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学 生物技术与工程发酵工程

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发酵工程知识点回顾进阶单选题自测题答案-福建省等高中生物,平均正确率55.99999999999999%

2025-09-29
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发酵工程知识点回顾进阶单选题自测题答案-福建省等高中生物,平均正确率55.99999999999999%
1、['实验:探究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 '实验:设计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实验: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变化']

正确率60.0%下列有关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

A.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实验中,生根的数量和长度是因变量

B.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需要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吸取酵母菌培养液进行检测

C.血球计数板在使用后要清洗干净,可用试管刷小心刷洗

D.制作好的生态瓶应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并且定期打开瓶盖,确保氧气的供应

2、['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 '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技术']

正确率60.0%$${{D}{M}{F}}$$$${{(}}$$一种含碳有机物$${{)}}$$是一种优良的工业溶剂和有机合成材料,它广泛应用于制革、医药、农药等多个生产行业。含$${{D}{M}{F}}$$的废水毒性大,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某实验小组筛选分离得到能够高效降解$${{D}{M}{F}}$$的细菌,用于$${{D}{M}{F}}$$的降解。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D

A.分离高效降解$${{D}{M}{F}}$$的菌株所用的培养基可以是液体培养基或固体培养基

B.可采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对细菌进行分离并计数

C.利用平板划线法接种时,灼烧接种环的次数等于划线次数

D.无菌技术可以避免操作者被有害微生物感染,实验结束后的培养基不能直接丢弃

3、['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

正确率60.0%下列关于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的操作,错误的是(

B

A.两次划线之间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

B.不同浓度的菌液经涂布后均可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形成单菌落

C.在获取菌种前和接种完毕后均要将试管口通过火焰

D.同一浓度的稀释液应至少涂布三个平板

5、['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

正确率60.0%下列关于划线分离法原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C

A.划线过程中,接种环上的菌液逐渐减少

B.划线最后部分的细菌间的距离加大

C.在适宜条件下,由多个细胞分裂繁殖产生的新细胞聚集而成的菌落为单菌落

D.将单菌落接种到试管斜面上,培养后形成的菌群就是由一个细菌产生的后代

6、['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

正确率60.0%培养基中营养物质的浓度及比例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微囊藻生长最好的氮磷比是(

B

A.$${{0}{.}{4}{5}}$$

B.$${{4}{.}{5}}$$

C.$${{3}}$$∶$${{1}}$$

D.$${{4}}$$∶$${{1}}$$

7、['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

正确率60.0%在寻找目的菌株时,要根据它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到相应的环境中去寻找,下列不属于厌氧细菌生存环境的是(

C

A.土壤深层

B.人或动物体内寄生

C.真空

D.池塘淤泥

9、['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

正确率40.0%淀粉酶可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获得,生产菌株在含有淀粉的固体培养基上可释放淀粉酶分解淀粉,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为了提高酶的产量,研究人员欲利用诱变育种的方法获得能产生较多淀粉酶的菌株。下列实验步骤中不正确的是(

D

A.将生产菌株分为两组,实验组用一定剂量的诱变剂处理,对照组不做处理

B.制备含水、淀粉、氮源和无机盐等成分的固体培养基,并进行灭菌处理

C.把实验组的菌株接种于多个配制好的培养基中,同时接种对照组,在相同条件下培养

D.观察两组菌株的菌落周围是否出现透明圈,选出有透明圈的菌株即为所需菌株

10、['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

正确率60.0%关于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A.高压蒸汽灭菌结束时,打开放气阀使压力表指针回到零后开启锅盖

B.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的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上

C.为了防止污染,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后应趁热快速挑取菌落

D.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时,不可划破固体培养基的表面

1. 正确答案:A

解析:

A正确: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作用的实验中,调节剂浓度是自变量,生根数量和长度是因变量

B错误:从静置培养瓶吸取培养液会导致计数不准确,应振荡摇匀后取样

C错误:血球计数板不能用试管刷刷洗,应用清水冲洗后晾干

D错误:生态瓶应密封,不能定期打开瓶盖

2. 正确答案:D

解析:

A错误:分离菌株必须用固体培养基才能获得单菌落

B错误:平板划线法不能用于计数,只能用于分离

C错误:灼烧接种环次数比划线次数多一次(第一次划线前也要灼烧)

D正确:无菌技术具有双向保护作用,使用后的培养基需灭菌处理

3. 正确答案:B

解析:

A正确:两次划线间灼烧是为了杀死残留菌种,确保后续划线菌种来自前一次划线末端

B错误:只有适宜浓度的菌液才能形成单菌落,浓度过高会产生菌苔

C正确:试管口通过火焰可形成无菌区域,防止污染

D正确:设置重复组可减少实验误差

5. 正确答案:C

解析:

A正确:划线过程中菌液逐渐减少,菌体密度逐渐降低

B正确:划线末端菌体间距加大,容易形成单菌落

C错误:单菌落是由单个细胞繁殖形成的菌落

D正确:单菌落接种后形成的菌群是纯培养物

6. 正确答案:D

解析:

微囊藻生长最佳氮磷比为$$4:1$$,此时藻类生长速率最快

A $$0.45$$ 比值过小

B $$4.5$$ 不是标准比值表示

C $$3:1$$ 不是最佳比例

7. 正确答案:C

解析:

A土壤深层:缺氧环境,适合厌氧菌

B体内寄生:某些部位为厌氧环境

C真空:没有生命活动所需条件,不属于自然生存环境

D池塘淤泥:缺氧环境,适合厌氧菌

9. 正确答案:D

解析:

A正确:设置对照是诱变育种的必要步骤

B正确:培养基成分合理,灭菌处理必要

C正确:相同条件下培养保证实验可比性

D错误:应选择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值大的菌株

10. 正确答案:D

解析:

A错误:应待压力降至零后再稍等片刻开启锅盖

B错误:倒平板时皿盖不能完全打开,应留缝隙

C错误:接种环应冷却后再挑取菌落,避免烫死菌种

D正确:划破培养基会影响菌落生长和分离效果

题目来源于各渠道收集,若侵权请联系下方邮箱
高中知识点
其他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