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40.0%下列关于$${{D}{N}{A}}$$结构及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碱基对特定的排列顺序及空间结构决定$${{D}{N}{A}}$$分子的特异性
B.每个$${{D}{N}{A}}$$分子中只有一个启动子,启动子是$${{D}{N}{A}}$$复制的起点
C.$${{D}{N}{A}}$$分子一条链中相邻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
D.$${{P}{C}{R}}$$与细胞中$${{D}{N}{A}}$$分子复制所需要的条件完全一致
2、['免疫学的应用', '利用PCR技术获取和扩增目的基因']正确率19.999999999999996%新型冠状病毒为$${{R}{N}{A}}$$病毒,其序列中具有$${{R}{N}{A}}$$聚合酶基因,无逆转录酶基因,快速准确的病毒检测对疫情防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病毒的检测方法:①用“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检测病毒的遗传物质$${{R}{N}{A}}$$;②特异性抗原蛋白检测,即检测病毒表面的一种糖蛋白;③特异性抗体检测,即检测感染者体内通过免疫反应所产生的某种抗体。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方法①②③都需要从患者体内采集病毒样本
B.方法②③都需要用到抗原—抗体杂交的方法
C.某人有可能①②为阳性③为阴性,也可能③为阳性①②为阴性
D.由于$${{R}{N}{A}}$$比$${{D}{N}{A}}$$稳定性差,往往将病毒样本的$${{R}{N}{A}}$$反转录成$${{c}{D}{N}{A}}$$,扩增之后进行分段测序,在该过程中需要用到的酶有逆转录酶、耐高温的$${{D}{N}{A}}$$聚合酶
3、['利用PCR技术获取和扩增目的基因']正确率80.0%$${{P}{C}{R}}$$过程一般分为变性、退火、延伸三大步,这三大步需要的适合温度依次是()
A
A.$${{9}{5}^{∘}{C}}$$、$${{6}{0}^{∘}{C}}$$、$${{7}{2}^{∘}{C}}$$
B.$${{7}{2}^{∘}{C}}$$、$${{5}{0}^{∘}{C}}$$、$${{9}{2}^{∘}{C}}$$
C.$${{6}{0}^{∘}{C}}$$、$${{9}{5}^{∘}{C}}$$、$${{7}{2}^{∘}{C}}$$
D.$${{6}{0}^{∘}{C}}$$、$${{5}{0}^{∘}{C}}$$、$${{7}{2}^{∘}{C}}$$
4、['利用PCR技术获取和扩增目的基因']正确率60.0%下列有关$${{P}{C}{R}}$$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B
A.$${{P}{C}{R}}$$技术需要模板、原料、酶和引物等
B.$${{P}{C}{R}}$$过程涉及一次变性、退火和延伸
C.退火过程中引物与$${{D}{N}{A}}$$模板链的结合是依靠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完成的
D.延伸过程中需要$$\mathrm{T a q D N A}$$聚合酶、四种脱氧核苷三磷酸等,无须添加$${{A}{T}{P}}$$
5、['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利用PCR技术获取和扩增目的基因',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正确率40.0%缺乏维生素$${{A}}$$容易导致夜盲症、营养不良,甚至可能威胁到生命。而$${{β}}$$$${{−}}$$胡萝卜素可以在人体内转化成维生素$${{A}}$$。科学家尝试通过转基因技术生产富含胡萝卜素的大米。八氢番茄红素合酶$${{(}}$$其基因用$${{p}{s}{y}}$$表示$${{)}}$$和胡萝卜素脱饱和酶$${{(}}$$其基因用$${{c}{r}{t}{l}}$$表示$${{)}}$$参与$${{β}}$$$${{−}}$$胡萝卜素的合成。根据以上信息分析正确的是()
A
A.重组质粒中的目的基因含有$${{p}{s}{y}}$$基因和$${{c}{r}{t}{l}}$$基因
B.构建重组质粒需要限制酶、$${{D}{N}{A}}$$连接酶和核酸酶
C.不能用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导入水稻受体细胞
D.$${{P}{C}{R}}$$既可扩增特定基因也可检测目的基因表达
6、['动物细胞融合技术', '利用PCR技术获取和扩增目的基因', '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正确率40.0%生命科学新技术的应用对生物学发展至关重要。下列技术与应用不匹配的是()
A
A.$${{P}{C}{R}}$$技术——增蛋白质
B.显微注射技术——培育转基因动物
C.细胞融合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
D.细胞核移植技术——培育体细胞克隆动物
7、['利用PCR技术获取和扩增目的基因']正确率40.0%$${{P}{C}{R}}$$仪实质上是一台自动调控温度的仪器,下列关于它调控不同温度的目的叙述错误的是 ( )
D
A.$${{9}{4}}$$$${^{∘}{C}}$$,使$${{D}{N}{A}}$$分子变性,解开螺旋
