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学 生物与环境人与环境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人与环境知识点月考进阶自测题解析-四川省等高中生物,平均正确率48.0%

2025-08-28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人与环境知识点月考进阶自测题解析-四川省等高中生物,平均正确率48.0%
1、['生态工程的实例',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正确率40.0%生态工程倡导“无废弃物农业”的建设。农业废弃物是一种有价值的资源,经过处理后可作为燃料、肥料、饲料、工业原料等,不仅可减轻对环境的污染,还可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产品竞争力。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B

A.生态工程建设要以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自我调节能力为基础

B.“无废弃物农业”遵循了循环原理,极大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C.农业废弃物的利用可实现土壤养分如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的循环利用

D.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依据自生原理,合理搭配植物提高生物多样性

2、['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正确率60.0%下列关于生态工程建设中遵循自生原理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B

A.需要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

B.应尽量减少生物多样性,充分利用优势物种

C.尽量提高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D.系统的自生是靠生物组分实现的

3、['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正确率40.0%因为盲目引入水葫芦,导致太湖中水葫芦泛滥,水面被单一的水葫芦覆盖,针对上述实例的分析错误的是(

A

A.该实例说明引入水葫芦时没有遵循自生原理

B.该实例说明引入水葫芦时没有遵循协调原理

C.太湖中水葫芦的数量超过了环境承载力的限度

D.从最终结果来看,水葫芦的引入并没有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4、['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生态工程的概念']

正确率60.0%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生态工程是生态学与工程学的结合

B.生态工程追求经济与生态的双赢

C.生态工程是无消耗、多效益的工程

D.应用了循环原理

5、['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正确率60.0%我国南方的桑基鱼塘是低洼稻田挖深做塘,塘内养鱼,塘基上种桑,用桑养蚕,蚕粪养鱼,鱼粪肥塘,塘泥肥田、肥桑,从而获得稻、鱼、蚕三丰收,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生产力,下列对这种生态农业模式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C

A.实现了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B.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

C.提高了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注重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作用,但仍需要外部投入

6、['生态工程的实例',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正确率60.0%下列有关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合理规划载牧量,能使能量持续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B.在生态农业系统中,用秸秆喂养牲畜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

C.大量引入外来物种能增加当地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提高稳定性

D.合理地引入天敌治理害虫,能避免因化学农药的大量施用而带来的二次污染

7、['生态工程的实例',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正确率40.0%svg异常,非svg图片

D

A.该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从桑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开始,图中属于消费者的生物有蚕、禽、畜

B.与传统农业生态系统相比,该农业生态系统更能净化环境,主要原因是粪便等废弃物被及时利用

C.该农业生态系统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

D.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看,该农业生态系统比传统的农田生态系统容易发生虫害,原因是抵抗力稳定性不高

8、['体外受精',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生殖克隆人',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

正确率40.0%下列关于生物工程及其安全性评价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A.“三北防护林”松毛虫肆虐主要是由于违背了物种多样性的原理

B.从输卵管冲取的卵子都需经过人工培养成熟后才能与获能的精子在体外受精

C.中国政府对于克隆技术的态度是不反对治疗性克隆,可有限制的进行生殖性克隆

D.由于存在生殖隔离,大田种植转基因抗旱、抗除草剂农作物不存在生物安全性问题

9、['生态工程的实例',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正确率40.0%下列关于湿地生态恢复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该工程采用工程学和生态学措施相结合的方法

B.要建立缓冲带,以尽量减少人类的干扰

C.对湿地的恢复,只注意退耕还湿地或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可以

D.湿地的恢复除利用生态工程手段外,还要依靠自然演替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

10、['种群特征及数量变化规律的应用',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正确率40.0%运用生态学原理可以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利用性引诱剂诱捕某害虫的雄性个体,主要是通过提高害虫的死亡率来降低该害虫的种群密度

B.对害虫的防治应在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时进行

C.将农作物秸秆沤肥施给农作物,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D.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资源可以起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

1. 解析:B项错误。"无废弃物农业"遵循循环原理,但能量传递效率是指能量在食物链相邻营养级间的传递比例,通常为10%-20%,这是生态系统的固有特性,无法通过循环利用废弃物来提高。废弃物利用实现的是物质的循环,而非能量传递效率的提升。

答案:B

2. 解析:B项不正确。自生原理要求通过增加生物多样性来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我调节能力,而不是减少生物多样性。充分利用优势物种可能导致系统脆弱,违背自生原理。

答案:B

3. 解析:C项错误。水葫芦泛滥确实说明其数量超过了环境承载力,但这不是错误分析;错误在于D项,虽然水葫芦引入未增加物种多样性,但实例中未强调此目的,而C项表述正确而非错误。重新审题,B项可能误判:协调原理指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引入水葫芦未考虑太湖环境,故遵循了?实际上,B项正确表述了违背协调原理,非错误。选项A、B、C均正确,D项"并未增加物种多样性"是事实但非错误分析。最可能是C项错误,因环境承载力超限是正确表述,非错误叙述。

答案:C(争议,但根据题意C表述正确,或题目有误)

4. 解析:C项错误。生态工程并非无消耗,它需要能量和物质输入,如太阳能、人力等,只是追求低消耗、多效益,而非绝对无消耗。

答案:C

5. 解析:C项不正确。桑基鱼塘提高了能量利用效率(多级利用),但未提高能量传递效率(营养级间比例固定,约10%-20%)。

答案:C

6. 解析:C项错误。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可能破坏本地生态平衡,降低稳定性,而非增加物种多样性和提高稳定性。应谨慎引入,避免入侵。

答案:C

7. 解析:D项错误。该农业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更高,抵抗力稳定性更强,不易发生虫害,与传统系统相比更稳定。

答案:D

8. 解析:A项正确。"三北防护林"松毛虫肆虐 due to 单一树种种植,违背物种多样性原理,导致生态系统不稳定。

答案:A

9. 解析:C项错误。湿地恢复不仅需退耕还湿或建立保护区,还需综合措施如水文恢复、植被重建等,单一方法不足。

答案:C

10. 解析:D项正确。合理开发利用野生资源可防止过度灭绝,促进可持续利用,从而保护生物多样性。

答案:D

题目来源于各渠道收集,若侵权请联系下方邮箱
高中知识点
其他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