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60.0%下列有关全球人口问题及其解决对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当前的全球人口状况和人类活动还未影响到地球的生态平衡
B.全球人口还将在几十年内继续增长
C.人口剧增将使得人均淡水资源、粮食资源日益减少
D.控制人口的目标是在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基础上保持平衡
2、['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正确率60.0%中国社会科学院$${{2}{0}{1}{9}}$$年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预测中国人口将在$${{2}{0}{2}{9}}$$年达到峰值$$1 4. 4 2$$亿人,从$${{2}{0}{3}{0}}$$年开始进入持续的负增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控制人口增长,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B.晚生是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措施,提倡晚生
C.近亲结婚,其后代必患遗传病
D.我国人口增长符合“$${{J}}$$”形曲线$${,{K}}$$值为$$1 4. 4 2$$亿
3、['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正确率40.0%svg异常,非svg图片
B
A.常住人口增长率大体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
B.常住外来人口的变化只受到迁入率和迁出率影响
C.人口数量相同的地区,生态足迹大小可以不同
D.城市化发展能充分利用立体空间,进而降低人类对建设用地的需求
4、['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正确率40.0%svg异常,非svg图片
B
A.由图可知全球生态赤字在逐渐扩大
B.生活方式变化是全球生态足迹快速上升的主要原因
C.合理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可提高全球生态承载力
D.绿色出行、低碳生活可以降低人均生态足迹
5、['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 '群落的空间结构', '种群的S型增长']正确率40.0%海洋牧场是一种海洋人工生态系统,其通过在特定海域投放人工鱼礁等措施来构建或修复海洋生物生长、繁殖、索饵或避敌所需要的场所,以实现海洋生态保护和渔业资源持续高效产出,人工鱼礁投放海底一段时间后,礁体表面会附着大量的藻类等生物。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A.海域中水生消费者对有机碳的利用降低了碳排放,缓解了温室效应
B.为实现海洋牧场渔业资源持续高效产出,应将捕捞后的鱼类种群数量维持在大约$${{K}{/}{2}}$$
C.同一片海域中投放和未投放人工鱼礁区域出现群落差异,可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
D.海洋牧场改善了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可以减小生态足迹
6、['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正确率60.0%持续推进绿色发展,减少生态足迹,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D
A.生态足迹的持续增大,可能会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海平面的上升
B.与开车相比,使用公共交通出行可减少生态足迹,降低环境承受的压力
C.推广节能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优化能源结构,有利于减少生态足迹
D.生态足迹减少,代表人类对生态资源使用达到了一种可持续的状态
7、['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正确率60.0%$${{“}}$$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体现了日常生活中减少生态足迹的理念,下列选项中都能减少生态足迹的是()
①光盘行动 ②自驾旅游 ③高效农业 ④桑基鱼塘 ⑤一次性餐具使用 ⑥秸秆焚烧
A
A.①③④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⑤⑥
8、['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正确率40.0%svg异常,非svg图片
A
A.碳足迹在生态足迹中所占比例最大
B.碳足迹主要指吸收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C}{O}_{2}}$$等所需的海洋和森林面积之和
C.草地足迹增加是由于城镇化发展对木材、薪柴的需求增加
D.植树造林、绿色出行可以提高人均生态足迹
9、['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正确率60.0%svg异常,非svg图片
D
A.土地资源利用过度,因而不能继续加以使用,导致粮食产量下降
B.自然资源因世界人口激增而发生严重枯竭,工业产品的产量也随之下降
