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学 分子与细胞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知识点教师选题进阶选择题自测题答案-四川省等高中生物,平均正确率42.00000000000001%

2025-09-24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知识点教师选题进阶选择题自测题答案-四川省等高中生物,平均正确率42.00000000000001%
1、['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实验:观察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 '实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 '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

正确率40.0%实验操作顺序直接影响实验结果。表中实验操作顺序有误的是(

选项 高中生物学实验内容 操作步骤
A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 向待测样液中先加双缩脲试剂 $${{A}}$$ 液,再加 $${{B}}$$ 液
B 观察细胞质流动 先用低倍镜找到特定区域的黑藻叶肉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
C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室温下将淀粉溶液与淀粉酶溶液混匀后,在设定温度下保温
D 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将解离后的根尖用清水漂洗后,再用甲紫溶液染色

C

A.A

B.B

C.C

D.D

2、['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实验:观察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 '利用PCR技术获取和扩增目的基因', '实验: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变化']

正确率40.0%操作顺序的先后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下列操作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B

A.测定酶活力时,将酶与底物混合后加入缓冲液,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观察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时,先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再在高倍镜下找到中期细胞,然后再找其他时期的细胞

C.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先将菌液滴入计数室,再盖上盖玻片并吸取多余的菌液

D.$${{P}{C}{R}}$$技术扩增$${{D}{N}{A}}$$时,一轮循环的温度按$${{9}{5}}$$$${^{∘}{C}}$$$${{→}}$$$${{7}{2}}$$$${^{∘}{C}}$$$${{→}}$$$${{5}{5}}$$$${^{∘}{C}}$$的顺序逐步降低

4、['酶的特性',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正确率60.0%随食团进入胃内的唾液淀粉酶不再消化淀粉的原因是

A

A.酸碱度的改变使酶失活

B.唾液淀粉酶只能催化一次

C.温度的改变使酶失活

D.胃中已有淀粉酶

6、['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正确率40.0%下列有关酶的实验设计思路,正确的是(

C

A.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B.利用胃蛋白酶在$${{p}{H}}$$为$$3. ~ 7. ~ 1$$时探究$${{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

C.利用淀粉、淀粉酶、蔗糖酶和碘液可以验证酶的专一性

D.利用蛋白酶、蛋清和双缩脲试剂可以验证蛋白酶作用

8、['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正确率40.0%小张查阅资料得知,$${{α}{−}}$$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5}{5}}$$$${^{∘}{C}}$$。如表是他为此进行的验证实验,但因各组结果相同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以下改进措施中可行的是(


实验温度 $${{3}{\%}}$$ 淀粉溶液 $${{2}{\%}{α}{−}}$$ 淀粉酶溶液 $${{1}{{m}{i}{n}}}$$ 后用碘液检测
$${{1}}$$ $${{5}{0}}$$ $${^{∘}{C}}$$ $${{2}{{m}{L}}}$$ $${{1}{{m}{L}}}$$ 溶液呈棕黄色
$${{2}}$$ $${{5}{5}}$$ $${^{∘}{C}}$$ $${{2}{{m}{L}}}$$ $${{1}{{m}{L}}}$$ 溶液呈棕黄色
$${{3}}$$ $${{6}{0}}$$ $${^{∘}{C}}$$ $${{2}{{m}{L}}}$$ $${{1}{{m}{L}}}$$ 溶液呈棕黄色
注:溶液呈棕黄色即表示没有检测出淀粉

B

A.将实验温度改为$${{0}}$$$${^{∘}{C}}$$、$${{5}{5}}$$$${^{∘}{C}}$$、$${{1}{0}{0}}$$$${^{∘}{C}}$$

B.将淀粉溶液体积改为$${{4}{{m}{L}}}$$

C.将$${{α}{−}}$$淀粉酶溶液浓度改为$${{3}{\%}}$$

D.将碘液改为斐林试剂

9、['酶的本质',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酶的作用原理']

正确率60.0%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低温降低酶的活性是因为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

B.在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中,可能存在同一种酶

C.酶既可作为催化剂,可作为另一反应的底物

D.酶的活性大小可以用酶催化的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表示

1、实验操作顺序有误的是(C)

解析:

A选项:检测蛋白质时,双缩脲试剂A液(氢氧化钠)先加,B液(硫酸铜)后加,顺序正确

B选项:显微镜观察时,先用低倍镜找到目标,再换高倍镜观察,顺序正确

C选项: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时,应先将酶和底物分别在不同温度下保温,再混合,否则在室温下混合时反应已开始,影响实验结果

D选项:观察有丝分裂时,解离后需要清水漂洗去除解离液,再进行染色,顺序正确

2、操作先后顺序正确的是(B)

解析:

A选项:测定酶活力时,应先将缓冲液和底物混合,最后加酶开始反应

B选项:观察有丝分裂时,先低倍镜找到分生区,再高倍镜观察,先找中期细胞(染色体形态最典型),再找其他时期,顺序正确

C选项:对酵母菌计数时,应先盖盖玻片,再将菌液从边缘滴入,让菌液自行渗入计数室

D选项:PCR循环温度应为95℃→55℃→72℃,该选项顺序错误

4、唾液淀粉酶不再消化淀粉的原因是(A)

解析:唾液淀粉酶最适pH为6.8,胃内pH为1.5-2.0,强酸性环境使酶变性失活。酶可以多次催化反应,不是只能催化一次;胃内温度变化不大;胃中主要是胃蛋白酶,没有淀粉酶。

6、正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C)

解析:

A选项:过氧化氢受热易分解,不宜用于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B选项:胃蛋白酶最适pH为1.5-2.0,在pH3-7.1范围内活性很低,不宜用于pH对酶活性影响研究

C选项:利用淀粉酶和蔗糖酶分别作用于淀粉,用碘液检测淀粉是否被分解,可以验证酶专一性,设计合理

D选项:蛋白酶分解蛋白质后,蛋白质肽键仍然存在,双缩脲试剂仍呈阳性,无法验证蛋白酶作用

8、可行的改进措施是(D)

解析:三个温度组结果相同(都呈棕黄色),说明1分钟内淀粉已完全分解。改进方向应是延长反应时间或改变检测方法。

A选项:极端温度会使酶失活,但无法解决反应过快问题

B选项:增加淀粉量仍可能被快速分解

C选项:提高酶浓度会加速反应,问题更严重

D选项:改用斐林试剂可以定量检测还原糖生成量,能区分不同温度下的酶活性差异

9、错误的叙述是(A)

解析:

A选项:低温抑制酶活性是可逆的,不破坏酶空间结构;高温才破坏酶空间结构

B选项:同一种酶可在不同细胞中存在,如呼吸酶

C选项:酶可作为催化剂,也可作为其他酶的底物被分解

D选项:酶活性可用反应速率表示,正确

题目来源于各渠道收集,若侵权请联系下方邮箱
高中知识点
其他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