(蓝绿)、叶绿素b(黄绿),描述错误
D. 血糖调节模型采用动态物理模型方法,正确
答案:C
10. 胃蛋白酶实验设计分析:
A. $$①$$应为$$37^\circ C$$水浴$$pH=1.5$$(最适条件),正确
B. 2号和3号试管温度不同(37℃ vs 0℃),自变量是温度,正确
C. 因变量可通过瘦肉块体积变化(被消化程度)确定,正确
D. 1号试管$$pH=10$$,胃蛋白酶已变性失活,调回$$pH=1.5$$活性不能恢复,错误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