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学 生物技术与工程发酵工程

实验: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发酵工程知识点教师选题进阶自测题解析-河南省等高中生物,平均正确率46.0%

2025-09-03
实验: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发酵工程知识点教师选题进阶自测题解析-河南省等高中生物,平均正确率46.0%
1、['实验: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正确率40.0%某兴趣小组对土壤中细菌进行分离并计数,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某种细菌,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A.可配制以$$( \mathrm{N H_{4}} )_{2} \mathrm{S O}_{4}$$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用于筛选硝化细菌

B.所有培养基的成分均需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C.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使培养基的$${{p}{H}}$$降低,加入酚红指示剂后变红

D.本实验可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接种

2、['实验: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正确率40.0%某兴趣小组在校园土壤中取样,进行“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和计数”实验。小明从稀释倍数为$${{1}{0}^{6}}$$的稀释液中筛选出约$${{1}{2}{0}}$$个菌落,而其他同学只筛选出约$${{4}{0}}$$个菌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D

A.小明出现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和其他同学取样的土壤不同

B.要检测培养基是否受到污染,可将小明配制的培养基不加土样进行培养

C.当稀释倍数太小时,可能由于菌落重叠而导致计数结果偏小

D.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可初步鉴定尿素分解菌

3、['实验: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正确率40.0%下列是某同学分离高产脲酶菌的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D

A.选择农田或公园土壤作为样品分离目的菌株

B.在选择培养基中需添加尿素作为唯一氮源

C.适当稀释样品是为了在平板上形成单菌落

D.可分解酚红指示剂使其褪色的菌株是产脲酶菌

4、['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实验: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正确率40.0%在微生物培养的过程中,需要通过选择培养或鉴别培养的方法来筛选出目标菌种,下列与之相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A.纤维素分解菌能够分解刚果红染料,从而使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

B.尿素分解菌能够将尿素分解为氨,从而使酚红指示剂变红

C.在培养基中加入抗生素能够筛选出具有相应抗性的菌株

D.在含有碳酸钙的培养基上生长的乳酸菌菌落周围会出现“溶钙圈”

6、['实验: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正确率40.0%关于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培养基应以尿素为唯一氮源,该细菌与硝化细菌所利用的碳源物质是相同的

B.选择菌落数在$${{3}{0}{~}{{3}{0}{0}}}$$间的所有平板进行计数,以平均数为实验结果

C.对$${{1}{0}{{m}{L}}}$$土样稀释$${{1}{0}{0}}$$倍后,取$${{0}{{.}{1}}{{m}{L}}}$$该溶液进行重复的涂布实验,测得的菌落数分别为$$1 8. ~ 2 3 4. ~ 2 7 6$$,则该$${{1}{0}{{m}{L}}}$$土样中分解尿素的细菌数为$${{2}{{.}{5}{5}}{×}{{1}{0}^{5}}}$$个

D.应该设置对照以排除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提高可信度

7、['实验: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正确率40.0%下列有关“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分解尿素的细菌能产生脲酶,将尿素分解产生氮气

B.该实验所用的培养基除了添加尿素,还可以添加$${{N}{O}_{3}^{—}}$$

C.统计活菌数目时,用显微镜直接计数,统计结果往往偏高

D.在含有伊红美蓝的培养基上培养尿素分解菌,菌落呈现黑色

8、['实验: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正确率60.0%下列能筛选出能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培养基是(

A

A.$${{K}{H}_{2}{{P}{O}_{4}}}$$、$${{N}{a}_{2}{{H}{P}{O}_{4}}}$$、$$\mathrm{M g S O_{4} \cdot7 H_{2} O}$$、葡萄糖、尿素、琼脂、水

B.$${{K}{H}_{2}{{P}{O}_{4}}}$$、$${{N}{a}_{2}{{H}{P}{O}_{4}}}$$、$$\mathrm{M g S O_{4} \cdot7 H_{2} O}$$、葡萄糖、琼脂、水

C.$${{K}{H}_{2}{{P}{O}_{4}}}$$、$${{N}{a}_{2}{{H}{P}{O}_{4}}}$$、$$\mathrm{M g S O_{4} \cdot7 H_{2} O}$$、尿素、琼脂、水

D.$${{K}{H}_{2}{{P}{O}_{4}}}$$、$${{N}{a}_{2}{{H}{P}{O}_{4}}}$$、$$\mathrm{M g S O_{4} \cdot7 H_{2} O}$$、牛肉膏、蛋白胨、琼脂、水

9、['实验: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正确率60.0%下列是关于“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操作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B

A.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准确估计菌落数目的关键是恰当的稀释度

B.若要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需设置未接种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作对照

C.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3}{0}}$$~$${{3}{7}}$$℃恒温培养$${{2}{4}}$$-$${{4}{8}}$$小时

D.选择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

10、['实验: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技术']

正确率40.0%下列有关“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分离土壤中的尿素分解菌实验中,采集的土样经高温灭菌后,可以用于制取土壤稀释液

B.测定土壤中细菌的总量和测定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数量,选用的稀释度范围不同

C.测定土壤样品中的活菌数目,常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D.接种土壤微生物稀释液时,平板划线法可以采取连续划线的方法使微生物均匀分布

1. 正确答案:D

解析:A错误,硝化细菌利用$$NH_3$$氧化为$$NO_2^-$$获取能量,不以$$(NH_4)_2SO_4$$为唯一氮源;B错误,某些热敏感成分需过滤除菌;C错误,脲酶分解尿素产生$$NH_3$$使pH升高,酚红变红;D正确,两种方法均可用于接种。

2. 正确答案:C

解析:A正确,取样差异可能导致菌落数不同;B正确,空白培养基培养可检测污染;C错误,稀释倍数太小时菌落重叠会导致计数偏大;D错误,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含其他氮源,不能筛选尿素分解菌。

3. 正确答案:D

解析:A合理,农田/公园土壤含丰富微生物;B合理,尿素为唯一氮源是选择条件;C合理,稀释可获得单菌落;D不合理,酚红指示剂用于检测pH变化,不被分解。

4. 正确答案:A

解析:A错误,纤维素分解菌分解纤维素产生透明圈,不分解刚果红;B正确,尿素分解产氨使酚红变红;C正确,抗生素用于筛选抗性菌株;D正确,乳酸产酸溶解碳酸钙形成溶钙圈。

6. 正确答案:D

解析:A错误,硝化细菌为自养型,利用$$CO_2$$为碳源;B错误,应选择30-300菌落的平板计数;C错误,计算结果应为$$(18+234+276)/3 \times 100 \times 10 = 1.76 \times 10^5$$;D正确,设置对照提高实验可靠性。

7. 正确答案:C

解析:A错误,尿素分解产生$$NH_3$$而非$$N_2$$;B错误,添加$$NO_3^-$$会干扰选择效果;C正确,显微镜计数包括死菌,结果偏高;D错误,伊红美蓝用于鉴别大肠杆菌。

8. 正确答案:A

解析:A正确,含尿素为唯一氮源;B错误,缺少氮源;C错误,缺少碳源(葡萄糖);D错误,含牛肉膏蛋白胨等多氮源。

9. 正确答案:B

解析:A正确,稀释度影响计数准确性;B错误,应设置接种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对照;C正确,符合培养条件;D正确,30-300菌落数范围统计有效。

10. 正确答案:B

解析:A错误,土样高温灭菌会杀死目标菌;B正确,不同菌群数量差异需不同稀释度;C错误,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而非直接计数;D错误,平板划线法用于分离而非均匀分布。

题目来源于各渠道收集,若侵权请联系下方邮箱
高中知识点
其他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