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40.0%植物体中的氧气除了来自光合作用以外,还可以来自$${{H}_{2}{{O}_{2}}}$$的分解,过氧化氢酶能催化$${{H}_{2}{{O}_{2}}}$$分解并产生氧气,氧气能氧化焦性没食子酸呈橙红色,过氧化氢酶在高于$${{6}{0}^{∘}{C}}$$环境中失活。为探究马铃薯块茎中是否存在过氧化氢酶,设计实验如下表,实验中对无关变量进行了有效控制。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管 号 | $${{2}{%}}$$ $${{H}_{2}{{O}_{2}}}$$ $${{/}{m}{L}}$$ | $${{1}{%}}$$ 焦 性没食 子酸 $${{/}{m}{L}}$$ | 缓冲液 $${{/}{m}{L}}$$ | 过氧化 氢酶溶 液 $${{/}{m}{L}}$$ | 马铃薯 块茎提 取液 $${{/}{m}{L}}$$ | 煮沸冷 却后的马 铃薯块 茎提取 液 $${{/}{m}{L}}$$ |
$${{1}}$$ | $${{2}}$$ | $${{2}}$$ | $${{2}}$$ | $${{−}}$$ | $${{−}}$$ | $${{−}}$$ |
$${{2}}$$ | $${{2}}$$ | $${{2}}$$ | $${{−}}$$ | $${{2}}$$ | $${{−}}$$ | $${{−}}$$ |
$${{3}}$$ | $${{2}}$$ | $${{2}}$$ | $${{−}}$$ | $${{−}}$$ | $${{2}}$$ | $${{−}}$$ |
$${{4}}$$ | $${{2}}$$ | $${{2}}$$ | $${{−}}$$ | $${{−}}$$ | $${{−}}$$ | $${{2}}$$ |
A
A.$${{1}}$$号管为对照组,其余三个试管是实验组
B.实验中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与$${{H}_{2}{{O}_{2}}}$$的自然分解有关
C.若$${{3}}$$号管显橙红色,需对照才能推测马铃薯块茎中存在过氧化氢酶
D.正常情况下,无论马铃薯块茎中是否存在过氧化氢酶$${,{4}}$$号管都不显橙红色
2、['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正确率40.0%svg异常
C
A.该实验的自变量为$${{p}{H}}$$,因变量为$${{H}_{2}{{O}_{2}}}$$的量
B.若选用淀粉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效果会更好
C.将$${{H}_{2}{{O}_{2}}}$$酶溶液与底物的$${{p}{H}}$$分别调至实验要求后再接触
D.最好在$${{p}{H}}$$为$${{3}{~}{{1}{1}}}$$的取值范围内进一步探究$${{H}_{2}{{O}_{2}}}$$酶的最适$${{p}{H}}$$
3、['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生长素的运输',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正确率40.0%svg异常
A
A.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0. 2 5 \mathrm{m g} / \mathrm{L}$$时,弯曲最明显,说明生长素可通过促进细胞分裂而使胚芽鞘伸长生长
B.本实验设置了七组实验,包含有对照组
C.琼脂块生长素浓度继续增大时,α 可能为负值
D.实验中从琼脂块处理后到测量弯曲度α 间隔的时间属于无关变量
4、['免疫学的应用',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正确率40.0%人感染乳头瘤病毒($${{H}{P}{V}}$$)可诱发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研究机构为评估某种$${{H}{P}{V}}$$疫苗的效果,在志愿者中进行接种。一段时间后,统计宫颈出现癌前病变(癌变前病理变化,可发展为恶性肿瘤)的人数,结果见表。
组别 | 接种物 | 总人数 | 癌前病变人数 | |
$${{A}}$$ (接种前未检出 $${{H}{P}{V}{{D}{N}{A}}}$$ ) | $${{A}{1}}$$ | 对照剂 | $${{7}{8}{6}{3}}$$ | $${{8}{3}}$$ |
$${{A}{2}}$$ | 疫苗 | $${{7}{8}{4}{8}}$$ | $${{4}}$$ | |
$${{B}}$$ (接种前检出 $${{H}{P}{V}{{D}{N}{A}}}$$ ) | $${{B}{1}}$$ | 对照剂 | $${{1}{1}{2}{5}}$$ | $${{1}{2}{6}}$$ |
$${{B}{2}}$$ | 疫苗 | $${{1}{1}{2}{1}}$$ | $${{1}{2}{5}}$$ |