C.环境污染严重,进一步加速了作物的减产,人口大量死亡乃至停止增长
D.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呈现恶性循环,最后导致地球毁灭
10、['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正确率60.0%svg异常,非svg图片
C
A.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曲线$${{a}}$$
B.若地球上人口的环境容纳量$${{(}{K}{)}}$$为$${{1}{1}{0}}$$亿,则当世界人口达到$${{1}{1}{0}}$$亿时,种群数量不可能继续增长
C.资源或空间有限是曲线$${{b}}$$与曲线$${{a}}$$产生差别的主要原因
D.世界人口增长曲线不可能为图中的$${{c}}$$
1、下列有关全球人口问题及其解决对策的叙述,错误的是(A)。
解析:A选项错误,因为当前全球人口状况和人类活动已经显著影响地球生态平衡,如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B选项正确,联合国预测全球人口将在未来几十年继续增长。C选项正确,人口增长加剧资源短缺问题。D选项正确,控制人口的目标是实现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下的平衡。
2、中国社会科学院$$2019$$年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预测中国人口将在$$2029$$年达到峰值$$14.42$$亿人,从$$2030$$年开始进入持续的负增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解析:A选项正确,控制人口增长有助于减轻环境压力,维持生态系统稳定。B选项错误,控制人口增长的关键是降低生育率,而非提倡晚生。C选项错误,近亲结婚增加遗传病风险,但并非后代必患遗传病。D选项错误,中国人口增长受政策调控,不符合“J”形曲线,且$$K$$值(环境容纳量)不是固定值。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解析:C选项正确,生态足迹取决于资源消耗水平和生活方式,人口数量相同的地区生态足迹可以不同。A选项错误,常住人口增长率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不一定呈现先增后降趋势。B选项错误,常住外来人口变化还受经济、政策等因素影响。D选项错误,城市化可能增加建设用地需求,而非降低。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解析:D选项正确,绿色出行和低碳生活减少资源消耗,降低人均生态足迹。A选项错误,全球生态赤字趋势需具体数据支持,未必逐渐扩大。B选项错误,生活方式变化是原因之一,但非唯一主要原因。C选项错误,现代生物技术可能提高局部生态承载力,但全球范围影响复杂。
5、海洋牧场是一种海洋人工生态系统,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解析:A选项错误,水生消费者通过呼吸作用释放$$CO_2$$,增加碳排放,而非降低。B选项正确,将种群数量维持在$$K/2$$左右可实现持续高效产出。C选项正确,人工鱼礁与未投放区域差异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D选项正确,海洋牧场改善环境,减少生态足迹。
6、持续推进绿色发展,减少生态足迹,以下叙述错误的是(D)。
解析:D选项错误,生态足迹减少代表资源使用效率提高,但未必直接达到可持续状态,需综合考虑其他因素。A选项正确,生态足迹增大会加剧环境问题。B选项正确,公共交通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C选项正确,节能技术和优化能源结构有助于减少生态足迹。
7、$$“$$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体现了减少生态足迹的理念,下列选项中都能减少生态足迹的是(A)。
解析:A选项①③④正确:光盘行动减少食物浪费,高效农业提高资源利用率,桑基鱼塘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均减少生态足迹。②自驾旅游增加碳排放,⑤一次性餐具使用增加资源消耗,⑥秸秆焚烧污染环境,均增大生态足迹。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解析:B选项正确,碳足迹指吸收化石燃料燃烧排放$$CO_2$$所需的海洋和森林面积。A选项错误,碳足迹比例最大,但需具体数据支持。C选项错误,草地足迹增加主要源于畜牧业需求,而非城镇化对木材的需求。D选项错误,植树造林和绿色出行降低人均生态足迹。
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D)。
解析:D选项错误,人口膨胀、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可能形成恶性循环,但“导致地球毁灭”是夸张且不科学的表述。A、B、C选项描述了资源过度使用和环境污染的潜在后果,具有一定合理性。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解析:C选项正确,曲线$$b$$(S形增长)与曲线$$a$$(J形增长)的差异主要源于资源或空间有限。A选项错误,世界人口增长受限制,不应为J形曲线($$a$$)。B选项错误,人口达到$$K$$值($$110$$亿)后可能波动,而非绝对停止增长。D选项错误,曲线$$c$$表示衰退,是可能的增长模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