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学 生物与环境人与环境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人与环境知识点专题进阶单选题自测题答案-广东省等高中生物,平均正确率57.99999999999999%

2025-09-23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人与环境知识点专题进阶单选题自测题答案-广东省等高中生物,平均正确率57.99999999999999%
1、['信息的种类及特点',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隔离及其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正确率60.0%为加大对濒危物种绿孔雀的保护,我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起来,促进了绿孔雀种群数量的增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促进了绿孔雀间的基因交流

B.提高出生率是增加绿孔雀种群数量的重要途径

C.绿孔雀成年雄鸟在繁殖期为驱赶其他雄鸟发出的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

D.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易地保护,是保护绿孔雀的有效措施

2、['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正确率60.0%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价值和保护的说法,错误的是(

B

A.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是处理好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B.野生水稻雄性不育植株在杂交育种中的应用是物种多样性直接价值的体现

C.绿水青山具有净化空气和调节气候的功能是生态系统多样性间接价值的体现

D.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

3、['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正确率60.0%华南虎被列为极度濒危的十大物种之一。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D

A.华南虎濒临绝灭的原因完全是人类的乱捕滥猎

B.对华南虎的圈养属于就地保护的一种形式

C.华南虎与东北虎由于长期的地理隔离已成为两个不同的物种

D.保护包括华南虎在内的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

4、['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正确率80.0%$${{2}{0}{2}{2}}$$年$${{4}}$$月,国家植物园依托中科院植物所和北京市植物园建立,以植物易地保护为重点开展工作。这些工作不应包括(

D

A.模拟建立濒危植物的原生生境

B.从多地移植濒危植物

C.研究濒危植物的繁育

D.将濒危植物与其近缘种杂交培育观赏植物

5、['种群特征及数量变化规律的应用', '种间关系', '种群的空间分布', '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群落的空间结构', '种群的数量特征']

正确率40.0%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

B.土壤小动物对于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重要的辅助作用

C.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在近期其个体数量一定增多

D.水平方向上光照强度的不同会影响群落的水平结构

6、['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正确率60.0%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多样性一般会逐渐增加

B.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C.湿地能蓄洪防旱,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建立动植物园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7、['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正确率40.0%生态文明在社会建设中彰显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生态环境及其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为了获得对人类更多的有益的能量,可以在保持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B.缓解温室效应的最根本的措施是多植树造林

C.科学家利用某一稀有物种的基因,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用性引诱剂杀死雄性害虫,会破坏害虫的年龄组成

8、['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物质循环的实例——碳循环', '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正确率40.0%人口增长过快对生态环境产生了沉重的压力,发展低碳经济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世界各国密切关注的问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C

A.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使大气中的$${{C}{O}_{2}}$$含量快速增加

B.大气中的$${{C}{O}_{2}}$$进入生物群落主要依靠植物的光合作用

C.保护生物多样性要禁止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D.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是协调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9、['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正确率80.0%下列不属于森林对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作用的是:(

D

A.净化空气

B.杀灭细菌

C.消除噪声

D.提供木材

10、['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正确率60.0%有研究报道,某地区近$${{4}{0}}$$年内森林脊椎动物种群数量减少了$$8 0. 9 7_{0}$$。该时段内,农业和城镇建设用地不断增加,挤占和蚕食自然生态空间,致使森林生态系统破碎化程度增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A.森林脊椎动物种群数量减少与森林群落植物多样性减少无关

B.森林生态系统破碎化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C.保护生物多样性,必须禁止一切森林砍伐和野生动物捕获的活动

D.农业和城镇建设需遵循自然、经济、社会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1、答案:D

解析:

A. 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消除了地理隔离,促进了绿孔雀个体间的迁移和交配,有利于基因交流。正确。

B. 种群数量增长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提高出生率可以直接增加种群数量。正确。

C. 物理信息是指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光、声、温度、振动等。鸟类的鸣叫声属于声音,是物理信息。正确。

D.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在其原始栖息地得到保护,这属于就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如动植物园、水族馆),才属于易地保护。错误。

2、答案:B

解析:

A. 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因此保护的关键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

B. 野生水稻雄性不育植株在杂交育种中的应用,体现了生物为人类提供优良基因的价值,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中的潜在价值(或科研价值),而非物种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物种多样性的直接价值主要指物种本身为人类提供的用途。此表述不够准确,且更强调基因层面的价值。错误。

