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40.0%柠檬酸是一种食品酸味剂,由黑曲霉发酵产生,其工业化生产中经过了玉米粉碎,糖化,蒸煮,接种,发酵,产物的分离、提纯等工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发酵的培养液$${{p}{H}}$$应调为中性或弱碱性
B.可用碘液测定糖化是否达到标准
C.蒸煮的目的是终止糖化过程并灭菌
D.选育出的产酸量高的菌株经扩大培养后接种到发酵罐内
2、['发酵工程的应用']正确率60.0%发酵温度也会影响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和方向,从而对发酵产物的生成产生影响。灰色链霉菌的一种嗜冷突变菌株在其他条件相同、$${{1}{2}^{∘}{C}}$$条件下发酵产物为()
C
A.井冈霉素
B.静丝霉素
C.冷霉素
D.抗生素$${{M}{−}{{8}{1}}}$$
3、['发酵工程的应用']正确率60.0%微生物发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鉴于菌种特性、原料和产物的特点、技术设备的可行性以及成本核算等诸多因素,现代发酵工业大多是采用组合方式进行,其中现代发酵工业的主流是()
C
A.好氧、液体
B.液体、深层、分批
C.好氧、用单一纯种微生物生产单一产品
D.用单一纯种微生物生产单一产品
7、['发酵工程的应用']正确率40.0%豆豉是大豆经过发酵制成的一种食品。为了研究影响豆豉发酵效果的因素,某小组将等量的甲、乙两种菌种分别接入等量的$${{A}}$$、$${{B}}$$两桶煮熟的大豆中并混匀,再将两者置于适宜条件下进行发酵,并定期取样观测发酵效果。以下推测不合理的是()
C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菌种,温度属于无关变量
B.大豆发酵过程中部分蛋白质转变为多肽,形成豆豉的独特风味
C.若容器内上层大豆发酵效果优于底层,则发酵菌为厌氧菌
D.从大豆到豆豉,大豆中的蛋白质转变为小分子肽、氨基酸
8、['泡菜的制作', '果酒的制作', '发酵工程的应用']正确率60.0%中国的许多传统美食制作过程蕴含了生物发酵技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A.泡菜制作过程中,酵母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B.馒头制作过程中,酵母菌进行呼吸作用产生$${{C}{O}_{2}}$$
C.米酒制作过程中,将容器密封可以促进酵母菌生长
D.酸奶制作过程中,后期低温处理可产生大量乳酸杆菌
9、['发酵工程的应用']正确率60.0%微生物发酵工程常利用谷氨酸棒状杆菌大量生产谷氨酸,从而制取谷氨酸钠(味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
A.通常使用固体培养基分离获得谷氨酸棒状杆菌单菌落
B.不需要监控发酵过程的营养供给、氧气、温度及$${{p}{H}}$$等变化
C.在谷氨酸发酵中,适量通气条件下菌种发酵生成谷氨酸
D.发酵工程的产品主要包括微生物的代谢物、酶及菌体本身
10、['果酒的制作', '发酵工程的应用']正确率40.0%村民用优质稻米酿制米酒,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A.培养酵母菌种需要用$${{L}{B}}$$培养基
B.传统发酵酿制米酒通常用混菌发酵
C.若采用现代工业发酵技术酿酒,可通过真空发酵获得高浓度酒
D.用市售干粉菌种可先进行活化,有利于发酵快速进行
1. 题目分析:柠檬酸发酵由黑曲霉进行,黑曲霉产酸需酸性环境。选项A称培养液pH应调为中性或弱碱性,这与黑曲霉适宜酸性条件矛盾,故A错误。
答案:A
2. 题目分析:灰色链霉菌嗜冷突变株在12°C低温下发酵,产物应为适应低温环境的抗生素。冷霉素是已知的低温发酵产物,符合题意。
答案:C
3. 题目分析:现代发酵工业主流方式需综合考虑效率、控制和成本。液体深层分批发酵便于控制参数、提高产量,是广泛应用的主流模式。
答案:B
7. 题目分析:选项C称若上层发酵效果优于底层则菌种为厌氧菌。但厌氧菌在底层缺氧环境应发酵更好,上层效果优反而暗示需氧菌,故C不合理。
答案:C
8. 题目分析:馒头制作中酵母菌通过呼吸作用产生$$CO_2$$,使面团膨胀,该叙述正确。其他选项均有错误:泡菜产酸为乳酸菌、米酒密封抑制酵母生长、酸奶低温处理抑制菌体增殖。
答案:B
9. 题目分析:谷氨酸发酵需严格监控营养、氧气、温度和pH等参数,否则影响产量和纯度。选项B称不需要监控,明显错误。
答案:B
10. 题目分析:LB培养基用于细菌培养,而酵母菌属真菌,需用麦芽汁或YPD等培养基,故选项A错误。其他选项正确:米酒为混菌发酵、真空发酵可提高酒精度、干粉菌种活化促进发酵。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