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学 生物与环境群落及其演替

演替的类型-群落及其演替知识点教师选题进阶选择题自测题答案-天津市等高中生物,平均正确率46.0%

2025-08-21
演替的类型-群落及其演替知识点教师选题进阶选择题自测题答案-天津市等高中生物,平均正确率46.0%
1、['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种群的概念', '群落的空间结构', '演替的类型']

正确率40.0%下列有关种群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一块稻田里所有的绿色植物组成一个种群

B.在弃耕的农田上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

C.森林中各种动物的垂直分层现象是由光照决定的

D.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2、['群落的物种组成', '演替的类型']

正确率40.0%svg异常

A

A.草本优势种$${{A}}$$在$${{t}_{2}}$$~$${{t}_{3}}$$段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B.草本优势种$${{B}}$$的兴起会造成草本优势种$${{A}}$$的消亡

C.图中所示变化说明该弃耕农田正在发生初生演替

D.农田中发生演替只是由于无机环境因素的影响

3、['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群落演替的概念', '演替的类型', '群落演替的结果']

正确率40.0%svg异常

C

A.与另一种演替模式相比,该群落演替速度慢,趋于形成新群落

B.与草丛群落相比,灌木群落中每种植物种群的密度都在增大

C.在弃耕地群落演替成阔叶林群落过程中,其物种组成不断地变化

D.没有人类过度的干扰和其他生物的显著影响,生物群落不发生变化

4、['群落中生物的适应性', '生态位', '群落的空间结构', '演替的类型']

正确率60.0%温州大罗山横跨瓯海、龙湾两地,是在距今约$${{1}{.}{2}}$$亿年前,由火山岩凝固堆积诞生,现如今形成了物种极为丰富的生物群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C

A.大罗山山脚到山顶依次出现的不同森林类型,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B.杉木是大罗山生物群落中的优势种,具有高度的生态适应性,因此可不予以保护

C.大罗山的针阔混交林中的杉木和罗汉松之间相互争夺阳光和水分,存在生态位重叠

D.从$${{1}{.}{2}}$$亿年前大罗山诞生至今其群落经历了漫长的次生演替

5、['演替的类型']

正确率40.0%下列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A.初生演替速度缓慢,次生演替速度较快

B.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群落,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群落

C.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有竞争现象

D.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火山岩上进行的是次生演替

6、['演替的类型', '群落演替的结果']

正确率40.0%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人类活动不会影响生物群落的演替

B.条件适宜时弃耕农田会演替树林

C.丘陵地带地震后会发生初(原)生演替

D.冰川泥、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7、['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演替的类型', '群落演替的结果']

正确率40.0%一个位于红树林和山毛榉林旁的湖泊,由于某种原因干涸后很快长出杂草,几年后草本植物减少,各种灌木逐渐繁茂起来,最后这个湖泊演变成了一个混交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B

A.由湖泊演替为混交林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B.演替为混交林后,原有的杂草物种会消失

C.从杂草演替到混交林群落,植物群落对光能的利用率提高

D.人类的活动能影响干涸湖泊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8、['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群落的空间结构', '演替的类型', '种群的S型增长']

正确率60.0%郊外的荒山被开发成森林公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C

A.各种植物的数量呈“$${{J}}$$”形增长

B.该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C.人类活动可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

D.公园里群落不存在垂直结构

9、['演替的类型']

正确率60.0%在温带某地区,弃耕的农田经若干年后演替成森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D

A.发生了次生演替

B.生物种类逐渐增多

C.群落的层次性明显

D.群落的季相不明显

10、['群落的空间结构', '演替的类型', '环境容纳量(K值)']

正确率40.0%下列相关种群、群落及其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S}}$$”型增长中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恒定不变

B.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种群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C.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慢

D.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1. 解析:

A. 错误。种群是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稻田中绿色植物包括多种物种,不能构成一个种群。

B. 错误。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因为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

C. 错误。动物垂直分层主要由食物和栖息空间决定,光照主要影响植物分层。

D. 正确。人类活动如砍伐、植树等可以加速或延缓演替进程,改变演替方向。

答案:D

2. 解析:

A. 正确。$$t_2$$~$$t_3$$段种群数量持续增长,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B. 错误。竞争排斥原理表明生态位相似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但图示无法确定A是否消亡。

C. 错误。弃耕农田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初生演替发生在无植被的裸地。

D. 错误。演替受生物因素(种间关系)和无机环境因素共同影响。

答案:A

3. 解析:

A. 错误。次生演替(如弃耕地)比初生演替速度快。

B. 错误。灌木群落中某些阳生草本植物种群密度可能减小。

C. 正确。演替过程中优势种更替,物种组成持续变化。

D. 错误。群落演替是自然过程,即使无人为干扰也会发生。

答案:C

4. 解析:

A. 错误。山脚到山顶的变化属于水平结构(地形变化),垂直结构指同一地点垂直方向分层。

B. 错误。优势种也需要保护,以维持群落稳定性。

C. 正确。杉木和罗汉松都是乔木,对阳光、水分等资源需求相似,存在生态位重叠。

D. 错误。火山岩上开始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答案:C

5. 解析:

A. 正确。初生演替起点无土壤,速度慢;次生演替有土壤基础,速度快。

B. 错误。两者都可能形成森林,只是时间不同。

C. 错误。任何群落中都存在竞争关系。

D. 错误。冰川泥和火山岩上都属于初生演替。

答案:A

6. 解析:

A. 错误。人类活动如放牧、垦荒等显著影响演替。

B. 正确。弃耕农田具备土壤和种子库,在适宜条件下可演替为树林。

C. 错误。地震后土壤基本保留,属于次生演替。

D. 错误。冰川泥、火山岩上无植被,属于初生演替。

答案:B

7. 解析:

A. 正确。湖泊干涸后原有土壤条件保留,属于次生演替。

B. 错误。演替过程中原有杂草可能减少但不一定完全消失。

C. 正确。森林群落垂直结构复杂,光能利用率高于草本阶段。

D. 正确。人类活动如灌溉、砍伐等会影响演替进程。

答案:B

8. 解析:

A. 错误。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

B. 错误。荒山有土壤基础,属于次生演替。

C. 正确。人工植树等行为可改变演替方向。

D. 错误。任何群落都存在垂直分层现象。

答案:C

9. 解析:

A. 正确。弃耕农田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 正确。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加。

C. 正确。森林群落垂直结构明显。

D. 错误。温带森林季相变化(春秋叶色变化)非常明显。

答案:D

10. 解析:

A. 错误。K值附近种群数量会有波动。

B. 错误。顶极群落物种组成相对稳定但仍会缓慢变化。

C. 错误。次生演替速度通常快于初生演替。

D. 正确。湖岸到湖心的梯度变化形成水平结构。

答案:D

题目来源于各渠道收集,若侵权请联系下方邮箱
高中知识点
其他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