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学 分子与细胞细胞的物质的输入输出

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细胞的物质的输入输出知识点专题进阶选择题自测题解析-北京市等高中生物,平均正确率38.0%

2025-08-08
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细胞的物质的输入输出知识点专题进阶选择题自测题解析-北京市等高中生物,平均正确率38.0%
1、['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

正确率40.0%svg异常

C

A.一段时间后漏斗中液面不再上升,漏斗内外的溶液浓度相等

B.若在漏斗中加入蔗糖酶,一段时间后烧杯里的溶质为葡萄糖

C.若在漏斗中加入蔗糖酶,加酶后液面继续上升,一段时间后会下降

D.该装置中的猪膀胱膜相当于植物成熟细胞的细胞膜,对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性

2、['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

正确率40.0%svg异常

A

A.一段时间后$${{B}}$$处取出的液体中含有还原糖

B.静置$${{1}{2}{h}}$$后$${{D}}$$处的颜色变化是棕色变蓝色

C.$${{1}{2}{h}}$$内$${{C}}$$处的颜色变化是蓝色越来越浅

D.实验证明半透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3、['实验:探究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 '动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 '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

正确率60.0%下列细胞放在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形态发生明显变化的是(

C

A.大肠杆菌

B.洋葱表皮细胞

C.人的红细胞

D.伞藻

4、['实验:探究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 '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

正确率40.0%取大小与生长状况相同的马铃薯幼根与物种$${{x}}$$的幼根分别放入甲~丁四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数小时后,取出称重,质量变化量如下表所示。已知在该实验中,植物根细胞吸水能力与根细胞细胞液的浓度有关。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
马铃薯幼根质量变化量( $${{g}}$$ ) $${{0}}$$ $${{−}{4}}$$ $${{+}{3}}$$ $${{−}{2}}$$
物种 $${{x}}$$ 幼根质量变化量 $${{(}{g}{)}}$$ $${{−}{{2}{.}{5}}}$$ $${{−}{5}}$$ $${{+}{1}}$$ $${{−}{3}}$$
注:“+”表示增加;“-”表示减少。

D

A.四种蔗糖溶液浓度从小到大的顺序为丙、甲、丁、乙

B.正常情况下,马铃薯幼根细胞细胞液浓度大于物种$${{x}}$$

C.培养马铃薯幼苗和物种$${{x}}$$幼苗时,可选择与丙等浓度的营养液进行培养

D.当马铃薯幼根在丁内的质量不再变化时,水分子的跨膜运输停止

5、['动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 '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

正确率40.0%svg异常

B

A.该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

B.此时细胞内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

C.一段时间后,该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

D.血红蛋白会通过细胞膜进入外界溶液

6、['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 '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

正确率40.0%svg异常

A

A.图甲中①处溶液浓度小于②处溶液浓度,渗透平衡后,乙漏斗内外溶液浓度相同

B.图甲和图丙中都有半透膜,两者的本质区别是图丙细胞膜上有载体蛋白,使其具有选择透过性

C.若把图丙所示细胞放在略高于其细胞液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中,在显微镜下连续观察一段时间发现其发生了质壁分离,而后自动复原

D.若把图丙所示细胞放在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中,则图丁表示细胞体积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曲线

7、['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

正确率19.999999999999996%svg异常

D

A.$$\mathrm{h}_{1} > \mathrm{h}_{2} \,, \ \mathrm{M_{a}} > \mathrm{M_{b}}$$

B.$$\mathrm{h}_{1} > \mathrm{h}_{2}, \ \mathrm{M}_{\mathrm{a}} < \mathrm{M}_{\mathrm{b}}$$

C.$$\mathrm{h}_{1} < \mathrm{h}_{2}, \ \mathrm{M}_{\mathrm{a}} < \mathrm{M}_{\mathrm{b}}$$

D.$$\mathrm{h}_{1} < \mathrm{h}_{2} \,, \ \mathrm{M}_{\mathrm{a}} > \mathrm{M}_{\mathrm{b}}$$

