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60.0%运用生态学的相关原理,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生产实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A.防治水稻害虫能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B.多给作物施用有机肥能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以提高作物的产量
C.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杀雄虫降低出生率属于化学防治
D.将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混种充分利用空间,以提高对光能的利用率
2、['种间关系', '群落的空间结构', '基因库', '演替的类型']正确率60.0%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动物多样的栖息环境和食物条件与群落结构有关
B.由桦树林最终形成以云杉为主的树林属于初生演替
C.竞争的结果大多表现为优胜劣汰,极少表现为相互抑制
D.群落中所有生物含有的全部基因可构成一个基因库
3、['群落的物种组成', '物种的概念',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群落的空间结构']正确率40.0%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
B.土壤小动物对于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重要的辅助作用
C.两个种群间的隔离一旦形成,这两个不同种群的个体之间就不能进行交配,或者即使能交配,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
D.水平方向上光照强度的不同会影响群落的水平结构
4、['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 '群落的空间结构']正确率40.0%“林窗”又称林冠空隙,主要是指森林群落中老龄树死亡或因偶然因素导致成熟阶段优势树种死亡,从而在林冠层造成空隙的现象。一段时间后“林窗”区域出现草类,一些年后出现灌木、乔木,经过数十年后,植被恢复之前的面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
A.森林中不同部位形成不同大小的“林窗”会一定程度改变群落的水平结构
B.“林窗”区域中的物种丰富度一定逐年增加
C.森林火灾引起“林窗”,恢复前后的两个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可能不完全相同
D.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可发生改变
5、['群落的空间结构']正确率60.0%内蒙古草原上锦鸡儿灌丛化草原是镶嵌群落的典型例子,群落中往往形成$${{1}{∼}{5}{m}}$$左右的锦鸡儿灌丛,呈圆形或半圆形的丘阜,这些锦鸡儿小群落内部具有较好的水分和养分条件。上述描述的特征体现了群落的()
A
A.水平结构
B.垂直结构
C.时间结构
D.昼夜节律
6、['群落的空间结构', '群落演替的概念']正确率60.0%生物群落的组成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化状况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又称为垂直分层现象。例如,森林中有乔木、灌木、草本和地被等层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C
A.水生生物的分层与阳光、溶氧量等因素密切相关
B.森林中的动物分层现象明显,有利于对空间和食物资源的充分利用
C.草地边缘和中央的植被类型存在差异的现象属于垂直分层现象
D.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群落的垂直结构可能逐渐发生改变
7、['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群落的空间结构', '种群的数量特征']正确率40.0%布氏田鼠主要以草本植物为食,入侵到某草原后,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危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A.利用鼠群的迁入率和迁出率可预测鼠群未来的数量变化趋势
B.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布氏田鼠的种群密度
C.布氏田鼠分布在该草原的不同区域,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D.布氏田鼠的入侵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8、['种间关系', '群落的空间结构']正确率40.0%svg异常
A
A.水华的产生说明蓝藻群落的数量快速增长
B.水华的产生会导致水体缺氧
C.蓝藻和挺水植物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D.水体群落既有垂直结构特征,又有水平结构特征
9、['群落的空间结构', '演替的类型', '群落演替的结果']正确率40.0%在泰加云杉林地区的弃耕农田上,首先出现桦树和桤木。该农田从第一批桦村和桤木幼苗出现后,大约经过$${{8}{0}{{∼}}{{1}{2}{0}}}$$年才形成稳定的云杉林。下列叙述或推理 错 误的是()
B
A.从弃耕农田到云杉林持续时间较长,群落进行了次生演替
B.该弃耕农田上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先增加后减少
C.云杉林阶段,动物的垂直分层与光照存在间接关系
D.演替过程中桦树和桤木先出现应与其种子易被风携带有关
10、['群落的空间结构']正确率80.0%影响水生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D
A.温度
B.氧气的垂直分布
C.光的穿透性
D.大气中颗粒物含量
1. 选项分析:
A. 错误。能量传递效率是营养级之间的比例(约10%),防治害虫只能减少能量损失,不能改变传递效率。
B. 错误。能量不能循环利用,有机肥提供的是无机盐。
C. 错误。信息素诱杀属于生物防治。
D. 正确。混种通过生态位分化提高光能利用率。
答案:D
2. 选项分析:
A. 正确。栖息环境和食物条件直接影响群落结构。
B. 错误。桦树林→云杉林是次生演替(有土壤基础)。
C. 错误。竞争常表现为相互抑制(如资源分割)。
D. 错误。基因库指种群内所有基因。
答案:A
3. 选项分析:
A. 正确。提高K值是保护濒危物种的根本。
B. 正确。土壤动物加速分解过程。
C. 错误。隔离不必然导致生殖隔离(如地理隔离)。
D. 正确。光照影响群落水平分布。
答案:C
4. 选项分析:
A. 正确。"林窗"改变水平结构。
B. 错误。演替中物种丰富度可能波动。
C. 正确。火灾后物种组成可能变化。
D. 正确。演替方向可受干扰改变。
答案:B
5. 解析:
锦鸡儿灌丛呈斑块状分布,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答案:A
6. 选项分析:
A. 正确。阳光和氧气影响水生分层。
B. 正确。动物分层与食物和栖息空间相关。
C. 错误。草地边缘与中央差异属于水平结构。
D. 正确。演替会改变垂直结构。
答案:C
7. 选项分析:
A. 错误。预测趋势需出生率和死亡率。
B. 正确。活动范围大的动物适用标记重捕法。
C. 错误。属于种群空间分布,非群落结构。
D. 错误。入侵通常降低抵抗力稳定性。
答案:B
8. 解析:
题目不完整,但水华相关叙述中:
A. 正确。蓝藻暴发形成水华。
B. 正确。蓝藻死亡分解消耗氧气。
C. 正确。竞争光照和营养。
D. 正确。水体群落具有三维结构特征。
9. 选项分析:
A. 正确。弃耕地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 错误。云杉林阶段物种丰富度不一定减少。
C. 正确。动物分层通过植物分布间接受光影响。
D. 正确。风媒传播利于先锋物种定居。
答案:B
10. 解析:
水生群落垂直分层主要受光照、温度、氧气影响,与大气颗粒物无关。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