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60.0%调查法是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方法,下列进行的生物学调查,正确的是()
A
A.酵母菌种群数量的调查需借助显微镜
B.所有生物均可采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C.种群密度越大的群落丰富度越高
D.在患者家系可同时进行发病率和遗传方式的调查
2、['群落的物种组成',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群落的空间结构']正确率60.0%森林分为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寒带针叶林等,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叙述错误的是()
D
A.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森林群落的重要特征
B.森林群落的形成速度受土壤、气候和物种迁移影响
C.适度砍伐森林可改变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D.人类活动影响森林群落演替速度但不会改变演替的方向
3、['种间关系', '群落的物种组成', '种群数量的波动']正确率40.0%svg异常,非svg图片
B
A.由于薇甘菊是生产者,它的入侵会使该生态系统固定的总能量逐渐增加
B.野菟丝子与薇甘菊之间存在寄生关系,可利用田野菟丝子控制薇甘菊危害
C.植物群落的丰富度和种群密度均下降,土壤中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也逐渐减弱
D.引入田野菟丝子之后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将逐渐降低
4、['群落的物种组成', '群落的空间结构', '演替的类型']正确率40.0%“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湖”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生态工程。下表是某地退耕还林后的植被变化,请据表分析说法错误的是: ( )
演替时间(年) | 优势物种 | 主要物种 |
5 | 荻 | 草本:荻 艾蒿 黄背草 苔草等 |
10 | 牡荆 | 灌木:牡荆 杠柳 酸枣等 |
20 | 刺槐 | 乔木:刺槐 黄连木 构树 |
C
A.退耕之后的农田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由于保留了原有土壤条件,演替速度上快于冰川泥上的演替
B.退耕农田先后经历了草本、灌木和木本阶段,垂直方向上出现了明显的分层现象,提高了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C.在确定群落的丰富度时,需要调查物种的种群密度,最常用方法是样方法
D.“绿水青山”的生态功能有保持水土、蓄洪防旱、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
5、['种间关系', '群落的物种组成',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群落的空间结构']正确率40.0%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的说法错误的是()
C
A.间种玉米和花生可以提高光能利用率,依据的原理是优化群落垂直结构
B.退耕还林、还草、还湖体现了人类的活动改变了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C.湖泊中的群落与草原中的群落的不同主要体现在群落丰富度
D.豆科植物和根瘤菌的关系与蚂蚁共同协作筑巢的关系不一样
6、['群落的物种组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群落的空间结构', '种群的数量特征']正确率40.0%豹的某个栖息地因人类活动而被分隔为$${{F}}$$区和$${{T}}$$区。$${{2}{0}}$$世纪$${{9}{0}}$$年代初,$${{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数量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
D
A.豹种群的出生率不变
B.群落垂直结构明显改变
C.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
D.豹种群遗传多样性增加
7、['群落的物种组成']正确率60.0%下列关于丰富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群落中生物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B.不同群落生物的丰富度是不同的
C.从赤道到北极,群落的丰富度逐渐减小
D.丰富度越大的群落,其结构越复杂
8、['群落的物种组成', '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群落演替的概念', '种群的数量特征']正确率40.0%下列有关生物种群和群落的说法,错误的是()
A
A.预测野生北极驯鹿种群数量将减少的主要依据是其出生率<死亡率
B.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仅据此还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C.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的重要因素,也是区别不同群落类型的重要特征
D.群落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变化的有序过程
9、['群落的物种组成', '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群落演替的结果', '种群的数量特征']正确率60.0%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B.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一园林中蚜虫的密度
C.群落的丰富度与种群密度呈正相关
D.群落演替总是向着生物多样性增加的方向进行
10、['群落的物种组成',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技术']正确率40.0%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是修复长期使用农药导致有机物污染的农田的有效手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D
A.投放菌剂中的微生物属于分解者
B.投放菌剂加速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投放菌剂有利于提高农田中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
D.可以用液体培养基分离获得分解农药的单个细菌菌落
1. 正确答案:A
解析:A正确,酵母菌个体微小,需显微镜计数;B错误,黑光灯诱捕法仅适用于趋光性昆虫;C错误,种群密度与丰富度无必然联系;D错误,发病率需在人群中随机调查,家系调查仅用于遗传方式。
2. 正确答案:D
解析:D错误,人类活动可改变演替方向(如退耕还林);A正确,物种组成是群落基本特征;B正确,环境因素影响群落形成;C正确,砍伐会破坏原有结构并促新结构形成。
3. 正确答案:B
解析:B正确,野菟丝子寄生薇甘菊符合生物防治原理;A错误,入侵种可能破坏生态平衡导致总能量减少;C错误,分解作用可能因有机物增加而增强;D错误,引入天敌可增强生态稳定性。
4. 正确答案:C
解析:C错误,丰富度调查只需记录物种数而非密度;A正确,次生演替保留土壤基础;B正确,垂直分层是群落结构特征;D正确,列举了生态系统的具体功能。
5. 正确答案:C
解析:C错误,湖泊与草原群落的差异包括物种组成、空间结构等而非仅丰富度;A正确,间作优化垂直结构;B正确,人类活动影响演替;D正确,前者为互利共生,后者为种内合作。
6. 正确答案:D
解析:D正确,引入新个体增加基因多样性;A错误,种群增长时出生率上升;B错误,豹为顶级捕食者,其数量变化不显著改变垂直结构;C错误,引入豹未导致物种灭绝。
7. 正确答案:A
解析:A错误,丰富度指物种数目而非个体数;B正确,不同群落丰富度差异显著;C正确,纬度升高丰富度递减;D正确,丰富度与结构复杂度正相关。
8. 正确答案:A
解析:A错误,种群数量变化取决于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B正确,种群密度是瞬时指标;C正确,物种组成是群落核心特征;D正确,演替具有方向性和规律性。
9. 正确答案:A
解析:A正确,K值时种群增长率为0;B错误,蚜虫活动范围小宜用样方法;C错误,丰富度与密度无直接关联;D错误,演替方向受环境影响(如荒漠化)。
10. 正确答案:D
解析:D错误,分离单个菌落需用固体培养基;A正确,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为分解者;B正确,菌剂加速农药降解循环;C正确,改良土壤环境增加生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