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学 生物与环境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教师选题进阶单选题自测题答案-山东省等高中生物,平均正确率46.0%

2025-08-10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教师选题进阶单选题自测题答案-山东省等高中生物,平均正确率46.0%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正确率40.0%svg异常

D

A.长期使用沼液和沼渣的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微生物活跃

B.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

C.果树和蔬菜为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D.人为操纵生态系统营养结构有利于调整能量流动方向和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正确率40.0%svg异常

C

A.该食物网中初级消费者是昆虫,次级消费者是鸟

B.植物属于第一营养级,昆虫属于第二营养级,鸟属于第三营养级

C.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看,图中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D.图中生物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3、['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正确率60.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所有的异养生物都是分解者

B.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都是分解者

C.分解者对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有重要作用

D.分解者仅包括细菌和真菌,能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4、['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正确率40.0%svg异常

B

A.图中可以组成的食物链是甘薯藤$${{→}}$$奶牛$${{→}}$$牛粪

B.该生态系统的设计遵循了循环、自生等生态学原理

C.图中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3}}$$种成分

D.青贮的目的是通过微生物有氧呼吸,分解甘薯藤中的有机物,有利于奶牛的消化吸收

5、['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正确率40.0%svg异常

D

A.图中所有组分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图中占有三个营养级的生物是鹰

C.图中既存在捕食又存在竞争关系的有麻雀和昆虫、鹰和蛇

D.一条食物链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个,这是由能量单向流动决定的

6、['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正确率60.0%下列与生态学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生产者都是通过光合作用为其他生物提供有机物

B.生物群落的有机物只有通过分解者才可分解为无机物

C.消费者间都是通过捕食关系完成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D.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

7、['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 '能量流动的过程',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正确率60.0%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给农作物施农家肥既能使植物充分利用有机物中的物质和能量,又能避免施化肥导致土壤酸碱化

B.碳在生态系统中以$${{C}{{O}_{2}}}$$的形式在无机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循环

C.在“草→兔→鹰”这条食物链中,兔属于初级消费者,兔同化量的一部分通过粪便流入分解者体内

D.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大力植树造林等能减缓酸雨和温室效应等的发生,从而保护环境

8、['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正确率40.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成分和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食物网中的生物和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放养鱼增加了稻田生态系统中营养结构(食物链或食物网)的复杂性

C.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

D.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越大

9、['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能量流动的过程',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正确率40.0%svg异常

D

A.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图中食物链中的所有生物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A}}$$表示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C.食物链①的营养级数少,能量传递效率比食物链②高

D.信息传递能调节图中各种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

10、['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正确率40.0%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C

A.生产者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都属于自养生物

B.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组成成分

C.消费者通过自身代谢,可以加快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固定的能量来自生产者和消费者

以下是各题的详细解析:

1. 解析:

D选项错误。人为操纵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可以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但无法提高能量传递效率(能量传递效率通常为10%-20%,由生态规律决定)。A、B、C选项均正确:沼液和沼渣能增加土壤有机质(A);微生物可利用农作物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B);果树和蔬菜作为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C)。

2. 解析:

D选项错误。生物群落需包含所有生物(包括分解者),图中缺少分解者。A、B、C正确:昆虫为初级消费者(A),植物-昆虫-鸟对应第一至第三营养级(B),图中缺失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C)。

3. 解析:

B选项正确。分解者包括微生物(如细菌)和非微生物(如蚯蚓),而微生物也可能是生产者(如硝化细菌)或消费者(如寄生菌)。A错误(消费者也是异养生物);C错误(传粉和种子传播属于消费者作用);D错误(分解者不限于细菌和真菌)。

4. 解析:

A选项错误。牛粪不属于营养级,正确食物链为甘薯藤→奶牛。B正确(循环利用物质,系统自维持);C错误(缺少分解者);D错误(青贮是无氧发酵过程)。

5. 解析:

D选项错误。营养级限制由能量逐级递减决定,而非单向流动。A正确(缺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B正确(鹰占第三、四、五营养级);C正确(麻雀与昆虫竞争植物,鹰捕食蛇且竞争食物)。

6. 解析:

D选项正确。营养结构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A错误(化能自养型生产者不依赖光合作用);B错误(有机物也可通过燃烧等分解);C错误(信息传递还包括物理、化学等方式)。

7. 解析:

D选项正确。新能源和植树造林可减缓环境问题。A错误(农家肥需分解后释放无机物供植物利用);B错误(碳在生物体内以有机物形式存在);C错误(粪便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量)。

8. 解析:

B选项正确。鱼增加了稻田食物网的复杂性。A错误(缺分解者);C错误(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型生产者);D错误(营养级与体型无必然联系,如寄生生物)。

9. 解析:

C选项错误。能量传递效率与营养级数无关,均为10%-20%。A错误(生态系统结构包括所有成分,非仅食物链生物);B正确(A为同化量-呼吸消耗);D正确(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

10. 解析:

C选项正确。消费者通过代谢促进物质循环。A错误(化能自养型生产者不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如杂食性生物可属于多成分);D错误(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

题目来源于各渠道收集,若侵权请联系下方邮箱
高中知识点
其他知识点