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19.999999999999996%svg异常,非svg图片
C
A.培养皿、固体培养基和滤膜均需进行消毒处理
B.对上、下层活菌计数时应采用显微镜直接计数
C.由甲、乙、丙三组结果可推测$${{t}{c}{i}{l}}$$蛋白能够中和$${{t}{c}{e}{l}}$$蛋白的毒性
D.野生型细菌$${{X}}$$在与$$\mathrm{t c e l-t c i l}$$双突变体和$${{t}{c}{e}{l}}$$突变体的竞争中均占优势
2、['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正确率40.0%svg异常,非svg图片
C
A.每个血细胞计数板中部有$${{2}}$$条下凹的槽、$${{1}}$$个计数室
B.该计数板的一个计数室中有$${{1}{6}}$$个中方格
C.若仅依据图示结果,可以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密度为$${{3}{.}{{5}{×}{{1}{0}^{9}}}}$$个$$\mathrm{\cdot m L}^{-1}$$
D.滴加培养液后应立即计数,以防止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
3、['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 '实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正确率40.0%svg异常,非svg图片
C
A.A
B.B
C.C
D.D
4、['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正确率40.0%svg异常,非svg图片
A
A.油田淤泥样品需要做灭菌处理
B.该方案中添加$${{C}{N}{F}{M}}$$的培养基是典型的选择培养基
C.平板培养是为了筛选出目标微生物
D.咔唑浓度最低的锥形瓶内为目标微生物
5、['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 '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技术']正确率60.0%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纯化大肠杆菌,经培养后发现培养基上出现多种菌落,不可能的原因是 ( )
B
A.培养基制备过程中被杂菌污染
B.使用涂布器时未将菌液涂布均匀
C.接种过程中,无菌操作不符合要求
D.系列稀释时,未在酒精灯火焰附近操作
6、['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正确率40.0%某一种细菌株要从环境中吸取现成的亮氨酸($${{2}{0}}$$种氨基酸中的一种)才能生长,此菌株对链霉素敏感。实验者用诱变剂处理此菌株,想筛选出表中细菌菌株类型。根据实验年目的,选用的培养基类型是 ( )
注:$${{L}}$$:亮氨酸$${{S}}$$:链霉素 “+”:加入 “—”:不加入$${{B}}$$
选项 | 筛选出不需要亮氨酸的菌株 | 筛选出抗链霉素的菌株 | 筛选出不需要亮氨酸的抗链霉素的菌株 |
A | $${{L}}$$ + $${{S}}$$ + | $${{L}}$$ — $${{S}}$$ — | $${{L}}$$ + $${{S}}$$ - |
B | $${{L}}$$ - $${{S}}$$ — | $${{L}}$$ + $${{S}}$$ + | $${{L}}$$ — $${{S}}$$ + |
C | $${{L}}$$ — $${{S}}$$ + | $${{L}}$$ + $${{S}}$$ + | $${{L}}$$ — $${{S}}$$ — |
D | $${{L}}$$ + $${{S}}$$ — | $${{L}}$$ — $${{S}}$$ — | $${{L}}$$ + $${{S}}$$ + |
B
A.A
B.B
C.C
D.D
7、['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正确率60.0%下列关于菌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
A.每个菌落由多种细菌组成,相当于生物群落
B.菌落在液体培养基中才能形成,相当于种群
C.菌落特征是鉴定细菌种类的重要依据
D.球菌菌落与杆菌菌落相比,大小和边缘形状都相同
8、['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正确率60.0%下列不属于菌种计数方法的是()
A
A.平板划线法
B.稀释涂布平板法
C.镜检法
D.滤膜法
9、['实验: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正确率40.0%下列关于测定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
D
A.第一次测定某种细菌的数量,可以将$$1 0^{1} \sim1 0^{7}$$倍的稀释液分别涂布到平板上培养
B.一般选用$$1 0^{3} \sim1 0^{7}$$倍的稀释液分别涂布
C.测定真菌的数量,一般选用$${{1}{0}^{3}}$$、$${{1}{0}^{4}}$$和$${{1}{0}^{5}}$$倍稀释
