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60.0%下列有关科学家的经典研究中,采取了同位素示踪法的是()
① 恩格尔曼发现光合作用的部位
② 萨克斯发现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
③ 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_{2}}$$来自水
④ 卡尔文探明了$${{C}{O}_{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
A
A.③④
B.②④
C.①②
D.①③
2、['实验: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实验:观察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同位素标记法']正确率60.0%下列对应的研究方法和实例中,错误的是()
B
A.同位素标记法——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B.样方法——估算样地中物种丰富度
C.染色法——对洋葱根尖使用改良的苯酚品红溶液
D.模型法——模拟配子多样性实验中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3、['同位素标记法']正确率60.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学的研究方法是科研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下列研究方法对应错误的是()
C
A.分离细胞器利用了差速离心法
B.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C.研究动物细胞融合,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D.证明$${{D}{N}{A}}$$的半保留复制,利用了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同位素示踪技术
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核酸的种类及分布', '同位素标记法']正确率40.0%同位素标记法是生物学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用$$3 5 \, \mathrm{S}$$标记噬菌体,证明$${{D}{N}{A}}$$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B.用$$\mathrm{^{1 8} O}$$分别标记$$\mathrm{H_{2} O}$$,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的$${{O}_{2}}$$来自$${{H}_{2}{O}}$$
C.将$${{H}^{3}}$$标记的尿苷导人叶肉细胞内,最后在细胞核、叶绿体中都能检测到放射性
D.卡尔文追踪检测$${}^{1 4} \mathrm{C O}_{2}$$在小球藻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的途径时,发现了卡尔文循环
5、['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综合', '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同位素标记法']正确率40.0%下列对同位素标记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用$$\mathrm{^{1 5} N}$$标记氨基酸,在细胞膜上不会检测到$$\mathrm{^{1 5} N}$$
B.用$$\mathrm{^{1 8} O}$$标记$${{C}{O}_{2}}$$可探究光合作用中$${{O}_{2}}$$的来源
C.小鼠吸入$$\mathrm{^{1 8} O}$$后,细胞中的$${{H}_{2}{O}}$$和$${{C}{O}_{2}}$$中均可检测到$$\mathrm{^{1 8} O}$$
D.用$$\mathrm{^{1 4} \, C}$$标记$${{C}{O}_{2}}$$叶肉细胞中的$${{C}_{5}}$$中不可能有$$\mathrm{^{1 4} \, C}$$
6、['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DNA分子复制的过程', '同位素标记法']正确率40.0%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生物学过程,错误的是 ( )
D
A.利用$$\mathrm{^{1 5} N}$$标记亲代$${{D}{N}{A}}$$,探究$${{D}{N}{A}}$$的复制方式
B.利用$$3 2 \mathrm{P}$$标记尿嘧啶核糖核苷酸,追踪$${{R}{N}{A}}$$合成
C.利用$${^{3}{H}}$$标记亮氨酸,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
D.利用$$\mathrm{^{1 4} \, C}$$标记蛋白质和$${{D}{N}{A}}$$,探究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7、['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同位素标记法']正确率60.0%赫尔希和蔡斯在研究$${{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用以标记$${{D}{N}{A}}$$的元素为()
C
A.氮
B.氢
C.磷
D.硫
8、['同位素标记法']正确率19.999999999999996%同位素标记法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作为示踪剂对研究对象进行标记的微量分析方法,生物学上经常使用的同位素是组成原生质的主要元素,即$$\mathrm{H. ~ N. ~ C. ~ S. ~ P}$$和$${{O}}$$等的同位素。下列与同位素有关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D
A.给水稻提供$$1 4 \mathrm{C O}_{2}$$,根细胞在缺氧环境有可能出现$$\mathrm{^{1 4} C_{2} H_{5} O H}$$
B.给小麦提供$$1 4 \mathrm{C O}_{2}$$,则$$\mathrm{^{1 4} \, C}$$的转移途径是:$$1 4 \mathrm{C O}_{2}$$→$$1 4 \mathrm{C}_{3}$$→($$\mathrm{^{1 4} C H_{2} O}$$)
C.科学家利用$${^{3}{H}}$$标记亮氨酸研究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D.小鼠吸入$${}^{1 8} \mathrm{O}_{2}$$后,立即检测则在尿液、呼出的气体中有可能分别检测到含有$$\mathrm{H}_{2}^{1 8} \mathrm{O}$$、$$\mathrm{C}^{1 8} \, \mathrm{O_{2}}$$
9、['细胞器的种类、结构和功能', '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同位素标记法']正确率40.0%svg异常,非svg图片
