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60.0%实验原理是实验设计的依据,利用相关实验原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盐酸和酒精混合能使细胞相互分离,可以用于根尖的解离
B.健那绿能使线粒体呈蓝绿色,可将死亡的细胞染色后观察
C.无水乙醇能溶解叶绿体中的色素,可以将色素溶解后分离
D.人的红细胞在生理盐水中易涨破,可以制备纯净的细胞膜
2、['免疫学的应用',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正确率40.0%人感染乳头瘤病毒($${{H}{P}{V}}$$)可诱发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研究机构为评估某种$${{H}{P}{V}}$$疫苗的效果,在志愿者中进行接种。一段时间后,统计宫颈出现癌前病变(癌变前病理变化,可发展为恶性肿瘤)的人数,结果见表。
组别 | 接种物 | 总人数 | 癌前病变人数 | |
$${{A}}$$ (接种前未检出 $${{H}{P}{V}{{D}{N}{A}}}$$ ) | $${{A}{1}}$$ | 对照剂 | $${{7}{8}{6}{3}}$$ | $${{8}{3}}$$ |
$${{A}{2}}$$ | 疫苗 | $${{7}{8}{4}{8}}$$ | $${{4}}$$ | |
$${{B}}$$ (接种前检出 $${{H}{P}{V}{{D}{N}{A}}}$$ ) | $${{B}{1}}$$ | 对照剂 | $${{1}{1}{2}{5}}$$ | $${{1}{2}{6}}$$ |
$${{B}{2}}$$ | 疫苗 | $${{1}{1}{2}{1}}$$ | $${{1}{2}{5}}$$ |
D
A.$$\mathrm{A 1} \!+\! \mathrm{A 2}$$组自变量为志愿者是否接种疫苗
B.$$\mathrm{A 2+B 2}$$组自变量为接种前是否检出$${{H}{P}{V}}$$的$${{D}{N}{A}}$$
C.该研究机构的实验所选志愿者全部是女性
D.实验说明疫苗对$${{A}{、}{B}}$$两组志愿者均有预防作用
3、['酶的特性', '酶的本质',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正确率60.0%关于酶的实验,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D
A.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试剂验证酶的专一性
B.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C.利用浆糊、新鲜的小麦淀粉酶滤液、清水和碘液,就可验证酶是具有高效性的
D.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为$${{1}{.}{5}}$$左右的等梯度缓冲液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
4、['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正确率40.0%svg异常,非svg图片
D
A.本实验采用的对照方法有空白对照和相互对照
B.本实验因变量的检测指标可以是单位时间内淀粉的剩余量
C.实验过程中温度、$${{p}{H}}$$等因素应该保持相同且适宜
D.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mathrm{C a^{2+}}$$均会抑制酶的活性
5、['酶的特性', '控制变量',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正确率19.999999999999996%下列与酶有关的实验设计,叙述正确的是()
C
A.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只能是酶的种类
B.验证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酶的浓度
C.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p}{H}}$$是无关变量
D.探究酶催化作用的最适$${{p}{H}}$$时,应设置过酸、过碱、中性三组
6、['酶的特性', '控制变量',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正确率40.0%为研究酶的特性,某同学进行了如表所示的实验。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
B.可用产生气泡的速率作检测指标
C.该实验能说明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
D.也能用鸡肝匀浆代替马铃薯匀浆进行实验
7、['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细胞的衰老']正确率40.0%生物的体细胞能够分裂的次数都是有限的,衰老、死亡是细胞正常的生命现象,为研究决定细胞衰老的是细胞核还是细胞质,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方案应是()
A
A.交换年幼和年老细胞的细胞核,观察交换后细胞的衰老情况
B.核移植,并进行动物克隆,观察克隆动物的生活年限
C.将完整的年轻和年老的细胞融合,观察重组细胞衰老的情况
D.去掉细胞核,观察单独的核、质存活情况
8、['控制变量',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正确率40.0%短日照植物在日照时数小于一定值时才能开花已知某短日照植物在光照$${{1}{0}}$$小时/天的条件下连续处理6天能开花(人工控光控温)。为了给某地(日照时数最长为$${{1}{6}}$$小时/天)引种该植物提供理论参考,探究诱导该植物在该地区开花的光照时数$${{X}}$$(小时/天)的最大值设计了以下四组实验方案,最合理的是()
实验方案 | 对照组(光照时数:小时/天, $${{6}}$$ 天) | 实验组(光照时数 $${{4}}$$ 小时/天, $${{6}}$$ 天) |
$${{A}}$$ | $${{1}{0}}$$ | $${{4}}$$ $${{⩽}}$$ $${{X}}$$ $${{<}}$$ $${{1}{0}}$$ 设置梯度 |
