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学 生物与环境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能量流动的过程-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教师选题进阶自测题解析-海南省等高中生物,平均正确率38.0%

2025-09-24
能量流动的过程-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教师选题进阶自测题解析-海南省等高中生物,平均正确率38.0%
5、['种群的J型增长',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能量流动的过程']

正确率40.0%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C

A.入侵的植物可能改变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方向

B.入侵的动物可能导致本地区较为敏感脆弱的物种灭绝

C.外来物种入侵只能发生在陆地环境,不能发生在水域环境

D.入侵物种在开始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变化可能近似“$${{J}}$$”型曲线

8、['能量流动的过程', '能量流动的特点', '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正确率60.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A.能量流动的单向性是因为动物的食性一般不能逆转

B.某些生态系统需要得到外部的能量补给

C.研究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合理设计人工生态系统,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D.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逐级递减主要是由于生物的呼吸消耗

9、['能量流动的过程', '生态金字塔', '物质循环的概念',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正确率60.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的是

D

A.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

B.自养生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C.分解者无对应营养级,但参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D.能量金字塔由下往上第三层为三级消费者

10、['能量流动的过程', '能量传递效率的有关计算']

正确率19.999999999999996%​下表是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调查结果[单位为$$1 0^{2} \, \mathrm{k J / ~ ( m^{2} \cdot~ a )}$$],其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不同营养级的能量,戊为分解者。由此能得出的结论是(

生物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
现存生物中的能量
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
$$1 5. 9 1$$ $${{2}{.}{3}{1}}$$ $${{1}{3}{.}{6}}$$
$$8 7 1. 2 7$$ $$3 1 2. 5 8$$ $$5 5 8. 6 9$$
$${{0}{.}{8}{8}}$$ $${{0}{.}{2}{8}}$$ $${{0}{.}{6}}$$
$$1 4 2. 2 0$$ $$5 1. 6 5$$ $$9 0. 5 5$$
$$2 1 1. 8 5$$ $$1 5. 7 6$$ $$1 9 6. 0 9$$

B

A.表中甲、乙、丙、丁构成一条食物链

B.能量在第三、四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为$${{5}{.}{5}{3}}$$$${{\%}}$$

C.表中甲、乙、丙、丁、戊和食物链、食物网共同组成生态系统

D.乙营养级生物能增加空气湿度,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第5题解析:

选项A正确:入侵植物可能改变食物链结构,从而影响能量流动方向。

选项B正确:入侵动物可能通过捕食或竞争导致本地敏感物种灭绝。

选项C错误:外来物种入侵可发生在水域环境,如水葫芦入侵湖泊。

选项D正确:入侵初期缺乏天敌,种群增长近似J型曲线。

答案:C

第8题解析:

选项A正确:能量单向流动与食物链不可逆性相关。

选项B正确:如农田生态系统需要外部能量输入。

选项C错误:研究能量流动可提高能量利用率,但不能提高传递效率。

选项D正确:能量递减主要因呼吸消耗和未利用部分。

答案:C

第9题解析:

选项A正确:生态系统结构包括成分和营养结构。

选项B正确:自养生物是生产者,为生态基石。

选项C正确:分解者无营养级但参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选项D错误:能量金字塔第三层应为次级消费者。

答案:D

第10题解析:

根据能量数值分析:乙(871.27) > 丁(142.20) > 甲(15.91) > 丙(0.88),故食物链为乙→丁→甲→丙。

选项A错误:甲为第三营养级,丁为第二营养级,顺序错误。

选项B计算:第三到第四营养级传递效率 = 丙同化量/甲同化量 = 0.88/15.91 ≈ 5.53%,正确。

选项C错误:生态系统还包括非生物环境。

选项D错误:调节气候属于间接价值。

答案:B

题目来源于各渠道收集,若侵权请联系下方邮箱
高中知识点
其他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