C
A.图中的$$\mathrm{a, ~ b, ~ c}$$三条曲线所指代的细胞器分别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B.与乳腺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密切相关的具膜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C.乳腺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不能体现膜在结构上的联系
D.$$3 5 \, \mathrm{S}$$在细胞各个结构间移动的先后顺序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10、['光合作用原理——光反应、暗反应及其区别与联系', '同位素标记法']正确率40.0%用$$1 4 \mathrm{C O}_{2}$$示踪,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在下列分子中的转移途径是 ()
C
A.$$1 4 \mathrm{C O}_{2}$$$${{→}}$$ 叶绿素$${{→}}$$ $${{A}{D}{P}}$$
B.$$1 4 \mathrm{C O}_{2}$$$${{→}}$$$$\mathrm{N A D P H}$$$${{→}}$$ 三碳糖
C.$$1 4 \mathrm{C O}_{2}$$$${{→}}$$ 三碳酸$${{→}}$$ 三碳糖
D.$$1 4 \mathrm{C O}_{2}$$$${{→}}$$ 叶绿素$${{→}}$$ $${{A}{D}{P}}$$
1. 正确答案:A.③④
解析:
① 恩格尔曼使用水绵和好氧细菌实验,通过观察需氧菌聚集部位判断光合作用场所,未使用同位素示踪法
② 萨克斯通过叶片遮光与曝光处理,碘液检测淀粉,未使用同位素示踪法
③ 鲁宾和卡门使用$$^{18}O$$分别标记$$H_2O$$和$$CO_2$$,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_2$$来自水,使用了同位素示踪法
④ 卡尔文使用$$^{14}C$$标记$$CO_2$$,追踪碳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发现了卡尔文循环,使用了同位素示踪法
2. 正确答案:B.样方法——估算样地中物种丰富度
解析:
A. 正确:赫尔希和蔡斯使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B. 错误:样方法用于估算种群密度,而非物种丰富度(物种数)
C. 正确:改良苯酚品红溶液是染色体染色的常用试剂
D. 正确:模拟实验中用染色体模型演示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3. 正确答案:C.研究动物细胞融合,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解析:
A. 正确:差速离心法利用不同转速分离细胞器
B. 正确:研究分泌蛋白使用$$^{3}H$$标记亮氨酸追踪合成与分泌过程
C. 错误:动物细胞融合研究主要使用荧光标记或病毒诱导等方法,不依赖同位素标记
D. 正确:梅塞尔森-斯塔尔实验使用$$^{15}N$$标记和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证明DNA半保留复制
4. 正确答案:A.用$$^{35}S$$标记噬菌体,证明DNA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解析:
A. 错误:$$^{35}S$$标记蛋白质外壳,证明蛋白质未进入细菌,间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DNA本身未被$$^{35}S$$标记
B. 正确:鲁宾和卡门实验使用$$^{18}O$$标记$$H_2O$$,证明$$O_2$$来自水
C. 正确:尿苷是RNA合成前体,$$^{3}H$$标记后在细胞核(转录)和叶绿体(自身DNA表达)中均可检测
D. 正确:卡尔文使用$$^{14}CO_2$$追踪碳途径,发现卡尔文循环
5. 正确答案:C.小鼠吸入$$^{18}O_2$$后,细胞中的$$H_2O$$和$$CO_2$$中均可检测到$$^{18}O$$
解析:
A. 错误:氨基酸参与膜蛋白合成,细胞膜上可检测到$$^{15}N$$
B. 错误:$$^{18}O$$标记$$CO_2$$用于探究碳途径,$$O_2$$来源需标记$$H_2O$$
C. 正确:$$^{18}O_2$$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生成$$H_2^{18}O$$,后者又可参与呼吸产生$$C^{18}O_2$$
D. 错误:$$CO_2$$固定时$$^{14}C$$进入$$C_3$$化合物,再生阶段$$C_5$$中可能含有$$^{14}C$$
6. 正确答案:D.利用$$^{14}C$$标记蛋白质和DNA,探究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解析:
A. 正确:梅塞尔森-斯塔尔实验使用$$^{15}N$$标记DNA研究复制方式
B. 正确:尿嘧啶核糖核苷酸是RNA合成前体,$$^{32}P$$标记可追踪RNA合成
C. 正确:$$^{3}H$$标记亮氨酸可追踪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路径
D. 错误:噬菌体实验应分别用$$^{32}P$$标记DNA和$$^{35}S$$标记蛋白质,$$^{14}C$$不能区分DNA和蛋白质
7. 正确答案:C.磷
解析:赫尔希和蔡斯使用$$^{32}P$$标记DNA(磷存在于磷酸基团),$$^{35}S$$标记蛋白质(硫存在于甲硫氨酸和半胱氨酸)
8. 正确答案:B.给小麦提供$$^{14}CO_2$$,则$$^{14}C$$的转移途径是:$$^{14}CO_2$$ → $$^{14}C_3$$ → ($$^{14}CH_2O$$)
解析:
A. 正确:$$^{14}CO_2$$经光合作用形成$$^{14}C$$标记有机物,无氧呼吸可能产生$$^{14}C_2H_5OH$$
B. 错误:完整途径应为$$^{14}CO_2$$ → $$C_5$$ → $$C_3$$ → ($$CH_2O$$),$$C_3$$接受$$CO_2$$前$$C_5$$已存在
C. 正确:$$^{3}H$$标记亮氨酸可示踪分泌蛋白合成运输过程
D. 正确:$$^{18}O_2$$参与呼吸作用生成$$H_2^{18}O$$,经排泄形成尿液,$$H_2^{18}O$$参与代谢可产生$$C^{18}O_2$$
9. 正确答案:C.乳腺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不能体现膜在结构上的联系
解析:
A. 正确:分泌蛋白合成中放射性依次出现在核糖体(a)、内质网(b)、高尔基体(c)
B. 正确:内质网加工、高尔基体修饰、线粒体供能,均与分泌蛋白密切相关
C. 错误:内质网与高尔基体间通过囊泡联系,体现膜结构上的联系
D. 正确:$$^{35}S$$标记氨基酸,在分泌蛋白途径中按此顺序移动
10. 正确答案:C.$$^{14}CO_2$$ → 三碳酸 → 三碳糖
解析:卡尔文循环中$$CO_2$$首先与$$C_5$$结合生成$$C_3$$(三碳酸),随后$$C_3$$被还原为三碳糖(如甘油醛-3-磷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