B.$${{5}{5}}$$$${^{∘}{C}}$$,引物与作为模板的单链$${{D}{N}{A}}$$特定部位相互配对、结合
C.$${{7}{2}}$$$${^{∘}{C}}$$,使$${{D}{N}{A}}$$分子开始复制,延伸
D.$${{7}{2}}$$$${^{∘}{C}}$$,使$${{D}{N}{A}}$$分子恢复双螺旋结构,恢复活性
8、['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利用PCR技术获取和扩增目的基因', 'DNA片段的电泳鉴定']正确率19.999999999999996%用含有特定抗生素抗性基因的质粒载体将目的基因导入大肠杆菌,然后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以下操作 不 能确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的是 ( )
A
A.用含有相应抗生素的选择性培养基来培养转化后的细菌
B.用筛选出的菌落中的菌体$${{D}{N}{A}}$$作为模板,用相应引物进行$${{P}{C}{R}}$$扩增
C.提取筛选出的菌落中菌体的质粒$${{D}{N}{A}}$$,用相应限制酶切割后进行电泳
D.提取筛选出的菌落中菌体的质粒$${{D}{N}{A}}$$,进行测序后与目的基因序列进行比对
9、['利用PCR技术获取和扩增目的基因']正确率40.0%有关$${{P}{C}{R}}$$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
D
A.$${{P}{C}{R}}$$技术建立在对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完全已知的基础上
B.该技术需要解旋酶和热稳定的$${{D}{N}{A}}$$聚合酶
C.该技术需要-对核苷酸序列互补的引物
D.该技术利用的是$${{D}{N}{A}}$$双链复制原理
10、['实验:探究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 '利用PCR技术获取和扩增目的基因', '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技术', '实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正确率60.0%下列生物学实验或实践活动中,能够达成目的的是()
B
A.利用$${{9}{5}{\%}}$$酒精提取并分离菠菜叶片中的光合色素
B.选择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进行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
C.灭菌后的外植体接种到无菌培养基上,培养获得愈伤组织
D.$${{P}{C}{R}}$$仪扩增目的基因时应加入解旋酶提高解旋的效果
1. 正确答案:C
解析:A错误,DNA特异性由碱基排列顺序决定,空间结构是双螺旋共性;B错误,启动子是转录起点,复制起点是复制原点;C正确,DNA单链中相邻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D错误,PCR不需要解旋酶,使用热变性。
2. 正确答案:A
解析:A错误,方法③检测抗体只需采集血液,无需病毒样本;B正确,②③均需抗原抗体杂交;C正确,感染初期可能核酸阳性但抗体未产生,或康复期抗体阳性但病毒已清除;D正确,RNA反转录需逆转录酶,PCR扩增需耐高温DNA聚合酶。
3. 正确答案:A
解析:PCR标准温度:变性$$95^{\circ}C$$(使DNA双链解开),退火$$60^{\circ}C$$(引物与模板结合),延伸$$72^{\circ}C$$(DNA聚合酶最适温度)。
4. 正确答案:B
解析:B错误,PCR循环进行,涉及多次变性、退火和延伸;A正确,PCR需要模板、dNTPs、Taq酶和引物;C正确,退火依赖碱基互补配对;D正确,延伸需dNTPs提供能量,无需额外ATP。
5. 正确答案:A
解析:A正确,$$β$$-胡萝卜素合成需要psy和crtI两个基因;B错误,构建重组质粒不需要核酸酶;C错误,农杆菌转化法可用于水稻;D错误,PCR用于基因扩增,检测表达需其他技术如RT-PCR。
6. 正确答案:A
解析:A错误,PCR用于扩增DNA,不能增蛋白质;B正确,显微注射用于转基因动物;C正确,细胞融合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D正确,核移植培育克隆动物。
7. 正确答案:D
解析:D错误,$$72^{\circ}C$$是DNA聚合酶最适温度,用于延伸合成,而非恢复双螺旋;A正确,$$94^{\circ}C$$变性解链;B正确,$$55^{\circ}C$$退火使引物结合;C正确,$$72^{\circ}C$$延伸合成新链。
8. 正确答案:A
解析:A不能确定,抗生素筛选只能确认质粒存在,无法区分空质粒和重组质粒;B能,PCR扩增可检测目的基因;C能,限制酶切割电泳可比较片段大小;D能,测序直接验证序列。
9. 正确答案:C
解析:C正确,PCR需要一对特异性引物;A错误,只需知道部分序列设计引物;B错误,PCR不需要解旋酶,靠热变性;D错误,PCR利用DNA半保留复制原理,但过程不同(循环变性)。
10. 正确答案:B
解析:B正确,紫色洋葱外表皮含色素,便于观察质壁分离;A错误,光合色素提取用无水乙醇,分离用层析液;C错误,外植体需消毒而非灭菌(灭菌会杀死细胞);D错误,PCR通过热变性解链,不需解旋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