$${{B}}$$ | $${{1}{0}}$$ | $${{8}}$$ $${{⩽}}$$ $${{X}}$$ $${{<}}$$ $${{1}{0}}$$ , $${{1}{0}}$$ $${{<}}$$ $${{X}}$$ $${{⩽}}$$ $${{1}{6}}$$ 设置梯度 |
$${{C}}$$ | $${{1}{0}}$$ | $${{1}{0}}$$ $${{<}}$$ $${{X}}$$ $${{⩽}}$$ $${{1}{6}}$$ 设置梯度 |
$${{D}}$$ | $${{1}{0}}$$ | $${{1}{0}}$$ $${{<}}$$ $${{X}}$$ $${{⩽}}$$ $${{2}{4}}$$ 设置梯度 |
C
A.$${{A}}$$
B.$${{B}}$$
C.$${{C}}$$
D.$${{D}}$$
9、['酶的特性', '酶的本质',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酶的作用原理']正确率40.0%下列有关酶的实验设计思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不能用淀粉溶液和淀粉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B.用麦芽糖、淀粉和麦芽糖酶验证酶的专一性时,可用斐林试剂检测
C.利用胃蛋白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p}{H}}$$应设置为$${{4}}$$、$${{7}}$$、$${{1}{0}}$$
D.在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酶与底物应先混合再保温
10、['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正确率60.0%svg异常,非svg图片
D
A.$${{4}{5}^{∘}{C}}$$时欲缩短反应时间可以增加底物浓度
B.该种酶在$${{6}{5}^{∘}{C}}$$条件下处理一段时间后,再将温度降低到$$2 5^{\circ} \, \mathrm{C},$$酶活性会逐渐增强
C.如果该种酶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则其可以被$${{R}{N}{A}}$$水解酶催化水解
D.欲探究该种酶的最适温度,可以$${{4}{5}^{∘}{C}}$$为中间温度,设计温度梯度更小的多组实验
1. 正确答案:A
解析:A正确,盐酸和酒精混合液(解离液)能使植物细胞相互分离,是观察根尖有丝分裂实验的标准解离步骤。B错误,健那绿是活细胞线粒体染色剂,不能染死细胞。C错误,无水乙醇用于提取色素,但分离色素需用层析液。D错误,人红细胞在生理盐水中维持正常形态,需用清水使其涨破制备细胞膜。
2. 正确答案:D
解析:D不正确,由表数据可知:A组(未感染HPV)中疫苗组癌前病变人数显著减少(83→4),说明疫苗有预防作用;但B组(已感染HPV)中疫苗组与对照组病变人数几乎无差异(126→125),说明疫苗对已感染者无预防作用。A正确,A1和A2组自变量为是否接种疫苗。B正确,A2和B2组自变量为接种前是否检出HPV DNA。C正确,宫颈癌仅发生于女性,志愿者应为女性。
3. 正确答案:D
解析:D合理,胃蛋白酶最适pH约1.5,使用pH1.5左右的缓冲液能有效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A不合理,碘液只能检测淀粉是否水解,无法检测蔗糖是否被水解(蔗糖水解产物还原糖需用斐林试剂检测)。B不合理,过氧化氢本身受热易分解,会干扰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结果。C不合理,验证酶高效性需设置无机催化剂对照,仅用酶和底物无法证明。
4. 正确答案:D
解析:D错误,由图片缺失无法判断Ca²⁺是否抑制酶活性,但通常Ca²⁺可能作为激活剂或抑制剂,需依据实验数据判断。A正确,实验应设置空白对照(无酶)和相互对照(不同Ca²⁺浓度)。B正确,淀粉剩余量可反映酶活性。C正确,温度、pH等无关变量需保持适宜且恒定。
5. 正确答案:C
解析:C正确,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时,pH是无关变量,需保持恒定。A错误,验证专一性时自变量可以是酶种类或底物种类。B错误,验证高效性时自变量是催化剂种类(酶 vs 无机催化剂)。D错误,探究最适pH时应设置包括中性在内的多个pH梯度,而非仅过酸、过碱和中性三组。
6. 正确答案:C
解析:C错误,表格内容缺失,但根据常规酶特性实验设计,若比较酶和无机催化剂(如Fe³⁺)催化H₂O₂分解,只能说明酶的高效性,而非专一性(专一性需不同底物或酶验证)。A正确,自变量为催化剂种类。B正确,气泡(O₂)产生速率可作检测指标。D正确,鸡肝匀浆含过氧化氢酶,可替代马铃薯匀浆。
7. 正确答案:A
解析:A正确,通过交换年幼和年老细胞的细胞核,观察交换后细胞衰老情况(若换核后年老细胞质配年幼核仍衰老,则决定因素在细胞质;若变年轻,则决定因素在核),是直接有效的方案。B不直接,克隆动物涉及整体生理,干扰因素多。C不精确,融合后细胞核质混杂,无法区分决定因素。D无效,去掉细胞核后细胞无法存活,无法观察。
8. 正确答案:C
解析:C最合理,已知该植物在10小时/天光照下开花,且为短日照植物(日照时数小于某值开花)。引种地日照最长为16小时/天,故需探究光照时数X>10小时/天时能否开花(即X最大值)。实验组应设置10
9. 正确答案:B
解析:B正确,麦芽糖酶专一水解麦芽糖,不水解淀粉,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生成可验证专一性。A错误,淀粉和淀粉酶可用于探究pH影响,但需注意酸性条件下淀粉易自发水解,需设置对照。C错误,胃蛋白酶最适pH约1.5,设置pH4、7、10不合理(pH7和10时酶已失活)。D错误,探究温度影响时,酶和底物应分别保温后再混合,避免混合瞬间发生反应。
10. 正确答案:D
解析:D正确,由图片缺失但根据常规酶曲线,45°C接近最适温度,以其为中心设置更小温度梯度(如40°C、45°C、50°C)可精确探究最适温度。A错误,增加底物浓度可加快反应,但45°C时酶活性已较高,缩短反应时间更有效的方法是增加酶浓度。B错误,65°C处理可能导致酶变性失活,降温后活性不可恢复。C错误,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说明酶是蛋白质,应被蛋白酶(而非RNA水解酶)催化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