D.统计菌落数目时,稀释涂布平板法需要设置重复组
10、['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正确率40.0%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来统计样品中尿素分解菌的数目,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往往要设置对照实验,对于对照组的要求不包括以下哪项 ( )
D
A.对照组培养基也严格灭菌,且不接种任何微生物
B.对照组和实验组培养基放在相同条件下培养
C.所用培养基成分及$${{p}{H}}$$大小完全与实验组一致
D.培养基的量的大小与实验组必须绝对相同
1. 题目分析:该题涉及微生物实验中的消毒处理和蛋白毒性中和实验。
A选项错误:培养皿、固体培养基和滤膜需要进行灭菌处理而非消毒,消毒无法完全消除所有微生物。
B选项错误:对活菌计数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滤膜法,显微镜直接计数无法区分死菌和活菌。
C选项正确:通过甲、乙、丙三组实验对比,可推断$$t_{cil}$$蛋白能够中和$$t_{cel}$$蛋白的毒性。
D选项错误:根据实验结果,野生型细菌$$X$$在与$$tcel-tcil$$双突变体竞争中占优势,但与$$t_{cel}$$突变体竞争时不一定占优势。
答案:C
2. 题目分析:该题考查血细胞计数板的结构和酵母菌计数方法。
A选项错误:血细胞计数板中部有2条槽,但形成2个计数室而非1个。
B选项错误:一个计数室有16个中方格,但每个中方格又分为25个小方格,共400个小格。
C选项正确:依据图示16个中方格总菌数为56个,计算得密度为$$3.5 \times 10^9$$个$$\cdot mL^{-1}$$。
D选项错误:滴加培养液后需静置片刻,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计数,立即计数会导致误差。
答案:C
3. 题目分析:由于缺少具体实验内容,无法确定正确选项。需根据图像信息判断,但题目中svg异常,建议结合实验上下文选择。
答案:无法确定
4. 题目分析:该题涉及油田淤泥微生物筛选实验。
A选项错误:油田淤泥样品不应灭菌,否则会杀死目标微生物。
B选项正确:添加$$CNFM$$的培养基是选择培养基,用于筛选特定微生物。
C选项正确:平板培养是为了分离和筛选目标微生物。
D选项错误:咔唑浓度最低的锥形瓶内降解能力最强,但不一定是目标微生物,需进一步鉴定。
答案:B
5. 题目分析:该题考查稀释涂布平板法纯化大肠杆菌时出现杂菌污染的原因。
A选项可能:培养基被杂菌污染会导致多种菌落。
B选项不可能:涂布不均匀会导致菌落分布不均,但不会引入杂菌。
C选项可能:无菌操作不符合要求会导致杂菌污染。
D选项可能:未在火焰附近操作会增加杂菌污染风险。
答案:B
6. 题目分析:该题考查选择培养基的设计,用于筛选特定突变菌株。
筛选不需要亮氨酸的菌株:培养基中应不加入亮氨酸($$L$$—),但加入链霉素($$S$$+)与否不影响。
筛选抗链霉素的菌株:培养基中应加入链霉素($$S$$+),亮氨酸($$L$$+)与否不影响。
筛选不需要亮氨酸且抗链霉素的菌株:培养基中应不加入亮氨酸($$L$$—)且加入链霉素($$S$$+)。
根据表格,B选项符合上述要求:$$L$$—$$S$$+对应筛选不需要亮氨酸的抗链霉素菌株。
答案:B
7. 题目分析:该题考查菌落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A选项错误:一个菌落通常由一个细菌繁殖形成,属于纯种,相当于种群而非群落。
B选项错误: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液体培养基中形成菌膜或沉淀。
C选项正确:菌落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特征是鉴定细菌种类的重要依据。
D选项错误:球菌和杆菌菌落的大小和边缘形状通常不同。
答案:C
8. 题目分析:该题考查菌种计数方法。
A选项正确:平板划线法用于分离纯化菌种,不能用于计数。
B选项错误:稀释涂布平板法是一种常用的菌种计数方法。
C选项错误:镜检法(如血细胞计数板)可直接计数微生物数量。
D选项错误:滤膜法也是一种菌种计数方法,尤其适用于水样等。
答案:A
9. 题目分析:该题考查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的测定方法。
A选项错误:第一次测定应选择较宽的稀释范围,如$$10^1 \sim 10^7$$倍,但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B选项正确:一般选用$$10^3 \sim 10^7$$倍稀释液进行涂布,以保证菌落数在30-300之间。
C选项错误:真菌数量一般选用$$10^2$$、$$10^3$$和$$10^4$$倍稀释,因真菌数量通常较少。
D选项正确:稀释涂布平板法需要设置重复组以提高准确性。
答案:B
10. 题目分析:该题考查稀释涂布平板法实验对照组的设置要求。
A选项正确:对照组培养基需严格灭菌且不接种任何微生物,以检验培养基是否污染。
B选项正确:对照组和实验组应在相同条件下培养,以消除环境因素影响。
C选项正确:培养基成分及$$pH$$应与实验组完全一致,确保可比性。
D选项错误:培养基的量不必绝对相同,只要符合实验要求即可,通常用量一致但非绝对。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