8、['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

正确率60.0%svg异常

B

A.达到平衡时,水分子进出半透膜的速率相等

B.若向漏斗中滴入清水,则重新平衡时$${{m}}$$将增大

C.若向漏斗中加入蔗糖分子,则重新平衡时$${{m}}$$将增大

D.把$${{m}}$$段内的液体吸出后,重新平衡时$${{m}}$$将减小

9、['实验:探究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 '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 '细胞膜的功能与特点']

正确率19.999999999999996%svg异常

D

A.图一中的$${{S}_{1}}$$溶液浓度永远比$${{S}_{2}}$$溶液浓度高,故$${{△}{h}}$$将持续不断地升高

B.图一中的半透膜和图二所示结构均属于选择透过性膜

C.图二的$${{a}}$$可表示红细胞吸收葡萄糖,$${{b}}$$可表示肌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O}_{2}}$$

D.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过程中,图二结构与细胞壁之间为小于$$0. 3 \mathrm{g} / \mathrm{m l}$$的蔗糖溶液

10、['主动运输',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 '有氧呼吸']

正确率19.999999999999996%svg异常

D

A.植物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K}^{+}}$$的速率随土壤含氧量的变化

B.在适宜条件下,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的$${{A}{T}{P}}$$随$${{O}_{2}}$$浓度的变化

C.某一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洋葱表皮细胞吸水能力随时间的变化

D.在温度和$${{p}{H}}$$适宜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变化

1. 解析:

A. 错误。液面不再上升时,漏斗内溶液浓度仍高于外部(因静水压平衡渗透压差)。

B. 错误。蔗糖酶将蔗糖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烧杯中溶质应为两者混合物。

C. 正确。加酶后溶质总量增加,渗透压先升后降(小分子物质扩散),液面先升后降。

D. 错误。猪膀胱膜是半透膜,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两者性质不同。

2. 解析:

A. 正确。淀粉水解后$${B}$$处会出现还原糖(麦芽糖、葡萄糖)。

B. 错误。$${D}$$处碘液检测淀粉,颜色应为蓝色变浅(淀粉被分解)。

C. 正确。$${C}$$处淀粉减少,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时蓝色(试剂本身)逐渐变浅。

D. 错误。实验证明淀粉不能通过半透膜,但未体现选择性(如对比其他物质)。

3. 解析:

C. 人的红细胞无细胞壁,在蒸馏水中会吸水涨破。其他选项的细胞(如洋葱表皮细胞有细胞壁)形态变化不明显。

4. 解析:

A. 正确。根据质量变化判断浓度顺序:丙(吸水最多)$${<}$$甲(马铃薯平衡)$${<}$$丁$${<}$$乙(失水最多)。

B. 正确。相同条件下马铃薯吸水能力更强,说明细胞液浓度更高。

C. 正确。丙浓度下两者均吸水,适合培养。

D. 错误。质量不变时水分子仍动态进出,只是速率相等。

5. 解析:

C. 正确。图示红细胞收缩,说明外界溶液浓度高,细胞将失水质壁分离。

D. 错误。血红蛋白不能通过细胞膜。

6. 解析:

C. 正确。$${K^+}$$和$${NO_3^-}$$可被主动吸收,导致细胞液浓度升高后复原。

D. 错误。蔗糖溶液会导致质壁分离,细胞体积应减小(非丁曲线所示)。

7. 解析:

B. 正确。$${h_1 > h_2}$$说明$${a}$$侧溶质浓度更高,但$${M_a < M_b}$$($${a}$$侧溶质分子量小导致更多分子数)。

8. 解析:

B. 错误。加清水会降低漏斗浓度,$${m}$$减小。

C. 正确。加蔗糖分子增加渗透压,$${m}$$增大。

9. 解析:

B. 正确。半透膜和原生质层均具有选择透过性。

C. 错误。$${O_2}$$通过自由扩散(非载体蛋白$${b}$$)。

10. 解析:

A. 正确。$${K^+}$$吸收耗能,速率随$${O_2}$$增加而上升(有氧呼吸供能)。

D. 错误。底物浓度超过酶饱和量后速率不再变化,曲线应平缓。

题目来源于各渠道收集,若侵权请联系下方邮箱
高中知识点
其他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