D
A.$$\mathrm{A 1} \!+\! \mathrm{A 2}$$组自变量为志愿者是否接种疫苗
B.$$\mathrm{A 2+B 2}$$组自变量为接种前是否检出$${{H}{P}{V}}$$的$${{D}{N}{A}}$$
C.该研究机构的实验所选志愿者全部是女性
D.实验说明疫苗对$${{A}{、}{B}}$$两组志愿者均有预防作用
5、['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正确率60.0%下面关于探究淀粉酶的最适温度的实验中叙述正确的是()
C
A.可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的含量来反映酶的活性
B.先将淀粉与淀粉酶混合然后在相应的温度下处理
C.实验需设置一系列温度梯度,不需要单独设置空白对照
D.所有关于探究酶的最适温度的实验,$${{P}{H}}$$要都为$${{7}}$$
6、['控制变量',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正确率40.0%
为了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 )
实验编号 | 探究课题 | 选用材料与试剂 |
① |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 过氧化氢溶液、新鲜的鸡肝匀浆 |
② |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 新制的淀粉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斐林试剂 |
③ | pH对酶活性的影响 | 新制的蔗糖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碘化钾溶液 |
④ | pH对酶活性的影响 | 过氧化氢溶液、新鲜的鸡肝匀浆 |
D
A.实验①
B.实验②
C.实验③
D.实验④
7、['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实验: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变化']正确率40.0%为了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并定期对酵母菌进行计数,其中$${{1}}$$号试管第$${{5}}$$天时数量达到最大,第$${{6}}$$天实验结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试管编号 | 培养液 $${{/}{{m}{L}}}$$ | 无菌水 $${{/}{{m}{L}}}$$ | 酵母菌 母液 $${{/}{{m}{L}}}$$ | 温度 $${{/}^{∘}{C}}$$ |
$${{1}}$$ | $${{1}{0}}$$ | — | $${{0}{.}{1}}$$ | $${{2}{8}}$$ |
$${{2}}$$ | $${{1}{0}}$$ | — | $${{0}{.}{1}}$$ | $${{5}}$$ |
$${{3}}$$ | — | $${{1}{0}}$$ | $${{0}{.}{1}}$$ | $${{2}{8}}$$ |
C
A.该同学研究的课题是温度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B.$${{p}{H}}$$、取样时间都属于无关变量,对实验没有影响
C.第$${{5}}$$天时,$${{1}}$$号试管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基本相等
D.实验中$${{1}}$$、$${{2}}$$、$${{3}}$$号试管种群都呈“$${{S}}$$”形增长
8、['酶的特性', '影响光合作用因素', '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正确率40.0%下列关于生物实验中“对照”及“变量”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D
A.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属于对比试验,无对照
B.比较过氧化氢酶和$$\mathrm{F e}^{3+}$$催化效率实验中,自变量为催化剂种类,因变量只能为气泡的释放量
C.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原生质层的形态和位置变化为因变量,有空白对照
D.探究温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中,温度为自变量,光照强度为无关变量,无空白对照
9、['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正确率60.0%在探究实验的设计过程中,往往要设置对照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C
