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学 生物与环境群落及其演替

群落演替的结果-群落及其演替知识点回顾进阶自测题答案-河南省等高中生物,平均正确率50.0%

2025-09-09
群落演替的结果-群落及其演替知识点回顾进阶自测题答案-河南省等高中生物,平均正确率50.0%
1、['物种的概念',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群落演替的结果', '种群的数量特征']

正确率60.0%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

A.性引诱剂对害虫种群性别比例的影响远大于出生率

B.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都发生了变化,但水平结构未改变

C.行为信息只可发生在同种和异种动物之间,不可以发生在动植物之间

D.编码脱氯化氢酶基因($${{D}{H}{C}{E}}$$)突变可产生$${{D}{D}{T}}$$抗性家蝇,与普通家蝇相比,属于不同物种

2、['能量流动的过程', '群落演替的结果']

正确率40.0%生物群落演替过程中,$${{P}}$$为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R}}$$为群落中所有生物的呼吸释放的总能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C

A.$${{P}}$$主要来自太阳能,$${{R}}$$中的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B.在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中,$${{P}}$$可以用生产者固定的$${{C}{O}_{2}}$$量来表示,$${{R}}$$可以用所有生物呼吸产生的$${{C}{O}_{2}}$$量来表示

C.从裸岩到森林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演替速度缓慢,演替过程中$${{P}{/}{R}}$$不断下降

D.人类活动会影响自然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3、['群落演替的结果']

正确率40.0%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后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成了顶极群落森林,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B

A.在演替过程中,森林阶段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高于灌木阶段

B.实施退耕还林前的农田群落中不存在垂直结构,只存在水平结构

C.群落演替到顶极群落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仍会发生变化

D.实施退耕还林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4、['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演替的类型', '群落演替的结果']

正确率60.0%火山喷发后形成火山岩,若干年后,火山岩上形成了小树林。有关这一演替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B

A.该演替与冰川泥上的演替为同一类型

B.该过程中,苔藓首先在火山岩上定居

C.人类活动会影响该过程的速度和方向

D.该演替过程中,优势物种会发生变化

6、['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演替的类型', '群落演替的结果']

正确率60.0%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火灾过后的草原上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B.人类活动不会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C.群落演替的最后阶段一定是森林阶段

D.江苏地区的农田弃耕后,最终会演替为森林

7、['群落演替的结果']

正确率60.0%某块耕地退耕还林后,经历了草地、灌木、森林阶段的演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退耕还林是有利于提高生物多样性、改善环境的生态工程

B.不同地区的群落演替最终都会演替到森林阶段

C.从灌木演替到森林阶段的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保持相对稳定

D.群落演替到草地阶段,只具有水平结构,不具有垂直结构

8、['群落的空间结构', '群落演替的概念', '群落演替的结果', '环境容纳量(K值)']

正确率60.0%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B.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C.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

D.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

9、['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群落演替的结果']

正确率40.0%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

A.北极冻土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和恢复力稳定性都较高

B.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草原经足够长时间的演替后一定能形成森林

C.毀林开荒、围湖造田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

D.群落演替中新出现的物种都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10、['群落演替的结果']

正确率40.0%近年来,我省积极践行$${{“}}$$两山$${{”}}$$理念,建设生态文明,在一些地区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退耕区域会发生变化。退耕之初发展到顶极群落期间的变化趋势是(

A

A.生态系统稳定性越来越强

B.群落的净生产量越来越大

C.草本层对垂直结构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D.群落中植物个体总数越来越多

1.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D)。

A错误:性引诱剂通过干扰交配降低出生率,对性别比例影响有限;B错误:演替中垂直和水平结构都会变化;C错误:行为信息可发生在动植物间(如蜜蜂传粉);D正确:基因突变产生生殖隔离可形成新物种。

2. 生物群落演替过程中,$$P$$为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R$$为群落中所有生物的呼吸释放的总能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C)。

A正确:$$P$$主要来自光能,$$R$$以热能散失;B正确:$$CO_2$$固定量和释放量可表征$$P$$和$$R$$;C错误:初生演替中$$P/R$$比值上升(系统趋于成熟);D正确:人类活动影响演替。

3. 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后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成了顶极群落森林,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B)。

A正确:森林阶段光能利用率更高;B错误:农田群落存在垂直结构(如作物分层);C正确:顶极群落物种组成仍动态变化;D正确:退耕还林扩大生态位,增加环境容纳量。

4. 火山喷发后形成火山岩,若干年后,火山岩上形成了小树林。有关这一演替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B)。

A正确:均属初生演替;B错误:地衣首先定居(分泌有机酸分解岩石);C正确:人类活动可影响演替;D正确:优势种从地衣→苔藓→草本→灌木→乔木变化。

6. 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D)。

A错误:火灾后演替属次生演替;B错误:人类活动改变演替速度和方向;C错误:演替顶极不一定是森林(如草原、荒漠);D正确:江苏气候适宜,弃耕农田可演替为森林。

7. 某块耕地退耕还林后,经历了草地、灌木、森林阶段的演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正确:退耕还林增加生物多样性,改善环境;B错误:演替顶极受气候限制(如干旱区为草原);C错误:灌木到森林阶段物种丰富度可能增加;D错误:草地阶段已有垂直结构(如草层高度差异)。

8.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D)。

A错误:稳定阶段物种组成仍动态变化;B错误:湖近岸与湖心区差异属水平结构;C错误:冬季环境容纳量通常最小;D正确:演替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创造条件。

9. 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C)。

A错误:北极苔原抵抗力稳定低(物种少),恢复力稳定低(环境恶劣);B错误:干旱区顶极为草原而非森林;C正确:人类活动可改变演替方向;D错误:新物种可能由人为引入(非自然进化)。

10. 退耕之初发展到顶极群落期间的变化趋势是(A)。

A正确:群落结构复杂化,稳定性增强;B错误:顶极群落净生产量趋近零($$P \approx R$$);C错误:木本植物成为主导,草本层影响减弱;D错误:植物总数可能减少(竞争导致优胜劣汰)。

题目来源于各渠道收集,若侵权请联系下方邮箱
高中知识点
其他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