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学 生物与环境群落及其演替

种间关系-群落及其演替知识点考前进阶选择题自测题解析-山西省等高中生物,平均正确率38.0%

2025-08-28
种间关系-群落及其演替知识点考前进阶选择题自测题解析-山西省等高中生物,平均正确率38.0%
1、['种间关系',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正确率40.0%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野兔病毒。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野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使野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野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由此无法推断出(

C

A.病毒感染对野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

B.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

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

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2、['种间关系', '种群的概念', '种群的数量特征']

正确率40.0%下列与种群特征无关的是

B

A.未来$${{5}}$$年我国步入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期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C.人工林中的树木呈现均匀分布的特点

D.$${{2}{0}{1}{3}}$$年某省人口出生率为$$7. 3 2 \%$$

3、['种间关系']

正确率40.0%沙漠中的啮齿动物和蚂蚁都以植物种子为食。啮齿动物喜欢取食大粒种子,蚂蚁偏爱小粒种子。在该生态系统中,大粒种子植物在与小粒种子植物的竞争中处于优势。科研人员利用$${{3}}$$年时间,在某一实验区域内进行了啮齿动物的有无对蚂蚁数量影响的相关研究。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D

A.在该生态系统中,蚂蚁和啮齿动物之间没有竞争关系

B.在该生态系统中,蚂蚁与小粒种子植物是寄生关系

C.移走全部啮齿动物后,蚂蚁的数量会先增加然后维持相对稳定

D.啮齿动物可通过影响植物间的竞争对蚂蚁的数量产生影响

4、['种间关系']

正确率40.0%svg异常,非svg图片

C

A.该模型可以反映捕食者和猎物的种群数量变化

B.$${{N}_{2}}$$最可能代表猎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C.$${{P}_{3}}$$代表了捕食者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D.“捕食者—猎物”模型属于数学模型

5、['种间关系']

正确率40.0%svg异常,非svg图片

D

A.被捕食者的数量往往比捕食者少

B.甲、乙之间的捕食关系仅对捕食者有利

C.两者之间只有捕食关系,不会有其他种间关系

D.两种生物相互影响,会使两者的种群数量呈现波动现象

6、['种间关系', '群落的空间结构', '群落演替的概念']

正确率40.0%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区分群落的依据主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

B.某草原上不同种群呈镶嵌分布,体现草原群落的水平结构

C.群落中各种生物的种间关系只有竞争、捕食、共生和寄生四种

D.群落的演替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代替的过程

7、['种群特征及数量变化规律的应用', '种间关系', '种群的空间分布', '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群落的空间结构', '种群的数量特征']

正确率40.0%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

B.土壤小动物对于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重要的辅助作用

C.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在近期其个体数量一定增多

D.水平方向上光照强度的不同会影响群落的水平结构

8、['种间关系',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正确率40.0%滇池沿湖滨浅水区种植了香蒲、水竹、水葱、芦苇植物。人工湿地的建立,既美化了沿湖景观,又改善了湖泊水质,调节了气候。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A.湖滨浅水区的各种植物“错落有致”,不存在竞争关系

B.流经人工湿地的能量一定大于生产者体内储存的能量

C.人类的生产活动可改变湿地中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

D.人工湿地能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9、['种间关系', '种群的S型增长']

正确率40.0%svg异常,非svg图片

A

A.图$${{1}}$$表示竞争关系,两种生物的种群数量均呈$${{“}}$$$${{S}}$$$${{”}}$$型增长

B.图2表示捕食关系,其中甲为被捕食者

C.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可用图$${{3}}$$表示

D.研究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

10、['种间关系', '能量流动的过程', '能量传递效率的有关计算']

正确率19.999999999999996%svg异常,非svg图片

D

A.图中太阳鱼属于第三或第四营养级,其与双翅目幼虫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B.浮游藻类同化的能量,大部分用于自身呼吸消耗,少数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C.如果除去该生态系统中的双翅目幼虫,鲈鱼的产量将增加

D.浮游藻类与浮游动物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f1 2. 1 6 \%}$$

1. 题目分析:病毒引入初期强毒性比例高导致野兔大量死亡,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种群维持在低水平。

A正确:病毒感染筛选出抗性更强的野兔个体

B正确:强毒性导致宿主快速死亡,不利于病毒长期寄生

C错误: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病毒适应性进化的结果,不是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

D正确:蚊子作为传播媒介参与协同进化过程

答案:C

2. 种群特征包括:数量特征(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空间特征、遗传特征。

A涉及年龄组成,属于种群特征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捕食关系,属于种间关系,是群落水平特征

C描述空间分布,属于种群特征

D描述出生率,属于种群特征

答案:B

3. 沙漠生态系统种子取食关系分析:

A错误:蚂蚁和啮齿动物都以植物种子为食,存在竞争关系

B错误:蚂蚁取食小粒种子,是捕食关系而非寄生

C正确:移走啮齿动物后,大粒种子资源释放,蚂蚁数量先增加,但受资源限制最终稳定

D正确:啮齿动物通过影响大粒种子植物,间接影响小粒种子资源,从而影响蚂蚁数量

答案:C、D

4. 捕食者-猎物模型分析:

A正确:该模型反映两者数量变化的周期性波动

B正确:$$N_2$$代表猎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C错误:$$P_3$$不是捕食者的环境容纳量,而是波动中的某个值

D正确:这种数量关系模型属于数学模型

答案:C

5. 捕食关系分析:

A错误:被捕食者数量通常多于捕食者

B错误:捕食关系对双方都有利(捕食者获得食物,被捕食者种群得到调节)

C错误:两种生物可能同时存在其他关系

D正确:相互影响导致种群数量呈现周期性波动

答案:A、B、C

6. 群落特征分析:

A正确:物种组成是区分群落的主要依据

B正确:镶嵌分布是水平结构的典型特征

C错误:种间关系还包括原始合作、偏利共生等

D正确:这是群落演替的定义

答案:C

7. 种群和群落叙述判断:

A正确:提高环境容纳量是保护濒危物种的有效措施

B正确:土壤小动物促进物质循环

C错误:增长型种群数量趋势增加,但受多种因素影响,近期不一定增多

D正确:光照梯度影响物种分布,形成水平结构

答案:C

8. 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分析:

A错误:各种植物竞争光照、养分等资源,存在竞争关系

B正确: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生产者储存的能量

C正确:人类活动可改变演替方向和速度

D正确:调节气候属于生态功能,是间接价值

答案:A

9. 种间关系图形分析:

A错误:竞争关系通常不会都呈S型增长

B正确:甲数量变化先于乙,甲为被捕食者

C正确:根瘤菌与豆科植物是互利共生关系

D正确:种间关系属于群落水平研究

答案:A

10.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分析:

A正确:太阳鱼可处于第三或第四营养级,与双翅目幼虫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

B正确:生产者同化能量大部分用于呼吸消耗

C错误:除去双翅目幼虫可能破坏食物网,鲈鱼产量不一定增加

D正确:能量传递效率为$$12.16\%$$(下一营养级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同化量)

答案:C

题目来源于各渠道收集,若侵权请联系下方邮箱
高中知识点
其他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