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40.0%有关生物技术的安全性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B
A.转基因农作物对于解决粮食、能源等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存在一定风险
B.转基因耐储藏番茄延长了番茄的货架期,对环境不存在任何安全性问题
C.有关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法规的制定既维护了消费者的权益,又最大程度地保证了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
D.生物技术虽然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但应科学控制、合理使用
2、['生殖克隆人', '生物武器',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正确率80.0%建立有关的生物技术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的法律法规,能够()
①规范生物技术研究 ②防止生物技术滥用 ③规范科学家的研究行为 ④对生物技术产生负面影响
A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正确率60.0%下列关于转基因产品对人类的影响错误的是()
D
A.种植转基因作物给农民带来了巨大利益,甚至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B.转入生长激素基因的转基因猪和转基因鱼的问世,对于养猪业和渔业的发展十分有利
C.运用基因工程菌生产的基因工程药物如生长激素,在治疗侏儒症等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D.“超级菌”帮助我们生产人类需要的各种蛋白质,有效解决营养不良问题
4、['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正确率60.0%当面对日常生活中与转基因技术有关的话题时,我们需要理性地表明观点和参与讨论。下列不属于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的是()
D
A.转基因农作物对于解决粮食、能源等问题起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存在一定风险
B.对转基因作物推广要依法监管,只要有证据表明某转基因产品有害,就应该禁止
C.通过科学地检测和管理,控制转基因生物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D.转基因技术是按照人们的意愿对生物进行的设计和改造,不存在负面影响
5、['基因工程的应用',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正确率60.0%我国自主研发将苏云金芽孢杆菌$${{B}{t}}$$毒蛋白基因转入棉花,培育出抗虫棉。有研究表明,转$${{B}{t}}$$基因抗虫棉对第一、第二代棉铃虫有很好的抵抗作用,但第三代、第四代棉铃虫已对该转基因棉产生了抗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A.种植地所有棉铃虫的抗虫基因构成了一个基因库
B.转$${{B}{t}}$$基因抗虫棉诱导棉铃虫产生了抗转基因棉的抗性基因
C.间隔种植少量非转基因棉可减缓棉铃虫对转基因棉抗性增强的速度
D.转$${{B}{t}}$$基因抗虫棉中的抗虫基因只作用于棉铃虫不会对其他生物产生危害
6、['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正确率60.0%下列有关转基因食品及其安全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
D
A.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发育和健康产生诸多危害
B.食用转基因食品会导致外源基因转入人体细胞
C.食用含抗生素抗性基因的转基因食品可显著增强人抵抗病菌的能力
D.种植转基因植物有可能因基因扩散而影响野生植物的遗传多样性
7、['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正确率40.0%下列关于生物技术安全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B
A.克隆的动物在遗传上基本相同,一种特定病毒或其他病原体的感染,可能带来严重灾难
B.拥有生物武器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象征,各国均应加强研究和制造
C.转基因植物有可能造成安全危害,但不能一概而论
D.高致病性基因重组到高传染性的病毒基因组中,就可能在人或动物群体中迅速蔓延
8、['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正确率40.0%现代生物技术已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但它在应用中是否安全是人们关心的问题,下列几个实例中能够为生物技术应用需要加以限制提供依据的是()
B
A.权威数据表明截止到$${{2}{0}{1}{7}}$$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已经突破$$1. 8 9 8 \times1 0^{8} \mathrm{h m}^{2}$$
B.长期大量种植抗虫的转基因作物,会使某些害虫发生群体抗性增强而更难消除
C.美国一实验室曾试图用巴西坚果中的$${{2}{S}}$$清蛋白进行基因工程实验,后来发现该蛋白是一种过敏原,科学家果断停止了这项实验
D.俄罗斯医学家成功地将小鼠胰岛素基因导入一位患病儿童的体内,治愈了该患者的糖尿病
9、['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正确率40.0%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晶体蛋白($${{B}{t}}$$)与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C}{p}{T}{I}}$$)杀虫机理不同。在转$${{B}{t}}$$基因作物种植区,发现棉铃虫种群抗性基因频率显著上升。科学家尝试用转双基因烟草对$${{2}}$$龄幼虫进行多代抗性筛选。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C
A.利用$${{D}{N}{A}}$$分子杂交技术不能检测烟草植株的抗虫性状
B.单基因抗性筛选与双基因抗性筛选导致棉铃虫种群基因库不同
C.种植转双基因烟草可避免棉铃虫产生抗性基因
D.转基因植物的培育和种植应考虑可能造成的生态风险
10、['生殖克隆人', '生物武器',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正确率60.0%现代生物技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可能引起一系列的安全和伦理问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对于转基因生物,公众在食物安全、生物安全和环境安全方面产生了争论
B.生物武器包括致病菌、病毒、生化毒剂以及经过基因重组的致病菌等
C.我国已经对转基因食品和转基因农产品强制实施了产品标识制度
D.我国对于“克隆人”这一技术总体来说是禁止生殖性克隆和治疗性克隆
1. 解析:
选项B错误,因为转基因耐储藏番茄虽然延长了货架期,但任何转基因技术都可能存在潜在的环境风险(如基因漂移、生态平衡破坏等),不能绝对断言“不存在任何安全性问题”。其他选项均合理。
2. 解析:
正确答案为A(①②③)。法律法规的制定旨在规范生物技术研究和科学家的行为,防止滥用,但不会对生物技术本身产生负面影响(④错误)。
3. 解析:
选项D错误。“超级菌”指能高效表达特定蛋白的工程菌,但无法直接解决人类营养不良问题(如蛋白质缺乏需通过饮食摄入,而非细菌生产)。其他选项正确描述了转基因技术的积极影响。
4. 解析:
选项D错误。转基因技术虽可定向改造生物,但仍可能因基因扩散、非预期效应等产生负面影响,需科学评估。其他选项体现了理性态度。
5. 解析:
选项C正确。间隔种植非转基因棉可减少选择压力,延缓棉铃虫抗性进化。A错误(基因库包括种群所有基因,非仅抗虫基因);B错误(抗性基因是自然变异而非诱导产生);D错误($$Bt$$蛋白可能影响非靶标生物)。
6. 解析:
选项D正确。转基因植物可能通过花粉传播影响野生近缘种。A错误(未证实普遍危害);B错误(外源基因不会被人体吸收);C错误(抗生素抗性基因无增强免疫作用)。
7. 解析:
选项B错误。生物武器威胁全球安全,国际公约禁止其研发。其他选项正确描述了克隆技术、转基因植物和基因重组病毒的风险。
8. 解析:
选项B和C可作为限制依据。B说明害虫抗性进化风险,C体现对过敏原的谨慎态度。A(种植面积)和D(成功案例)不直接支持限制必要性。
9. 解析:
选项C错误。双基因筛选可延缓但无法完全阻止抗性基因产生。A正确(性状需通过生物测定检测);B正确(不同筛选压力改变基因库);D正确(需评估生态风险)。
10. 解析:
选项D错误。我国禁止生殖性克隆,但允许治疗性克隆(如干细胞研究)。其他选项正确描述了转基因争议、生物武器定义及标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