C. 生态系统调节气候、净化环境等功能,对人类社会有重要作用,但人类未直接消费使用,属于间接价值。正确。

D. 就地保护(如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正确。

3、答案:D

解析:

A. 华南虎濒临灭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人类乱捕滥猎、栖息地被破坏(森林砍伐、道路建设等)、食物资源减少等,并非完全是乱捕滥猎。错误。

B. 对华南虎的圈养属于易地保护,而非就地保护。就地保护是在其原有栖息地建立保护区。错误。

C. 华南虎与东北虎存在地理隔离,但尚未形成生殖隔离,它们仍属于同一物种(Panthera tigris)的不同亚种。错误。

D.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正确。

4、答案:D

解析:

国家植物园以植物易地保护为重点,核心工作是迁地保育、科学研究、科普教育。A、B、C选项均属于易地保护的合理工作内容:模拟原生生境是为了更好地保存物种;从多地移植是为了收集和保护种质资源;研究繁育是为了扩大濒危物种种群。

D. 将濒危植物与其近缘种杂交培育观赏植物,虽然可能产生经济价值,但杂交后代会改变濒危植物的基因纯度,不符合易地保护以保存物种遗传资源和原真性为首要目标的原则,甚至可能造成基因污染。因此不应是易地保护的重点工作。

5、答案:C

解析:

A.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就地保护,能改善栖息地质量,从而提高环境容纳量(K值),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正确。

B. 土壤中的小型动物(如蚯蚓、蜈蚣、螨等)能分解、破碎动植物遗体,为微生物分解创造条件,起重要辅助作用。正确。

C. 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的种群,预示着种群密度有增长趋势。但在近期,若出生率小于死亡率,或其他因素(如迁出率高等)影响,个体数量不一定增多。表述过于绝对。错误。

D. 光照强度等环境因素在水平方向上的不均匀分布,会导致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不同,形成群落的水平结构。正确。

6、答案:D

解析:

A.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般物种丰富度增加,群落结构趋于复杂,生物多样性增加。正确。

B. 生物多样性通常包括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正确。

C. 湿地的蓄洪防旱功能属于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是间接价值。正确。

D. 建立动植物园属于易地保护,而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就地保护(如建立自然保护区)。错误。

7、答案:C

解析:

A. 能量在食物链中的传递效率大约是10% ~ 20%,这个效率是由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决定的,不能人为提高。错误。

B. 缓解温室效应的最根本措施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植树造林是辅助措施,能增加碳汇。错误。

C. 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包括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工业原料、科研、美学等实用意义的。利用稀有物种的基因进行科学研究或育种,属于直接价值中的科研价值。正确。

D. 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改变了种群的性别比例,会导致出生率下降,但不会直接破坏年龄组成(幼年、成年、老年个体的比例)。错误。

8、答案:C

解析:

A. 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燃烧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正确。

B.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主要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正确。

C. 保护生物多样性并非禁止一切开发和利用,而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强调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错误。

D. 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因此保护的关键是协调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正确。

9、答案:D

解析:

A. 森林能吸收有害气体、吸附粉尘,净化空气。属于改善环境的作用。

B. 许多植物能分泌杀菌素,森林有杀灭细菌的作用。属于改善环境的作用。

C. 森林能吸收、反射声波,起到消除噪声的作用。属于改善环境的作用。

D. 提供木材是森林的直接经济价值,属于对人类的直接效用,不属于对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作用。

10、答案:D

解析:

A. 植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植物多样性减少会导致动物食物来源和栖息环境恶化,与动物种群数量减少密切相关。错误。

B. 生态系统破碎化将连续的整体栖息地分割成小块,阻碍生物个体交流,增加边缘效应,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形成,反而会导致物种灭绝风险增加。错误。

C. 保护生物多样性强调可持续利用,而不是完全禁止一切利用活动。合理的、可持续的采伐和捕获是可以的。错误。

D. 农业和城镇建设是人类发展所必需的,但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即经济发展与自然保护、社会进步相协调,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正确。

题目来源于各渠道收集,若侵权请联系下方邮箱
高中知识点
其他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