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40.0%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K}}$$值逐渐增大
B.呈$${{“}{S}{”}}$$型增长的种群在数量达到$${{K}}$$值时,增长速率为$${{0}}$$
C.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争夺阳光未反映群落内的种间关系
D.人类活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2、['种间关系',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正确率40.0%滇池沿湖滨浅水区种植了香蒲、水竹、水葱、芦苇植物。人工湿地的建立,既美化了沿湖景观,又改善了湖泊水质,调节了气候。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A.湖滨浅水区的各种植物“错落有致”,不存在竞争关系
B.流经人工湿地的能量一定大于生产者体内储存的能量
C.人类的生产活动可改变湿地中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
D.人工湿地能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3、['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演替的类型', '群落演替的结果']正确率60.0%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冰川融化后的地段上形成森林属于次生演替
B.初生演替不一定会经历“裸岩→地衣→苔藓→草本→灌木→森林”六个阶段
C.人类活动只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不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
D.在正常情况下,初生演替使生物多样性增加,次生演替使生物多样性降低
4、['生物群落的概念',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群落的空间结构']正确率60.0%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群落是各个物种适应环境和彼此相互适应过程的产物
B.任何群落都有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
C.竹林中的竹子高矮不齐,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D.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5、['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群落的空间结构', '群落演替的结果', '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正确率19.999999999999996%查干湖在上世纪$${{7}{0}}$$年代湖面开始缩小,最后接近干涸。当地政府为改善湖泊环境,将松花江水引入查干湖,查干湖面貌从此发生了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A.查干湖的生物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不再发生变化
B.人类活动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进行,但不能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
C.不同鱼类分布于不同的水层,这种垂直分布与不同水层为鱼提供的栖息环境有关,与食物无关
D.引松花江水入湖的初期,需要向湖内投入一些有机饲料的原因可能是初期时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量小于输出量
6、['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演替的类型', '群落演替的结果']正确率40.0%一个位于红树林和山毛榉林旁的湖泊,由于某种原因干涸后很快长出杂草,几年后草本植物减少,各种灌木逐渐繁茂起来,最后这个湖泊演变成了一个混交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B
A.由湖泊演替为混交林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B.演替为混交林后,原有的杂草物种会消失
C.从杂草演替到混交林群落,植物群落对光能的利用率提高
D.人类的活动能影响干涸湖泊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7、['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群落的空间结构', '演替的类型', '种群的S型增长']正确率60.0%郊外的荒山被开发成森林公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C
A.各种植物的数量呈“$${{J}}$$”形增长
B.该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C.人类活动可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
D.公园里群落不存在垂直结构
8、['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演替的类型']正确率40.0%关于演替的说法,下列不正确的是 ( )
C
A.演替时最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
B.光裸的岩石上首先定居的生物是地衣
C.地衣被下一阶段生物取代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
D.人类的干扰可能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9、['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群落的空间结构']正确率40.0%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明显,但不具有水平结构
B.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会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C.现存稳定的群落中会存在两个物种的生态位完全重叠
D.根据群落内部物种体型大小就可以判断是否为优势种
10、['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平衡', '群落的空间结构']正确率60.0%呼伦贝尔草原四季分明,被世人誉为“世界美丽的花园”,那里动植物资源丰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C
A.草原上狼数量的变化与野生黄羊数量的变化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
B.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低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C.该草原内的人工牧场形成的群落不存在垂直分层现象
D.人类活动可以改变该草原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1. 答案:A
解析:A项错误,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但$$K$$值(环境容纳量)是固定不变的,不会逐渐增大;B项正确,"S"型增长种群在$$K$$值时增长速率为0;C项正确,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属于同种生物,争夺阳光反映种内竞争而非种间关系;D项正确,人类活动确实会影响群落演替。
2. 答案:A
解析:A项错误,湖滨浅水区的各种植物虽然"错落有致",但它们仍然存在对光照、养分、空间等资源的竞争关系;B项正确,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生产者体内储存的能量;C项正确,人类活动可改变演替;D项正确,调节气候属于间接价值。
3. 答案:B
解析:A项错误,冰川融化后的地段上形成森林属于初生演替;B项正确,初生演替不一定经历完整六个阶段,取决于环境条件;C项错误,人类活动既可改变速度也可改变方向;D项错误,正常情况下两种演替都会增加生物多样性。
4. 答案:C
解析:A项正确,群落是物种适应环境的结果;B项正确,任何群落都有空间结构;C项错误,竹林中的竹子属于同种生物,高矮不齐是种群特征而非群落垂直结构;D项正确,人类活动影响演替。
5. 答案:D
解析:A项错误,稳定阶段物种组成仍会变化;B项错误,人类活动既能改变方向也能改变速度;C项错误,鱼类垂直分布既与栖息环境有关也与食物分布有关;D项正确,初期生态系统不完善,需要补充能量输入。
6. 答案:B
解析:A项正确,湖泊干涸后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项错误,演替为混交林后原有杂草不会完全消失,可能仍存在;C项正确,从草本到森林,光能利用率提高;D项正确,人类活动影响演替。
7. 答案:C
解析:A项错误,种群数量不会无限"J"形增长;B项错误,荒山开发属于次生演替;C项正确,人类活动可影响演替方向;D项错误,任何群落都有垂直结构。
8. 答案:C
解析:A项正确,演替中先出现植食性动物;B项正确,裸岩上首先定居地衣;C项错误,地衣被取代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土壤形成而非水分;D项正确,人类干扰影响演替。
9. 答案:B
解析:A项错误,森林群落既有垂直结构也有水平结构;B项正确,人类活动影响演替;C项错误,稳定群落中物种生态位不会完全重叠;D项错误,优势种判断依据是数量和作用而非体型大小。
10. 答案:C
解析:A项正确,狼与黄羊存在捕食关系的负反馈;B项正确,草原抵抗力稳定性低于雨林;C项错误,人工牧场群落仍然存在垂直分层现象;D项正确,人类活动影响演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