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60.0%盛夏烈日炎炎,紫外线强烈,大气臭氧层可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生物。那么,紫外线伤害生命的生物学原理主要是 ( )
A
A.基因突变
B.染色体变异
C.消毒、杀菌
D.蛋白质癌变
2、['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正确率60.0%某地区的菜农长期使用除虫菊酯杀灭菜青虫,导致菜青虫的抗药性不断增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
A.出现抗药性对菜青虫而言属于有利变异
B.除虫菊酯诱导菜青虫出现抗药性突变
C.该地区菜青虫的抗药性基因频率逐渐增大
D.除虫菊酯杀灭菜青虫的同时会污染环境
3、['物种的概念', '基因突变的意义', '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隔离及其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基因重组的意义']正确率40.0%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C
A.生物体所发生的变异都可以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B.不能进行基因交流的生物属不同物种
C.喷洒农药可使害虫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提高,而使害虫朝抗药性逐渐增强的方向进化
D.生殖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标志,物种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4、['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物质循环的特点']正确率60.0%若核电站将含有对海洋环境有害的核污水排放至大海, 则在一段时间后核污水中的 放射性物质将扩散至整个海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因此核污水将会影响全球的水资源安全
B.核污染产生的废水无法彻底净化达标,说明人类海水净化处理技术有限
C.核污水将会使海洋生物产生变异,不食用海产品就不会对人类造成伤害
D.核不扩散条约各个国家都应遵守,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
5、['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正确率60.0%近年来,我国绿色发展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不断升级提速,带来更多蓝天白云、绿水青山。下列举措不利于改善环境的是()
D
A.进行垃圾分类
B.大力植树造林
C.工厂废气经净化处理后排放
D.沿海兴建化工厂,污水直接排入海洋
6、['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正确率60.0%svg异常,非svg图片
D
A.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会自行解决
B.保护至关重要,必须杜绝兴建排污的工业
C.环境污染不可避免,只能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策略
D.可以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7、['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正确率60.0%下面不利于环境保护的做法是 ( )
C
A.防沙治沙
B.退耕还林
C.填海造田
D.保护濒危动植物
8、['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正确率40.0%生态环境的保护主要就是“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下列选项不符合这种环保措施的是 ( )
D
A.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即“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当代人的需要”
B.控制人口增长、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C.建立人口、环境、科技和资源消费之间的协调平衡
D.禁止捕杀任何野生动物
9、['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正确率40.0%用主要成分为碳氢化合物或醇类化合物的生物柴油部分替代化石燃料,有助于缓解 ( )
A
A.酸雨
B.温室效应
C.臭氧层破坏
D.水体富营养化
10、['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正确率60.0%引起地球$${{“}}$$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是 ( )
D
A.$${{S}{O}_{2}}$$
B.$${{O}_{2}}$$
C.$${{N}}$$$$2$$
D.$${{C}{O}_{2}}$$
1. 紫外线伤害生命的生物学原理主要是(A)。
解析:紫外线属于高能量电磁波,能够直接破坏生物体内的DNA分子结构,导致基因突变。虽然B选项染色体变异是可能的后果,但根本机制是基因突变;C选项描述的是紫外线的物理作用而非生物学原理;D选项蛋白质癌变表述不准确,应为蛋白质变性。
2. 某地区的菜农长期使用除虫菊酯杀灭菜青虫,导致菜青虫的抗药性不断增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B)。
解析:B错误,因为除虫菊酯是选择因子而非诱导因子,抗药性突变是自然发生的,农药只是起到选择作用。A正确,抗药性在农药环境下属于有利变异;C正确,选择作用使抗药基因频率增大;D正确,化学农药会造成环境污染。
3. 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C)。
解析:C正确,农药选择使抗药个体存活繁殖,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A错误,只有可遗传变异才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B错误,地理隔离也能阻止基因交流;D错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4. 若核电站将含有对海洋环境有害的核污水排放至大海,则在一段时间后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将扩散至整个海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解析:C错误,核污染会通过食物链和生物富集作用影响整个生态系统,即使不直接食用海产品,也可能通过其他途径影响人类。A正确,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B正确,当前技术确实存在局限;D正确,需要国际协作。
5. 近年来,我国绿色发展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不断升级提速,带来更多蓝天白云、绿水青山。下列举措不利于改善环境的是(D)。
解析:D直接排放污水会严重污染海洋环境,属于破坏环境的行为。A垃圾分类、B植树造林、C废气净化都有利于环境保护。
6. 关于环境问题的正确认识是(D)。
解析:D正确,通过技术进步和管理措施可以减少环境污染。A错误,环境问题不会自行解决;B错误,不能完全杜绝工业,而应控制污染;C错误,"先污染后治理"是不可取的模式。
7. 下面不利于环境保护的做法是(C)。
解析:C填海造田会破坏海洋生态系统和海岸线,属于环境破坏行为。A防沙治沙、B退耕还林、D保护濒危动植物都有利于环境保护。
8. 生态环境的保护主要就是"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下列选项不符合这种环保措施的是(D)。
解析:D过于绝对,合理的野生动物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比完全禁止更科学。A可持续发展、B控制人口和保护多样性、C建立协调平衡都符合环保理念。
9. 用主要成分为碳氢化合物或醇类化合物的生物柴油部分替代化石燃料,有助于缓解(B)。
解析:B正确,生物柴油燃烧产生的$$CO_2$$可被植物吸收,形成碳循环,减少温室效应。A酸雨主要由$$SO_2$$和$$NO_x$$引起;C臭氧层破坏由氟氯烃导致;D水体富营养化由氮磷污染引起。
10. 引起地球"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是(D)。
解析:D正确,$$CO_2$$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A$$SO_2$$导致酸雨;B$$O_2$$是氧气;C$$N_2$$是氮气,都不是温室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