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60.0%下列关于生物学研究的科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由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都是可信的,可以用来预测和判断
B.用差速离心法分离不同大小的细胞器时转速设置是由低到高
C.同位素标记法常用的同位素都有放射性
D.罗伯特森拍摄的细胞膜暗—亮—暗三层结构的电镜照片,属于物理模型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同位素标记法']正确率40.0%在遗传物质探索的过程中,赫尔希和蔡斯设计了$${{T}_{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C
A.该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为了获得$$3 5 \, \mathrm{S}$$标记的噬菌体,可用含$$3 5 \, \mathrm{S}$$的完全培养基培养T 2噬菌体
C.细菌裂解释放的噬菌体中,可检测到$$3 2 \, \bf P$$标记的$${{D}{N}{A}}$$,检测不到$$3 5 \, \mathrm{S}$$标记的蛋白质
D.用同位素$$3 5 \, \mathrm{S}$$标记的一组实验中,放射性少量出现在试管的下层,可能是侵染时间过短所致
4、['实验: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同位素标记法']正确率40.0%科学研究需要设计科学的实验方案,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A
A.以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为材料,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各种细胞器
B.设置有氧和无氧条件,用对比实验法探究酵母菌的呼吸类型
C.以$$1 4 \mathrm{C O}_{2}$$为原料,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光合作用过程中碳的转移途径
D.以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为材料,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法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5、['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同位素标记法']正确率40.0%下列几位科学家的相关探究实验中,所用技术方法不同于其他三位的是 ( )
C
A.卡尔文探究碳元素在光合作用中转移途径
B.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C.恩格尔曼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D.科学家探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途径
6、['同位素标记法']正确率40.0%下列科学研究过程中没有用到同位素标记法的是()
D
A.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B.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
C.卡尔文利用小球藻探究光合作用中碳的转移途径
D.证明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的人鼠细胞融合实验
7、['信息的种类及特点', '基因与DNA的关系', '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 '同位素标记法']正确率40.0%$${{1}{9}{3}{7}}$$年,俄国学者提出了“成花素”假说,认为植物叶片接受光刺激后,能合成成花素,成花素经过运输到达芽的顶端,诱导花器官的形成。$${{1}{9}{7}{0}}$$年后,人们才检测到成花素的化学本质是一种叫作$${{F}{T}}$$的蛋白质。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叶片接受光刺激合成成花素的这一过程体现了物理信息对生物的影响
B.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可获得成花素合成和运输途径的直接证据
C.可利用斐林试剂对成花素的化学本质进行鉴定
D.能翻译出$${{F}{T}}$$的基因存在于植株的每个细胞中
8、['同位素标记法']正确率40.0%同位素标记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下列研究中哪些用到了同位素标记的方法$${①}$$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②}$$人细胞和小鼠细胞的融合实验$${③}$$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④}$$$${{D}{N}{A}}$$半保留复制的证明$${⑤}$$$${{T}_{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 )
B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
9、['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同位素标记法']正确率60.0%赫尔希和蔡斯在研究$${{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用以标记$${{D}{N}{A}}$$的元素为()
C
A.氮
B.氢
C.磷
D.硫
10、['建构模型', '假说演绎法', '同位素标记法']正确率40.0%下列有关生物科学研究方法和相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差速离心法: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分离和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
B.模型构建法:$${{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研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
C.假说-演绎法:基因分离定律的发现和果蝇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发现
D.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光合作用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中相关物质的来源与去路
1、下列关于生物学研究的科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B)。
A. 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不一定可信,不能直接用于预测和判断
B. 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器时,转速由低到高依次分离不同大小的细胞器
C. 同位素标记法使用的同位素不一定都有放射性,如$$^{14}C$$有放射性,但$$^{15}N$$没有
D. 罗伯特森拍摄的电镜照片属于实物证据,不是物理模型
2、在遗传物质探索的过程中,赫尔希和蔡斯设计了$$T_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C)。
A. 该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是主要遗传物质
B. 噬菌体是病毒,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需用细菌培养
C. $$^{32}P$$标记$$DNA$$会进入细菌,子代噬菌体可检测到;$$^{35}S$$标记蛋白质不进入细菌,子代检测不到
D. $$^{35}S$$标记组放射性主要在上清液,下层出现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4、科学研究需要设计科学的实验方案,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A)。
A. 人体成熟红细胞无细胞器,不能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器
B. 设置有氧和无氧条件探究酵母菌呼吸类型是对比实验
C. 用$$^{14}CO_2$$研究碳的转移途径是同位素示踪法的正确应用
D. 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观察$$DNA$$和$$RNA$$分布是正确方法
5、下列几位科学家的相关探究实验中,所用技术方法不同于其他三位的是(C)。
A. 卡尔文使用同位素标记法
B. 鲁宾和卡门使用同位素标记法
C. 恩格尔曼使用水绵和好氧细菌,依靠观察氧气产生位置,未用同位素标记
D. 分泌蛋白研究使用同位素标记法
6、下列科学研究过程中没有用到同位素标记法的是(D)。
A. 使用$$^{32}P$$和$$^{35}S$$标记
B. 使用$$^{18}O$$标记水
C. 使用$$^{14}C$$标记$$CO_2$$
D. 人鼠细胞融合实验使用荧光标记,未用同位素标记
7、1937年,俄国学者提出了"成花素"假说。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C)。
A. 光刺激是物理信息,正确
B. 同位素标记可追踪蛋白质合成运输途径,正确
C. $$FT$$是蛋白质,应用双缩脲试剂鉴定,斐林试剂用于还原糖
D. 每个细胞都有全套基因,正确
8、同位素标记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下列研究中哪些用到了同位素标记的方法(B)。
① 分泌蛋白合成运输——使用$$^{3}H$$标记氨基酸
② 人鼠细胞融合——使用荧光标记,未用同位素
③ 光合作用氧气来源——使用$$^{18}O$$标记水
④ $$DNA$$半保留复制——使用$$^{15}N$$标记
⑤ $$T_2$$噬菌体侵染——使用$$^{32}P$$和$$^{35}S$$标记
正确的是①③④⑤
9、赫尔希和蔡斯在研究$$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用以标记$$DNA$$的元素为(C)。
$$DNA$$含磷不含硫,用$$^{32}P$$标记;蛋白质含硫不含磷,用$$^{35}S$$标记
10、下列有关生物科学研究方法和相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
A. 叶绿体色素分离用纸层析法,不是差速离心法
B. $$DNA$$双螺旋结构是物理模型,种群数量变化是数学模型
C. 基因分离定律和果蝇白眼基因定位都用了假说-演绎法
D. 光合作用研究使用了同位素标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