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学 生物与环境群落及其演替

演替的类型-群落及其演替知识点考前进阶自测题答案-宁夏回族自治区等高中生物,平均正确率55.99999999999999%

2025-09-08
演替的类型-群落及其演替知识点考前进阶自测题答案-宁夏回族自治区等高中生物,平均正确率55.99999999999999%
1、['原核细胞',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演替的类型']

正确率60.0%地衣由真菌菌丝包裹着绿藻或蓝藻细胞构成,藻细胞进行光合作用为地衣制造有机养分,而菌丝则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为藻细胞进行光合作用提供原料,并使藻细胞保持一定的湿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共生藻的叶绿体中合成的有机物是真菌主要的有机物来源

B.真菌菌丝可以为藻细胞提供$${{K}}$$、$${{C}{a}}$$、$${{P}}$$等微量元素

C.在沙漠或裸岩上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D.组成地衣的细胞在光镜下都可以观察到细胞质和细胞核

2、['演替的类型', '群落演替的结果']

正确率60.0%冰碛层是冰川融化后形成的裸地,冰碛层上的群落演替要经历上百年的时间。下表为冰碛层演替过程中优势植物的替代情况及部分阶段土壤的$${{p}{H}}$$。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演替
过程
冰川退
去后的
裸地
苔藓 $${{→}}$$ 草
本植物 $${{→}}$$
柳树
赤杨 云杉、铁杉
第9
第18年 第 $${{3}{5}{∼}{{5}{0}}}$$ 年 第 $${{8}{0}{∼}{{1}{0}{0}}}$$ 年
土壤
的 $${{p}{H}}$$
$$7. 9 \, \sim8. 0$$ $$7. 5 \, \sim7. 8$$ $${{7}{.}{2}}$$ $${{6}{.}{5}}$$ $${{5}}$$ $${{4}{.}{8}}$$

B

A.冰碛层上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B.演替过程中土壤$${{p}{H}}$$的变化主要与草本植物有关

C.云杉和铁杉成为优势种可能与土壤的酸化有关

D.群落的发展变化是生物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演替的类型']

正确率60.0%生态恢复是使受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恢复到(或接近)受破坏前的状态。某一退化生态系统向其原始生态系统恢复的过程中,下列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B

A.退化生态系统向原始生态系统恢复的过程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

B.退化生态系统能够恢复到原来状态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C.生态系统的退化往往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D.适当投入相应的物质和能量可加快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

6、['演替的类型', '群落演替的结果']

正确率60.0%下列关于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在河流堵塞形成沼泽的过程中,原有的生物群落消失了,这属于初生演替

B.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是物种多样性增加,光能利用率提高

C.次生演替一般是在生态系统被彻底破坏了的地方开始的,因为环境恶劣,所以要比初生演替经历的时间长

D.在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中,因为乔木高大,能更好地利用阳光,所以一直占优势

7、['演替的类型', '反射的类型', '种群数量的波动']

正确率60.0%下列对古诗文中包含的生物学原理解释有误的是

C

A.“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呈现了一个完整的条件反射过程

B.“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体现了生态因素对于藻类植物种群数量的影响

C.“螟蛉有子,蜾赢负之”包含着两种生物间的互利共生关系

D.“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体现了群落次生演替的过程

8、['群落的空间结构', '演替的类型', '群落演替的结果']

正确率60.0%下列关于群落结构和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群落演替达到相对稳定后,物种组成不再发生变化

B.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

C.种群中的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D.群落中的各种群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9、['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演替的类型']

正确率60.0%$${{2}{0}{1}{8}}$$年$${{2}}$$月$${{1}{6}}$$日四川雅江爆发森林大火,失火面积超过$${{1}{0}{0}}$$公顷。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C

A.此地需经过初生演替才能恢复原来的样子

B.火灾过后,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减弱

C.森林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D.“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10、['演替的类型']

正确率60.0%某山区的一些退耕地,随着退耕年限的增长,优势种由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逐渐转变为灌木,最后该山区演替成森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退耕地逐渐转变为森林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B.喜阳植物形成的遮阴环境有利于耐阴植物生长

C.该山区从山底到山顶植被分布不同,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森林→灌木丛→草本→荒漠”也是群落的一种演替类型

1. 正确答案:C

解析:A错误,共生藻为绿藻或蓝藻,蓝藻为原核生物,无叶绿体;B错误,$$K$$、$$Ca$$、$$P$$为大量元素;C正确,沙漠或裸岩上无土壤和植被,属于初生演替;D错误,蓝藻为原核细胞,无细胞核。

2. 正确答案:B

解析:A正确,冰碛层为冰川融化后的裸地,无生物和土壤,属于初生演替;B错误,表中显示土壤$$pH$$从碱性逐渐变为酸性,主要与赤杨等木本植物有关;C正确,云杉和铁杉喜酸性土壤;D正确,群落演替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5. 正确答案:B

解析:A正确,退化生态系统有土壤和繁殖体基础,属于次生演替;B错误,恢复过程体现的是恢复力稳定性;C正确,人类活动是导致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原因;D正确,适当投入物质和能量可加速生态恢复。

6. 正确答案:B

解析:A错误,河流堵塞形成沼泽属于次生演替;B正确,气候适宜时演替趋向物种多样性增加和光能利用率提高;C错误,次生演替基础较好,通常比初生演替时间短;D错误,演替不同阶段优势种会发生变化。

7. 正确答案:C

解析:A正确,"妃子笑"是条件反射;B正确,"春水绿于染"体现温度对藻类的影响;C错误,"螟蛉有子,蜾赢负之"是捕食关系而非互利共生;D正确,"远芳侵古道"体现次生演替。

8. 正确答案:D

解析:A错误,稳定群落物种组成仍会变化;B错误,冰川泥演替属于初生演替;C错误,水平结构是种群在水平方向的分布格局;D正确,垂直结构是各种群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分布。

9. 正确答案:C

解析:A错误,森林火灾后属于次生演替;B错误,火灾后恢复力稳定性增强;C正确,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基础;D错误,"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体现的是间接价值。

10. 正确答案:C

解析:A正确,退耕地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正确,喜阳植物为耐阴植物创造适宜环境;C错误,山底到山顶植被分布是海拔梯度造成的空间分布,不属于垂直结构;D正确,逆向演替也是演替类型。

题目来源于各渠道收集,若侵权请联系下方邮箱
高中知识点
其他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