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学 生物与环境群落及其演替

群落演替的结果-群落及其演替知识点回顾进阶单选题自测题解析-辽宁省等高中生物,平均正确率48.0%

2025-08-23
群落演替的结果-群落及其演替知识点回顾进阶单选题自测题解析-辽宁省等高中生物,平均正确率48.0%
1、['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群落演替的结果']

正确率60.0%受人类干扰,某山区的植被发生了如下演替过程:红松阔叶林→阔叶杂木林→白桦林→灌木林→草本。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A.在演替的过程中,草本植物的种类逐渐增加

B.该演替过程的各群落名称是依据其优势种的特征进行命名的

C.人类的活动改变了该地区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D.演替过程中群落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下降

2、['群落演替的结果']

正确率60.0%演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演替达到最终平衡状态时的群落称为顶极群落。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C

A.与演替之初相比,顶极群落的结构更为稳定

B.形成哪种顶极群落与平均温度和年降雨量等气候条件密切相关

C.顶极群落一旦形成,将永远保持原状

D.热带雨林较草原、荒漠等群落的生物种类多

3、['群落演替的结果']

正确率40.0%svg异常

D

A.该群落由草本阶段演替为乔木阶段,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逐步提高

B.表中数据是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的

C.表中草本植物的丰富度最高

D.该农田的群落演替经历了草本、灌木、乔木三个阶段

4、['群落的空间结构', '群落演替的结果', '种群的数量特征']

正确率40.0%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大鲈鱼吃小鲈鱼是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B.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的密度

C.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D.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群落结构逐渐复杂,植被光能利用率和能量传递效率提高

5、['群落的空间结构', '群落演替的结果']

正确率40.0%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之后群落演替经过了地衣、苔藓、草本、灌木到森林阶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A.群落结构由地衣到森林阶段,总生产量在不断增加

B.草本阶段群落只有水平结构,没有垂直结构

C.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对光能的利用率保持不变

D.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6、['群落演替的概念', '演替的类型', '群落演替的结果']

正确率40.0%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群落演替是一些物种取代另一些物种,一个种群取代另一个种群的过程

B.原始森林被砍伐后通过原生演替生长起来的森林称为次生林

C.群落演替过程中生长着不同种类的植物,体现了群落的时间结构

D.当群落演替到顶级状态时,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结构仍会发生变化

7、['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群落的空间结构', '群落演替的结果', '环境容纳量(K值)', '种群的数量特征']

正确率60.0%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增加迁入率或降低迁出率可改变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B.用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来表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

C.群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提高群落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能力

D.引入外来物种一定会增加群落复杂程度,加速群落的演替

8、['演替的类型', '群落演替的结果']

正确率60.0%某草原曾被开垦成农田,弃耕十几年后恢复到草原群落。下列关于该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该群落的演替属于原生演替

B.演替的过程中,植物种类一直在增加

C.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类型发生了改变

D.恢复后的草原群落具有明显的水平结构,不具有垂直结构

9、['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群落演替的结果']

正确率40.0%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

A.北极冻土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和恢复力稳定性都较高

B.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草原经足够长时间的演替后一定能形成森林

C.毀林开荒、围湖造田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

D.群落演替中新出现的物种都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10、['演替的类型', '群落演替的结果']

正确率40.0%svg异常

C

A.Ⅰ生态系统呼吸,Ⅱ净初级生产量,Ⅲ生产者生物量

B.Ⅰ植被生物量,Ⅱ净初级生产量,Ⅲ次级生产量

C.Ⅰ净初级生产量,Ⅱ植被生物量,Ⅲ净初级生产量与植被生物量之比

D.Ⅰ净次级生产量,Ⅱ净初级生产量,Ⅲ三级净生产量

1、答案:A

解析:演替过程为红松阔叶林→阔叶杂木林→白桦林→灌木林→草本,这是逆向演替。随着演替进行,群落结构趋于简单,草本植物种类不会逐渐增加,而是减少。B正确,群落命名依据优势种;C正确,人类干扰改变了演替方向和速度;D正确,逆向演替导致资源利用能力下降。

2、答案:C

解析:顶极群落是相对稳定的,但并非永远不变,仍可能受环境变化或干扰影响。A正确,顶极群落结构更稳定;B正确,气候条件决定顶极群落类型;D正确,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更高。

3、答案:A

解析:草本阶段演替为乔木阶段,生态系统结构更复杂,抵抗力稳定性提高,但恢复力稳定性下降。B正确,样方法适用于植物丰富度调查;C正确,草本植物丰富度最高;D正确,演替经历了三个阶段。

4、答案:C

解析: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生物分布差异构成水平结构。A错误,大鲈鱼吃小鲈鱼是种内关系,属种群水平;B错误,性别比例影响出生率,不影响死亡率;D错误,能量传递效率不会提高,基本保持$$10\% \sim 20\%$$。

5、答案:A

解析:从地衣到森林阶段,群落结构复杂化,总生产量增加。B错误,草本阶段已有垂直结构;C错误,光能利用率提高;D错误,顶极群落物种组成仍可能变化。

6、答案:D

解析:顶极群落物种组成和结构仍会缓慢变化。A错误,演替是群落整体变化,非单纯种群取代;B错误,次生林通过次生演替形成;C错误,不同种类植物体现物种组成变化,非时间结构。

7、答案:C

解析:垂直结构提高自然资源利用能力。A错误,环境容纳量由环境决定,非迁入迁出率改变;B错误,杂草含多个物种,不能表示单一种群密度;D错误,外来物种可能破坏群落稳定性。

8、答案:C

解析:农田弃耕后恢复到草原,群落类型发生改变。A错误,属于次生演替;B错误,植物种类并非一直增加;D错误,草原群落具有垂直和水平结构。

9、答案:C

解析:人类活动如毁林开荒可改变演替方向。A错误,北极苔原抵抗力强但恢复力弱;B错误,干旱地区无法形成森林;D错误,新出现物种可能是引入或入侵,不全是进化结果。

10、答案:C

解析:根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Ⅰ为净初级生产量(NPP),Ⅱ为植被生物量,Ⅲ为NPP与生物量之比(生产力效率)。A、B、D选项均不符合能量流动关系。

题目来源于各渠道收集,若侵权请联系下方邮箱
高中知识点
其他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