A.只能设置两个实验组,互为对照实验
B.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中,产物不同,即酒精和$${{C}{O}_{2}}$$构成对照实验
C.进行对照实验是为了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
D.只要实验现象明显,有无对照实验对实验结论没有影响
10、['控制变量',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正确率19.999999999999996%svg异常
C
A.乙组加入了药物$${{X}}$$后再进行培养
B.丙组先加入药物$${{X}}$$,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D}}$$,继续培养
C.乙组先加入药物$${{D}}$$,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X}}$$,继续培养
D.若药物$${{X}}$$为蛋白质,则药物$${{D}}$$可能改变了药物$${{X}}$$的空间结构
1. 题目解析:探究马铃薯块茎中是否存在过氧化氢酶的实验设计。
A. 1号管为对照组(无酶),其余为实验组(2号管加过氧化氢酶,3号管加马铃薯提取液,4号管加煮沸冷却后的提取液)。正确。
B. 无关变量需控制$$H_2O_2$$的自然分解(如温度、pH等)。正确。
C. 3号管显橙红色说明有氧气产生,但需与2号管(已知过氧化氢酶)对照才能确认是马铃薯中的酶作用。正确。
D. 4号管煮沸后酶失活,但$$H_2O_2$$可能自然分解产生少量氧气,可能微弱显色。错误。
答案:D
2. 题目解析:探究pH对$$H_2O_2$$酶活性的实验。
A. 自变量为pH,因变量应为$$H_2O_2$$分解速率(非$$H_2O_2$$量)。错误。
B. 淀粉酶受pH影响更显著($$H_2O_2$$自然分解干扰大)。正确。
C. 需分别调节酶和底物pH后再混合。正确。
D. pH 3-11范围合理(涵盖最适pH)。正确。
答案:A
3. 题目解析:生长素浓度与胚芽鞘弯曲实验。
A. 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伸长(非分裂)起作用。错误。
B. 七组包含空白对照(生长素浓度为0)。正确。
C. 高浓度生长素可能抑制生长(α为负值)。正确。
D. 测量时间间隔为无关变量。正确。
答案:A
4. 题目解析:HPV疫苗效果评估实验。
A. A1(对照剂)与A2(疫苗)的自变量为接种与否。正确。
B. A2+B2组均为接种疫苗者,自变量为接种前是否感染HPV。正确。
C. HPV主要引致宫颈癌,志愿者应为女性。正确。
D. B组(已感染)疫苗无预防作用(B1与B2病变人数相近)。错误。
答案:D
5. 题目解析:探究淀粉酶最适温度的实验。
A. 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可反映酶活性。正确。
B. 应先将酶和底物分别保温再混合。错误。
C. 需设置温度梯度,无需空白对照。正确。
D. 不同酶最适pH不同(淀粉酶为6.8)。错误。
答案:A
6. 题目解析:温度/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设计。
①错误:$$H_2O_2$$受热易分解,干扰温度对酶活性的测定。
②正确:淀粉酶与淀粉反应可用斐林试剂检测。
③错误:蔗糖酶不能催化淀粉水解,无法检测pH影响。
④正确:$$H_2O_2$$酶活性可通过气泡量测定,不受pH直接影响。
答案:B
7. 题目解析: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实验。
A. 自变量为温度和营养条件(1、2号管温度不同,1、3号管营养不同)。错误。
B. pH和取样时间是无关变量,但会影响结果。错误。
C. 1号管第5天达K值,出生率≈死亡率。正确。
D. 3号管无菌水无营养,种群不增长。错误。
答案:C
8. 题目解析:实验对照与变量分析。
A. 酵母菌呼吸实验为对比实验(有氧vs无氧),互为对照。错误。
B. 因变量还可为$$H_2O_2$$分解速率。错误。
C. 质壁分离实验为自身前后对照,无空白对照。错误。
D. 温度实验为多组对照,无空白对照。正确。
答案:D
9. 题目解析:对照实验设计原则。
A. 可设多个实验组(如不同浓度)。错误。
B. 酒精和$$CO_2$$是产物差异,非对照变量。错误。
C. 对照实验用于明确单一变量的影响。正确。
D. 无对照实验无法排除干扰因素。错误。
答案:C
10. 题目解析:药物X与D对细胞培养的影响。
A. 乙组曲线与甲组重合,说明药物X无效或未添加。错误。
B. 丙组先加X无效,后加D仍有效,说明D不依赖X。错误。
C. 乙组先加D后加X,曲线与丙组一致,说明X需D预处理。正确。
D. 若X为蛋白质,D可能改变其构象(如磷酸化)。正确。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