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60.0%用 $${{3}}$$$${{H}}$$标记尿嘧啶后合成核糖核苷酸培养甲组洋葱的根尖、 $${{3}}$$$${{H}}$$标记胸腺嘧啶后合成脱氧核苷酸培养乙组洋葱的根尖,一段时间后用甲基绿吡罗红染液染色。实验结果预测正确的是()
A
A.甲组分生区细胞中红色区域可检测到强放射性
B.甲组成熟区细胞中绿色区域可检测到强放射性
C.乙组分生区细胞中红色区域可检测到强放射性
D.乙组成熟区细胞中绿色区域可检测到强放射性
2、['实验: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正确率60.0%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用甲基绿溶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呈绿色的结构是()
D
A.叶绿体
B.线粒体
C.细胞质
D.细胞核
3、['实验: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正确率60.0%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A.需要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
B.该实验的步骤是:制片→水解→染色→冲洗→观察
C.酒精灯烘干载玻片,可迅速固定细胞
D.用高倍镜能清楚地看到呈绿色的染色体和呈红色的$${{R}{N}{A}}$$
4、['实验: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正确率40.0%下列关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该实验用口腔上皮细胞而不用叶肉细胞,是因为叶肉细胞不含$${{R}{N}{A}}$$
B.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不利于染色剂进入细胞
C.染色时先用甲基绿染色,再滴加吡罗红染色
D.观察时应选择染色均匀、色泽较浅的区域
5、['实验: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正确率40.0%下列有关生物学中物质鉴定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甲基绿使$${{D}{N}{A}}$$呈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红色;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是混合染色剂,使用时应现配现用
B.斐林试剂用于鉴定还原糖的存在,使用时应现配现用
C.双缩脲试剂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存在,使用时应先加$${{N}{a}{O}{H}}$$,再滴加等量$$\mathrm{C u S O_{4}}$$
D.在A、B、C选项所述的实验中有两个需注意水浴保温
6、['实验: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细胞膜的成分']正确率40.0%有关细胞膜的制备方法和成分分析,错误的是()
D
A.猪血的成熟红细胞可以用于制备纯净的细胞膜
B.兔血的红细胞不宜用于制作$${{“}}$$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材料
C.制备细胞膜时滴加蒸馏水使红细胞涨破
D.蛋白质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所以细胞膜中蛋白质含量最多
7、['实验: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正确率60.0%在做“观察$$\mathrm{D N 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时,需要用到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下列关于盐酸的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增大细胞膜的通透性
B.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C.调节染色剂的$${{p}{H}}$$
D.使染色质中的DNA和蛋白质分离
8、['实验: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观察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 '实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 '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正确率60.0%染色是生物实验常用的方法。下列关于染色的描述,正确的是 ( )
B
A.观察线粒体,需要把烘干处理的口腔上皮细胞放在健那绿染液中染色
B.观察细胞中的脂肪,需要把苏丹III染液直接滴到载玻片上的花生子叶薄片
C.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需要把解离后的根尖直接放到龙胆紫染液中染色
D.观察$${{D}{N}{A}}$$、$${{R}{N}{A}}$$分布,需要直接将口腔上皮细胞放入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液中染色
9、['实验: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显微镜的使用', '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正确率40.0%以下关于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
D
A.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把实验材料换成细菌或蓝藻,实验现象也相同
B.西瓜汁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可用作还原糖鉴定的替代材料
C.脂肪鉴定中发现满视野都呈现橘黄色,于是滴$${{1}{~}{2}}$$滴$${{5}{0}{\%}}$$的盐酸洗去多余的染液
D.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实验中,若在$${{5}{0}}$$×物镜下的视野中均匀分布有大小一致的$${{2}{0}}$$个细胞,则换用$${{1}{0}{0}}$$×物镜后,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是$${{5}}$$个
10、['实验: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观察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 '实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正确率40.0%在生物学实验过程中有些细胞需要保持活性,有些细胞已经死亡,下列实验中细胞为活细胞的是()
C
A.经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剂染色后的口腔上皮细胞,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为红色
B.台盼蓝染液染色后的口腔上皮细胞,细胞呈蓝色
C.健那绿染液染色后的口腔上皮细胞,线粒体为蓝绿色,细胞质接近无色
D.龙胆紫染液染色后的植物细胞,细胞中的染色体被染成紫色
1. 正确答案:A
解析:甲组用 $$^{3}H$$ 标记尿嘧啶合成核糖核苷酸,尿嘧啶是 RNA 特有碱基,因此放射性标记会出现在 RNA 中。甲基绿吡罗红染色中,RNA 被染成红色。分生区细胞分裂旺盛,RNA 合成活跃,因此红色区域可检测到强放射性。成熟区细胞 RNA 合成较少;乙组标记胸腺嘧啶(DNA 特有碱基),但绿色区域(DNA)在分生区更明显,但选项 C 和 D 描述错误。
2. 正确答案:D
解析:甲基绿特异性染色 DNA,在真核细胞中 DNA 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因此细胞核呈绿色。叶绿体和线粒体含少量 DNA,但染色后主要显色区域仍是细胞核;细胞质含 RNA,应被吡罗红染成红色。
3. 正确答案:C
解析:酒精灯烘干载玻片可迅速杀死并固定细胞,防止细胞脱落。A 错误,需用蒸馏水冲洗而非酒精;B 错误,正确步骤为:制片→水解→冲洗→染色→观察;D 错误,高倍镜下看不到染色体,仅见 DNA 和 RNA 的分布颜色。
4. 正确答案:D
解析:观察时应选择染色均匀、色泽较浅的区域,以避免过度染色影响观察。A 错误,叶肉细胞含 RNA,但叶绿体色素干扰;B 错误,盐酸增大膜通透性,利于染色剂进入;C 错误,甲基绿和吡罗红为混合染色剂,同时使用。
5. 正确答案:D
解析:A、B、C 描述正确。D 错误,只有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需水浴加热,双缩脲试剂和甲基绿吡罗红染色无需水浴。
6. 正确答案:D
解析:细胞膜中蛋白质含量最多错误,脂质是细胞膜主要成分。A 正确,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和细胞器,膜纯净;B 正确,兔血红细胞有核,干扰 DNA 和 RNA 观察;C 正确,蒸馏水导致红细胞渗透涨破。
7. 正确答案:C
解析:盐酸作用包括:增大细胞膜通透性(A)、加速染色剂进入(B)、使 DNA 和蛋白质分离(D),但调节 pH 不是主要作用,错误。
8. 正确答案:B
解析:B 正确,苏丹 III 染脂肪可直接滴加。A 错误,观察线粒体需用活细胞,不能烘干;C 错误,解离后需漂洗再染色;D 错误,需先水解和冲洗再染色。
9. 正确答案:D
解析:D 正确,放大倍数加倍,视野细胞数变为原来的 $$1/4$$($$50 \times$$ 到 $$100 \times$$,面积比 $$1:4$$,细胞数 $$20/4=5$$)。A 错误,原核细胞无典型细胞核,现象不同;B 错误,西瓜汁有颜色干扰;C 错误,应用 $$50\%$$ 酒精洗去浮色。
10. 正确答案:C
解析:C 正确,健那绿染线粒体需活细胞,染色后线粒体显蓝绿色。A、B、D 中细胞均经固定或死亡处理:A 中甲基绿吡罗红染色需盐酸处理;B 中台盼蓝染死细胞;D 中龙胆紫染色前需解离杀死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